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适很早就认识陆小曼。有一种传闻,说最初是胡适看上了陆小曼,但由于无法跟妻子江冬秀离婚,这才将陆小曼让给了徐志摩。这种说法大概属于戏说,于史无考。但是胡适与陆小曼的关系的确有些不一般,这却是事实。  相似文献   

2.
日军常德细菌战致死城区居民人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致远 《民国档案》2006,(2):106-117
常德细菌战造成常德城区和平居民死亡的人数,日本学者据历史的防疫档案记录认为可以确定的是36人;据常德细菌战受害调查会近七年来的调查是334人;而据当年曾参与常德防疫工作的人士估计:有400人以上、500人以上、600人以上三种说法。本文依据各种史实研究分析,认为:死亡600人以上的说法是可信的,但仍估计不足,实际死亡数字应在1000人左右。  相似文献   

3.
三、蒙古说的文化学误读 土族源于蒙古族的说法比较普遍,除了一般性的说法之外,最早在《土族简史简志合编》中作了论证,但并非主张完全的蒙古说。认为“土族是一部分蒙古人与当地霍尔人(可能是吐谷浑人)长期相处逐渐发展而成的说法比较可信”。  相似文献   

4.
武志文 《文史精华》2011,(11):33-41
是谁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 辛亥革命,是谁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长期以来流行的说法,是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革命党人熊秉坤打响的。然详考史实,情形却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5.
《安徽史学》一九八四年第2期所载的《芜湖教案》一文中提到:芜湖教案发生后,清政府调兵镇压,曾把带头焚烧教堂的“王光土、傅有顺两人……就地正法”,并注明此系据“安徽通志稿·外交考》一书说法。而《中国近代史辞典》系为王光金。  相似文献   

6.
1988年8月,我参加《增城县志》编修,承担撰写卷一《建置,区划》的任务。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增城建县始于何时?增城人一般都说,县建于后汉建安6年;我在编写《增城地理》时,也毫不迟疑地使用这个说法。但编写县志是重大的事。“建置沿革。所系非轻”,应当把这个史实考究清楚。我翻阅几个版本的增城县旧志,发觉从乾隆时期的县志记载是:“旧志俱言县始于建安六年,不知何据。俟再考。”  相似文献   

7.
龙腾 《成都文物》2008,(2):45-48
西南丝绸之路从成都出发,到临邛后,有青衣道、旄牛道两条不同走向的道路的说法。笔者经过查阅文献,实地徒步考察,作《青衣道与旄牛道考》一文,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繁东湖缘起考》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锐 《四川文物》2005,(5):80-81
本文在钩稽史实的基础上,对张渝新先生《新繁东湖缘起考》一文中的说法进行辨析,指出新繁东湖当开凿于晚唐,民国《新繁县志》“东湖”条并非讹传误写.  相似文献   

9.
李永璞同志的《〈天朝田亩制度〉颁行年代初考》(见《史学集刊》复刊号)一文,就《天朝田亩制度》的颁行年代问题,提出与史学界通常说法(《天朝田亩制度》颁行于1853年)迥异的见解,读后教益殊深。李永璞同志虽然否定了史学界似成“定论”的说法,却并未提出确切的依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有一种说法,认为抗战打早了,蒋介石上了别人的当。七七事变发生时,日本并没有全面占领中国的想法,正是因为中国的全面抵抗把两国拖人了战火,造成了战略上的失分。这样说的时候,不知道是否想过九一八,事变当时,不也看不到日本内阁和军部有全面占领中国东北的计划,但日军照样半年内席卷东北。如果按照这些人的说法,七七事变后中国继续退让,那么,如何可以排除,日军在东北的行动就不会在整个中国全面复制?  相似文献   

11.
客家研究大师罗香林在1933年发表《客家研究导论》,1950年发表《客家源流考》,两书奠定了客家研究的基础。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罗香林关于客家问题的最重要观点,长期被奉为圣谕的他的客家源流观,受到了来自学术界普遍的质疑和批判。很多人将他的客家源流观概括为“中原汉人南迁说”、“最纯正的汉人后裔说”、说他是“种族中心主义者”等等。笔者认为这其中有些说法是值得商榷的,甚至有些评价是很欠公允的。罗香林提出的客家源流观有它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原因,而且从《客家研究导论》到《客家源流考》,罗香林的客家源流观其实存在着不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康有为和廖平之间有一桩著名的学术公案:廖平说康有为的两部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分别借鉴了他的《辟刘篇》和《知圣篇》,康有为却委婉否认。后人多相信廖平的说法。例如范文澜说:“广东的康有为,原是搞古文学的,他想从《周礼》中找治乱的根据,看到廖平的著作,大为感动,即援廖  相似文献   

13.
《新学伪经考》甲午参奏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事件,但学界迄未明悉其始末详情。通过钩稽原始史料,特别是发掘上海图书馆藏《新学伪经考》甲午签批稿本中的信息,可以探知此案一些真相。安维峻自称甲午“具折严参”康有为,实属事后有意夸饰。广东当局奉旨办理此案,在李滋然提议“免予销毁”后,又紧急组织第二次查案,几乎办成文字狱。两广总督李瀚章最终以“谕令自行销毁”覆奏结案,实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将此案化解归功于一人。  相似文献   

14.
《新学伪经考》甲午参奏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事件,但学界迄未明悉其始末详情。通过钩稽原始史料,特别是发掘上海图书馆藏《新学伪经考》甲午签批稿本中的信息,可以探知此案一些真相。安维峻自称甲午“具折严参”康有为,实属事后有意夸饰。广东当局奉旨办理此案,在李滋然提议“免予销毁”后,又紧急组织第二次查案,几乎办成文字狱。两广总督李瀚章最终以“谕令自行销毁”覆奏结案,实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将此案化解归功于一人。  相似文献   

15.
唐五代时期雕版印刷手工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雕版印刷的开始和唐后期的雕版印刷印刷术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我国古代的印刷术开始于雕版印刷。雕版印刷的开始时期,以前有两种说法:一说在唐以前;一说在唐代。关于唐以前的说法,二十年代向达先生《唐代刊书考》和五十年代张秀民先生《中国印刷术  相似文献   

16.
一、明赐琉球闽人三十六姓时间。关于赐闽人三十六姓的时间有五种说法,本文认为洪武二十五年一说时间最早,而史籍记载中这种说法也最多。通过分析认为“洪武二十五年赐闽人三十六姓”是对前此闽人移居琉球的正式认可,是其后逐年闽人移居琉球的法律依据。洪武二十五年后的赐闽人三十六姓,并非对“洪武二十五年”说法的否定,而是具体的实施。二、三十六姓考。本文依据史籍资料从三十六姓的职业身份,辑录了四十一个闽人姓氏。对其中十五个姓氏考定为赐给琉球的闽人姓氏,余下二十六姓,也利用间接的材料加以考证,并说明为何在琉球的闽人姓氏会超出三十六姓的两个原因。三、赐闽人三十六姓的原因。明朝统治者赐琉球闽人三十六姓的四个原因:(1)以利朝贡。(2)变民用为官用,将私人贸易合法化。(3)“用夏变夷”传统思想的影响。(4)真心爱护弱小邻邦。四、闽人移居琉球的作用。(1)航海贸易的主体活动。闽人三十六姓主持下的琉球中介贸易曾一度是明代对外贸易的主要部分。(2)治理琉球国家方面,及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7.
张之洞曾中探花,这也该算是“高中”,但据说他对此十分沮丧,甚至打算自杀——他有个口号,道是“平生不作第二人想”。对他而言,考个第二名就是失败,考了个第三名,虽被美称为“探花”,对张之洞而言,就太倒霉了。  相似文献   

18.
关于唐代崖州治所,《通典》和新、旧唐书等史志都明确记载在舍城县,但《正德琼台志》等海南旧志则认为在颜城县。本文通过对颜城说的资料来源和开元后舍城县是否存在进行探考,认为“颜城说”资料来源于《新唐书·地理志七上》,但误解其本意,而且开元后舍城县仍然存在。至于唐代崖州治故址在今何地,现存旧志则众说纷纭,大致有9种说法,本文认为应当在今海口市琼山区东南30里龙塘镇博抚村北侧的珠崖岭上。  相似文献   

19.
《安徽通志稿艺文考》(以下简称《艺文考》)区别于一般方志艺文志的最主要之处,即是凡所收录之书,均备有提要。再者,为减轻提要撰写工作之繁重,《安徽通志稿艺文考》在收书上重在求精而不求全。今以其《书类》为例,发现提要中多处存在人名、地名、书名、卷数及其他具体内容之错误;与光绪《重修安徽通志·艺文志》所收书相比,该考虽有补益,但遗漏较多,不利于皖人《书类》作品的全面呈现。为更好发挥《艺文考》之学术作用,有必要对其订讹补缺。  相似文献   

20.
《文献》2016,(6)
南京图书馆所藏《传奇汇考》抄本系两江总督端方为江南图书馆购入的丁氏八千卷楼旧藏,其编排顺序及正文均与石印本《传奇汇考》完全一致,可以确认是石印本《传奇汇考》的底本。该抄本的发现可以纠正石印本的诸多讹误,也可以纠正因运用石印本而导致的错误论断,对《传奇汇考》以及《曲海总目提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