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长城沿线的遗物、长城建筑结构及相关史料的梳理研究,明确战国魏西长城与富县长城遗迹、黄陵-宜君长城遗迹、澄城-合阳长城遗迹、黄龙山南麓-韩城长城遗迹、华阴长城遗迹等五部分的对应关系。这五部分长城分别是魏国在不同时间修建以适应秦魏军事态势。这部分长城具有非计划性、结构单一、附属性等属于早期阶段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经实地考察、民间访问和文献考证,河南境内一些分境岭、堤岭、边墙等古代建筑遗迹,可能是战国初期魏国所筑的魏韩边界长城。它具有标示性长城(边墙)和防御性长城的双重特征,表现了长城建筑史上的过渡性,为弄清春秋末年赵魏韩三国疆域格局提供了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3.
<正>河南省新乡市地处中原腹地,殷时为畿内地,西周为共国,战国时属魏国。由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重要的地理位置,历史上在此曾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新乡一带地上地下也留下了不少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在现今的卫辉、辉县一带,分布着许多商周时期的墓葬:琉璃阁卫国贵族公室墓地、辉县固围村战国魏王墓、山彪镇魏国贵族墓地、赵固镇战国墓群、共城  相似文献   

4.
<正>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曾沿用六国长城,加以修缮、补缺,使之连成一线,形成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秦长城的遗迹,在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以及宁夏的河东地区,均有发现。惟黄河左岸宁夏境内之秦长城,尚未见报导,学者或认为有,或认为无。这里是腾格里沙漠肆虐的地区,流沙常常将古代的遗迹堙埋,这为长城的研究造成了诸多困难。然而仔细寻找历史故迹,仍然可以发现若干线索,以资考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 十余年前,曾前往考察秦时直道遗迹,并撰成《秦始皇直道遗迹的探索》。当时行文简略,于直道所经各地未能备举其名称,其中子午岭北段尤甚,历年稍久,记忆率多不周。近年李仲立等同志复前往考察,撰有《甘肃庆阳地区秦  相似文献   

6.
<正>考古人员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发现一处2 000多年前战国晚期或汉代早期的制盐手工业遗址,其制盐工艺属于早期的"卤水煎盐"法。为配合呼和浩特市新机场建设开展的此次考古发掘,清理出坑井遗迹1个,盐灶遗迹4个及相当数量的夹砂圜底罐残片和煎盐过程中刮撇出的含钙、石膏等成分的灰白色废料渣。其中,坑井遗迹平面为比较规则的圆形,壁面经过简单加工,直径约3 m,深度超过3.5 m;盐灶遗迹每个盐灶包括7个以上集  相似文献   

7.
论石构遗迹     
我们把绳文时代的人们用石头建成的石构遗迹、组石遗迹、铺石遗迹、立石遗迹及环状列石等,统称为石构遗迹。在那个时代,用以建筑的原材料中最耐用的是山川河流中的天然石块,绳文时代的人们对这些石块进行一些加工,将其搬运、堆筑成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些石构遗迹。他们一般不用支撑石棚的那种巨大石块,通常使用的多为仅一个人便可以搬动的石头。有的遗迹中,石块层层叠叠,数目多至数万块或数十万块。在茂密的森林里,空旷的野地上,这些人工构筑的遗迹与周周的自然地貌形成鲜明对照。那些石构遗迹并非乱七八糟的排列着。我们仔细观察一下便能发现,它们多由直径为1~2米大小或比其更大的个体单位组成,这是它们共同的特点。更有甚者,是把这些个  相似文献   

8.
《明史·艺文志》“史部.正史类”著录:“魏国显《史书大全》五百十二卷。”同书“传记类”著录:“魏显国《历代相臣传》一百六十八卷……”黄虞稷《千顷堂书目》“通史类”著录有:“魏国显《史书大全》五百十二卷……《三才考》四十六卷《列国史补》十八卷;“史学类”著录:“魏国显《历代史书总论》二卷”;“传记类”著录:“魏显国《历代相臣传》一百六十八卷。”该书的著录大体与《明史.艺文志》相同,只是在魏国显名下又多了《三才考》等三种书。以此推论,这些书似分别由魏国显和魏显国二人所著,但事实并非如此。最有力的证据是现存明活字…  相似文献   

9.
张晓东  冯庆 《丝绸之路》2009,(22):22-23
本文对长城工牌进行了考释,依据明代地方志对工牌内容提出新看法,认为工牌具有重要的文字价值和历史价值,并进一步指出"蔡止梅起"中的"蔡"、"梅"乃明代修筑肃州西长城的凉州卫指挥蔡纪和肃州卫指挥梅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2012~2014年香港九龙圣山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该遗址发现于20世纪初,曾做过数次调查及小规模发掘。本次发掘共发现并编号遗迹319处,其中宋元时期遗迹118处,晚清民国时期遗迹201处,并出土大量陶瓷器等遗物。本次发掘发现了大量宋元时期南方窑口所产的陶瓷器片,数量超过百万片,主要是福建、浙江等地的窑口。本次发掘为香港考古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对于研究香港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1.
韩信遗迹,史书记载甚明,按理无需辨正。可是,近年来有人认为:“韩信是淮安县淮城镇孕育出来的英雄儿女”、“淮城镇一带所有韩信遗迹均属原址”。此类文字尚见诸报刊或电视录像中,混淆视听,贻误匪浅。为了尊重历史,消除讹传,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曾数次对淮阴、淮安一带的山河进行了考察,并对韩信遗迹做了究本寻源的考证工作。今陈管窥之见,谬误之处,祈请史学界人士批评指正。 韩信(?—前196)系淮阴人氏。《史记·淮阴侯列传》有载,他是我国秦汉之际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合称为“兴汉三杰”,名闻天下。并著有《兵法》三篇,惜今已失传。在楚汉  相似文献   

12.
何凯 《大众考古》2022,(2):86-91
<正>田野考古发掘中,会发掘出许多不同类型的遗迹现象。因遗迹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必须对其进行记录以方便后续研究。田野考古绘图便是记录遗迹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田野考古绘图基本采用卷尺、垂球等工具进行测量和绘制,绘制效果及精确度受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尤其是面对复杂的遗迹现象,对绘图员技术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3.
魏国徙都大梁时间及其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国徙都大梁时间及其经济发展陈昌远魏惠王为发展自己的实力,将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这是战国中期魏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可是汉、唐以来对魏国徙都大梁的时间,学术界一直争论很大,聚讼纷纭。本文就此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望大家指正。一汉唐以来,关于魏国...  相似文献   

14.
盛正岗 《南方文物》2010,(2):154-155,I0002-I0004
<正>一.出土概况临平山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区政府所在地临平镇的北面,是东西狭长的一道山冈,临平城依山在南面修筑,它是临平在北面的一道重要屏障。临平山的文化遗迹相当丰富。早的有良渚文化遗址,曾出土良渚文化的玉器与石器,晚的有商周时期的原始瓷与印纹陶及各个历史时期的墓葬。其  相似文献   

15.
1999年,河南南阳市卧龙区潦河镇王营村村民在修建鱼塘时,发现几个口部呈圆形或椭圆形的遗迹,其中一个遗迹已被破坏,出土的陶器由南阳市博物馆收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受南阳市文物局指派对王营村遗迹进行调查,认定该遗迹为二里头文化水井,并对剩余的水井遗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相似文献   

16.
辽宁开原东部山区,历史上曾一度为高句丽辖境,高句丽人在此留有城址、墓葬等遗迹(图一)。近年来,为配合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我们曾对这些遗迹进行了调查,现将其中城址部分的材料整理刊布,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魏安釐王     
身处战国末期的魏安釐王,是魏国历史上承上启下的一位君主。在位期间,少有作为,不仅没有保全魏国,止住衰落的趋势,而且由于其统治的失策,导致魏国丧师失地,国势更加衰微。公元前225年,终被秦国所灭。研究魏安釐王有利于我们了解其在位时的内政外交,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们加深对魏国衰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前言磁气探查,就是通过探知地下遗迹结构给予极地的异常磁气,来了解遗迹的存在及规模。其探查工作包括,报告遗迹的具体探查例;构成探查障碍的噪音,地磁的日变化等所产生的影响的基础实验数据。对此我们进行了  相似文献   

19.
<正> 杨宽先生撰《战国史》,其附录中所列《战国郡表》,谓魏国曾设置有河西、上郡、河东、方舆、大宋等五郡。河西为郡,所根据的是《史记》的《吴起传》和《匈奴传》。上郡为郡,所根据的是《韩非子·内储说上篇》和《史记·匈奴传》。方舆和大宋为郡,所根据的是《史记·楚  相似文献   

20.
战略资源的多少对于军事活动的胜负有巨大影响。前期魏国的强盛与它拥有河西、河东等地丰富的战略资源关系密切;后期魏国战略物资的生产能力大为削弱,虽然通过贸易可以部分地改变这种状况,但那毕竟是杯水车薪,不能改变魏与敌国的战略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