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雅典民主政治新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雅典民主政治新论黄洋近期有一种以中国古代的公卿执政制与雅典民主政制相比较的趋向。笔者以为等同二者的比较不妥。然而,本文的主旨不在讨论雅典民主政制同中国古代政制的比较,而在探讨雅典民主政治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目前学者的研究似仍停留在制度本身,而较少注...  相似文献   

2.
章太炎的民权思想具有"中西化合"、"古今化合"的特点。本文初略把章太炎民权思想归纳为废弃不能伸民权的代议制,构建保障民权的"五权分立"新政制,以"法治"作为保障民权实现的条件,以"损上益下"、"抑强辅微"作为民权的内在精神四个方面。章太炎批判地移植西方"民主"思想,化合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表现了他创建适合中国近代民情、国情的民权思想和制度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3.
雷戈《秦汉之际的政治思想与皇权主义》一书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雷氏认为除传统研究范式外,可从制度与思想的互动中建构出政治思想的复杂脉络,这种由制度分析揭示出来的思想史可称作"制度思想史"。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研究不但需要分析思想家的理论建构,也需要对制度实践过程中的政治思想予以阐发,这正是制度思想史的必要性所在。而制度思想史"制度分析"和"技术分析"的提出,使得这种制度思想史研究成为可能。制度思想史的提出,不但使旧史料具有了新的价值,更使思想的阐发回到了历史现场,同时也为平庸时代思想史的撰写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毫无疑问,该书为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值得我们深入发掘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革命军起,革命党消"是章太炎为适应武昌起义之后中国政制转型之需要而提出的政治口号."革命党"是秘密结社,与依托议会开展合法政治活动的"政党"有着本质区别.消除"革命党"是为了组织"政党",推进中国的民主政制建设.然而,一度因应形势改建"政党"的国民党,其革命情结始终难以消去,其党人的思想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革命阶段."宋案"发生后,国民党回归"革命党"立场,重新走上"革命"之路.在国民党"继续革命"的过程中,不仅袁世凯和北洋军阀成为打击目标,孙中山等人在革命之初选择的西方议会民主政制也在事实上遭到否定.这种一箭双雕的政治打击,对近代中国的政制建设产生了"破旧"却没能真正"立新"的复杂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5.
政治哲学"是对于有关公共目的、信念的理性判断和估价"①,是思想家对于人类政治生活所作的理性思考和应然性的判断。到目前为止,即使是最著名的百科全书,提起政治哲学,也大多从希腊哲学说起,很少提及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其实,历史上为西方思想家所注意的社会政治生活主题,也同样引起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关注,在保持和提高社会生活的质量这一点上,中西方思想家的主观愿望是相同的。只不过中国古代思想家以其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独特的理解,用中国人特有的思想方式,建立起了颇不同于希腊、罗马传统的政治哲学体系。一、中国传统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中国出土资料研究会长期以来,日本研究中国哲学、文学、政治、法律、语言和文化的学者,主要以历史文献资料进行研究。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文献资料的局限性,难以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有新的突破。利用出土资料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研究古代中国社会、思想和文化,便...  相似文献   

7.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学问之一,汉代"天人合一"思想与宋代"天人合一"思想虽是一脉相承,却各具特色。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侧重于"天"的主宰内涵,而朱熹的"天人合一"更侧重"天"的义理内涵。加之其二人所处时代之不同,造成了他们对"合一"理论阐释之不同。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国人学习西方建立国会政制,但质疑声也随之而起。先是章太炎在清末发表《代议然否论》,明确对该制说否;20世纪20年代初,章士钊响应太炎,再次发难批评斯制。此时,中国国会政制实践已逾十年,代议制弊端充分暴露,加之受西方议会批判思潮影响,代议"然否"讨论很快转至"存废"方向,废除国会成为各界近乎一致的诉求。由于政治家面临"法统"与"革命"的两难选择,结果在未明确否定国会制度的前提下取消了现存国会。国人批判代议制的主要理由是人民的意志不能代表,代议制是间接民主,最好的政制形式是直接民主。在批判并处置国会的过程中,被认为体现直接民主的"国民会议"主张被各界提出。然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的政制设计与实践证明,直接民主在实际运作中难免因"僭代"而发生畸变,结果走向民主政治的反面。  相似文献   

9.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为儒家所独有。民本也是老子政治哲学的基本立场,老子哲学中虽有为执政者设计的一套高超的治国之术,但也表达了百姓的内在心声,蕴含有丰富的民本思想。而老子政治关怀应是老子一书的主要目的,因此,重新阐释老子思想中的民本思想,以"还吾老子"本意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道"与"器"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到了近代,围绕"道"与"器"的争论,反映出近代思想家们对近代中国历史前途的思考。王韬的"道器说",便具有这种鲜明的时代特征。研究王氏的论说,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近代文化思想,探索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是有重要意义的。关于王韬"道器说"的基本特征,国内学者还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论述王韬思想前,讨论一下各家对这个问题的见解还是必要的。有的学者认为,王韬是持"器可变,而道不能变"的观点,"明确提出封建的三纲五常是不变之道,即中国古老的封建制度是不能变的,所能变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在《系辞》文本语境中分析了"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词语含义;然后,梳理比对了历代学者对这句话的解释;进而,在对"形"加以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形"、"道"、"器"的关系,论证了三者作为中国古代基本哲学术语的总体含义。最后,本文就这一基本哲学术语所体现的中国古代哲学的思维共性与差别做出了评析。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编辑部组织六位专家以"唯物史观视阈下的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变迁"为题,撰写系列文章深入探讨战国至明清与土地制度变迁密切相关的主要问题。"这是继史学界‘五朵金花’问题讨论之后,又一次集中性地讨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问题。"(第154页)该组文章的编者按说道:"深入剖析研究历史上的土地制度,是理解历史、认识历史、阐释历史的基础,更是理解、认识、阐释文化血脉、文明基因、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由著名历史学家刘家和教授主编的《中西古代历史、史学与理论比较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该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包括:1.首次在亚里士多德相关思想的基础上,对"连续"和"断裂"这两个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用以研究中西文明发展的连续性问题,对西方文明发展以断裂为特征,中国文明发展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做了理论上的说明。2.在悉心研读理解原著的基础上,揭示了黑格尔历史哲学以自由为内容的精神发展观与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14.
黄留珠先生系著名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专家,在秦汉史、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周秦汉唐文明、陕西地域史等领域都做出了突出贡献。黄先生主张历史与企业家对话,倡导"大历史"史观、通俗史学、陈直学、长安学等。应本刊编辑部邀请,黄留珠先生就史学如何突破创新的话题作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古代选举制度强调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选拨人才制度是理想的大同社会的一部分,表明天下的所有权归天下人所有,治理权由天下之人选举能人贤者来行使。与之相反的则是"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些古代民主进步思想经过几千年的变迁和演进,早已已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完整、有机体系的古代选举制度的优越性、先进性和制度化毕竟是2000年前的思想文化,与现代文明社会的选举制度有着差异性,特别是现代选举制当中把选举与被选举权视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而不是某个帝王恩典。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以色列文明中,希伯来巨人神话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巨人形象源自以色列民族上古传说,其庞大的体型与令人发指的暴行在古代以色列民族文化中广为流传,逐渐演化出独特的巨人神话母题。古代以色列文献作者则有意识地利用该母题,表达对民族信仰与历史人物的立场与态度,形成"以巨人言恶"的书写传统。在此基础上,借助希伯来巨人神话体系,古代以色列文献作者对"灵与肉"的张力关系及其所蕴含的意识形态观念进行了充分探讨。因此,希伯来巨人神话体系是以色列民族关于罪恶起源、公义观念以及神学、哲学思辨的复合载体,无论是其传说发端的神秘性、文学形象的鲜明性还是哲学思辨维度上的深刻性,在以色列民族文化系统中都独树一帜,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学者们对人文主义的深入研究,发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在一定程度上渗透着人文主义思想。这一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及法律制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制度空前繁荣的朝代,这与唐初统治者李世民的人文主义思想是分不开的。唐朝在立法司法指导思想上、政治经济制度改革上都体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人文主义思想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集收入作者解放前后所写的三十篇学术论文,最早的一篇发表于1935年,最晚的发表于1979年,有十二篇未标明发表年份和所见报刊,可能有旧作,也有新作。三十篇论文分为四组:第一组是关于中国古代社会性质及历史分期问题的研究;第二组是关于中国古代哲学与经学的研究;第三组是探究墨子的思想及其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第四组是关于小学和训诂方面的。作者是著名的古史专家。当年顾颉刚先生发动古史讨论时,他曾以“杨守”的笔名与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社会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限定了古代思想家的思想视野和思想方式。由于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所决定 ,中国古代思想家所感受到的世界不同于希腊哲学家所感受的世界 ;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道路不同于雅典人的国家 ,商品经济的相对不发达 ,家长制家庭与村社土地制度的长期存留 ,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国家、权力、平等与公正等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质疑"中国古代专制说"依据何在——与侯旭东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旭东的<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想象出中国人的"自我东方化"和"自我殖民",夸大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过高估计了否定专制说者的影响;在没有进行历史学充分论证的情况下,得出有悖史实的结论.事实上,"中国古代专制说"并非如侯文所说是西方人对东方的偏见,也并非没有经过中国人的事实论证.这一学说既有深厚的中国本土思想资源为基础,也经过众多学者长期的和深入的研究,符合中国历史的特征.接受和传播"中国古代专制说"并不是中国人的"自我东方化"和"自我殖民",而是中国人为了改造传统社会去深入认识中国社会.侯文所做的知识考古不够完全,这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将此项工作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