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贵州省息烽县鹿窝乡三友村三友民校左侧约七十公尺处、有一座奇异的石碑。碑高一点四米,宽零点八六米,在一块摩不规则的石头上刻着字迹。碑顶额左面刻有“月”字,右面刻有“日”字,每字七公分见方,两字外均刻有一道圆圈。碑正中,竖刻“万古丛林”四字,每字十公分见方。右面竖刻“永乐五年正月盟誓”八字,每字七公分见方。碑顶端和右部有两条二公分宽的裂缝,四周均见残缺。据《息烽县志》记载:“此碑在息烽县西望山  相似文献   

2.
《文史天地》2014,(4):94-94
正碑本来指的是没有文字的坚石或桩,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立于宫庙前以观日影、辨时刻。《仪礼·聘礼》曾说"上当碑南陈",郑玄的注释就是:"宫必有碑,所以识日影,引阴阳也。"二是竖于宫庙大门内拴牲口。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最早的碑上有圆孔,施轳辘以绳被其上,作为下棺的工具。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汉代以后才改用石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用丰碑来牵引自己的棺材,《周礼》有云:"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所谓"公室视丰碑",就是公室成员死后,要用以大木立于墓圹的四周,上设辘轳,用以下棺于圹。该规格本来为天子之制,后来诸侯也僭用之。即使到了春秋战国时  相似文献   

3.
罗经石乎?太社乎?——西汉阳陵“罗经石”性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汉代景帝刘启陵之东南,有一个方座圆面在圆面上且刻有十字线的石头,当地群众世代称其为“罗经石”。据群众之传说,断定其为测量阳陵的基点。发现汉代测量标石当然是件大事,引起各方注目。于是1997年11月1日,陕西省测绘局在这块石头之南面,竖碑一通,以资永久纪念。碑文曰:  相似文献   

4.
周中 《羊城今古》2003,(2):53-54
三婆坟座落在从化市神岗镇佛岗城贝村雅窑氹,坐北向南,为三座并排,用石灰拌碎石构筑成半圆形的墓穴,中立碑。每座墓穴直径约3米.碑宽约50公分,高约80公分,以第三座墓穴保存较完整,墓主为周敦颐后人,女性。  相似文献   

5.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受中国的立碑供奉纪念的影响,与中国古代的碑刻相结合,于是产生了佛教造像碑。佛教造像碑是一种具有特殊形制的宗教造像形式,是古代将佛像雕刻在石头上的碑刻,在其碑上开龛造像,并在碑上雕刻供养人、造像人姓名、官职、籍贯、造像缘由、祈福内容、造像时间、地点等。本文以张龙达造像碑为例,对其造像碑上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及碑上所体现的造像风格进行考释和分析,对其碑上体现的问题进行解读,得出张龙达造像碑的造像年代在西魏时期,造像碑上反映的是以张氏家族为主体的家族信仰,以及碑上所体现的造像风格是由于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石碑的来历     
关于石碑的来历,古今有很多人都研究过,但至今还没有得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结论。本文试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见解,供学人讨论。碑,《说文》注解说“竖石也”,就是指竖立在地上的石头。许氏为东汉初人,应是以当时所见而解释。许氏在释碣时说“特立之石”,并引“东海有碣石山”以说明,但没有注明两者的起源。古时已有碑,郑玄注  相似文献   

7.
古埃及墓穴中的壁画或直接使用蛋彩画技术在石头表面进行绘制,或后来希腊罗马时期在石膏或石灰制成的石膏层上进行绘制。在已知的研究中,链霉菌可导致壁画出现不同的恶化症状,且由链霉菌在古代壁画和其他艺术品上生长引起的颜色变化的光谱范围很广,同时颜料的化学组成也决定了壁画颜色的改变。但这些研究只是描述了链霉菌会导致古画的变质,而从未详细研究过链霉菌在古埃及墓穴壁画色彩变化中的作用。这里重点研究了在某些古埃及墓穴中壁画上所含的链霉菌菌株的分离和鉴定,展示了孤立的链霉菌菌株如何引起这些壁画中的颜色变化和其他恶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公卿将军上尊号奏》和《受禅表》碑及其艺术价值张淑霞在我国历史上众多的“三绝碑”中,应该首推三国时期的“三绝碑”。“三绝碑”,本名《公卿将军上尊号奏》和《受禅表》碑,通称《受禅碑》。现屹立在河南省许昌市西南35华里的繁城镇献街魏文帝庙遗址上,刻于东汉...  相似文献   

9.
王忠田 《文史天地》2002,(11):64-64
“世界上最大的书”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雕刻在石头上的。这部巨大的石书坐落在缅甸中部城市曼德勒的古托道塔周围。曼德勒又叫瓦城,建于1857年,是最后一个缅甸王朝的首都,位于仰光以北668公里,有“宝石之城”的美誉。古托道塔由敏东国王修建于1859年,塔周围有729块排列整齐的白色大理石碑,碑上刻有佛教三大藏经,被称为古都碑林,又称石经书院,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书”。三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藏”是指收藏的筐箧。其中素怛览藏意译为“经”;毗奈耶藏意译为“律”,即戒律;阿毗达磨藏意译为“论”,就是论述或注解。通晓三藏…  相似文献   

10.
马关县木厂公社大坝大队的银水坡,山岩峻峭,怪石磷峋。在那巉岩峭壁上,镶嵌着一块天然的岩碑,人们把它叫做“猛蟒岩碑”。碑长丈余,犹如人工凿成,近看似一块石碑,远看却象一道石门。峭壁下面是猛蟒河,两岸是马关盛产金矿的地方。相传从前碑脚有一颗弯村,曾有识字的人攀缘而上,见碑上有:“头顶银水坡,脚踏猛蟒河,哪个识得破,金银用马驮”字样。如今树没有了,碑上字迹早已模糊不清啦。  相似文献   

11.
廖寅 《史学月刊》2023,(3):27-36
王审琦铁券与“杯酒释兵权”“太祖誓碑”等宋初重大政治疑案有着内在的关联。表面上看,太祖三言两语就让开国武将元勋们放弃了禁军统领权。实际上,太祖是以法外政治特权及其象征——铁券赎买了他们的军权。作为连锁反应,太祖又以“誓碑”的方式安抚了其他开国功臣。三件事情不仅在时间上非常接近,而且在逻辑上构成了太祖解决开国功勋震主问题层层递进的序列。“誓碑”原本内容只有“誓不诛大臣”,其中“大臣”仅指二品以上高级官员。宦官或言官被纳入“誓碑”,纯粹是曹勋误传和妄改的结果。士大夫站在自身立场不约而同地选择相信“誓不诛大臣、言官”,并对其不断地演义、改造,最终形成了符合士大夫群体利益的“誓碑”。  相似文献   

12.
科技碑刻在宋代碑刻中成就突出,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宋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其中天文图碑不仅是中国之最,而且是世界之最。地理图碑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制图学上的成就,平江图碑可谓古代城市市政规划的典型,禹迹图碑的“计里画方”法在古代制图史上是很先进的方法。水则碑、安养院碑则记载了宋代水利、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明孝陵是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康熙御碑位于碑殿正中,碑高3.85米,宽1.42米;龟趺长2.69米,宽1.64米,高1.06米。碑上竖刻“治隆唐宋”4个大字,每个字径69厘米,碑正面右上方镌刻“康熙岁次己卯四月望日敬上”12字。  相似文献   

14.
清代叶昌炽《语石》卷三“宋碑难得”一则云:“宋元声价自不敌唐碑之重,然得唐碑易,得宋碑难,元碑抑又难矣。”原因是重汉唐而轻宋元。近代金石考古工作者,对金、元以至明、清碑刻,重视了记录、收集和研究。收获显著,巩义市元代三碑,正是在今天引起重视的。巩义市元代三碑(图一、二、三)原在城关黄冶村南陵上张氏祖茔,墓冢早无,仅留三碑并立。七十年代,迁巩县文物保管所院内。三  相似文献   

15.
卢沟晓月     
“卢沟晓月”是著名的北京八景之一、乾隆十六年(1751年)拓碑建亭,将御书的“卢沟晓月”四字刻在碑上,立在桥头。大凡月总和“夜”连在一起,何以卢沟偏以“晓”月闻名?下面谈谈这个问题。 一、特定的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6.
1997年12月,笔者同梓潼县副县长孙滔、梓潼政协文史委赵荣先、仇昌仲等在天字山近山顶处发现“魏公寺碑”。该地,密林掩盖之下有40平方米的石砌围墙,石墙上半截早已倒塌,尚存8公寸左右高的石墙基础。“魏公寺碑”在石墙中央,碑高2.2米(不算碑基),宽0.75米,厚0.1米,碑盖与刻字的碑身是整体,碑顶呈弧形,碑盖部分正面是精雕的二龙戏珠,碑盖背面是林中奔鹿。碑的周围的石围墙内,乱石堆集,扫开泥土和枝桠,发现有石雕人像、(有佛象)石香炉、黄色筒瓦、石碉圆柱等,但多断折倒伏。此碑是大清乾隆四十九年岁次…  相似文献   

17.
北宋“契丹出境”碑,座落在濮阳县城内御井街路西。碑上刻着宋真宗赵恒所作“回銮诗”,所以也称“回銮碑”。因年久风雨剥蚀,碑首已毁,仅存碑身,而且下部字迹多已脱落,上部文字还能分清。碑体高2.3米,宽0.84米,厚0.26米,碑文系阴刻行草书,字体秀丽流畅,题曰:“契丹出境”。这一碑是记载宋、辽“澶渊之盟”历史事件的唯一实物。1963年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将此碑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11月1日,伟大领袖毛主席视察河南,接见豫北各县县委书记时,曾询问过宋真宗所登的  相似文献   

18.
在宜州城北门下的龙江河畔,有两块上下相连的石头,形如一个巨大的马头。石头上刻着“祭台”两个醒目的大字,宜州人民把这“祭台”叫“祭马台”,在“祭台”旁的一块大石上又刻着“泣血”2字。  相似文献   

19.
一芥 《东南文化》2006,(2):43-43
三国孙吴碑刻传世的仅4块,数量虽少,其书法价值和地位却很高。人们将这4块碑谓之“吴碑四种”,即《国山碑》、《天发神谶碑》、《谷朗碑》、《葛祚碑》。其中《葛祚碑》在我国碑刻、书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是现存第一块楷书碑。碑高177、宽74厘米,圭首,有穿,穿下刻“吴故衡阳郡太守葛府君之碑”,3行12字。碑在葛祚故里江苏句容访得,1965年入藏南京博物院。晋人干宝《搜神记·葛祚碑条》卷十一记载了葛祚为衡阳太守时,为民除妖,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葛祚碑》书体为标准楷书,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隶书碑盛行于汉代,可传世的西汉碑却极为…  相似文献   

20.
在“大金得胜陀颂”碑研究上,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碑八百年学术讨论会,由白城地区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