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俊 《世界历史》2005,(2):123-124
欧美国家历史研究领域有出版历史地图的传统 ,而且一些具有学术价值的历史地图册还在学术界产生很大影响 ,英国的巴勒克拉夫教授主编的《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② 可为其中佼佼者。近年来 ,美国历史学界也出版了不少美国历史方面的历史地图集③ ,马克·C .卡恩斯教授编的《美国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地图集》)即为近 2 0年来最新的一部。该《地图集》不仅秉承了欧美国家历史地图印刷精美、图文并茂、编排活泼的传统特色 ,而且具有主题丰富、内容翔实等优点 ,并反映了编者“通过地图理解民族和文化”(第 8页 ,以下引文均出自《地图集》)…  相似文献   

2.
晚清以来,随着地图测绘、印刷技术以及历史研究的进步,学者们编绘了多种中国历史地图集。到了20世纪30年代,这些新编绘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数量已不下二三十种,但在质量上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改进。顾颉刚先生十分注重历史地图,1930年代组织禹贡学会,欲借团体之力编绘精确、详备的历史地图。受抗日战争影响,这一计划虽未能实现,但在历史地图底本、绘制方法、地名考证等方面做出诸多有益的贡献。1955年,他与章巽先生编著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古代史部分》是我国第一本综合类历史地图集,虽与其早期计划相差甚远,但在内容、编辑方法、技巧方面创建颇多,对之后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地图的编绘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就绘有著名的历史地图,但中国古代的历史地图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经纬测绘地图,而主要是以编绘政区疆域山川内容为主,并没有现代历史地图的综合表现。明末西方传教士将现代经纬测绘地图技术带入中国,但就是整个清代而言,大多数仍是采用传统的计里画方的平面符号和散点透视的写意山水方法进行地图绘制,中国历史地图是在清末才开始采用现代经纬测绘平面符号绘制和多色套印印刷,这方面日本人早于中国用现代方法绘制中国历史地图。从20世纪五十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地图编绘进入了繁荣时期。当代中国历史地图的编绘存在许多方面的不足,如存在将历史地图看成文化工程而不是科学工程、强调绘制技术忽视基础研究的误区,从而影响了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科学信度和使用功效。未来中国历史地图的编绘,释文同步化、地图信息化、多维直观化、历史场景化应该是四大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1982、1987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是广受学术界赞誉的高水平的历史地图集,有关十六国时期的地图,经考证研究,有7处的绘法可以改绘得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5.
继2001年《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丛论》(下简称《丛论》)问世之后,马大正等先生又推出了《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续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版,下简称《续论》)。读后颇感欣喜,觉得这部合著不仅在学术成就方面新,同时在诸多方面的认识高,使高句丽历史研究又深化了一步。  相似文献   

6.
2008年7月21日至23日,由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西北分会、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和喀什师范学院人文系联合主办的"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学术研讨会在我国西北边陲的屏障、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新疆喀什举行.来自国内高校及学术期刊(《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的世界现代史领域及部分中国史的相关专家学者共计43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刘瑞 《文博》2000,(5):34-36
我国地图测绘历史悠久,为今天的研究提供了许多难得的珍贵资料。日前倾读傅熹年先生在《建筑历史研究》上发表的《(静江府修筑城池图)简析》一文,收益颇多。该文所附的《静江府修筑城池图》镌刻于南宋咸淳八年(1258年),是一幅珍贵的古代城防地图。  相似文献   

8.
梁允麟 《羊城今古》2001,(3):25-29,43
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广东历史地图集》,是广东、也是我国首本省区历史地图集。该《图集》分地图和附录两部分,地图又分序图,政区沿革图组,军事、政治斗争图组,人口、民族图组及经济图组、文化图组、城镇图组、开发图组、自然图组;附录分:图组简介、广东历史大事记、广东历史地名对  相似文献   

9.
4月23—26日,河南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历史化学院联合举办了“21世纪中国史学学术研讨会”。这次学术研讨会是为了庆祝《史学月刊》创刊50周年而举办的。与会专家学对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重要理论问题及发展趋势基本达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0.
2006年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众多。首先是专著陆续出版。稻叶一郎《中国史学史研究》(京大学术出版会)、太田幸男《中国古代史和历史认识》(名著刊行会)、金子修一《中国古代皇帝祭祀研究》(岩波书店)、佐竹靖彦《中国古代的田制和邑制》(岩波书店)、籾山明《中国古代诉讼制度研究》(京大学术出版会)等论著都是必读书,应专门进行评论。川又正智《汉代以前的丝绸之路》(雄山阁)也与这一时期的历史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魏秀春 《世界历史》2007,(5):145-148
沈汉教授的《英国土地制度史》①已出版一年有余.《中国农史》发表了于民先生以《关于英国农业经济历史发展道路的新探讨》为题的评论②.对于这样一部具有学术创新性、不媚俗从众的学术专著,于民先生认为它"在对若干旧说进行修正的同时,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富于研究深度","具有重要理论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非常认同印在《经济—社会史评论》封底上的四句话:“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外国历史与中国历史的结合,学术品位与大众口味的结合,关注转型中的中国。”这是本刊明确的宗旨和准确的定位。概括起来说,就是出于对现实的深切关怀,从事面向社会公众的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13.
舒迅 《世界历史》2001,(1):125-125
《20世纪中华学术经典文库&;#183;历史学&;#183;世界历史卷》(上、下册),同该文库的《中国古代史卷》、《中国近代史卷》、《史学理论卷》一起,于2000年9月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4.
冯虹 《神州》2014,(3):189-189
<正>宋代史学家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寥寥数语,道破了文字叙述与图片之间的关系,即文字叙述在于说理,图片在于使道理形象化,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历史传统,所以现在高校的历史专业有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是《历史地理学》,并且在新课程实施的这几年里中,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历史地图考查的比例和频率都是在呈现上升趋势,可见地理知识尤其是地图在历史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性。作为普  相似文献   

15.
洪煜 《史学月刊》2002,(8):116-119
为了促成并加快史学范式的转变,培育并确立科学的学术规范,倡导并树立健康的学术风气,2002年4月14-18日,《史学月刊》编辑部在古都开封召开“史学期刊发展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历史学专业期刊及部分有史学专栏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中共党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史哲》、《史学集刊》、《史学史研究》、《安徽史学》、《光明日报》、《江汉论坛》、《求是学刊》、《人大复印资料中心》等近20家杂志社的代表应邀出席会议,就史学研究的学术规范、当前的学术评价体系、史学期刊在史学发展中的作用、学术期刊间的合作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在很大程度上达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方志》2012,(3):34-34
2012年2月1日,《山东省历史地图集》军事分册评审会议在济南市召开,会议由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原副主任、《山东省历史地图集》执行主编张敬忠主持,山东地方史、军事史专家出席会议并作评审发言,军事分册撰稿人到会听取意见并就相关问题做了介绍。会议对军事分册的内容给予充分肯定,并认为用地图的形式全面、直观的表现山东的军事历史,是山东文化学术领域的一个创新成果,实用价值很高。会议还就军事分册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补充完善做了认真分析。  相似文献   

17.
结构严整内容翔实之作——读刘宏煊同志的《中国疆域史》李国祥武汉出版社最近出版了刘宏煊同志的《中国疆域史》,全书35万字,共分5章,前有序言,后有跋,并附地图10幅,是一部结构严整、系统阐释中华民族的疆域形成、发展的历史及其基本规律的专著。其学术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夏曾佑在清末思想界颇有地位,同严复、梁启超、章太炎等都有很深的情谊,并共同探讨学术问题。其著作《中学历史教科书》开中国史学之新风气,突破了传统史学完全依照王朝体系来划分历史的框格。夏氏力图以历史进化论思想为指导来打破传统史学的框架,借机向传统学术挑战,清理中国学术史体系,为变法图强制造理论基础和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9.
康熙《皇舆全览图》是中国史上首次利用西方测绘方法绘制的覆盖今日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地图,对该图进行数字化,其科学意义和学术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借助数字化地图,可提高近三百年我国河流、湖泊及海岸线变迁研究的精度;其二、可望破解以往一些历史政区研究的学术难题;其三、通过对该图的分层数字化,并建立相应的属性表,将形成一套以该图完成的1710年代为时间界面的覆盖目前中国大部分领土范围的国家基础历史地理数据库和地名数据库,将为历史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便利;其四、通过对该图的数字化,并与此后各个时代绘制的相同地区的地图进行空间对比分析,可以研究我国地图测绘技术的变化,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测绘史研究。此外,还讨论了该图数字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司马光《过洛阳故城》云:“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在中华民族中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那么,如何定位洛阳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呢?为此,洛阳市历史、文物、考古界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由徐金星先生主编的《洛阳市文物志》、《河洛史话》,由洛阳历史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纂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和《河洛文化论丛》第一、二卷明确提出了“中华民族,根在河洛”,以及“洛阳是七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历史文化名城”等重要学术论点,得到学术界的普遍共识。这为“洛阳是中华民族的圣城”这一学术观点的提出准备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