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碧原 《神州》2014,(9):31-31
“五失本三不易”的观点是由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道安提出来的,其对日后的佛经翻译以及翻译理论的发展影响甚大。本文阐释了道安在“五失本三不易”中所体现的翻译观,在肯定道安“开宗明义吾国翻译术”及在译论上的杰出贡献的同时,提出其翻译观所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倡导译者应从现当代社会的实情出发,以辩证的思维看待前人的翻译理论,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选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从而创作出优质的译品。  相似文献   

2.
小康社会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丰富和发展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的理解。在1980年代由邓小平提出,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到中共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之际,完全成熟。由"大同论"向"小康论"转型,有其深刻的现实、历史、理论与文化的根源。"小康论"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社会化大生产与工业市场文明为目标诉求,在强调公有制的主导作用下,显示出对个人利益的认可、宽容与疏导,强调"法治"、"市场""、共同富裕"与"民主"。注重循序渐进而不急于求成。小康社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期外来图书的翻译方式从"洋译华述"向"日文中译"的转变过程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并且反映了深层的社会历史原因。尽管两种翻译方式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局限,但两者都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国人思想的解放,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诗在意境、音韵和形式上都具有众所周知的美学价值。在将其翻译成英文时,译者应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国外读者也获得与源语读者相同的美学体验,感悟到中国古诗的魅力。本文以许渊冲先生翻译的《琵琶行》为研究对象,以三美论为理论视角,通过考察该译本的美学效果,探索中诗英译时译者如何成功地传递原作美感。  相似文献   

5.
中国典籍英译是翻译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外交流的重要纽带。典籍英译中,由于源语和目的语在时间和空间上跨越很大,文化差异造成的翻译损失成为翻译的主要障碍。本文将从文化角度,以《道德经》英译本为例,根据其在文化差异方面所作的处理提出一些涉及文化层面的翻译补偿策略,以尽可能保存和传播中国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元青  齐君 《安徽史学》2016,(2):32-43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是近代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官方译书机构,集聚了多达50余人的中国译员群体。他们普遍热心西学且学有专长,其籍贯来源多集中于以江苏为核心的江南地区;除少数考有功名外,其多数出身于科举时代没有功名的普通知识分子;其教育背景新旧杂陈,接受洋务教育者居多。其群体构成反映了近代初期较早接触西学的新型知识分子的某些共同特征。在翻译西书过程中,他们积极参与书目选择、专业名词创设及"西译中述"方式的译书活动,在与西人合作下,完成大量高质量的西学作品翻译,对近代西学传播做出巨大贡献。他们是晚清翻译高潮中相当数量的中国译员群体的一个缩影,是被动开放的中国在急需引进西学而又缺乏人才情况下的过渡时代的译才。  相似文献   

7.
唐圆鑫 《丝绸之路》2014,(10):60-61
在清末民初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梁启超对《哀希腊》的初次译介引发了国内众多知名学者对其的屡译不衰,唤醒了他们的社会理想和革命斗志,促进了中国化拜伦形象的构建。本文聚焦“五四”前后梁启超、苏曼殊和查良铮三位翻译家对这首诗的不同译法,在赏析他们译作的同时,从翻译风格论的视角给予关照,以展示《哀希腊》汉译是如何从文言旧诗体一步步向白话新诗体过渡的。其间,译者的翻译风格在无形中得到了空前彰显。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人性恶”假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人性恶”假设与管理赵国祥在中国古代的人性假设方面,有一种和"人性善"假设极其对立的假设,这就是"人性恶"假设。"人性恶"假设相对于"人性善"假设来说,把人性定义到另一个极端。这种对人性的假设,从其发展过程来看,它萌芽于商鞅(约公元前390-...  相似文献   

9.
正晚清以来,西医学大量传入中国,部分开明士人积极译介西书、组织医学善会,为近代中西医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赵元益即为其中的突出代表之一。赵元益(1840~1902),字静涵,曾任职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长达30年,先后译介西书25种,时人赞誉其"译学尤精,语通华夷",是近代最早译介西医书籍的中国人。他曾以医官身份随团出使海外,组织医学善会,呼吁刊医报、立学堂、设医院以开医术,提出中西医学"医异而验同"的理论,为近代中西  相似文献   

10.
庞博 《沧桑》2009,(4):254-255
许建忠教授的新作《翻译生态学》是翻译学和生态学相互渗透的结果,是研究翻译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的、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具体地说,就是将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引入翻译研究,将翻译及其生态环境相联系,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机理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究,从而从生态学角度审视翻译、研究翻译,力求对翻译中的多种现象进行剖析和阐释。她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中国译学乃至世界译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从耗散结构理论角度特别是翻译活动中熵值的变化,通过对一些实例的分析得出文学翻译中某些文本存在相对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以党治国”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中山“以党治国”论初探王永祥,李国忠这里所讲的"以党治国"论,系特指孙中山围绕"欲以党治国,应效法俄人"①的主张而提出的一系列理论见解,不是指以英美式政党政治为背景的"以党治国"。前者在中国为孙中山先生所首倡。我们认为,孙中山"以党治国"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引入西方考古方法至今己八十余年了,中间有很多年看不到西方的考古学数据。十多年前开始有些外国考古理论翻译的文章和著作,但甚少牵涉到西方现代考古学的田野实践。翻译科林·伦福儒和保罗·巴恩著的《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译,文物出版社2004年10月第  相似文献   

14.
李周红 《神州》2012,(18):124+127
本文指出了我国公示语英译问题的现状,探讨了公示语英译失误问题在教学中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尝试从理论和实践教学两个角度,结合文化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及社会语用学、母语迁移理论,找寻英汉翻译教学中关于公示语翻译教学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当前的英语翻译教学改革提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杰 《沧桑》2010,(5):98-99
本文重点讲述基于"自在人"假设的S论以及S管理模式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并初步探讨如何运用S论构建企业文化和以此为基础实际应用于构建教育型行业,探寻S论与人的内在关联,结合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力图达到行业文化管理与行业教育培训的创新,为公路行业文化建设和职工教育培训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江南制造局的译书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南制造局的译书活动张增一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作为近代中国官办的专门性翻译和出版机构,其翻译和出版西学书籍的部数、内容和社会影响,以及其在清末译西书活动中的地位,是西学东渐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读史所及,记于兹。一、所译酉书的数量与特点在翻译馆40余年的译...  相似文献   

17.
等效翻译理论以其对翻译标准独具特色的论断,在长期的探索加争议中不断发展。尽管已过黄金期,但"等效"原则其在解决主要、普遍的语言翻译问题时仍发挥着独特优势。谐音修辞作为一项特殊的语言表现手法,其可译性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一个焦点。本文将结合等效翻译理论,通过分析《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谐音修辞的翻译,来具体探讨儿童文学作品中谐音修辞的可译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白玉  扈珺  刘夏青 《沧桑》2011,(2):67-68
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发展战略。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符号,而"齐鲁十二圣"文化又是齐鲁文化的象征。对其核心文化元素翻译进行研究,指出错误和不足,提出正确的翻译策略,对保持中华文化特色,宣传中国"和谐"价值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自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联邦论作为一种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分权理论,在近代中国政治生活中时隐时现,并最终引发"联省自治"运动。但由于联邦论作为一种外来思想,难以在中国政治文化中找到移植的土壤进而完成国家统一的政治整合使命,从而使联邦论的正当性逐步消蚀。而联邦论与反联邦论之间的论争最后演化为宪政民主与民族国家两种话语之争,它扭转了中国政治发展的模式,并最终使联邦主义成为中国历史上被放弃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20.
赵宏宇 《沧桑》2012,(1):98-100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大历史性飞跃,取得了两大理论成果。回顾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一个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面临的问题,以实践与文化两个维度作为切入点,提出马克思中国化在当代的任务不仅要对实践中遇到的重大的"中国问题"作出回答,而且要以延伸中国文明传统为己任,自觉担当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责任,以期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