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文物考古研究越来越被重视。现阶段,我国在文物考古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文物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缩影,能够使我们了解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笔者就针对现阶段我国文物考古的发现与研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文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我今天讲的题目,是考古学与文物保护,目的是想就为何要将考古工作纳入到文物保护体制中来?以及怎样将考古工作纳入到文物保护体制之中的问题,和同仁们交换意见。下面,我分别就文物内涵很广,考古学所涉及的文物,仅是文物中的一部分文物,和考古学所涉及的文物,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文物,考古学正是研究了这部分文物,才成为了显学,以及为何要将考古工作纳入到文物保护体制中来?又怎样将考古工作纳入到文物保护体制之中  相似文献   

3.
时下,随着鉴宝类节目的热播,以及广大媒体对于各类知名人物墓葬挖掘工作的广泛宣传,使得文物考古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公众希望能更多地了解这项工作,以此来了解前人的过往和灿烂的历史,而在官方的文物宣传工作中,也希望能正确引导公众,让大家形成文物保护的氛围和意识。当二者结合,就对媒体人在进行文物考古宣传报道中提出了一个课题,那就是如何让文物考古报道工作"接地气",既要秉持学术的专业性、严谨性,也要让公众读起来通俗易懂、兴趣盎然。  相似文献   

4.
谈到日本的文物与考古,首先要接触到“文化财”这个名词。许多人认为日本的“文化财”即中国的“文物”,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正确地理解日本“文化财”的含义,是了解日本文物考古情况的基本前提,同时,对改善我国文物管理事业也极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祖国的历史文化悠久,无论是地上地下保存和遗留下来的文物是极其丰富的,遍及全国各个角落。至今,在我们的工作中还有许多空白点尚待发掘和整理、研究。党在文艺上提出"百花齐放",在学术上提倡"百家争鸣"。这个方针无疑的也适合于文物事业。有些问题资料上无记载,还待我们继续研究,作出正确的解决,有的还须进一步的研究,这就要多争鸣,开展学术研究气氛。这对于推动文物事业的向前发展会大有帮助。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6.
根据《史记·夏本纪》等古代文献记载,中国古代,在商代之前有个夏代,其时间约为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这已为广大学者所承认;大禹治水的故事也已为广大群众所知晓。但是,既然夏代是确实存在的,那么夏代遗留下来的遗迹与遗物是什么?即哪些文物是夏代的文物呢?这就给考古工作者提出了寻找和研究确定夏代遗迹和遗物的任务。因为在夏代时中国广大的土地上有各族在居住活动,而夏族是各族的核心;为了便于开展工作,首先集中力  相似文献   

7.
陈士松 《文物天地》2020,(2):99-105
自1987年以来,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不断推进,“南海Ⅰ号”出水了大量文物。这些文物一经发现,就被分门别类,公之于众。这些经分类的文物,为我们了解宋代社会、经济、文化、生产、生活、贸易、技术、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那么,这些文物为什么可以被分类?有哪些分类原则和方法?又究竟进行了怎样的分类?本文主要从“南海Ⅰ号”1989-2004年调查报告和2014-2015年发掘报告等资料出发,在梳理文物分类的原则与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察“南海I号”出水文物的分类方法与分类情况,以期条分缕析地了解“南海Ⅰ号”出水文物概况。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中酷刑的滥觞——“零口姑娘“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在明  刘彦博 《文博》2007,(5):56-61
搞了二十多年的文物考古、历史研究,各个时代的考古发掘报告也看了不少,但看考古报告而使人落泪,这还是第一次。它,就是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编写的《临潼零口村》。  相似文献   

9.
田野发掘是文物考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项目。要搞好这项工作,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仪器,才能多快好省地搞清、搞好我国悠久丰富的古代文化遗迹的分布情况,解决好生产和保护的矛盾,做到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工作,又有利于基本建设的开展。本着这一目的,我们滁县地区文化局文物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现代考古工作是在较短时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有相当一部分专门术语还缺乏严格的定义,因人因时而有种种内涵上的差异.因此,我国考古文献中存在大量的名同实异和异名实同的现象,往往引起理解上的困惑和研究中的混乱,这个问题亟需文物考古工作同行们充分重视,并共同谋求积极的解决方法.本文拟以我国过去考古资料中对“之”字形纹饰称呼混乱的情况为例,作一些分析,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近来不断有文物及考古方面的通俗读物出版,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通俗文物及考古读物能使更多的群众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了解我们国家保护文物的政策精神及其意义。关于"仰韶文化的彩陶"一书,考古通讯1958年第2期曾发表了二篇书评,现在我们再发表一篇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以构建人地和谐关系为宗旨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代人类社会的最强音,而"环境考古"也成为其中的积极参与者。中国考古界高度重视"环境考古"工作,许多大学、考古院所及环境科学研究机构参与其中。1990年,周昆叔、巩启明先生等发起召开了"中国环境考古学讨论会",后主编有《环境考古研究》辑刊,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当时提出:"环境考古之所以被提出,是社会与考古学科发展的需要,在自然与人的关系方面给以科学的  相似文献   

13.
<正>记者:今年的国家文化遗产日在景德镇举办,您与清华同衡历史名城所团队在景德镇进行了很多保护实践,您认为瓷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对于景德镇意味着什么?张杰:景德镇自古即是瓷都,对瓷的考古由来已久,但考古和城市常常没有放在一起考虑。以前的考古工作比较重视文物本身的提取,瓶瓶罐罐被请进博物馆,文物埋藏地点并没有当做遗址来看,可能就消失了。大家已经越来越认识到这实际上是一种破  相似文献   

14.
文物记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脉搏,为现代考古人员追溯文化发展、朝代变迁、社会关系等提供了有力的媒介。文物考古工作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但是由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导致文物考古工作面临一系列困境与瓶颈,不利于文物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开展。本文主要分析环境对文物造成的影响以及文物考古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文物考古环境保护对策,以促进文物考古工作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而考古发掘工作就是将这些可以见证历史的文物挖掘出来,为我们展现历史的风采。该文章从考古发掘之后的文物保护为出发点,探讨了考古发掘之后文物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广西文物考古工作的主要收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自古以来,壮族、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就劳动、生息在这块山川秀丽、物产富饶的土地上。他们和全国各地各族人民一起共同创造了伟大祖国的历史,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但是,广西的文物考古工作在解放前几乎是空白。解放后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广大文物考古工作者遵循毛主席"古为今用"的伟大方针,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广泛开展文物调查、保护和考古发掘工作。到现在为止,已发现原始社会遗址九百余处,古墓葬群一百余处,古窑址六十余处;清理发掘遗址十余处,古墓葬一千余座,出土文物五万余件。这些发现,对研究广西各民族的历史,对研究华南地区同中原地区的关系,对研究我国  相似文献   

17.
周海  穆林 《旅游》2006,(3):10-10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日益重视,逐步加强了对辖区文物资源的普查、登记、建档和修缮维护工作。每隔一段时期,各地都有一批不同考古研究历史价值的文物,被公布为相应级别的保护单位。但是,笔者在工  相似文献   

18.
1992年5月,在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李瑞环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简称“八字方针”)。这对于新时期贯彻《文物保护法》,进一步做好文物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文物工作“八字方针”是一座丰碑。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文物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但是文物的法规建设相对滞后,也没有完整统一的文物工作方针。1982年下半年,虽然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简称《文物保护法》),但文物工作的方针还是不明确。尽管在实践中形成过一些具体“原则”,如文物修缮所遵循的“保持现状或恢复原状”、“保养为主,重点修缮,维持不塌不漏”、“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两利两重”原则等。这些“原则”往往因过于“具体”而难于把握,而且对同一问题的提法不统一,叙述不准确,使文物部门和广大文博干部在工作过程中有时感到无所适从。直到“八字方针”的提出,才使我国文物工作真正走上了既有法律保证,又有方针指导的轨道。“八字方针”是在总结新中国成立4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物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大量的文物宝藏。作为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实物映照的中国文物世代...  相似文献   

19.
《文物》1976,(8)
一在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反击右倾翻案风取得伟大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为了进一步贯彻"古为今用"的方针,用文物考古战线上的新成绩,迎头痛击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刮起的右倾翻案风,使文物考古工作更好地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在中共浙江省委和省革委会领导下,浙江省文化局于1976年4月5日至12日在杭州召开了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工作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文物考古、历史、农  相似文献   

20.
山区古民居保护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乡村间散布的清代至民国初的民居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后一代建筑,是否归入文物建筑,又该如何保护,目前社会各界认识不一。本文从民居建筑的现状及当前社会各界的认识,提出应归入文物建筑的范畴。既属文物建筑就应该给予重视和保护。那么如何保护,应遵循什么原则、采取什么方法,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应如何处理等问题,笔者根据有关法规提出了不成熟的想法和建议,目的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使文物建筑的保护能切实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