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观是指导史学研究和教学的理论基础,对历史发展规律宏观把握的程度如何,决定着历史教学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作为历史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史学理论素养,运用正确的历史观来统畴历史教学的内容,这样才能将客观、准确的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又能从史实中总结出有益的历史经验、启示和教训,更好地发挥史学育人的功能。就历史观的角度而言,至今对人们影响较大的理论观点就是"西方中心论"。尽管人们早已意识到中国社会发展的独特性,也经久不息地批评着西方学者这种片面的理论观点,然而,人们在讲授本国历史时不自觉地仍以西方为参照,从而影响了历史认识的正确性。因此,历史教师确立"中国中心观"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针对史学的现状及历史研究所面临的困境,立足于史学品格与历史学家使命的高度,阐释了自己独到的历史观。他认为,史学只有保持独立的科学品格,才能发挥其独特的社会功用;史学家只有保持独立的学者人格,达致“通识”与“圆融”的境界,才能表达对人类历史乃至宇宙生命的终极诉求;中国史学只有在研究视域、研究手段、研究团队等方面全球化、国际化,才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从当前国内外主要旅游研究期刊中析出关于"认同"研究的文献,通过统计整理,归纳分析出旅游视域下认同研究的视角、内容、方法,反映旅游视域下认同的研究进展和学术动态,为后续研究提供学术线索。研究发现:旅游文献中关于认同的研究热度与其他学科研究具有一致性;旅游文献中关于认同的研究已形成了以心理社会认同理论为基础,文化认同为核心,沿着政治认同、族群(民族)认同、地方(场所)认同、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五大脉络延伸的研究思路和框架;通过国内外研究的比较,表明国内关于认同的研究与国外研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最后探讨了认同研究在旅游研究中的学术地位和国内关于认同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主张从技术的角度看历史,而不能简单地以道德评价笼罩一切。本文试图从黄仁宇本身的主观因素和一些列客观因素来浅析黄仁宇大历史观的形成原因。对其原因的探讨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大历史观。黄仁宇的大历史观为传统史学研究方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他的大历史观值得学界深思、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一2013年8月,瞿林东教授主编的5卷本《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和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承担的"211工程"建设项目"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研究成果,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学者及校外专家的通力合作下,历经十年编撰而成。2013年12月13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与河北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了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新书发布暨学术  相似文献   

6.
面对剧烈的社会转型,为了寻找理想的社会变革模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运作之史学理念,近世西学、国粹派,改良与革命派有各自的探索。著名学人兼政坛活跃人物的康有为、梁启超、严复、汪精卫、胡汉民、杨度、章太炎等对近代社会的史学定位颇为关注且就此商兑。这与他们在救亡图存的语境下定位近代中国所属的史学阶段,以此为基础探讨政治变革的出路等密切相关。对"宗法"、"军国"、"封建"语义考析及民族主义认同的探讨,涉及精英们的现实政治取向及其历史语境。  相似文献   

7.
清朝汉化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理论问题,北岳祭祀的儒家政治文化属性为该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视角。通过解读《三晋石刻大全》等与恒山北岳祭祀相关资料,可以发现,这一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在政治、民族及文化等层面,均体现出对儒家文化的认同、继承和发展,北岳祭祀的历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朝国家认同构建过程中的汉化意识和汉化实践。  相似文献   

8.
<正>清朝的灭亡,标志着传统王朝统治在中国的终结,同时也意味着一部完整的清王朝的历史呈现在治史者的面前。百年以来,清史,特别是清代政治史的书写及研究,在不同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下,经历了不同观念、理论和方法的打造以及历史谱系的构建与重大史事的解构。伴随史学观念不断更新的是人们对于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上的不断探索与重置,而史学的镜鉴功能也在不时提醒着人们去反思自身民族国家的历史。因此,回顾历史研究的历程与回顾研究历史具有同样的  相似文献   

9.
克罗齐的历史书写实践系统地体现了他的历史观:一切历史都是自由的历史。克罗齐在历史书写中的"当代性"体现为其中蕴含的三项论证:批判帕斯夸莱·维拉里等人对那不勒斯历史的实证主义解释,将那不勒斯认同纳入统一之后的意大利国家认同轨道;从自由史观出发书写意大利史,表达对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抗议;反思破坏欧洲自由制度的非理性主义力量,论证伦理道德观念进步是历史进步的核心。自由史观、以伦理道德为内核的进步史观、批判根据自然因素解释人类历史的实证主义,是把握克罗齐的历史书写实践的核心线索。历史学研究贯穿于克罗齐的学术生涯始终,尽管体现出唯心主义、绝对化的倾向,但是,克罗齐对意大利与欧洲如何应对法西斯主义挑战,以及如何选择未来发展道路等迫切的现实问题,提供了专业的史学分析。  相似文献   

10.
历史观念是历史学家(当然亦包括哲学家)对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认识,诸如它包括了对历史进程及其动因的认识。历史观是史学的灵魂和核心,在史学研究中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判断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的史学有无质变,主要以历史观的变革与否为标志。19世...  相似文献   

11.
"五朵金花"问题在民国时期已经形成,在唯物史观史学体系中,尤其彰显出学术与现实、史实与理论间的错综关系。"五朵金花"在"十七年"时期竞相绽放,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居主导地位的条件下,建设与充实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学术体系的集中反映。古史分期问题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和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是在运用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研究中国历史的过程中,结合中国历史特征作兼具史料与理论综合考察的重要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则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农民战争问题虽受到政治因素影响甚大,却由于全面颠覆传统史学对农民战争问题的负面评价使得在这一研究领域呈现出广阔的研究空间。时至今日,"五朵金花"关注思考宏观问题和理论问题的特点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仍具有借鉴意义。深入反思前人在"五朵金花"讨论中一路走过的经历和获得的经验,就显得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郑先兴 《史学月刊》2012,(7):110-119
2011年8月召开的"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十三次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主要围绕着东汉史与秦汉时期的南阳、社会政治、社会法制、经济与地理、儒学与思想以及考古、简牍与文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此次会议既有历史地理的考证和文献阐释的学术问题,也有研究汉代货币经济、乡村政治与民族边防等重大历史问题,视域新颖,参与广泛,体现了当今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赫治清 《史学集刊》2020,(1):24-27,20
新中国70年来,史学研究的一系列伟大成就,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指导下,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取得的。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研究实践,从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理论方面,谈谈唯物史观是史学研究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1986年越南开启了革新开放时代,对其社会生活各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越南史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深受越南社会变革的影响。为满足革新开放时代的变革要求,越南史学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和反思,逐渐减少教条主义、空洞说教、方法单调的弊病,开始借鉴和采用国际史学的理论与方法。打破单向性的思维模式,以更为开放的视角和评价标准重新认识诸多历史问题,从过去仅以越族为主体的历史认知和历史叙事转变为以宏观历史视野和当今国家疆域范围来建构越南历史,过去基本以政治史为主导的史学逐步转向以“总体史观”引领的史学,研究领域和具体层面得到拓展丰富。尽管出现这些积极的转变,但越南史学要实现进一步的发展,真正达到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仍面临诸多困难,需要妥善应对理论与实践、史学与政治、传承与创新等多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在新历史主义视域下,真正的历史是由英雄人物在大历史观下发生的"历史事实"和普通民众在小历史观下叙述的"历史故事"两部分构成。作为言说历史的两种路径,民间口承叙事以其"边缘化""微观政治"的口述历史特征而存在,与正史记载互成合力和分力。一方面,口述历史通过民间口承叙事不断强化正史上曾经涌现的事件或情绪,为正史的记录做加法;另一方面,口述历史通过民间口承叙事不断删减或滤出不被底层民众所接受和认可的历史事件和族群情感,为正史的记录做减法。正是这种合力与分力、加法与减法的互为补充,才共同完成了区域文化史的整体建构和感性传承。  相似文献   

16.
姜芃主编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重点教材《西方史学的理论和流派》一书,已在2007年7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十多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开设的“西方史学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吸收了近年来最新资料修订而成。除一位作者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外,其他六名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史学理论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全书共分14章,即现代西方史学的演变、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形成、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西方思辨的历史哲学、西方分析的历史哲学、法国年鉴学派、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美国的新政治史、西方心理史学、西方城市史学、西方妇女史学、西方家庭史学、西方儿童史学和后现代主义对史学的挑战。全书不仅描述了20世纪不同阶段历史学的发展趋势,涉及多个历史学分支学科,而且还从历史学与社会以及社会学术思想的关系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对人们了解研究西方史学理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西方史学的理论和流派》出版  相似文献   

17.
整体社会史研究的理论属性与史学观念的价值取向是霍布斯鲍姆新社会史学思想的重要特征,构筑了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部分。就融合其社会历史观、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为一体的史学理论与实践来说,他关于整体社会史研究的深邃见解,体现了其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和史学观念价值。通过细致解析,我们可以清晰地厘定其整体社会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属性、史学价值目标和学科特性。这种整体社会史的理论架构就是借助结构模式与综合分析,构筑整体的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大历史"小组会议上的学术发言为例,试图呈现"大历史"的旨趣。首先,西方兴起的"大历史"从整体多层次探讨历史,从而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视野,为多个文明的协同共建提供了启迪,尤其是使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能为此做出贡献;其次,"大历史"主张联接自然史与人类史或称利用人类已有的全部知识参与历史建构,从而有利于历史研究实现突破;再次,"大历史"应用于教育,在韩国成为"融合教育"的主轴,且在世界多地受到年轻学子的青睐;最后,以"大历史"的视角审视现有的学科,如政治学,则有非同凡响的洞见。总之,"大历史"以整个宇宙演化为大背景构建整体的人类历史观,其理论和实践不仅拓宽了历史研究的视野,还有利于在全世界范围内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张慧 《史学理论研究》2022,(4):86-96+159
重农学派政治思想研究经历了一个从隐晦到鲜明的历史过程,这同时也是一个解释向度从单调到多元的拓展过程。18世纪中后期,关于重农学派政治思想的理解受制于革命语境,重农学派政治思想被认定为绝对主义甚至专制主义学说。至19世纪中期,学界开始探寻重农学派政治思想与法国大革命之间的承脉关系。随着共和制的确立、政治环境的稳定和理性科学的进步,关于重农学派政治思想的史料编撰和实证研究得到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兴盛的背景下,重农学派政治思想得到新的解释,呈现出推动社会变革的进步色彩。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大革命传统史学遭遇危机,重农学派政治思想在修正史学的研究路径中丰富发展,并在当代多学科交叉的视域下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20.
孙岳 《史学理论研究》2012,(4):49-59,159
作为20世纪末在西方兴起的一个新的史学流派,"大历史"试图从宇宙"大爆炸"讲起,以多个尺度考量宇宙、地球和人类的历史演进,努力整合人类的知识,尤其是弥合史学叙述中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久已分离的残损局面。在当今人类知识细碎化的形势下,"大历史"的跨学科努力显得弥足珍贵。"大历史"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关注有助于青年一代认清自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但"大历史"显然是从超越人类的角度审视人类,其核心概念如"能量流"、"复杂性"、"金凤花原理"、"集体知识"等虽有高屋建瓴的气势,但直接用于界说人类社会的起伏变故,人的情感和信仰等问题便显得天真和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