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托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与云南大学历史系主办的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讨论会 ,于 2 0 0 0年 8月 2日至 6日在云南昆明召开。来自中、美、日等国的九十余位历史地理学者参与了此次学术研讨 ,学者们就近两年在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和历史地理与西部开发等研究领域中的学术进展进行了讨论。大量历史地理学个案研究的积累 ,为科学的理论建构提供了相对充分的依据 ,故葛剑雄《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对近些年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学科框架、现实意义、研究水平的提…  相似文献   

2.
最近30年来中国历史医学地理学主要领域的研究论文总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历史疾病地理研究为传统领域,论文最多,占80.53%;历史健康地理研究为新兴热点,论文逐年增多,占19.47%。开展中国历史疾病地理学研究的学科主要是历史学、地理学和中医学,开展中国历史健康地理学研究的学科主要是中医学、地理学和历史学。中国历史医学地理学已形成6大研究领域,即历史疫灾地理,历史传染病地理,历史药物地理,历史疗养地理,历史地方病地理,历史长寿地理。中国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存在学科发展不平衡、理论体系不完善、研究队伍较分散、研究方法待集成等问题,亟需拓展研究领域、充实研究内容、加强理论研究、重视人才培养、集成先进技术、对接国家需求。中国历史医学地理学应成为历史地理学和健康地理学的重要分支,更好地服务"健康中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历史城市地理研究尤其是明清城市地理研究领域虽然涌现了不少有份量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研究上的误区或隐忧,不少论著可能部头较大,但选题与内容陈陈相因,缺乏新意,还有很多通常被人们界定为是历史城市地理学作品的研究成果,实际上已经完全迷失了地理学的方向,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市历史地理学这门中国历史地理学新兴分支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摆脱这种令人尴尬的困境?这自然要涉及到方方面面,但以笔者看来,加强学术创新,努力拓展学术空间,无疑最值得学界同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正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地理学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40年来学术领域持续扩展,教学与研究单位数量一直保持增长势头,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学术队伍,取得了可观的学术成就。一、学科体系(一)学科理论探索20世纪80年代,有关历史地理学学科性质、任务和属性等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已经取得基本共识。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种种新说,既发生过地理学与历史学之  相似文献   

5.
邢云 《历史地理研究》2023,(1):141-153+163
中日两国地理学的近代化息息相关,可比性强,这在两国历史地理学的引入与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日本在明治(1868—1911)中后期自欧洲引入历史地理学,相关讨论主要由史学界发起,探讨学科属性的同时也注重其“科学性”。但直至明治末年地理学完成近代化转换后,历史地理学方得到真正发展。20世纪头20年,中国的历史地理学自日本和西方两度传入,两代地学家分别在传统舆地之学和具有现代意义的历史学或地理学之中吸纳“历史地理”。对于率先完成现代学术体系建设的近代日本而言,影响早期历史地理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地理学理论的发达程度,而中国则面临学术研究从传统到现代的变革,以及现代历史学与地理学研究范式革新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大学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重要诞生地之一。北京大学已故的侯仁之教授,最早在中国倡导这一学科,提出这一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他也最早投入这一学科的研究实践,做出一系列典范性研究,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创建人之一。侯仁之先生也为历史地理这一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培育了一大批人材;特别是在侯仁之先生的直接引领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北京大学形成了一支优秀的研究团队,对中国历史地理学各个分支领域的建设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若干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探讨未来中国历史地理学在国际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作用为目的, 根据近半个多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 对20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若干进展进行了简要回顾。内容涉及: ①历代疆域政区研究与历史地图的编制; ②历史气候与自然灾害研究; ③历史时期地表过程研究; ④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研究;⑤区域综合与重大历史事件研究; ⑥历史时期人地关系与适应模式研究; ⑦基础资料的积累与新技术应用等 7 个方面。除上述进展外, 中国历史地理学还建立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 构筑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 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学术继承人和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8.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中国历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学术发展的要求,也是历史研究向纵深方向拓展的体现。作为历史信息存储、显示、管理、分析系统,近年来,国内相关数据平台越建越多,地理信息系统(GIS)对中国史学研究的贡献也初见成效,在历史气候、河流地貌、市镇经济、乡村聚落、水利社会、环境变迁、古代城市、古地图以及历史地理信息系统(HGIS)研究方法等九大领域都有突出的表现。GIS进入中国史学研究领域不仅带来研究方法的变革,同时也使历史研究理念更新,促成历史文献、古地图、遥感影像、考古信息等多元史料的应用,帮助我们完成一些动态追踪与多要素综合性研究。当然,目前受学科界线限制,历史地理信息平台建设薄弱,推介手段缓慢,这些因素都成为制约GIS方法应用于中国历史研究的瓶颈。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从传统的沿革地理学发展而来的。本世纪30年代现代科学方法的传入,促使中国学者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学向现代科学的历史地理学转变。中国历史地理学真正得到充分的发展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
四十年余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的进展和成就大体可有下列几个方面:
(1)学科理论的探讨确定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其上限应与古地理学衔接,下限与当代地理学挂钩,将整个地理现象变化连贯起来,以便更好地认识和改造现有的环境。
(2)学科基本建设《中国历史地图集》和《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分册》是现今研究历史地理各分支最基本的工具。
(3)研究领域的扩大与深入四十余年来,历史自然地理中的气候、水文、植被、灾害、沙漠、海岸各分支都有重要的研究成果出现。近十余年来,人类生存环境变化的研究已成为历史地理学界热门的课题。历史人文地理自80年代以来开始兴旺起来,政区、农业、人口、城市、交通、工矿业、商业以及社会、文化各分支都有明显的进展和成就,估计到下一世纪,历史人文地理学将有更大的发展。
(4)研究方法、手段的革新近三十年来新技术的运用给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力。许多过去无法进行的课题,由于新技术的运用而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历史地理学作为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变化的新兴学科,由于其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与研究任务的多样性而具有与地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之间的学科交叉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对推进地理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创新发展具有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历史地理学作为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变化的新兴学科,由于其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与研究任务的多样性而具有与地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之间的学科交叉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对推进地理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创新发展具有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修桂先生是中国历史地貌学的开创者和中国历史自然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以现代地貌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多源数据,辅以实地考察,深入解读有关环境变迁的历史文献,为历史地貌学创建了一套独特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式与话语体系。他对长江中下游河床地貌演变的研究,自成一体,兼具中国特色,其成果堪称中国历史地貌学的扛鼎之作。有关海河形成、黄河下游变迁、长江中下游湖泊演变及上海成陆的研究在谭其骧先生的基础上,又提出诸多见解。这些研究贯穿古今,促进并深化了我国历史地貌学的发展,是现代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的有机结合的典范,也是历史地理学科经世致用的具体体现。他还参与我国现存最早最精美汉代地图的复原和研究,为古地图的拼复提供了关键论证,确保了对该图最大限度的正确复原。他关于古地图的研究和应用亦为地图内史与外史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在近三十年发展很快,主要表现在研究领域上大大拓宽,研究方法上新方法和新手段运用。以前历史学作为一个一级学科时,历史地理学曾是八个二级学科之一,在历史学中的地位很重要。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发展现在受到极大挑战,面临不少困难。  相似文献   

14.
史念海教授是我国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他在将近 70年的学术生涯中 ,坚持“为世所用”的原则 ,努力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 ,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他对中国历史地理学史进行了深入研究 ;发掘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社会功能 ;提出了文献记载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促进了沿革地理学的发展 ;树立了黄河流域环境变迁研究的丰碑 ;开辟了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的新领域 ;揭示了人口稠密地区形成和演变的内在机制 ;奠定了历史军事地理研究的基础 ;提高了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层次 ;对历史民族地理进行了独到的研究 ;对历史上的交通问题进行了系统探索 ;对陕西历史地理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创立了中国古都学 ;阐明了地方志的价值 ;丰富了历史地图学的内容 ;创办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定期刊物 ;培养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队伍  相似文献   

15.
<正>承蒙学界同仁厚爱,近年来惠赐本刊的稿件日益增多。为加快稿件的处理速度,特将本刊接收稿件的相关事项敬告如下。1. 本刊是历史地理学专业刊物,主要登载有关历史地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历史地学史与地图学史、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文化地理与地名学、环境考古与环境史、方志学、古都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札记,以及历史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学术动态、学术评论等。2. 本刊欢迎专题论文稿件。专题论文要求立论明确,论证严谨,材料充实、可靠,语言精练,提倡图文并茂。须有‘引言”部分,回顾本领域研究进展,说明本论题的创新之处及学术或现实意义,概述研究者的意图或研究方法;须有"结论”部分,总结论文获得的主要研究结论和相关启示与认识,说明可能存在的问题。3. 本刊欢迎学术评论稿件。学术评论主要刊登历史地理学科或与历史地理学科关系密切方向的专题学术进展及评述、重要学术论著的评论与商榷、重要学术人物(已去世)的学术贡献评论等。学术评论须对被评论对象的观点、方法有系统的叙述、科学的评价与深刻的阐释,或对被评论对象所论述的问题、方法有重大引申与发挥。  相似文献   

16.
张九辰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3,(1):60-65,125,126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学术领域开展的科学批判运动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对科学的发展和学科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众多学科中,地理学的基础最为薄弱。对地理学的改造首先从对西方地理学思想的批判开始。随着运动的发展,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也发生了改变,学科分类转变为照搬苏联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地理学的发展进程。改造后的地理学界为配合国家经济建设,开展了大规模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和全国性的自然区划工作,并在水土保持研究、冰川研究、农业气候研究以及沙漠、冻土、泥石流治理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地理学内容和学科设置方面填补了多项薄弱甚至空白领域。与此同时,因过于关注政治思想而忽视了学科理论探讨和学科体系的建设,中国地理学拉大了和世界先进国家的距离。  相似文献   

17.
<正>9月19-22日,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四川省历史地理专委会等多家单位协办的"历史地理学的继承与创新暨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历代治理研究——2014年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在美丽的蓉城圆满举行。来自国内外近百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盛会。9月19日晚上,中国海外地理信息系统学会会长、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鲍曙明应邀为大会作了题为《历史地理研究新视野:空间历史研究》的专场报告,为年会成功预热。在9月20日上午的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杨桂山、四川大学常务副书记罗中枢、中国地理学会  相似文献   

18.
汤茂林  金其铭 《人文地理》2011,26(4):153-160
李旭旦先生是人文地理学家、区域地理学家和地理教育家,毕生致力于地理教育和科学研究,培养了几代地理学人才,桃李满天下。他才思敏捷,知识渊博,治学严谨、执着,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学术上他强调人地协调论和统一地理学,提倡区域研究,致力于地理教育理论的建设,创办《地理知识》杂志,曾任德国《GeoJournal》杂志编委,主编《人文地理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分册)、《人文地理学论丛》、《人文地理学概说》,提出白龙江是我国西部南北地理分界线的科学论断,主张把解决现实问题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主攻方向,重视野外调查,晚年他提出复兴人文地理学的倡议,把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他是我国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9.
A.贝克教授,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界并不陌生的当代西方历史地理学家。关于他的生平,他作为终身院士(life fellow)的英国剑桥大学伊曼纽学院的网页有专页介绍①,他作为主编之一的“剑桥历史地理研究”丛书的出版单位剑桥大学出版社的网页也有简短介绍②,我也曾撰文介绍③。贝克在当代西方历史地理学界的学术地位毋庸置疑,他“是当代西方历史地理学界最关心历史地理学科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地理学者之一,也是当代西方历史地理学界最杰出的学者之一”④。他于2003年出版的《地理学与历史学——跨越楚河汉界》⑤(以下简称《地理学与历史学》)一著…  相似文献   

20.
侯外庐是我国公认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他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开拓性贡献 ,是与其走过的学术道路分不开的。他的学术道路具有开拓性的鲜明特点 ,从中可以领略到他的理论胆识、历史睿智和自强不息、不畏艰辛的“韧”的战斗精神。他走过的学术道路 ,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奠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 2 0— 30年代 ;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具体途径、建设中国特色的历史科学体系的 4 0— 5 0年代 ;坚持真理、不断进取、回顾总结的 70— 80年代。它们始终贯串着一条主线 :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指导 ,在历史研究领域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积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体系。他在历史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科学成果 ,是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中国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