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门宗为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北宋曾盛极一时,南宋以后开始衰落,至南宋末传承渐趋不明。但在金朝统治下的中国北方地区,云门宗得到了继续发展,并形成以中都大圣安寺为核心的丛林集团,大圣安寺住持圆通广善更被金朝皇帝尊崇为国师。入元后,元世祖忽必烈崇教抑禅的政策,使禅宗受到一定打击。但至迟到武、仁时代,禅宗又开始复兴,大圣安寺住持云山慧从被仁宗封为荣禄大夫、大司空,领云门宗事,与当时的临济宗、曹洞宗呈三足鼎立之势。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元末。  相似文献   

2.
北宋前期,佛教邑社遍布定州城乡、军队,出土于静志寺、净众院两座塔基地宫的文物铭刻、题记等资料,以及现存开元寺塔内的建塔时期的碑刻文字,含有大量相关信息。对这些文物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当时定州的佛邑种类、规模、领导设置、人员身份以及与寺院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定州工艺与静志、净众两塔地宫文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宿白 《文物》1997,(10)
河北定州西依太行,东展沃原,既富林木矿藏,又饶农植麻桑,且当大漠南下华北大平原之要冲,故自古以来,既是工艺精巧的城邑,又是中原与北方交往之重镇。结合历代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探讨定州主要手工业的兴替情况,自先秦迄北宋大体可分四个阶段,静志、净众两塔地宫的时代适在第三阶段的末尾。  相似文献   

4.
正北宋著名的盛勤禅师,象郡(今象州)人,六祖慧能后"一花五叶"云门宗之四世,时获御封"明教大师"的镡津(今广西藤县)人契嵩禅师曾亲自为他的舍利塔撰写塔铭(并叙),并为他作品《原宗集》写叙,禅宗典籍对他亦多有介绍。契嵩在所撰写的《原宗集叙》开篇即有"象郡勤师聚禅学百家之说",当即点明了盛  相似文献   

5.
一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一○八六年宋哲宗赵煦亲政后,苏轼赴定州出任中山府知事(定州一度改为中山府),曾于府治后的中山后圃(定州曾是古中山国之地,汉代曾置中山郡)得一黑石。石高广二尺余,上有白脉,涵有水纹,甚为奇特。东坡极爱此石,据黑  相似文献   

6.
正由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主办,河北瀛源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承办的"北方(定州)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发展战略研讨会"日前在河北定州举行。会议围绕定州市及河北省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推进再生资源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改善京津冀环境质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北方(定州)再生资源产业基地是定州市重点工程,正在力争列入2015年河北省重点项目。基地规划占地1万亩,总投资200亿元,分两期实施,预计2018年全  相似文献   

7.
《文献》2020,(4)
关于《思溪藏》的刊刻事项,包括刊刻时间、刊刻地点、主要主持者等等,仍有许多被学者广泛接受的观点存在讹误。本文将证明思溪圆觉禅院并非《思溪圆觉藏》的雕刊地,而首任主持怀深虽然列名刊记之中,但对经藏的雕刊工程几无贡献,真正的劝缘者是净梵和尚。《思溪圆觉藏》的开雕时间应当在大观四年(1110)之前,完工于绍兴二年(1132)四月,前后历时二十馀年。《湖州思溪圆觉禅院新雕大藏经律论等目录》即为《思溪藏》最初的入藏目录,元伟不仅是此目录的编集者,也是圆觉禅院实际的建立者。而《思溪资福藏》是一个伪命题,资福禅寺从未参与过《思溪藏》的补板与增刻。  相似文献   

8.
龚有融,清人,字晴皋,四川巴县人,乾隆四十四年任山西崞县知县。在任三年,因对上司不满而辞官还乡。善山水,宗北宋,善画云峰栈道,纯用干笔,饶有生趣。尤喜作奇石与芭蕉。书法宗欧、王、大字纵横有奇气,著《退溪诗集》。巴县县志载:“县三百年来极高逸文艺之誉者,有融一人而已。” 泸州市博物馆馆藏的这一套四件行书屏,除第三张中部略有残缺外,其余均保存完整。(图)。其内容为,一,“诗宗岛佛不嫌  相似文献   

9.
毗卢遮那佛     
毗卢遮那佛为佛教密宗崇奉的五方佛之一,简称毗卢佛。据唐不空所译《菩提心论》上记载,密宗大日如来为教化众生,将本身的五智变化为五方五佛:中央毗卢遮那(大日如来)代表法界体性智;东方阿闪佛,代表大圆镜智;南方宝生佛,代表平等性智;西方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  相似文献   

10.
孙家驹 《南方文物》2001,(2):88-89,83
佛教于两汉之际由印度传入中国,东晋前的主要活动为译经,东晋出现佛教学派,标志中国佛教开始走向独立发展;研孕至唐,名僧辈出,开宗创派,高潮迭起,天台、三论、唯识、华严、净土、禅、律、密八宗风行,盛极一时;唐代后期,禅宗之南宗异军突起,席卷南北,几乎垄断了佛坛。此后,禅宗、净土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并远传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以至欧美,至今影响很大。禅宗是中国独创的宗派,分南北二宗,北宗衰微,南宗独盛,禅宗5家7宗的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5家亦称5宗及北宋时由临济宗衍分出的黄龙、杨歧2宗均出自南宗…  相似文献   

11.
定州系白石佛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州系白石佛像艺术是一个颇具地方风格的雕刻流派,在佛教美术史上占有特殊地位。该系佛像主要分布在以定州为中心的华北平原北部以及太行山东麓地区,已发现的地点北起河北易县,南至河北临漳,东自山东博兴,西及山西昔阳。随着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的进展,其外围可能还会有所扩大(图一)。定州系白石佛像始刻于北魏晚期,东魏后期、北齐、隋代盛极一时,唐代逐渐衰落,北宋、辽时期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北京大学所藏的北宋福州束禅寺等觉禅院雕造的《崇宁万寿大藏经》残卷和北宋末南宋初福州开元寺雕造的《毗卢大藏经》残卷为基础,在知见的范围内,对这两部大藏经残卷在海内外的收藏情况和监定得失、两部大藏经雕造的时间起讫、经过、收经的数量、版式行格、字体刀法、纸墨装订、刻工印工以及雨部大藏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新的研究。总结了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纠正了一些流传已久的和近年通行的误说,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和结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安州绫锦院记”的印文及铸造时代的探讨,取得认识如下:“安州绫锦院记”当释为“定州绫锦院记”;印文中的“定州”指河北之定州;对该印时代探讨表明,该印印文带有典型的宋代篆刻风格;以宋制、宋尺计算的尺寸最接近该印的实测尺寸,应为依宋制铸造的铜印;该印与多个有明确纪年的北宋“记”或“朱记”铜印尺寸相当;该印为宋印,铸行时间不晚于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  相似文献   

14.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六祖慧能实创禅宗。慧能是唐广东新州人,因闻人诵《金刚经》有所悟,便去湖北黄梅拜师,初为行者,因识心见性,作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受到禅宗五祖弘忍的重视,秘传法衣于慧能。慧能前以《金刚般若经》为教学内容,讲经说法。慧能则讲《坛经》,后经神会的改编而为禅宗传宗的典据。安史之乱后至唐末五代时期为禅宗最盛行之时,此禅宗发展为五大家,即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元明清三代,禅宗与净土宗逐渐合流,禅宗见性成佛的顿悟思想与净土宗称名念佛、简单易行的成佛道路,吸引了众多的信徒。禅宗的教育思想,下仅流传最广,影响了宋明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而且还远播朝鲜与日本。 一、“见性成佛”的教育宗旨 禅宗也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但成佛的方式却有别其它各宗。佛性是人人具有的,“顿悟成佛说”成为禅宗所独有的教育宗旨。禅宗认为“心即真知”、“即心是佛”、“心即理”,把外在佛变为内在佛,把“真如佛性”视为本体,认为世上一切是心(佛性)的外化。认为“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  相似文献   

15.
正《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北宋元祐元年(1086)二月"殿前都指挥使、武信军节度使燕达等言,试验到太原府曲阳县大保长刘用事艺应法。诏刘用与三班差使,赐衣带,令归吏部别承差遣"(1)。材料所涉及地点为太原府曲阳县,然而北宋一朝,(并州)太原府并无曲阳县。曲阳县作为县级行政建制属河北西路定州,据《太平寰宇记》定州条载:"元领县十一。今八:安喜、蒲阴、唐县、陉邑、北平、望都、新乐、曲阳。"(2)《元丰九域志》载:"曲阳。(定)州西六十里。三乡。龙泉一镇。有常山、曲阳水。"(3)《宋史·地理志》载:"政和三年,升为  相似文献   

16.
甘肃张掖是历代高僧到“西天”(印度)取经路过的地方,史志明确记载的有两次:第一次是东晋隆安三年(399)四月,法显和尚与他的同学慧景、慧应、慧嵬与道整等,从长安(今西安)出发,前往印度取经。他们经过青海,翻越祁连山,走出扁都口,直到张掖。张掖当时是北凉国的都城,国王段业听到著名高僧来此,便邀请他们留住下来。期间,法显与张掖的和尚智严、慧简、僧绍、僧景、宝云等人结为同志,共磋佛事。夏坐三月后,于秋初西行取经。第二次是唐朝贞观三年(629),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经天水、兰州、张掖,出玉门关,逾葱岭去印度取经。至贞观十九年,东经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兰州,回到长安,历时17年。  相似文献   

17.
僧伽造像的发现和僧伽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6年底到1967年初,在浙江瑞安县北宋仙岩寺塔(元延祐间改称为慧光塔)塔基中,发现一件木雕涂金的泗洲大圣像,高15厘米,身著袈裟,施禅定印,结跏趺坐,眉眼嘴细部皆用墨笔轻描,并用铅粉、朱色晕染;下有木座,座外包银片,四周有铭刻,前刻“泗洲大圣普照明觉大师”,后刻“四洲大圣”,左刻“弟子陈怀玉”,右刻“妻马氏八娘”,底部墨书“为三男小晟造佛”(图一、二)。仙岩寺塔的始建年代,根据塔基中发现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后比丘灵旦的题记说,是庆历三年(1043年)癸未二月八日其塔造成”。同出的《妙法莲花经》后孔氏十六娘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城市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城市本体、城市腹地三个方面,对宋金元时期青州与济南二城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内外部环境方面,北宋时期,青州、济南二城均较为优越,金元时代却截然相反。从城市本体的相关指标来看,城市风貌上,北宋时期的济南城尚落后于青州城,金元时期青州城因迭遭战火,城市风貌已大不如济南;城市占地规模上,北宋时期青州城的占地规模明显大于济南城,而金元时代的济南城已后来居上。在城市腹地发展水平方面,宋金元时期,至少是金元时代,济南城市腹地的户口数量和经济发展程度已经完全超越青州城的腹地。进而指出,金元时代,至少在元代,山东半岛的经济中心城市实际已经转移至济南,明洪武九年(1376年)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由青州到济南的移治,只不过是行政中心"追逐"经济中心,对济南经济中心城市地位的一种政治承认而已。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后唐天成四年(929年)《重修定晋禅院千佛邑碑》进行笺释,纠正了清代学者毕沅、王昶等就碑文作者、禅果寺始建年代、时任安国军节度使为何人等做出的误判,并对僧稠禅师与禅果寺之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北宋皇陵》(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是近年来继《西夏陵》一书之后的又一部关于中国古代陵墓群的大型考古调查、发掘报告。该书以1992年夏至1995年秋对河南省巩义市北宋皇陵区进行的文物普查和对永定陵上宫、永定禅院遗址及早些年开展的宋太宗元德李后陵地宫的考古发掘为基础,对北宋皇陵进行了详备的记录和考述。全书的资料部分共分七章,首先介绍了宋陵的地理环境,明确了宋陵分四个区域的总体设计;其次详细记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