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为研究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中建筑遗产的保护,对明显陵陵寝门修缮工程的个案进行分析,并发掘钢结构这种现代建设手段在文物保护与修缮工程中的实际应用途径。修缮方案实施后,证明此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兼顾历史真实性与现代结构成功应用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2.
2013年3~10月,陕西考古研究院对唐庄陵陵园遗址及陪葬墓进行了全面考古调查和勘探.2014年7~10月,对陵园南门外西侧蕃酋殿遗址和封土南侧的石块遗迹及陵园石刻进行了考古发掘与清理,为今后更深入研究唐代陵寝制度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标题作者期号页码古建筑、遗址建筑遗产修缮工程的结构处理技术———明显陵陵寝门的修缮铁晶王其亨No.131谈谈考古遗址的展示保护周双林No.147丙烯酸树脂非水分散体加固剂在泥河湾古象足痕迹提取中的应用周双林刘连强赵战护成胜泉No.357石窟、石雕、石刻、壁画前视全景钻孔电视在龙门石窟防渗工程中的应用郑茂营方云严绍军高洪孙兵徐利军苗庆林No.117空鼓病害壁画灌浆加固技术研究汪万福马赞峰李最雄杨涛付有旭No.152石质文物表面憎水性化学保护的副作用研究刘强张秉坚龙梅No.21岩石材料工程性能的研究———石质文物保护科技的基础性研…  相似文献   

4.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明显陵,是我国中南地区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虽经明末战乱,但主体建筑格局犹存,周围自然环境基本上保留着原有风貌和完整的风水形势,是现存明代帝陵中环境最为优美的一个。它以独特的环境风貌,精巧的布局构思,宏大的建筑规模、丰富的地下宝藏及其珍贵的历史价值,成为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帝王陵寝之一,是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化遗产。明显陵在多年来的修缮保护中始终坚持"原真性"、"完整性"的原则实施保护措施,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与利用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辽朝吸收中原陵寝制度基础上设置奉陵邑以对陵寝进行管理,共有祖州、怀州、显州、乾州、庆州5个奉陵邑。奉陵邑规模宏大,城内宫殿、寺庙、官署等主体建筑完备,凸显其较高政治地位与作用。奉陵邑官员由奉陵官与州县官组成,直接向皇家机构负责。辽朝奉陵邑的出现一方面可视为契丹族生产与生活方式转变之表现,另一方面亦为统治者"因俗而治"治国理念之结果。  相似文献   

6.
正明代帝王陵寝在中国陵墓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十三陵自永乐五年明成祖命在北京择选陵址至清顺治十六年清廷改建思陵完成,前后延续了近250年,规模宏大。明十三陵的营建、管理、防卫、祭祀等活动涉及明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是明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将梳理明十三陵研究的进展,并对以后的研究提出几点想法,以推动明十三陵研究的深入。一、明十三陵研究的进展明十三陵学术意义上的研究始于民国时期,主要介绍各陵寝的墓主、卜选营建、  相似文献   

7.
2009年10月,为配合多伦县汇宗寺保护规划与主大殿修缮工程,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寺主大殿基址上层堆积进行了考古清理,并对其西南角进行了解剖,发掘出土少量残铁器、小块残建筑构件、铜钱及陶器等,现将清理情况纪要如下.  相似文献   

8.
核心价值概述 明清皇家陵寝是指建于中国明清时期的皇家陵寝建筑群,是大型建筑群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的创造性杰作,是14-20世纪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古代王朝(明、清)文化和建筑传统的独特见证.遗产包括2000年列入的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2003年列入的明孝陵、明十三陵,以及2004年列入的盛京三陵(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  相似文献   

9.
樊英峰 《文博》2012,(1):50-56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陵墓,建于公元684年。不但是唐代一座重要的陵寝,也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寝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对它的研究多注重陵园结构、石刻制度以及相关礼仪等方面,而于陵寝管理和保护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依据大量史料并结合考古、调查资料从诸多方面初步探讨了唐代对乾陵所采取的管理制度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清东陵是清王朝入关后修建的第一座陵园,先后共建有16座帝后妃陵寝,大小单体建筑达580座.清东陵自康熙二年首建孝陵起,到光绪三十四年重修慈禧陵竣工止,修陵时间历经近两个半世纪,几乎与王朝的存亡相始终.因时代关系,各陵在建筑规模、筹款、用料、所用时间以及工程质量、维修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清王朝的盛衰可以从陵寝的修建中得以窥见.  相似文献   

11.
明十三陵 沧桑回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部的天寿山麓,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从1409年开始营建长陵,到清初建造思陵,十三陵经历了二百余年的建设。其陵寝建筑规模宏大,体系完备,保存较为完整。陵区内共计葬有皇帝13人、皇后23人、皇贵妃1人以及数十名殉葬皇妃。除皇帝陵外,陵区内还有明朝皇妃墓7座,太监墓1座,以及行宫、神宫监、祠祭署等若干附属建筑。十三陵具有陵区建筑整体性突出,陵寝建筑制度独具风貌,自然环境幽稚壮观,保存较完好等特点。其历史遗存不仅是研究明朝陵寝制度,丧葬典制,祭祀礼仪,  相似文献   

12.
关于西汉帝陵,学术界目前对它们的布局、形制、规模乃至陵寝制度等方面有了深入的讨论。在西汉帝陵发展史中,汉文帝的丧葬规制体现出了两处明显与西汉其他帝王不同的特殊性,一是无封土,二是主张薄葬。另外,汉文帝所置霸陵邑徙民情况和顾成庙的位置至今仍有存疑。本文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3.
从2014年2月初起至7月底,海龙屯先后完成了对铜柱关、铁柱关、西关、万安关和部分城墙及海潮寺的文物本体修缮和加固工程。同时设立环境整治小组,完成遗产区、缓冲区内的移民搬迁安置、土地征收工作;电力电讯,道路绿化和环境绿化、拆除谢家坝废弃水库、白沙河清理、管理用房工作站改造、垃圾清理、民居修缮改造等工作,基本实现了对海龙屯文化遗产环境范围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4.
位于清东陵大红门外的昭西陵组群格局与建筑形制独特,具有极高的建筑价值与艺术价值,是研究清代皇家陵寝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近代以来,昭西陵因人为与自然因素遭到严重破坏,必须进行整体保护,这不仅需要对遗存建筑和建筑遗址进行修缮,还应对有重大价值的中轴线建筑进行全面修复.昭西陵的整体保护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展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龙头山墓地龙海墓区的重大发现促使渤海王陵的探讨再次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根据最新考古材料和文献史料,分别研讨了作为渤海王陵或可以作为王陵所在探讨的墓地、可以作为王陵或王陵级别探讨的墓葬,从分期角度进一步研讨了六顶山墓地、龙头山墓地龙海墓区、河南屯墓地及三陵坟墓地的性质、年代,同时还从渤海王陵选址与构筑等陵寝体系形成的层面研讨了其与唐代帝王陵寝制度的一致性,从而把渤海王陵问题的研讨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徐广源 《纵横》2013,(5):40-45
慈禧是晚清政权的实际统治者,掌权将近半个世纪。她的陵寝——菩陀峪定东陵(以下简称慈禧陵)雕刻之精美,装修之豪华,为清陵之冠。她的地宫是什么样子的?她的地宫是怎样打开的?她的遗体又是怎样的?清东陵文物管理研究室原主任、紫禁城学会理事徐广源先生为我们揭开以上谜题。 作者徐广源,从事清朝陵寝研究和清朝后妃研究40余年,先后参加过裕陵(乾隆帝陵)地宫、慈禧陵地宫、容妃(香妃)地官和纯惠皇贵妃地官的清理工作,曾亲手找到了容妃(香妃)的头颅骨,整理过慈禧的遗体,并探视过康熙帝的皇十七子果亲王允礼等人的多座地宫。著有《清东陵史话》、《正说清朝十二帝陵》、《正说清朝十二后妃》、《大清皇陵秘史》、《清皇陵地宫亲探记》等16部专著。  相似文献   

17.
樊英峰 《文博》2012,(2):36-40
上文简要叙述了唐代政府管理和保护乾陵所采取的相关组织措施。本文拟从陵寝上食、制定法律、绿化陵寝、划定保护范围和驻扎守陵军队等五个方面再加以表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邙山东汉五座帝陵分布的群组关系以及陵园规模和陵寝建筑布局提出朱仓M722应为光武帝原陵.在此基础上对五陵的归属进行考证.原陵设置垣墙、帝后异穴合葬的做法,体现了两汉陵寝制度的过渡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秦汉陵墓的考古资料与研究成果出发,讨论陵寝制度与象征研究中的思路与方法问题。秦汉陵寝制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陵寝制度也就是陵墓制度,狭义的陵寝制度指陵侧出寝的建筑制度,多年来两方面都进行了深入讨论;秦汉陵墓实行独立陵园制度,对于陵园的象征有若都邑说、若宫城说;近年在此思路基础上,出现了将地下陪葬坑与秦汉帝国职官架构比拟的新思路,这种思考还需要从理论与考古实践上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2000年7月,内蒙古巴林右旗博物馆抢救清理了辽庆陵中永兴陵区的一座多次遭盗掘现已无法保护的辽代晚期皇族墓葬. 辽庆陵位于巴林右旗大板镇北100公里处的索博日嘎苏木境内,在苏木政府所在地北14公里的瓦仁乌仁山南麓,当地人把这块地叫王坟沟.因为这里是辽代中晚期的三个皇帝陵所在地,即辽圣宗耶律隆绪的永庆陵、兴宗耶律宗真的永兴陵和道宗耶律弘基的永福陵.这三座陵也叫中陵、东陵、西陵.这次清理的陪葬墓是在东陵区主陵的西南300米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