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38年6月9日的决堤放水,终于让花园口这个郑州北郊的偏僻地带,成为抗战史上抹不去的符号,但仔细追溯起来,当蒋介石定下“以水代兵”的决堤策略之后,首选并非花园口,而是中牟县城北边25公里的赵口,东西距离开封、郑州均不到百里。最初的决堤行动由第53军的万福麟部执行,限定6月5日夜12点之前放水。之所以选择在赵口决堤,曾专注于花园口决堤事件研究的学者渠长根分析,“一是预计到决堤后河水将沿1843  相似文献   

2.
正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后,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企图"以水代兵",下令扒开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史称花园口决堤事件。黄泛区虽然客观上迫使日军放弃了从平汉线进攻武汉的计划,但给沿岸百姓带造成了深重灾难。抗战胜利后,1946年开始进行堵口工程,1947年3月,堵口合龙,黄河回归故道。  相似文献   

3.
渠长根 《民国档案》2003,(2):131-133
1938年 6月 ,中国军队在河南中牟赵口和郑州花园口相继决开黄河大堤 ,以水代兵、以黄制敌 ,阻止日本侵略军沿陇海线西进郑州 ,然后南下武汉。这一策略的决策和执行都是在秘密情况下进行的。公众知道这件事是在决堤已经成功地放出水来的时候。是谁最早把花园口决堤一事公布于世的 ,又是谁率先把决堤乃中国军队所为这一真相大白于天下的 ?根据目前所能看到的花园口决堤当事人或亲历者的各种回忆材料和各种研究中国抗日战争的论著 ,但凡一提到花园口决堤这件事的社会传播 ,都一致认为开始于 6月 1 1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以下简称中通社 )从郑州…  相似文献   

4.
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堤经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8年6月国民党政府在黄河花园口掘堤,是我国抗击日本侵略军“以水代兵”的一件大事。特就所接触到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案中有关这一事件的记载,综合记述如下: (一) 1938年4月上旬,蒋介石正积极调集兵力,向徐州集中,企图扩大台儿庄战果。4月13日,陈果夫致函蒋介石,主张在河南武陟县的沁河口附近决黄河北堤。他认为“黄河南岸千余里颇易守,大汛时且恐敌以决堤制我,我如能取得武陟等县死守,则随时皆可以水反攻制敌”。又说:“沁河附近之黄河北岸,地势低下,敌在下游南岸任何地点决堤,只须将沁河  相似文献   

5.
1938年6月9日的决堤放水,终于让花园口这个郑州北郊的偏僻地带,成为抗战史上抹不去的符号,但仔细追溯起来,当蒋介石定下“以水代兵”的决堤策略之后,首选并非花园口,而是中牟县城北边25公卑的赵口,东西距离开封、郑州均不到百里。最初的决堤行动由第53军的万福麟部执行,限定6月5日夜12点之前放水。  相似文献   

6.
渠长根 《百年潮》2003,(5):52-57
1938年6月中国军队为阻止日本侵略者的大举进攻,决开河南境内赵口和花园口黄河大堤,以水代兵,以黄制敌,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阻截敌人西进南下的目的,但同时也给抗战中的豫、皖、苏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是为花园口  相似文献   

7.
1938年6月,震惊中外的黄河花园口决堤,而在此之前4个月,黄河铁桥也被炸掉,这是蒋介石为了抵抗日军的进攻所采取的一项军事行动。本文将通过史料记载,揭开它扑朔迷离的事实真相。炸桥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平津,随即分兵向华北扑来。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与强敌做殊死抗击  相似文献   

8.
1938年5月,侵华日寇攻陷徐州后,沿陇海线西犯,进逼中原,商丘、开封、杞县、太康相继沦陷,郑州危急。国民党政府无力抵抗,蒋介石命令炸开黄河,以水阻挡日军西进。6月9日,黄河花园口决堤,黄河水浊浪滔滔扑向豫东大地,千里平川成了汪洋大海,5万平方公里土地被水淹没,30多万人淹死,1000多万灾民失去家园逃往他乡,无数无家可归的难童流浪乞讨。我们一家也从淮阳县逃难到了许昌,我进入了许昌慈幼院学习。  相似文献   

9.
长歌 《中华遗产》2012,(3):154-157
作家李辈在小说《黄河东流去》中,对1938年的黄河花园口决堤,造成几十万人死亡,几百万人流离失所的惨状,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画。的确,花园口决堤与长沙大火,重庆防空隧道窒息,并称为抗战期间三大惨案,其中祸及地域之广,涉难人数之多,国内外反响之大,当以花园口决堤为最。  相似文献   

10.
说起1938年的黄河花园口决口,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若提及四年之后发生在同一地区的中原大饥荒,今天的读者很可能会感到陌生。其实,与花园口决口相比,这次饥荒波及的范围更广,造成的后果也远为惨重。两年之内,仅河南一省被活活饿死的饥民,据官方的不完全统计,就有300多万人,是黄泛九年  相似文献   

11.
长江“花园口”决口内幕文/毕春富黄河花园口决口,是中国现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之一。花园口决口后,黄河改道南泛,挡住了日军西犯的路线,日军被迫改变进攻武汉的作战计划,改由长江为主作战线;豫皖苏三省一万五千平方公里的广大国土却成为一片汪洋,黄水及继水灾而起...  相似文献   

12.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但是,由于反动统治阶级的腐败,黄河长期得不到治理,致使中上游水土流失,下游洪水泛滥。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国民党扒开花园口,在2540年间,黄河共计溃决了1590次,大的改道26次,平均每三年就有两次决口,一百年就有一次大的改道。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和毛泽东主席对治理黄河极为重视。1952年10月,毛泽东第一次离京,就亲临河南,到兰考、开封、郑州、新乡等地实地考察黄河的治理情况。  相似文献   

13.
1938年花园口黄河决堤后,豫东、皖北、苏北成为黄河泛滥区,生态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从河流湖泊、沉积土质、地表植被三种生态环境要素对黄泛区进行考察,泥沙沉积导致泛区河道和湖泊不同程度淤积,破坏了地表储水排水系统,致使水旱灾害频发。黄水泛滥和泥沙淤积对泛区土质既有恶化也有改良。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的改变影响了泛区植被的消长。黄泛区生态环境的改变,不仅影响到当时民众的生产生活,也对1949年以后当地的恢复和发展有所制约。  相似文献   

14.
1938年5月19日,日军在付出巨大的伤亡后占领了军事重镇徐州,然后继续向中国战场大量增兵,沿陇海线向西进攻,占领河南地区重要城市商丘、开封等地后兵逼郑州,威胁武汉,中国政府和军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种强大的军事政治压力面前,为延缓日军进攻压力,蒋中正人为打开了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试图以水代兵,从而酿成历史上著名的花园口决堤事件,也在当地造成了大面积的黄泛区。花园口决堤事件带来的影响是两面的,一方面其在一定程度上延阻了日军进攻步伐。另一方面给附近无辜百姓尤其是河南、安徽和江苏北部的民众带来了严重的苦难。文章主要写决堤阻敌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花园口决堤的军事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38 年6月9 日,为阻止日军西进,中国第一战区在花园口掘开黄河堤岸。当前学界一般认为,花园口决堤在军事上有如下意义:一、阻止日军西进;二、为保卫武汉赢得了准备时间;三、改变了日军进攻武汉的路线;四、造成了中日两军夹黄泛区对峙的局面。文章依据史料反驳了以上观点,认为花园口决堤的军事价值仅在给日军造成了一些困难,使其主力改沿淮河推进为沿长江推进。与豫、皖、苏人民因黄水泛滥遭受的损失相比,这点军事价值不足称道  相似文献   

16.
日寇进逼决策失误无辜同胞葬鱼腹回顾历史外患内忧感叹中华当自强1938年6月9日,位于河南省郑县花园口的黄河大堤决口,滚滚黄水向东南方向奔腾而下,……多灾多难的豫、皖、苏三省的人民,刀兵之灾未过,黄水之祸又至。这次黄水泛滥受灾44县,面积达5.4万多平方公里,1200多万人流离失所,89万多人死亡,财产损失难以计算。花园口决堤到今年已整整60年了,恰是我国干支纪年的一个周期。笔者仅以此文纪念60年前在我国历史上发生的这一重大的悲惨事件,并祭奠在此次事件中死难的数十万无辜同胞。日军西进1938年3、4月间,日军华北方面军第…  相似文献   

17.
1938年6月黄河花园口决堤时,我任第三十九军(军长刘和鼎)第三十四师师长,初则奉命掩护我军从豫东撤退,继又掩护黄河掘堤,造成泛滥后徒涉退守郑州。兹将这段亲身经历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历史上,黄河素以“善淤、善决、善徙”而闻名,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南宋建炎二年(1128),黄河在河南境内决堤,向南一股流入淮河,黄淮合流,从云梯关外入海。金明昌五年(1194),黄河决阳武故堤,灌封丘而东,经汴水合泗水入淮,形成侵泗夺淮之势。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决口,从河南省兰考县铜瓦厢北徙山东大清河入渤海后,从河南省铜瓦厢起,经鲁西南、  相似文献   

19.
1855年黄河于铜瓦厢决口北徙,给下游沿岸区域地形与河湖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山东运河以西的平原地带距离决口处较近,泥沙淤积较多,地形抬高幅度明显,黄河在此区内漫流,扰乱了原有水系。汶、泗二河下游地带受黄河淤高河床的顶托,亦出现排水困难的局面,东平湖的形成与扩大即区内积水不断增多的结果。鲁中丘陵西侧平原地带,受黄河淤高河床的阻挡或黄水倒灌影响,长清至齐东各县境内的入黄河流均难以宣泄,直接促成新清河的开辟。徒马平原地带,受黄河决口改道影响,靠近黄河的徒骇河诸多支流被淤没,徒骇河则被黄水冲宽刷深,1907年黄河利津决口后,其尾闾河段亦被淤没。  相似文献   

20.
1938年6月,蒋介石为阻挡日军西犯,竟然“以水代兵”,命令军队在河南郑州花园口掘开黄河大堤.结果不仅没有取得军事上的主动,反而使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千百万人民遭到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