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综合比较《清华简·说命》、卜辞及传世文献,从史、地两方面钩沉傅说事迹本貌。史指人物事迹,即以简文《说命》上篇所载武丁梦得傅说及傅说攻伐失仲两事,结合"弜"、"失"两族卜辞,考析殷代雄族"弜"乃"弼人"的历史原形人物,失仲亦即卜辞之失侯,卜辞所载武丁伐失与傅说伐失仲应视为一事。地指傅说事迹发生的地域环境,简文《说命》所载"员土"当训作"云土",其与武丁时代"北海之州"的地域面貌及职能区划密切相关,《周礼》对圜土及其附属刑制的表述即以"云土"为底本拟构而来。此外,"云土"还与帝辛时期征夷方卜辞中"云奠河邑"的地名相关,由此可窥知北海之州自武丁以后的政治地理沿革。  相似文献   

2.
清华简《说命上》曰"说于■伐失仲","■"即"韦","失"即"豕",皆为"豕韦"简称。简文记载了武丁命傅说征伐豕韦之事,为研究三代时期"彭姓豕韦"和"刘姓豕韦"的兴衰更替、地望迁徙等问题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3.
题名为王禹偶所撰的《建隆遗事》,是研究宋初政治尤其是“金匮之盟”疑案的关键史料之一。但自南宋初以来,人们即对是书的撰者、内容真伪存疑,或径称为後人托名之伪书。本文考辨《建隆遗事》确为王禹僻所撰,其内容甚具史料价值,并据是书及其他相关史料所载,以辨析“金匮之盟”之真伪及内容之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熊长云 《文博》2015,(2):32-34
秦"封陵津印",为新公布的秦代津渡用印,与黄河著名津渡风陵渡颇有关联。关于风陵渡之名,戴延之《西征记》云有风后女娲之墓,故称"风陵",然此本是晋以后附会的说法,不足为信。"封陵津印"之发现,则可证实秦时已有封陵津。《史记·秦本纪》、睡虎地秦墓竹简《编年纪》均载封陵,为魏国故地。而文献所载封陵与风陵渡位置,大致重合。又因"风"、"封"二字均属帮纽,古音可通,《宋书》载"封陵堆",《魏书》作"风陵堆",可证封陵、风陵至中古时期本可通假,故二地虽属异名,实本当一处。今以"封陵津印"为新证,则风陵津其名的真正来源,当出自至少在秦时已有的封陵津,远承魏国之封陵故名。而风陵为女娲之陵的说法,则本属典型之层累古史,由是推出的关于女娲墓的种种考证,皆不足为据。  相似文献   

5.
前人认为郑玄《尚书注》"兼采今古文",但是单凭存世文献,辨别郑注哪些属于今文经说、哪些属于古文经说是个难题。而近年新出的清华简《金縢》篇是战国中晚期的古文本,通过文本对读等方法,可以推断郑氏经说主要采用了古文,亦可确知《史记·鲁周公世家》述《尚书·金縢》兼采今古文经说,构成了《史记》采用古文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6.
《梁书》卷四五《王僧辩传》:“(侯)景帅船舰并集北寺,又分人港中,登岸治道,广设毡屋,耀军城东陇上,芟除草彷,开八道向城,遣五千兔头肉薄苦攻。”“兔头”一词,《汉语大词典》释作“敢死队”,亦仅引《梁书》本传为证。刘瑞明认为:“自然是以‘突头’义即突向前头谐音趣说。”  相似文献   

7.
所谓“锐头”,即尖头,原为用典之词,是战国武安君白起的别称。白起尖头小面,谓之“锐头”。《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引严尤《三将敍》曰:“(平原君)对曰:‘渑池之会,臣察武安君小头而面锐,瞳子白黑分明,视瞻不转。小头而面锐者,敢断决也。”’《艺文类聚》卷一七同引此文,“小头而面锐”作“小头而锐”,《太平御览》卷三六四引《春秋後语》同。  相似文献   

8.
"人性"是先秦诸子关注的重要议题。《左传》对于时人的人性学说也有记载。分析《左传》中的人性说,可知,时人所言之"人性"有两种意涵:一种指人生而即有的自然人性,以欲望、情感等为主要内容;一种指人在天地间的理想属性。前一种人性,与礼有扦格之处;而后一种"人性"则与礼互为表里,无时不刻不顺从于礼。这两种人性说,均可在儒家人性论中找到端倪,一定程度上为儒家较为成熟的"人性论"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而《左传》中这两种人性说的产生,也说明人们对于礼的认识是促成人性论最终产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尽地考证了《中作父乙方鼎》铭文所载之西周昭王伐虎方时,赐中之埰邑“(?)土”之“(?)”字。铭文宋时出土,“(?)”字未识。今考证其字亦即“(?)”字,亦是甲骨文之“(?)”地,古书所载之“潛(鬵、灊)地”,地望在今湖北省孝感市附近,地近古灊水。“(?)((?)、灊)”(水)在今湖北省潜江县境,非今嘉陵江上游之古潜水、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境之古潜邑。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主币单位“圆(元)”之由来──兼说辅币单位“角”、“分”金德平THEORIGINOFDENOMINATION“YUAN”OFCHINESEMAINCURRENCY-ALSOTALKABOUTSUBSIDIARYCURRENCY“JIAO”AND...  相似文献   

11.
清华简《厚父》自发表以来其属性问题争议最大,有"夏书""商书""周书"三种说法。本文把"之匿王乃渴失其命"读作"之慝王乃桀失其命",也就是说该篇所述有禹、启、皋陶、孔甲、桀等人物及事件,这种历史背景就完全可以排除"夏书"说;因完全未提到商王及其有关历史经验和教训,也不能说是"周书";其属性应为"商书"。从《厚父》所反映的天命观、君臣关系、治民方式及对臣民提出"保教明德"的主张等方面看,这与西周初期武王、成王、周公等统治者的思想观念是完全不同的,也反映了其篇为"商书"而非"周书"。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穆天子传》中“启居黄台之丘”的解释分歧较大。从启的活动地域及《穆传》东巡路线综合考察,似可判定“启居黄台之丘”有可能就在文献记载的钧台,即今河南禹州一带。20世纪以来长期流行的黄台之丘在今河南新郑、新密之间的说法,缺乏较为可靠的文献和考古学依据,“启居黄台之丘”与洧水流域新砦遗址及古城寨龙山时代城址并不相涉。  相似文献   

13.
羊草官甸起源于顺治、康熙年间,长期界址不明,旗民多有争讼。乾隆初年,清廷试图厘清界址未果。东北地方旗民分治、内(务府)外(八旗)有别的行政管理体制削弱了政府对该项土地的控制,又兼庄头普遍私垦,羊草官甸失迷情况严重。嘉庆年间,人地矛盾加深而致土地争控案频发,财政紧张使得政府急欲拓宽税源。在清廷与地方机构的合力下,完成了对羊草官甸的查丈、造册、征租。政府通过重构羊草官甸体系,对已垦熟地按则征租,对未垦荒地仍征差徭,将地利收归己有。  相似文献   

14.
唐五代间科举专书《唐摭言》,自宋嘉定间郑昉首刻后,旋即失佚。自宋迄明,此书条文虽偶有《太平广记》、《说郛》等删削本加以节录或明代清真馆旧残本,但已难索宋本旧态。此书至清代却抄刻频繁,版本殊多。本文在对清代诸本逐一比校的基础上,试图梳理各本源流情况,并对学界就该书版本中的"白头"、"臼头"本之争作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5.
《(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以下称《(乙)》)1983年第一次在《中共党史资料》第6辑发表,1984年《嘹望》第10期发表的署名文章《新发现的遵义会议史料》,介绍了《(乙)》的发现经过和意义。1985年,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50周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相似文献   

16.
秦有《发征律》,《发征律》的核心内容是关于人员及物资的调动管理。狭义上,《发征律》的内容包含徭、戍及物资调拨等与调发征行相关的事务;广义上,还涉及徙属宿直过程中人员调动问题的处理。秦代《发征律》与《徭律》《戍律》的内容各有主旨,互为补充,三者为并列关系。汉初《兴律》的生成是围绕兴的内涵,在原有若干单行行政法和民法的基础上整合而成。秦汉时期集类为篇,结事为章的法律编纂手段,从技术层面构建了律令篇章的二级分类。二级分类是秦汉律令编纂者在立法过程中力求法律的完备与细密,由技术导致的结果,且在现今出土的律令文献中得到证实,有着充分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7.
龙伟业 《文献》2021,(2):33-58
《九家集注杜诗》共有五种版本,依次为南宋淳熙八年郭知达刻本、南宋宝庆元年曾噩刻本、清乾隆间《四库全书》抄本、清嘉庆八年武英殿刻本、民国二十九年《杜诗引得》铅印本。但因叶德辉、洪业等名家误导,学界对此多有误解,所谓"乾隆武英殿刻本"、"乾隆武英殿聚珍本"(活字)及其"嘉庆时翻刻之本",实皆嘉庆八年武英殿刻本;所谓"元明间刻本",纯属子虚。以《九家注》为例,可以窥见清代修书刻书与书籍著录之一斑:《四库全书荟要》不收《九家注》,是其编纂从速、去取不精的例子之一;学者、书坊、官书局等未详《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实情,错误地著录乃至"重刻"不少"聚珍本"。今人从推测清宫印出"聚珍本"《九家注》后又"不欲其流传",到断言清宫宋本《九家注》"绝不会是宋刻"等等,以讹传讹,应予澄清。  相似文献   

18.
《河洛史志》2005,(3):26-32,F0003
洛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以文化摇篮著称,其教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在五六十万年前,河洛嵩岳一带就居住着同大自然顽强斗争的先民。远古的洛阳教育就是在先民们传授生产、生活经验和技术,指导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的过程中萌发的。洛阳市孙旗屯出土的细泥彩陶、骨锥、纺轮、石簇、网坠、石制农具、弹丸等证明,包括制陶工艺为内容的生产技术和生活经验的传授都是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的。当  相似文献   

19.
《突厥语大词典》记录的古地名Qatun Sn"可敦墓"位于哈密东,纬度与哈密相同,难以勘同为呼和浩特南郊的昭君墓。以《突厥语大词典》圆形地图给出的于都斤的地理方位——额尔齐斯河源头为参照物,探讨Qatun Sn"可敦墓"的地理位置,其前提偏离了正常的研究轨迹。将昭君墓视作可敦墓,存在名称上的龃龉与逻辑思维上的本末倒置。将《突厥语大词典》所述与唐古特族发生过战斗的Qatun Sn"可敦墓",视作漠北达靼地内的镇州可敦城不悖于理。虽然漠南地区存在连接契丹与西夏、喀喇汗朝的通路,但马卫集记录的由喀喇汗朝前往契丹的交通线,是从沙州经由漠北的于都斤与镇州可敦城后抵达契丹,反映的是11世纪初期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茅海建 《清史研究》2020,117(1):1-24
戊戌时期,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讲授中谈到了"洪水说",即四千年前世界全陷于洪水之中,人类的历史从此开始,中国的历史从夏禹开始;谈到了"地顶说",即昆仑为地顶,在洪水期间保留了人类的早期文明,昆仑有"四大金龙池",是额尔齐斯河、阿姆河、印度河、黄河的源头,由此形成了繁荣的亚洲文明。这些奇特的学说究竟有什么政治目的?本文认定,《康子内外篇·地势篇》涉及到"地顶说",但已发展成为"地势说",是康有为在戊戌之后的思想。本文说明,康有为弟子徐勤、刘桢麟、梁启超政论文中的"地运说",即人类文明从印度发生,向西传播到欧洲和美洲,将通过东西两条路线(俄国西伯利亚、美洲经日本)传到中国,才是"洪水说""地顶说"的最后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