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定堡碑记     
正通渭县位于甘肃中部,历史悠久,有"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及"千堡之乡"等美称,境内古代文化遗存丰富。战国秦长城绵延80余公里,蜿蜒穿越县境;有鸡川寨、通渭寨、华川关三座宋寨,记录了古代村寨的历史故事;近千座堡寨墩台,屹立于各个山头,遥遥相望。《万历重修通渭县志》记载:  相似文献   

2.
吉林人民出版社 2 0 0 2年 1 2月出版了耿铁华教授撰著的《中国高句丽史》 ,这是继李殿福、孙玉良《高句丽简史》 ,刘子敏《高句丽历史研究》 ,马大正等《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丛论》之后我国学者撰著的又一部有关高句丽历史研究的重要著作。对于高句丽历史研究 ,我是一个后来者 ,尽管也是《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丛论》和《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续论》的作者之一 ,并也撰写了数篇有关高句丽历史的研究论文 ,但自认为对高句丽历史的了解还是属于皮毛。耿铁华先生则是我仰慕已久的大家 ,他撰著的《好太王碑新考》以及参与主编的《高句丽史籍汇要》、…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8月24—28日,第九届中日学者中国古代史论坛在河南大学召开。来自中、日两国的60余位学者与会,围绕东亚政治秩序与信息沟通、东亚文化交流、传统中国的对外关系等议题,展开了观点碰撞和深入交流。东亚政治秩序与信息沟通。渡边义浩《两位"亲魏"王——三世纪的东亚国际秩序》通过对大月氏、倭国的微观分析,揭示出三国政权对周边政权的争夺。孙昊《制造"夷狄":古代东亚世界渤海"首领"的历史话语及其实践》指出唐朝、日本、  相似文献   

4.
<正>《史记》卷一一六《西南夷列传》以"土著"和"移徙"区分古代居民生活与生产的基本形式。其实,以长时段的历史视角观察,"土著"者也往往经历过"移徙"的过程。许多迹象表明,在交通条件似乎相当落后的上古时代,人口的流动曾经有惊人的幅度与规模。重庆地区位于南中国与北中国的交界地带,也是通常所说中国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相衔接区域的中点。由于特殊的区位形势和交通条件,自古以来,既是中国中、西部人口迁徙的重要中转站,亦是历史上中国人口由东向西迁徙中移民  相似文献   

5.
蹴鞠     
正中国古代足球称作"蹴鞠""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即用脚踢,"鞠"系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脚踢球。它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有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蹴鞠,最早载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淄:"临淄甚富而实,其  相似文献   

6.
女真族建立金朝,由蒙昧而文明粲然,重视历史是其原因之一。金置国史院、起居院、著作局及译经所等编译史书,两次修《辽史》,撰成本朝《实录》十部,纂集《起居注》五部,并且还编有谱牒、玉牒、圣训、奏陈、礼书、会要、日历、行止录、《中兴事迹》、《续通鉴》、《龟镜万年录》等史书,保存有金一代史料,繁荣金代史学。金代修史机构完备,其记注、修史制度上承唐、宋、辽,下启元代,在中国古代史官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修《辽史》与本朝《实录》,又为元修《辽史》、《金史》奠定了基础。金源氏在史学上的贡献,不仅促进了中国古代传统史学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华传统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编辑部组织六位专家以"唯物史观视阈下的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变迁"为题,撰写系列文章深入探讨战国至明清与土地制度变迁密切相关的主要问题。"这是继史学界‘五朵金花’问题讨论之后,又一次集中性地讨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问题。"(第154页)该组文章的编者按说道:"深入剖析研究历史上的土地制度,是理解历史、认识历史、阐释历史的基础,更是理解、认识、阐释文化血脉、文明基因、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8.
《收藏家》2016,(12)
正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面向中国古代书画曾有三次国家级大"普查"。第一次是北宋徽宗时期,随后编纂了《宣和书谱》、《宣和画谱》;第二次是600多年后,清乾、嘉两代,并有《石渠宝笈初编》、《石渠宝笈重编》、《石渠宝笈三编》先后问世。第三次是在1983年,文物局在北京召开全国古代书画巡回鉴定专家座谈会,在会上成了立"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史研究》2019年第2期刊发专题论文、学术评论和读史札记19篇,涉及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地理等方面内容。《殷卜辞所见"未(沬)"地考》和《从卜辞"亚"字的一种特殊用法看商代政治地理》两篇论文讨论的是殷商的地理,前文指出殷卜辞中的"未"地就是传世文献提到的牧野之战的发生地"沬";后文提出在传统的内外服观念外,商代可能还存在一种对大邑商边缘的政治地理认识。《简牍所见秦及汉初"有爵寡"考论》和《长沙东汉简  相似文献   

10.
秦汉皇帝通过使用兵符、帝玺等政治信物,实现政治与军事权力。栎阳虎符的格式、用字,与其他秦兵符实际多有不同。战国、秦兵符题铭不使用"虎符"一语,当称兵符,较汉代更为凸显君主角色。秦汉兵符存在用字减省与勘验功能加强的发展趋势。卫宏《汉旧仪》"皇帝六玺"条存在脱简,引述的诸种典籍在句读上皆有疏误。利用《隋书·礼仪志》等材料,可以进行考订推补。"皇帝六玺"在强调内外之别的同时,还建构了"行玺""之玺""信玺"的玺宝秩序,对应封授、赐慰、征召三种功能。秦及汉初主要以皇帝信玺、皇帝行玺两种为主,"信玺"在历史早期地位重要。考察秦汉兵符、帝玺之制,有益于认识中国专制主义皇帝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适合于大学历史系本科学生和中国古代史研究生及有志于研究中国古代史的中青年的读物《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以下简称《入门》),即将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入门》对于准备报考中国古代史研究生的人,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因为本书包括了各高等院校招收中国古代史专业研究生的主要考试内容,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史,提供了入门的必备知识。本书分上下两册,共六十余万字。上册有“指导编”、“工具编”、“研究编”;  相似文献   

12.
唐代渤海国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史、民族史以及边疆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国的渤海史研究在20世纪中成就如何?这一研究在新世纪中的前景怎样?本文拟就这两个方面作出回顾与展望,以飨读者。关于渤海考古及历史研究的成果,国内已先后有孙秀仁的《新中国时期渤海考古学的进展》(《黑龙江文物丛刊》1982年第2期)、诸为的《国内渤海史研究近况介绍》(《学习与探索》1982年第5期)、王成国的《近年来国内研究渤海史概况》(《中国史研究动态》1982年第1期)、刘振华的《渤海考古研究简述》(《延边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方生的《渤海史…  相似文献   

13.
2017年6月,《中国史研究》、《史学月刊》、《古代文明》联合在长春举办了"评论与反思——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国际视野"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旨,是倡导和讨论一种关照国际学术语境和水准来推进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理念和途径。李治安、李振宏、彭卫先生分别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从不同侧面阐释了会议的主题。会后,应《古代文明》之邀,3位学者又做了补充和修改,现汇集到一起刊发,望于中国古代史研究的自我反思与发展探求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正《教科书谈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常回避一些东西》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对中国医学有不少介绍,说到华佗"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然后进行各种手术"。在记有"麻沸散"之名的《三国志·华佗传》中,并没有说明配方,以至现在众说纷纭。如清人托名所作的《华佗神医秘传》中说是羊踯躅、茉莉花根、当归等;还有不  相似文献   

15.
陈锋 《史学集刊》2021,(5):24-28
<正>2021年4月27日,在北京大学"经济史学名家系列讲座"中,笔者以《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相关概念》为题,概要讲述了经济史、财政史研究中的"经济史""重农抑商""轻徭薄赋""量入为出""量出制入""财政""税收""税率"等相关概念。由于时间的限制,只是泛泛而谈。本文对中国历史上的"量入为出"与"量出制入"进行较为细致的梳理。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月15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召开了"中国边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座谈会"。会议围绕吕一燃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边界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和林荣贵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疆域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的出版展开。自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中国古代疆域史、中国近代边界沿革、中国疆域理论研究一直是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两部著作的出版,是上述研究领域的标志性阶段成果,受到学术界关注。将两部专著放在学术研究进程中加以评述是件有意义的工作,不仅可以综合考察中国古代疆域与近代边界研究进程及阶段性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中国疆域理论研究的深化。以下几篇文章即选自"中国边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座谈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灾害史研究综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虽然农业灾害史研究长期以来并未从灾荒史之中分化出来 ,但因古代社会自然灾害侵袭的对象主要是农业生产 ,大部分灾荒史研究文献一般都涉及农业灾害问题。因此 ,灾荒史研究是农业灾害史的主要源头。2 0世纪初 ,许多学者已关注中国古代的灾害问题并进行初步研究。他们发现 ,中国古代灾害发生极为频繁 ,于是对中国古代的灾害史料逐一统计 ,计算灾害发生频次。《二千年来之荒歉次数》(《农林新报》192 4年卷 6 )、竺可祯《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东方杂志》192 5年卷 3)、邓云特 (邓拓 )《中国救荒史》(商务印书馆 1937年 )等等论著得出各种…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古人认为,首是人最重要、最醒目的部位,即"首对身,首为尊"(见陶谷:《清异录》,中国商业出版社,1985年)。"首服"指戴于人头部用以保暖、遮蔽、装饰之物的总称。清张英《渊鉴类函》卷三七○:"首饰,冠也。""冠"是古代头上装饰的总称,在《淮南子·修务训》、《荀子·非相》、《论衡·是应》、《墨子·明鬼》等书中均有记载。历代的礼仪制度也对首服作出了具体的规  相似文献   

19.
正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对传统乡村社会有一些解释性概念,如"差序格局""熟人社会""无讼"等,在国内外学界影响广泛,已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经典话语。由此,大大促进了我们对传统中国乡村演进的历史脉动和运行机制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 概  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有名的乱世。为总结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 ,自唐代以降许多史家和学者倾注精力对这一时期所遗留下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其中成就较大的著述当首推《资治通鉴》。在这部编年体史书中 ,魏晋南北朝 4 0 0年间的历史大事不仅被梳理得井井有条 ,而且司马光还通过“臣光曰”的形式表述了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看法。《资治通鉴》之外 ,考察或涉及这段历史的著作还有宋人沈括《梦溪笔谈》、洪迈《容斋随笔》、程大昌《演繁露》、陆游《老学庵笔记》、王应麟《困学纪闻》、叶适《习学记言》 ,明人李贽《藏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