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光礁Ⅰ号出水瓷器脱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光礁Ⅰ号"南宋沉船出水了大量的陶瓷器文物,本文利用电导率仪及离子色谱等方法,分析了相关样品的含盐量,同时对各种脱盐方法进行了实时监测,并最终筛选出了最为有效的脱盐方法。  相似文献   

2.
2005年5月上旬,长江安庆枞阳段出水一批北宋崇宁通宝铜钱(图1),总量约在千斤以上,系当地采砂船在江中吸砂时发现。据采砂船民述:最初有一采砂船在该水域采砂作业时,从吸上来的江砂中发现有一些铜钱,这些铜钱表面有一层浅褐色的水锈包浆,船民们认为没有什么价值,随手将所吸铜钱又抛入江中,仅留少量带回。后来卖给废品站,始被人知晓,许多收购古钱的小贩也前来出水水域收购。受利益驱使,附近的采砂船闻讯后都纷纷前往该水域进行采吸,最多时竟有十条采砂船同时在该水域采吸。安庆市钱币学会得知此消息后,及时向市人行领导作了汇报,并立即组织人…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在新疆焉耆县(四十里唐城)发现了一批唐代时期的钱币,内有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突骑施钱、高吕吉利、“元”字钱、“中”字钱、“大”字钱等。笔者有幸在他人手中收购到一些,并将其归类,发现其中一枚“开元通宝”钱是银质的(见图)。[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我国对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于田野发掘出的青铜文物,而来自出水的青铜文物,尤其是海洋出水,由于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无论是从腐蚀机理还是从腐蚀产物的角度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所遭受的腐蚀状况与陆地环境的器物有很大不同,有氧海水环境和无氧海水环境中铜器的腐蚀产物也各有其特点~([1])。目前国内对海洋出水铜  相似文献   

5.
辽太宗耶律德光(902—947),太祖耶律阿保机次子,天显元年(926)太祖死,耶律德光继位,仍沿用太祖天显年号不改,凡十三年。辽太宗曾“置五冶太师。以总四方钱铁”,天显年间铸有“天显通宝”小平铜钱。公元938年,改元会同,行至公元947年,凡十年。会同年间曾否铸过年号钱,前不见实物,史料无载,故无定论。  相似文献   

6.
随着满清王朝的寿终正寝,古制的方孔通宝钱退出了历史舞台。在辛亥革命前后,代之而起的是银币、铜元和纸币,可谓五花八门,已到了泛滥成灾的程度。在这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我国东南沿海比较发达富裕的福建省,竟然铸行了地方性的"福建通宝"钱,其钱制是十分奇特的。  相似文献   

7.
对"华光礁Ⅰ号"出水的南宋沉船船体构件第1~6层板、龙骨、立柱等31个样本进行了树种的鉴定。结果表明:"华光礁Ⅰ号"船体木材树种有松科、柏科、樟科、杉科、大戟科等,松科居多;木材主要来自华中、华南地区,这些地区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造船用材产地。同时分析了该船不同构件所用木材的特点及来源,并对造船用材与树种进行了比较。"华光礁Ⅰ号"沉船构件用材表明,古代匠人非常熟悉各种木材的性质,并能根据材料的特性使用在船只的不同部位。  相似文献   

8.
“开元通宝”在我国古代钱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钱始铸于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621),终唐之世,中间虽亦曾铸行“乾元重宝”等钱币,但一直以开元通宝为主,前后历时三百余年。它既继承了秦汉以来“半两”、“五铢”等方孔圆钱的形制,又有着许多开拓性的创新。如:  相似文献   

9.
青瓷是最早出现的瓷器种类。原始青瓷在商代已出现,春秋战国至汉代,原始青瓷逐渐发展,大约在东汉两晋时期,越窑青瓷成型。青瓷作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瓷器盘品种之一,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晶莹如玉,色泽有如千峰翠色,宁静深远。唐代越窑、宋代官窑、汝窑、龙泉窑、耀州窑等,都属于青瓷窑口。  相似文献   

10.
张玄微 《文物天地》2020,(2):113-114
“南海Ⅰ号”自2007年整体打捞出水后,经多次发掘,出水大量精美瓷器,这些瓷器经海水长期浸泡,裹结有大量海盐,当瓷器被提取出水后,瓷器会逐渐失水干燥,盐分结晶,当外部环境温度发生波动变化,结晶的盐类会发生潮解——结晶的循环变化.长期作用的结果,会造成文物本体的破坏,急需采取脱盐技术。  相似文献   

11.
“开元通宝”铅钱,面文对读,隶书,背穿上“殷”字,直径2.2、穿宽0.7、廓厚0.1厘米,实测重3克。该钱史籍阙载,谱录乏收,迄今仅一见,堪称大珍之品。1987年3月初,长乐县城关福州火电厂基建工地出土数百枚小平铅钱,是钱即从中拣选而出。经初步考证,可订为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天德帝王延政所铸。据《新五代史·闽世家》:“延政,审知子也。  相似文献   

12.
800多年前的一天,一艘宋代货船行至南海,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沉没,这就是“南海I号”。这艘沉船让宋代饮食文化的繁盛和铁锅的发展浮出了时光之海。考古队员在早期的水下探摸中,最先触碰到的器物之一,便是水底沉船货舱顶上的铁锅。在2014年、2015年遗址整体发掘中,“南海Ⅰ号”沉船遗址总共清理了一百多吨铁器,其中铁锅占了相当大的比例。2012年度全国出水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的学员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实习期间,在拆解一块凝结物的过程中,清理出了胶结在一起的四口铁锅,中间和口沿处还夹杂着几片瓷片。  相似文献   

13.
淳熙通宝背“春十二”铁范铜钱田步迎最近发现一枚淳熙通宝背“春十二”折二铜钱,外观呈铁锈色,比同式铁钱厚重。出于好奇做磁性测试发现不被吸引,便用硬器刮去钱表铁锈,露出黄色,方知为铜质(图一)。此钱直径2.8、穿径0.8、厚0.3厘米、重12.5克,面文...  相似文献   

14.
杨君 《中国钱币》2007,(3):26-32
“开元通宝”钱是唐朝开国铸币,史载:“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条,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开元通宝的铸行,开创并确立了“通宝”钱制,其本身的重量和形制也成为以后历代推崇的榜样;不仅如此,后代甚至采用简单“拿来主义”的态度,直接选取某些版式的开元通宝钱,将其改刻添补后再翻铸新的流通钱。  相似文献   

15.
16.
夏代末期至秦汉时期,中国先民用铜、锡、铅等金属烧制、锻造形成各种器物,开启了近15个世纪的青铜时代。青铜时代,人们开采锡矿石,并提炼锡,来增加青铜器的硬度。商代,中国出现了纯锡制器物,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出土了锡块和外镀厚锡层的虎面铜盔,大司空村殷墟遗址出土了6件锡戈,春秋战国时期,云南省楚雄万家坝古墓出土了50余件锡制饰品,《周礼•地官》中记载“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  相似文献   

17.
一“南海Ⅰ号”出水的石碇在“南海Ⅰ号”水下探摸中,潜水员在古船的船头位置发现一个巨大“石条”,将其打捞出水后判断,这块“石条”应该是属于“南海Ⅰ号”船锚的主要构件——石碇(图一)。该石旋长3米,近30厘米厚,重约几百千克,两头略窄,中部较宽,呈菱形,上面附着有贝类凝结物。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船锚应该为金属材料制成的铁锚。其实,在航海史上,船锚并不一直都是铁锚。在古代,最初的锚就是一块大石头,或是在篓筐中装满碎石,称为“碇”。  相似文献   

18.
19.
戴政 《新疆钱币》2003,(4):56-56,59
8月中旬,焉耆老城四十里城子出土了一批开元钱,这批钱锈蚀较重,少部分已锈蚀为一体,或铜质发黑分辨不出是什么铜质了。从中找出7枚锈蚀较轻、品相尚好的红铜质开元钱。这批开元青铜和红铜钱均铸造得规整、光洁、精美,钱体普遍较厚。红铜开元钱和上期  相似文献   

20.
“开元通宝”钱是唐朝开国铸币,史载:“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①开元通宝的铸行,开创并确立了“通宝”钱制,其本身的重量和形制也成为以后历代推崇的榜样;不仅如此,后代甚至采用简单“拿来主义”的态度,直接选取某些版式的开元通宝钱,将其改刻添补后再翻铸新的流通钱。这种改补开元通宝版式的行用钱,在相当长的时期和较为广阔的空间内存在。谈到开元通宝的版式,要先从其钱文说起,《旧唐书.食货志》言:“开元钱之文,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时称其工”。②欧阳询是初唐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