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仔细分析字形,郭店简《语丛三》简20中旧释为"春秋"之字或当改释为"告穆","告穆"当读为"昭穆";结合中山王器中的"■"字,将清华简《管仲》简6中的"贤■以亢"读为"贤德以伉"。  相似文献   

2.
载于史籍的战国简牍凡三见:西汉初年孔子宅壁中所出竹书(《汉书·艺文志》);晋咸宁五年汲冢所出竹书(《晋书·束皙传》)和南齐建元元年襄阳古冢所出竹简(《南齐书·齐惠太子传》)。但实物均已荡然无存。解放后,随着新中国考古事业的迅速发展,湮埋千年的古代遗产不断涌现。目前所知的战国楚简已有13批,2000余枚(详见附表)。所出竹简,依其内容可分为以下几  相似文献   

3.
里耶户籍简当为秦人侵吞楚国青阳以西之地后的产物,其编录年代或可定为战国末叶。户籍简中的南阳,为迁陵里邑之名,其上级行政单位或为设置在迁陵之都乡。南阳里大致有编户民20余户,涉及姓氏多达七八个,呈异姓杂居之状。编户民的家庭类型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三类,但以前两者为主,联合家庭只是个别现象,大致可视为一种暂时性的过渡形态或贫困及其他原因导致的个例。家庭奴仆乃编户民的附属人口,他们与主家的人身隶属关系已得到法律的承认,而女性奴仆则可以通过婚姻或生育达到提高社会与家庭地位的目的。这些与基层社会形态相关的诸多特征,可以看成战国末期楚、秦两国基层社会的共性之所在。里中居民行编伍之制,但这可能属于秦文化因素,非荆楚旧有。  相似文献   

4.
战国漆器花纹与战国绘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献看,战国时期的绘画已达到完美成熟的阶段,我们读了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楚辞天问篇,就会感觉到当时绘画的技巧是如何的熟练了。但战国时代距现在有两千数百年,由于自然的或人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探讨了战国秦陵的墓主、选址、共性及个性特征。认同并补证了学界关于芷阳一号陵园葬秦昭王与唐太后、芷阳四号陵园属宣太后、严家沟秦陵为“公陵”、周陵镇秦陵为“永陵”的意见;提出了司家庄秦陵的墓主为孝文王、“韩森冢”的墓主为叶阳后的观点。认为秦称王后在都城西郊开辟了咸阳原陵区,随着都城向渭南扩张,又出现了芷阳陵区。本文还归纳了战国秦陵在陵园形状、墓形、建筑、陪葬坑、祔葬墓等方面的共性特征。又根据其内部差异,将之分为“咸阳原类型”和“东陵类型”,认为前者充分借鉴了东方列国、尤其是魏国陵园制度,呈现出了许多不同以往的新特征;后者在某些方面趋于守旧,则为本土保守派势力回归传统的选择;而夏太后陵、乃至后来秦始皇陵园的规划设计,是二者发展、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In this paper Mr Mao Xiaohu,connoisseur in ceramics makes a study of some newly-discovered celadons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ndadvances a new viewpoint that the celadon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had separated itself from the field of premitive celadon and that itis possible to find the earliest“Guan”ware or official ware.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学术界所指的战国秦昭王长城,其实是战国秦、统一秦和西汉前期等三个时代前后相继,经过沿用、修缮、新建等各种形式建造后所存留下的长城;文献中屡见的汉"故塞"长城是西汉在战国秦长城的基础上加以利用新建而成的;战国秦长城的结构和体系不是我们习见的明长城模式,呈现出早期长城体系不完备的共同特征。究明布纹筒瓦的渊源及在秦地的传播过程,是判断长城时代属性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山国作为战国时期的"千乘之国",其发达的物质文化和突出的历史地位,使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学术价值。20世纪70年代以来,战国中山国考古工作的开展,为中山国的研究提供了契机,取得了非常丰硕的研究成果。战国中山国的族属与疆域、出土器物、政治经济与文化等,都是考古学者们所关注的热点,为揭示中山国的历史原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随着考古成果的不断涌现和研究方法的革新,战国中山国研究必将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马泽雨 《东方收藏》2022,(3):113-115
我国漆器艺术创作的首次巅峰是在战国时期,漆器的实用性与观赏性在当时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其特征表现在耐腐蚀、轻便、无异味,深受人们的喜爱,这种特征优于当时的青铜器。漆器具有审美功能,同时还兼顾实用功能。现在对战国时期的漆器研究大部分是文物鉴赏和文物纹样的研究,基于设计学视角下的研究少之又少。由此,本文基于设计学的视角,将从材料、结构与功能、装饰、美学、文化与历史这几个方面来论述战国时期的漆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都城以形制布局的方正、对称、严谨著称于世。但这种风格的形成亦经历了漫长的发生、演变、完善的过程。战国时期的都城正处于承上启下的演变阶段,在形制多样中寓有方正,在散漫中寓有对称。它是探讨古代都城历史所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阶段。战国时期,诸侯崛起,各国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政治中心——都城。有的诸侯国由于版图的开拓或政治、军事等方面的需要,曾建立过几个都城,而有的都城则被称为别都。  相似文献   

11.
<正>战国疆域不仅是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还属于战国史的研究范畴。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攻伐频繁,疆域变迁剧烈,研究战国疆域变化有助于明晰各国在空间上的活动范围与动态过程,直观地了解各国盛衰、势力消长,甚至统一王朝形成的地理进程。因此,战国疆域研究对探讨历史疆域变迁、战国史有着重要意义。战国疆域的研究肇始于清代考据学兴盛之际,首先表现在对《战国策》地名的考证上,再到战国编年史的刊刻、战国疆域图的绘制,战国疆域的研究在地名、纪年、地图等方面开始扩展。民国时期,战国疆域研究继续在沿革地理基础上深入。20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义物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东南地k战国时代墓葬和遗址中,时有青铜或原始青瓷制作的权形器发现.见诸报道的地点有湖北随县曾侯乙墓[1]、广东四台县高地园Ml[2]、广东厂“宁县铜鼓岗M1413、江苏淮阴市高庄战国墓u;、浙江海盐县黄家山墓;刘、浙江余杭县崇贤战国墓p】、绍兴城内西施山遗址问;等等,给计出主权形器不下二十余件。近年来,绍兴县文物管理部I’J又先后在福全、平水等乡镇的基建工地征集到原始青瓷和青铜权形器近十件。经初步整理,并结合各地出十情况,就此器的演变发展过程、产地以及定名、用…  相似文献   

13.
五祀即户、灶、中霤、门、行,见于《周礼》、《仪礼》及《礼记》的有关篇章,在战国望山楚简、包山楚简、九店楚简、天星观一号墓楚简、秦家嘴楚简及新蔡葛陵楚简之中,也发现有五祀的记录。通过对简文的分析,我们发现简文中五祀用牲为特牲,这与《礼记·月令》郑注所据《中霤礼》所记相同,同时,对于行神的祈祷,无论尊卑均以犬牲,此可补史记之不足。此外,简文中关于五祀的其他记载,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典籍之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政 《华夏考古》2020,(3):69-80
河南新乡市北部有战国长城,位于辉县、卫辉和林州三县交界处。2018年至2019年,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田野调查,新发现三处遗址,并对长城断面进行解剖。调查队借助GPS与GIS、DEM模型获取与分析技术,基本掌握了长城的建筑时代和营造方法,探索了长城与环境的关系,对新乡战国长城的文化面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结合外束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和X射线衍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对湖北省出土的17件战国早期到中晚期的玻璃制品进行了无损伤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玻璃分别属于Na2O-CaO-SiO2、K2O-CaO-SiO2和PbO-BaO-SiO2体系。首次在陶制器物上发现PbO-BaO-SiO2玻璃态釉层。对这些玻璃器物的着色特征,胎体、芯层材料的化学成分、制作技术等进行了分析,并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期或更早的玻璃制品进行了概要比较。初步探讨了所分析样品的可能产地和技术起源。  相似文献   

16.
一、三晋兵器铭文中的冶尹 在反映三级监造制度的战国时期的三晋兵器铭文中,最后一级往往称作冶,如[1](释文均用宽式): 1.十五年守相(木土)(廉)波邦右库工师韩币冶巡调[2]剂·大攻尹公孙桴.<集成>11701 这件兵器是赵孝成王时期的制品.所谓三级监造制度,第一级是监造者,一般由国家的相邦、司寇或地方县令负责;第二级是主造者工师,他负责器物的具体生产过程,包括技术指导等事务.工师是跟官府手工业生产活动有关的官吏;第三级制造者是指直接制造器物的工匠,他们一般称为冶或工[3].  相似文献   

17.
张万辉 《文物天地》2020,(5):106-111
2004年,江苏省淮安市运河村发现一座战国中晚期古墓,墓内保存有一辆较好的独辕双轮马车。由于其独特的密闭环境和自然地理条件,该马车木质构件保存完好,成为研究我国古代车辆制作及工艺的重要标本[1]。先秦时期是我国手工业技术非常繁荣的时期,古车制作技术作为先秦手工业的代表性门类,其制作工艺复杂,能够很好地反映先秦时期的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18.
《战国秦长城考察与研究》,彭曦著,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学”正逐渐形成一门重要的独立学科而受到普遍关注。但因历史的变迁、自然地理的变动等诸多因素,早期的长城古貌今已全非,又历史文献关于长城的记载多方不确,因而许多考证文章与实际情况存在着误差,许多问题陷于长期争议不清。《战国秦长城考察与研究》一书作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历时两年,行程万里,首  相似文献   

19.
战国秦汉农官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巨变,战国秦汉时期的农官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呈现出显著的时代特征:在官吏择任上,传统的世卿世禄制渐次被官僚制度取代;在体制方面,国家重农体制确立并逐步消;在体系构建上,则形成了卓有成效的农业管理体系。农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既是秦汉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又与秦汉农业经济的繁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张潇 《华夏考古》2019,(1):94-102
目前学界对战国秦汉时期制陶业的研究多集中在陶窑结构及烧制技术方面,而对制陶工序的讨论较少。文章以民族志材料中陶器生产工序和制陶遗址中遗迹、遗物的功能分区为线索,复原了战国秦汉时期的制陶工序,并进一步讨论了当时陶器生产的专业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