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联“大清洗”问题争辩的症结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搞清苏联“大清洗”问题必须依据俄罗斯权威部门档案材料。从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到叶利钦出于清算“斯大林集权体制罪行”的目的,各自单独统计的大清洗和苏联时期判刑政治犯人数,是在当时条件下的最大值;根据最新材料,其中既有被枉杀的无辜,也有该镇压的罪犯。研究大清洗问题,既要看到“破坏法制、伤及无辜”对苏联社会稳定造成的深层次影响,也要看到在苏联解体中竭力夸大大清洗数据、全盘否定苏联历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巨人离场     
作为叶利钦的旧上级和老政敌,戈尔巴乔夫在叶利钦去世的当天即对死者家属表示哀悼,并适时对新闻媒体发表自己对叶的“盖棺定论”:“他领导国家做出了许多贡献,尽管他也犯下了很大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接掌的苏联已处于严重危机之中:政治上专制腐败。最高苏维埃只是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构,所有事务的决定权都掌握在几个党魁尤其是总书记手里。在《戈尔巴乔夫回忆录》结束语中,戈尔巴乔夫写道:"我担任苏共总书记一职时,我拥有的权力可以和专制帝王相媲美。"  相似文献   

4.
与戈尔巴乔夫的争斗还未结束,叶利钦就迎来了另一场战斗。这场战斗虽历时短暂,但极其惊险,是叶利钦经历过的最危险的战斗。坦克上的激情演讲  相似文献   

5.
20年前的8月19日,苏共强硬派发动反对戈尔巴乔夫的军事政变。之后不久,苏联轰然倒下。自此之后,戈尔巴乔夫被相当一部分人认定坐视苏联崩溃,是搞垮了苏联的“元凶”。  相似文献   

6.
立香 《文史天地》2010,(12):74-78
提及苏联。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曾经叱诧风云的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以及戈尔巴乔夫等领导人。在两极世界对峙的“冷战”时代,作为超级大国——苏联的国家领导人,这些人的名字曾经响彻世界。其实,他们而外,还有几位苏联最高领导,因执政时间短暂而为人们淡忘。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局势的不断变化,苏联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任后不久就提出了“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紧接着在同年10月召开的苏共中央全会上又提出了政治性纲领——新党纲草案和经济纲领——下一个五年计划草案以及  相似文献   

8.
作为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叶利钦留给俄罗斯的“遗产”可圈可点。最突出的一点,就在于他敢想俄罗斯思想家所不敢想,敢为俄罗斯政治家所不敢为,敢破俄罗斯千年所不敢破的传统。  相似文献   

9.
微博历史     
正戈尔巴乔夫参加了1996年的俄罗斯总统大选,他的竞选队伍横穿南方的黑土地平原时,遭到了普遍的抵制。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让叶利钦当了总统?"戈尔巴乔夫回答:"这能怪谁呢?是你们选举了叶利钦。"听众中有人高喊:"但是,你应该宣布选举无效。"  相似文献   

10.
陈锦华 《百年潮》2014,(6):13-15
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广东视察时,警告党内人士必须深刻汲取苏联的教训:“苏联为什么会解体?苏共为什么会垮台?一个重要原因是理想信念动摇了。戈尔巴乔夫一句话,宣布苏联共产党解散,偌大一个党就没了。”习近平的重要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苏为鉴”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11.
冯玉芝 《日本学论坛》1989,(1):51-53,32
自从苏联推行改革政策以来,当代苏联文学呈现出十分活跃而复杂的局面。1986年6月19日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召集有名作家参加的小型会议,提出了“公开性”这一重要原则,他指出,“一定要使公开性原则成为国家生活的准则。”不公开,就没有民主。苏共二十七大确认“公开性”为苏联政治生活、意识形态活动的准则,把  相似文献   

12.
一直在战斗的叶利钦,在退出政坛后,并没有马放南山。他还得战斗——与病魔作斗争。这场战斗,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战。“没有工夫生病”实际上,叶利钦“人生的最后一战”,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那时,  相似文献   

13.
于群 《日本学论坛》1989,(2):11-14,19
“苏联也是亚洲和太平洋国家”。这是戈尔巴乔夫在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向全世界再次明确的表态。尽管苏联2/3领土位于亚洲,但苏联过去从来没有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这里,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一直是苏联全球战略的“非重点”。近年来,在对历史的反思中,苏联终于发现了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外交  相似文献   

14.
再谈俄罗斯反思苏联历史、重评斯大林思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针对那种认为俄罗斯对斯大林、对苏联历史的评价“向来”是保持公允、客观的态度,和不存在对斯大林“重新评价”的观点,指出俄罗斯社会对斯大林的评价有过几次重大变化:赫鲁晓夫曾经掀起的“非斯大林化”运动;戈尔巴乔夫则不仅全盘否定斯大林、甚至全盘否定苏联70年历史;以及由于苏联解体、民族分裂……所造成俄罗斯社会的巨大变化,再次引起的上层建筑、思想领域的变化。近年来涌现的重新评价苏联历史和斯大林的思潮,就是这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性反应。本文特别指出:当前俄罗斯社会反思苏联历史、重评斯大林的思潮,其实质并不意味着对苏联旧体制弊端的认可,而是对戈尔巴乔夫全盘否定苏联历史的不满;意味着今天俄罗斯社会能以更加科学、更加理性的态度评价历史,正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利于国家的复兴。本文强调指出:不要把一个民族复兴的愿望与少数人的“大俄罗斯主义”思潮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5.
1987年1月,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作关于改革和党的干部政策的报告时曾提出,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苏联对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某些论点进行了“简单化的解释”,“阉割了列宁论点的理论深度和意义”,其中包括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理论。本文就苏联关于所有制理论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作一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16.
民族问题就是民族矛盾曾有个时期,苏联国内外盛传苏联没有民族问题,说苏联的民族问题已经彻底、无保留地、一劳永逸地解决了。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总书记提倡改革、民主化、公开性以来,苏联接连发生了数起大规模民族纠纷,不少人感到突然,实际上,这可能是对“民族问题”一词考虑不够的缘故。  相似文献   

17.
1999年4月22日,俄罗斯科学院俄国历史研究所教授A.C.谢利雅夫斯基应邀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与有关专家就苏联史上几个常引起争议的重大问题进行座谈。其中涉及了俄国现代化与城市化、十月革命、农业集体化、“肃反”扩大化、对斯大林与布哈林的评价,以及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等问题。谢利雅夫斯基所提出的某些见解①,在我国史学界尚属鲜见。兹将其择要整理如下,仅供参考。一、对近15年来俄罗斯历史编纂学的简单回顾从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至今已15年了。这期间,俄罗斯史学研究无论是政治观点,或是…  相似文献   

18.
拿破仑三世的经济治国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以往研究的重大不足路易·波拿巴曾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与第二帝国皇帝,执政二十二年。人们对他的国务活动历来评价不同。这些评价充满感情色彩,难于摆脱种种政治影响。雨果对拿破仑三世的攻击最为尖刻。在他的笔下,拿破仑三世成了“暴君”、“骗子”、“土匪”或“披着虎皮的猴子”。梯也尔将拿破仑三世称作“妖怪”与“傻子”。勒德律——罗兰给予“低能儿”的评价。俾斯麦认为他是“枭雄”。对于苏联史学界而言,拿破仑三世是“政治冒险家”、“暴发户”或“一小撮政治冒险者的头目”。另一种为肯定的意见。科学家巴斯德于1870年9月5日表示:拿破仑三世的“统治  相似文献   

19.
“新官上任三把火”,戈尔巴乔夫的三把火中的一把就是全面调整苏联的对外政策。这把火烧掉了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个强极,烧掉了一个军事大国,烧掉了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这个严重的后果是点火人始料不及的。本文拟分析和研究戈尔巴乔大时代苏联对外政策出台的背景、由扩张转入收缩轨道以及导致严重后果的根源和应吸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20.
符拉迪沃斯托克(下称海参崴)是苏联的名城,也是世界的一座名城。它的港口条件良好、战略地位重要、经济文化发达、城市建筑美丽。戈尔巴乔夫认为:“现在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一个现代工业、文化和科学中心,……是苏联沿海的灵魂和心脏,国家最出色的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