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当代中国环境治理的基础。基于黄河治理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认为水土保持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并领导构建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体系。这套体系从制度建设、典型树立、技术推广等方面推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走向深入,增强了基层群众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侵蚀环境调控与农业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杨陵召开元月6日至8日,黄土高原侵蚀环境调控与农业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在陕西杨陵成功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地卮孛院、陕西省水保局、陕西师范大孛、陕西帆械竽院、山来省在...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旱作区是关系国家生态安全、经济发展、"三农"问题的重要区域。围绕黄土高原旱作区新农村建设已积累了广泛的科研成果,但由于缺乏系统性的整合与示范推广,导致收效有限。针对此问题,文章提出了黄土高原旱作区新农村建设的3类关键技术体系: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为核心的现代集水农业与农业主导产业技术体系,以类型化为核心的新农村绿色生态社区规划建设技术体系,以及以循环农业模式为核心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体系,并逐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石丽丽 《区域治理》2022,(13):110-113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自然生态环境逐渐受到破坏,根据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社会各界对于生态环保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在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必须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尤其需关注水土保持工作,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基层水土保持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对此,本文首先对水土保持工作内容和重要性进...  相似文献   

5.
历史时期黄土高原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研究的总体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把西部开发列为今后国家建设与区域开发的重点 ,在西部地区 ,黄土高原无论自身的历史与环境 ,还是对周围地区的影响都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讨论西部地区的开发 ,制定开发方案与发展策略 ,有必要对有关黄土高原以及相邻地区环境的研究作一个回顾 ,进而从历史的角度对这一地区形成全面认识 ,为西部开发提供决策依据。1986年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综合考察队重新对黄土高原的范围进行了科学界定 ,经过这一界定 ,黄土高原作为自然地理单元 ,主要范围位于太行山以西、日月山——贺兰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约 48万平方公里以内地区 ,山西、陕…  相似文献   

6.
西海固地区的环境重建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西海固地区位于黄土高原西北边缘的生态脆弱带,人口超载,是全国最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极其严重。陷入了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互为因果关系的"PPE怪圈",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打破"PPE怪圈"的关键环节入手。建立在协调人地关系基础之上的全面综合的环境重建是打破怪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之一,环境重建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应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结合,并融入西部大开发之中。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区,在中国以至东亚的人类文明进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区域民众赖以生存、生产、生活的家园,黄土高原承载着芸芸众生数千年来的得失、悲欢、成败。基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崭新视角,对黄土高原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历史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正紫鹊界梯田是由森林、板屋、梯田、水系四素交错的立体景观。千百年来,先民们根据地形、地质、土壤、森林植被及水源特征,因地制宜地开凿了万顷梯田,无塘、无渠、无坝,却实现了农田的有效自流灌溉,并创造了与环境相适应的传统耕作方式,至今仍广泛沿用,紫鹊界因而成为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工程的典型范例。于2014年荣获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阅读了19部新编县志的篇目及有关内容,发现每部县志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部门框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县志的整体水平.本文就此问题略陈管见.以求教于方家.篇目的部门框框之实例1.水土保持入水利志.19部县志中,凡有水土保持内容的,几乎都把它放到水利志中.表面看来.似乎颇有道理:水上保持是水利水电局的重要工作,又与水利关系密切.但仔细分析,认真推敲,此论则不堪一击.水土保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水上流失;二是治理措施,大致包括人工造林,退耕还林,坡地改梯田,河流截弯取直,修筑引水圳、拦沙坝等.这些内容井非水利所能统辖,只是与水利有部分交叉点(如修筑引水圳、拦沙坝等),只有环境保护才能统辖,因为水土流失本质上是一个环境问题.水土保持乃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居住建筑与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祖宜 《人文地理》1989,4(3):28-31
居住是人类生存与生活的基本需要。人们始终不渝地在为改善自身的居住状况及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而追求、探索。从"昼拾椽栗,暮栖树上"的巢居和野处之穴居,到现代化住宅,无一不是为满足居住而努力。人类居住方式和特点,是和社会的进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辟土为窑,垒土为楼,虽然质朴简陋,被今人不屑一顾,但它毕竟曾经是、至今仍然是居住建筑的主要形式之一,目前全世界约有十亿人口栖身其间,仅我国黄土高原居住在窑洞者就约四千万人。  相似文献   

11.
宋艳萍 《风景名胜》2021,(5):0150-0150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土流失越来越关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本文基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并分析了其效益,以期对区域环境改善和农业发展起到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元代以来洛川塬区沟谷发育速度和土壤侵蚀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用史料考证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以陕西洛川旧县古城的兴废为地面解译标志 ,以旧县南沟为研究小流域 ,恢复了元代以来洛川黄土塬区沟谷发育与土壤侵蚀过程。计算出了不同时段南沟的沟谷发育速度、土壤侵蚀强度。通过分析得出元代以来洛川塬区沟谷发育速度、土壤侵蚀强度有加剧的趋势 ,其变化与气候变迁、人类活动关系密切 ;降水量较丰富时沟谷发育、土壤侵蚀较强 ;人为加速侵蚀与自然侵蚀相叠加是近现代洛川塬区沟谷发育、土壤侵蚀剧烈的主要原因。建国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能够改变环境.本文探讨了土地整理对于生态环境的效应;一方面影响主要是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其中对于土壤、水环境等环境要素的改善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地整理过程中,人类活动频繁赞成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情况下会使生态系统自动修复功能得到制约,使生态系统失衡.  相似文献   

14.
一、清朝时期国际法形成的状况 中国古代春秋时期存在着某种型态的国际法规则或习惯,但当时的所谓"国"与现代的国家不同,那只是中国统一前的诸侯国.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此种适应当时国际交往需要的国际法就停止发展了.这是因为,国际法产生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一个多国并存的环境.既然中国已成为统一的国家,国家法就失去了赖以成长的土壤.  相似文献   

15.
魏岭  赵亚男  张传玺 《区域治理》2022,(12):55-57,61
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是我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新思路,本文探讨了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内涵、治理现状及技术体系,研究分析了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明确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增强水土保持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6.
张力夫  何蒙蒙 《风景名胜》2021,(5):0005-0005
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绿色生活有了更加向往的愿景,城市生态环境需要依托于风景园林工程进行改善,不仅能够有效美化城市环境,同时对于促进城市内的水土保持以及调节气候都有着积极性作用,本文针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发展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旨在提高园林设计效能。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华夏之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华夏文化深深地扎根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特别是它的东南缘,是创造和凝聚中华文明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后,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得到恢复,并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流域各地政府抓住西部大开发、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的良好机遇,围绕防治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基础条件的目标,启动了全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新成效和成功的新经验。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进入“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黄河逐渐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国营企业中一些人存在着"重生产轻劳动保护"的思想观念,面临着劳动保护机构与安全设备缺乏、劳动保护规章制度缺失等诸多问题.对此,党和政府在东北地区国营企业中开展了一系列劳动保护工作:建立劳动保护专门机构、制定劳动保护规章制度、开展劳动安全宣传教育、改善安全设备与劳动环境等.这不仅保障了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而且增强了工人阶级对新生人民政权的政治认同,还为全国劳动保护工作提供了东北经验,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丽超 《区域治理》2022,(14):46-49
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化肥及农药的施用、工业及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了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损害.为推动我国的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土壤环境监测,以推动我国的土壤环境质量改善,切实加强环境保护.本文对土壤环境监测技术在国内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