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学精粹     
正于沛:《历史真理的认识和判断———从历史认识的阐释性谈起》(《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8年第1期)历史流动地存在于人们永不间断的理解和阐释中,"历史"是被阐释的历史。历史实际、历史文献、历史认识者是相对独立又密切关联的"三极",缺一不可。因此,历史研究是在认识论的范畴和认识论的意义上展开的,历史认识是具有  相似文献   

2.
“侍廷里父老僤”与古代公社组织残余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文物》1982年第12期发表河南偃师出土的东汉建初二年《侍廷里父老倬买田约束石券》以后,关于汉代"单"的性质和功能问题,引起了史学界很大的兴趣。俞伟超同志的《中国古代公社组织的考察——论先秦两汉的单—佯—弹》一书,对"单"的历史演变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指出汉代的"单"是和"里"并存的一种公社组织。前不久承台湾学者杜正胜先生惠赠《新史学》创刊号,内载杜先生与伟超同志的商榷文章《"单"是公社还是结社? 》,读后颇受启发。这个问题的讨论涉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组织、土地制度以及社会生活的理  相似文献   

3.
正黎虎先生,祖籍广东兴宁,1936年8月出生于北京,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并留校任教,现为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黎虎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与研究,自著及主编专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黎虎先生的学术成就与贡献,主要为如下三个方面:一、开创并构建了中国古典外交制度研究的学术体系。这一由外交决策制度、外交管理制度、外交使节制度、外交方式方法、外交手段与工具、外交礼仪制度与法纪等方面构成的中国古典外交制度学术体系,被学界盛誉为中国古典外交制度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代表作有《汉唐外交制度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汉唐外交制度史》(增订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汉代外交体制研究》(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二、开创并构建了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吏民"问题研究的新路径和学术体系。黎虎先生的吴简"吏民"学术新体系将吴简与文献资料结合,推翻了长期统治魏晋南北朝史的"吏户"论;全面、系统论证了"吏民"的内涵、性质及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与地位;所阐释的"真吏"论、"给吏"论等对于从新的角度认识中国古代官制史,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代表作有《先秦汉唐史论》(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三、提出并构建了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问题研究的全新学术体系。提出"权力的掌控与人力的掌控"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演变的两个关键,据此而将中国古代历史划分为"无君群聚"社会、"王权众庶"社会、"皇权吏民"社会依次相承的三个时代。代表作有《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兼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文史哲》2020年第1期)。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史学蕴含着丰富厚重的历史理论遗产。近年来,史学工作者尤其是中国史学史研究者,在发掘、梳理、阐释中国古代历史理论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本刊作为历史理论、历史教育、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的专门刊物,始终关注上述领域研究的新进展。为了推进这方面的研究,促进历史学在理论建设方面进一步发展,我们约请了几位专业研究者就有关中国古代史家的通识与智慧问题、中国古代民族史观问题、中国历史上的历史文化认同问题以及中国古代国家起源论等问题,撰写了一组文章,希望能够引起史学界同行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史学蕴含着丰富厚重的历史理论遗产。近年来,史学工作者尤其是中国史学史研究者,在发掘、梳理、阐释中国古代历史理论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本刊作为历史理论、历史教育、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的专门刊物,始终关注上述领域研究的新进展。为了推进这方面的研究,促进历史学在理论建设方面进一步发展,我们约请了几位专业研究者就有关中国古代史家的通识与智慧问题、中国古代民族史观问题、中国历史上的历史文化认同问题以及中国古代国家起源论等问题,撰写了一组文章,希望能够引起史学界同行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史学蕴含着丰富厚重的历史理论遗产。近年来,史学工作者尤其是中国史学史研究者,在发掘、梳理、阐释中国古代历史理论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本刊作为历史理论、历史教育、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的专门刊物,始终关注上述领域研究的新进展。为了推进这方面的研究,促进历史学在理论建设方面进一步发展,我们约请了几位专业研究者就有关中国古代史家的通识与智慧问题、中国古代民族史观问题、中国历史上的历史文化认同问题以及中国古代国家起源论等问题,撰写了一组文章,希望能够引起史学界同行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史学蕴含着丰富厚重的历史理论遗产。近年来,史学工作者尤其是中国史学史研究者,在发掘、梳理、阐释中国古代历史理论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本刊作为历史理论、历史教育、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的专门刊物,始终关注上述领域研究的新进展。为了推进这方面的研究,促进历史学在理论建设方面进一步发展,我们约请了几位专业研究者就有关中国古代史家的通识与智慧问题、中国古代民族史观问题、中国历史上的历史文化认同问题以及中国古代国家起源论等问题,撰写了一组文章,希望能够引起史学界同行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正学界对汉代后妃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国内以通论性著作为多,如毛佩琦《中国后妃制度述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0年第6期)、孟祥才《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秦汉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冷鹏飞《古代帝王后宫探究》(岳麓书社,1997年)、朱子彦《帝国九重天——中国后宫制度变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下文简称《变迁》)等。这类著述中,对汉代后妃的介绍或讨论所占比例较少。专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社会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限定了古代思想家的思想视野和思想方式。由于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所决定 ,中国古代思想家所感受到的世界不同于希腊哲学家所感受的世界 ;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道路不同于雅典人的国家 ,商品经济的相对不发达 ,家长制家庭与村社土地制度的长期存留 ,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国家、权力、平等与公正等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土地制度变迁与“三农”兴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经济体制的变化,都与土地制度的变化高度相关。当中国市场化改革走近尾声的时候,土地制度改革必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的土地制度到底经历了一些什么样的变迁?每一次的变迁对政治、经济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土地制度最终做什么样的定位呢?这就是本文将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历史评论是"关于客观历史如史事、人物、历史现象等问题的评论"(瞿林东《谈中国古代的史论和史评》,《东岳论丛》2008年第4期)。或者可以进一步详述为:"所谓历史评论,是指历代史家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所作的评价,其内容包括研究历史的运动、发展变化形式及其动因而形成的理论认识,例如对历史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认识,对历史发展变化的形式及其趋势的理解,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等等。"(罗炳良《南宋史学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  相似文献   

12.
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古代史学史上的重大问题。从史学的观点来看,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中一个根本性问题,关于它的认识和讨论,涉及到如何看待社会存在的形式和历史运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天人关系与历史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古代史学史上的重大问题.从史学的观点来看,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中一个根本性问题,关于它的认识和讨论,涉及到如何看待社会存在的形式和历史运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行会"这一西方近代学术概念对中国商人组织历史研究具有长期的影响.中国历史上的商人组织是中国社会与文化建构的产物,反映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特定过程.本文以重庆为中心,结合巴县档案等材料,分析了重庆历史上的"行"、"帮"、"会馆"、"公所"以及神会等不同组织概念的历史内涵,提倡在中国文化与社会环境基础上理解和解释中国商人组织的制度变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刊于今年第二期发表了一组"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笔谈,现又推出一组"西方古代中世纪历史理论"笔谈。在此组笔谈中,张广智教授的文章对西方古代历史理论中的三个重要问题,即历史进程中的神人关系、历史进程中的古今关系和历史盛衰中经济因素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易宁教授的文章从历史变化、时间和空间及其联系等方面分析波利比乌斯普世史观念的内涵,并且指出了波利比乌斯历史思维的特点以及他的历史理论在西方古代史学中的价值。侯树栋教授的文章讨论基督教神学的历史解释和对现实社会的关怀等问题,分析了西欧中世纪早期史学观念中的神性与理性及其关系。这三篇文章大体上都注意到将西方古代中世纪历史理论问题与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相关问题联系起来思考。本刊今后将继续推出在比较视野下,对中西历史理论作出探讨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本刊于今年第二期发表了一组"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笔谈,现又推出一组"西方古代中世纪历史理论"笔谈。在此组笔谈中,张广智教授的文章对西方古代历史理论中的三个重要问题,即历史进程中的神人关系、历史进程中的古今关系和历史盛衰中经济因素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易宁教授的文章从历史变化、时间和空间及其联系等方面分析波利比乌斯普世史观念的内涵,并且指出了波利比乌斯历史思维的特点以及他的历史理论在西方古代史学中的价值。侯树栋教授的文章讨论基督教神学的历史解释和对现实社会的关怀等问题,分析了西欧中世纪早期史学观念中的神性与理性及其关系。这三篇文章大体上都注意到将西方古代中世纪历史理论问题与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相关问题联系起来思考。本刊今后将继续推出在比较视野下,对中西历史理论作出探讨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古代西方历史理论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于今年第二期发表了一组"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笔谈,现又推出一组"西方古代中世纪历史理论"笔谈。在此组笔谈中,张广智教授的文章对西方古代历史理论中的三个重要问题,即历史进程中的神人关系、历史进程中的古今关系和历史盛衰中经济因素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易宁教授的文章从历史变化、时间和空间及其联系等方面分析波利比乌斯普世史观念的内涵,并且指出了波利比乌斯历史思维的特点以及他的历史理论在西方古代史学中的价值。侯树栋教授的文章讨论基督教神学的历史解释和对现实社会的关怀等问题,分析了西欧中世纪早期史学观念中的神性与理性及其关系。这三篇文章大体上都注意到将西方古代中世纪历史理论问题与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相关问题联系起来思考。本刊今后将继续推出在比较视野下,对中西历史理论作出探讨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帝王陵墓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墓葬发展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帝王陵墓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使我们对古代陵墓制度尤其是帝王的丧葬制度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对当时的历史与社会文化进行深入的理解,因此关于古代陵墓制度的研究历来是文物考古界的热点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人类从原始野蛮状态进化到文明时代,就开始产生历史意识和历史变迁有规律的观念。在古代中国,规律被称为"道",在古希腊,被称为"逻各斯"(Logos)。从思维逻辑的结构上看,历史规律的概念由两个要件组成:一是确定一个历史变迁的逻辑起点,即决定历史变迁的终极原因;二是确定历史变迁的阶段,借以证明历史确有由终极原因决定的变迁规律。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制度问题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曾是1949年后出现在历史学研究中的所谓“五朵金花”之一,并成为其中的“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秦汉史研究的一出重头戏。本文拟以时间为纲,以论题为目,对近50年来秦汉土地制度的相关研究作一简要综述。文中所谓秦汉,指从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到西汉为止,因为这一时期土地制度的继承关系比较明显,没有较大的变革,在土地制度史上可以当作一个时段来看待。对秦汉土地制度的研究大致有三次热潮:第一次是上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的大讨论,接着是青川秦木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