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求学的三个阶段王祁:王老师,您好!受《南方文物》编辑部委托,由学生完成此次访谈,感谢老师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您常和我们讲起您的求学经历,我们每每都深受启发,我想请老师再谈谈您由考古入历史的学习历程,这也是许多初学考古与历史的学生关心话题。王震中:在一个人一生的学术历程中,大学本科每每是其学术的基础和起点。尤其是对于经历了"文革"十年没有好好读书而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1977级大学生来说,入学后的求知欲是强烈而高昂的。我大学的专业是考古学,但那个时  相似文献   

2.
正高:从20世纪90年代初咱们就相识,但是对于您的求学经历和学术历程,很多地方并不了解。今天前来采访您,感到特别高兴。你们这一代人,家庭条件不同,个人经历也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都遇到了比较频繁的各种各样的"运动",可以安心坐下来做学问的时间不是很多。因此,凡是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都是无畏艰难,潜心研究干出来的,您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3.
<正>刘慧中:彭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南方文物》的专访。在此,首先向您表示祝贺。2015年您作为20世纪杰出的考古学家入编《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考古学卷》一书,今年又正好适逢您八十华诞,能否请您谈谈您的求学经历,特  相似文献   

4.
正问:郑先生,您好!受《中国史研究动态》委托,对您进行一次学术采访。您是明清史研究名家,在明清史领域卓有成就。您的著作《明代政争探源》《明清史探实》等都颇有影响,能否谈谈您的治学之道与学术思想?答:说不上有多大成就。不过,聊聊也好,希望对年轻的朋友们有点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邵会秋:杨老师您好!受《南方文物》周广明先生的委托,想请您谈谈您的学术生涯和治学经验。作为您的学生,我博士毕业也十多年了,今天第一次对您进行正式专访,也是我难得的学习机会。您能先谈谈您大学的求学经历吗?杨建华:这要从我上大学说起。今年正值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是我留校任教从事考古教学与研究四十年。四十三年前,我能够上大学并学习考古专业  相似文献   

6.
只求更好     
“作文选读”这一习文做人的园地,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名家大师的关注,他们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作文的提高,关注作文与生活的联系。尤其是当其成为《好家长》杂志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后,名家大师们更是对其关爱有加。他们为这块育人之地陆续写了一些关于写作的文章,且大部分文章都是首次公开发表,为此,在智仁勇老先生的力促下,我们特别策划了“名家谈作文”专栏,并从本期开始,陆续刊登出来,以飨广大读者。希望广大读者,特别是在校求学的学子们能从中领悟到作文的真谛。  相似文献   

7.
周维强 《古今谈》2006,(2):44-47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浙江的包括杭州大学等在内的3所高校被并入浙江大学,从那时起,“杭州大学”这个名字就从今日中国的高校名录里消失了。它已成了历史。  相似文献   

8.
“作文选读”这一习文做人的园地,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名家大师的关注,他们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作文的提高,关注作文与生活的联系。尤其是当其成为《好家长》杂志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后。名家大师们更是对其关爱有加。他们为这块育人之地陆续写了一些关于写作的文章,且大部分文章都是首次公开发表,为此,在智仁勇老先生的力促下,我们特别策划了“名家谈作文”专栏,并陆续刊登出来,以飧广大读者。并希望广大读者,特别是在校求学的学子们能从中领悟到作文的真谛。  相似文献   

9.
“作文选读”这一习文做人的园地,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名家大师的关注,他们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作文的提高,关注作文与生活的联系。尤其是当其成为《好家长》杂志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后,名家大师们更是对其关爱有加。他们为这块育人之地陆续写了一些关于写作的文章,且大部分文章都是首次公开发表,为此在智仁勇老先生的力促下,我们特别策划了“名家谈作文”专栏,并从2010年第1期开始,陆续刊登出来,以飨广大读者。希望广大读者,特别是在校求学的学子们能从中领悟到作文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作文选读”这一习文做人的园地,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名家大师的关注,他们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作文的提高,关注作文与生活的联系。尤其是当其成为《好家长》杂志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后,名家大师们更是对其关爱有加。他们为这块育人之地陆续写了一些关于写作的文章,且大部分文章都是首次公开发表,为此,在智仁勇老先生的力促下,我们特别策划了“名家谈作文”专栏,并陆续刊登出来,以飨广大读者。并希望广大读者,特别是在校求学的学子们能从中领悟到作文的真谛。  相似文献   

11.
“作文选读”这一习文做人的园地,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名家大师的关注,他们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作文的提高,关注作文与生活的联系。尤其是当其成为《好家长》杂志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后,名家大师们更是对其关爱有加。他们为这块育人之地陆续写了一些关于写作的文章,且大部分文章都是首次公开发表,为此,在智仁勇老先生的力促下,我们特别策划了“名家谈作文”专栏,并从2010年第1期开始,陆续刊登出来,以飨广大读者。并希望广大读者,特别是在校求学的学子们能从中领悟到作文的真谛。  相似文献   

12.
临近导师侯仁之教授 90华诞 ,不禁回想起在北京大学受到先生耳提面命的亲身经历 ,联想到个人走出校门之后的学术实践 ,再次体会到传承导师科学思想对于我们发展学术创新的重要意义。有感而发 ,就以下若干主题成文 ,以表恭祝之意。1 .求学期间1 994- 1 997年间 ,笔者在侯仁之先生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 ,有幸在北大燕南园、历史地理中心和其它场合直接受到先生的教诲 ,就许多具体的学术问题和学术动态交流各自的见解。在求学期间 ,从春季的入学考试、开学后的课程选择、博士生资格考试、论文开题报告、预答辩、最终的答辩到博士学位授予的各个…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与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清史研究所联合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系承办的“中西历史比较研究学术论坛” ,于2 0 0 3年 10月 2 4日— 2 6日在京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的约八十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提交学术论文及学术综述文章五十多篇。刘家和、廖学盛、何芳川、庞卓恒、王敦书、刘明翰、王汝丰、陈梧桐等史学名家以及一批有学术影响的中青年学者作了论坛主题发言。自 2 0世纪 80年代“比较热”在中国学术界兴起以来 ,中西历史比较研究就开始作为一种重要的学术路径而受到…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是现代中国民族和民主革命的先驱,青年时期求学于檀香山,后在香港专攻医学,在海外先后建立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与外国人多有联系。百余年来,从外国友人、在华游历家、传教士到现当代的历史学研究者,在不同学术层面对孙中山进行个案研究,并受政治、社会与学术变迁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发展阶段。从研究主体来看,其研究者经历了从情感自发到学术自觉的身份转变;就研究内容而言,其成果彰显出从描述历史到研究社会科学化的学术流变。重视史料的挖掘与整理、注重西方各国学术成果的推介、关注学术动态并强调域外学术交流,是呈现这一学术流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正问:林先生您好!我们这是第三次访谈了。第一次在20世纪90年代末,当时主要是请您谈一谈对当代中国史学思潮的看法;第二次在2006年,那是请您就您的整个学术经历做一次系统的回顾。这次我想主要还是请您就当前史学的状况谈谈您的看法。多年没有和您交流了,不知您现在的身体状况怎样啊?林:我是1931年出生的,今年已经85岁了。以前身体还不错,一年半前摔了一下,脊椎受了伤,痛得很厉害,躺了几个月。现在情况好一些,但是精力不行了,比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了吴定宇教授的新著《守望:陈寅恪往事》。该书除自序、结语之外,分五章,总50多万字。陈寅恪是20世纪中国学人的杰出代表,为中国学术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读懂了陈寅恪,就读懂了20世纪的中国学术文化史。但是,要读懂陈寅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该书叙述了陈寅恪曲折坎坷的人生,展现了他不同寻常的求学经历、治学生涯、治学方法以及终身守望  相似文献   

17.
孟广林 《史学月刊》2004,(2):115-115
自上个世纪 80年代“比较研究热”在中国滥觞以来 ,比较史学的学术理路一直受到史学界的关注。 2 0 0 3年 10月下旬在京举行的“中西历史比较研究学术论坛” ,以其浓烈的学术氛围展示 ,我国史学界的历史比较研究 ,正在日益凸显出新的学术广度与深度。这一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系、清史研究所与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 ,汇聚了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的约 70名正式代表 ,收到学术论文及学术综述文章 5 0多篇。不少史学名家以及一批具有学术影响的中青年学者作了主题发言。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纷纷指出 ,随着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18.
书讯     
1984年5月,首次中华民国史学术讨论会在南京举行时,河南人民出版社同与会学者进行了磋商,建议出版一批关于民国史的读物。这一建议很快得到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河南大学、郑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杭州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等许多  相似文献   

19.
正江苏无锡钱穆先生(1895-1990),一代鸿儒,自学成才,兼涉四部,尤以国史名家;从教历小学、中学而大学,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有教无类;于风雨飘摇中坚守与阐扬中国文化,尊之者以为朱子以后一人而已。笔者读钱穆书有年,沉醉其中,拟发掘钱穆在中国近代史书写中所体现的"学术精神"。我之所谓"学术精神",旨在彰显如影随形地"指导"其作出历史判断、进行历史书写的学术理念、价值观与人文意识。  相似文献   

20.
年终感言     
吴世祥 《文史天地》2011,(12):94-95
读者朋友,当这期《文史天地》送到您的手里时,您是否听到了2012年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是啊,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2011年就将成为历史了。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回首过去,自然是不免思绪万千。我们首先倍感欣慰的,是我们的读者队伍一年比一年壮大,我们的"文粉",一年比一年铁杆。《文史天地》这朵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