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敦德 《文史月刊》2012,(10):39-41
繁华的南京路,是旧上海外国冒险家的乐园中最显著的地标。本文题图表现的是1949年5月27日夜里攻入上海的解放大军夜宿南京路街头的情景,这是大家所熟悉的,也是新中周创建时期著名的经典照片之一。新中国成立前夕的这张照片对国内外读者都产生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力与心灵震撼力。  相似文献   

2.
旧上海滩上的瘪三和乞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旧上海是帝国主义冒险家的天堂,也是周边城乡无业游民的一个主要麇集地;同时上海的一些纨绔子弟,好逸恶劳,不务正业,染上毒癖,荡尽家业,也得流入乞丐队伍。不少被遗弃的孤儿流浪街头,小小年纪为求生存,也学会了偷抢扒拿,被称为“瘪三”。瘪三与乞丐流浪在上海,其数高居全国首位,这是旧社会畸形发展的必然产物。 上海滩的小瘪三 上海的小瘪三发源于洋泾浜上的郑家木桥一带(现在延安东路、浙江路附近),所以上海人常用“郑家木桥小瘪三”一词骂人。 何以有“瘪三”一词,其传说不一。一说穷人饿得瘪塌塌的只能穿件布单衫而得名…  相似文献   

3.
《文史天地》2012,(6):95-95
提起十里洋场,上了年纪的人大都明白,它指的是解放前的旧上海。之所以称为十里洋场,那是因为时人称它是东方巴黎,是西方冒险家的乐园;这里洋人横行,洋货充斥;这里具有浓郁的西洋风情。  相似文献   

4.
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甫,名辉德,江苏镇江人。1915年他在上海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并使这家开办资本仅10万元、行员7人的小银行,发展成为存款总额达2亿元、职员达2000余人的第一流大银行,居当时全国私营银行首位,陈光甫亦因此声名鹊起,成为当时上海金融界的头面人物。不过,陈光甫除了成功创办上海银行外,还成功地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中国旅行社,并将上海银行、中国旅行社、海光图书馆看作是他平生三大得意之作,由此可见,中国旅行社在他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说起创立旅行社的动机,陈光甫自己有这…  相似文献   

5.
王健 《中华遗产》2010,(5):50-57
昔日的上海,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一群前来冒险的外国人,则是被帝国“宠坏了的孩子”。许多人在这里实现了自己发财致富的梦想,凭的,是个人的天赋和运气,也是五口通商后上海独特的租界环境。在这其中,哈同,一个由看门人崛起的犹太商人的发展轨迹,很能诠释中外冒险家与这座充满机会和活力的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史天地》2014,(7):94-94
正提起十里洋场,上了年纪的人大都明白,它指的是解放前的旧上海。之所以称为十里洋场,那是因为时人称它是东方巴黎,是西方冒险家的乐园;这里洋人横行,洋货充斥;这里具有浓郁的西洋风情。上海故城北门外一里余,有一条洋泾浜。它是黄浦江的支流,英法租界的界河。它的北面为英租界,南面为法租界,美租界则在虹口。侵略者在各自的租界里,修桥铺路,建教堂、医馆、茶楼酒肆、声色犬马淫色之场所。由于战乱而流离失所的难民,面对洋泾浜租界里的"华堂大厦"而哀叹。  相似文献   

7.
华商上海信成银行简称信成银行,由无锡商人周舜卿等人发起兴办,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月在上海南市大东门开业。总行设上海,并在上海、无锡、南京、天津、北京等地设立办事处。信成银行主营储蓄业务,是为中国第一家储蓄银行。  相似文献   

8.
李家骔先生是解放军外语学院(现为国际关系学院)的英文教员,2002年病故于上海。李鸿章之重孙。李家骔是在军队大批吸收地方知识分子时,和一大群曾经在国外留过学的外语人才一起,从上海被选聘到解放军外语学院担任教员的。李家骔的太太刘明珍女士是旧上海大资本家刘鸿生的妹妹,她在英国留学时学的是家政专业,其时与李家骔相识、相爱而结婚。夫妇俩有两个儿子,长子李道夔,约1940年生,次子李道华,1944年生。李家骔约于1910年前后出生于上海,曾在上海居住生活多年,刘明珍也是上海人。刘女士在学院图书馆管理期刊杂志,大儿子李道夔是学医的,在军…  相似文献   

9.
难事不难     
在新中国生活几十年,经过各个方面、各种形式的教育(学校的、生活的,后者包括各种“运动”和有地方色彩的遭遇),我国人民的政治水平普遍提高,鉴别能力显著增强。人们关心政治形势和政治事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个人生活和国家大事联系起来。现在群众对国家大事,用群众的常用语来概括,是一则以“喜”,一则以“急”。“喜”,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真可扬眉吐气。年逾八十的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上海租界里那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而上海是中国的城市。现在上海更发达、更繁荣,外国人更多,但它再不是“冒险家…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分行实行储蓄所分档管理取得明显成效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积极探索储蓄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路子,全面实行储蓄所分档管理,至1996年11月底,储蓄系统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达1020万元,促进了储蓄经营集约化、网点规模化、业务综合化、管理规范化。实行储蓄所分档...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初期物价尚未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货币——第一套人民币受到较大阻力。不少地方, 特别是农村不愿使用。人民银行存款储蓄业务开展困难,这主要是国民党政府大量抛出货币,使民众饱受货币贬值之苦所致。 1950年3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出“关于抛售物资、催收公债、货币回笼、稳定物价的指示”,要求贸易部门放手抛售物资、平稳物价。此时人民银行率先开办折实储蓄业务。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初期物价尚未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货币——第一套人民币受到较大阻力。不少地方,特别是农村不愿使用。人民银行存款储蓄业务开展困难,这主要是国民党政府大量抛出货币,使民众饱受货币贬值之苦所致。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赌博业畸形发展,赌博种类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但就其社会影响和流行程度而言,则首推麻将。 麻将,亦称马吊,又称麻雀,作为一门赌术,自清末即已流行开来,到民国时期,更是风靡一时。当时,无论是赌场妓院,还是茶楼酒店,甚至公馆家庭,都备有麻将,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赌具。 上海有“冒险家的乐园”之称,在这里,中外赌客纷至沓来,中西赌技荟萃于此,赌场遍设,赌博业畸形发展。旧上海的三大闻人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都是赌业巨擘。黄金荣的公馆里,每天仅麻将赌博就有四五桌。杜月笙在抗战前就开了五家赌场。三大亨联合…  相似文献   

14.
正陕甘宁边区银行储蓄奖券是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银行发起的旨在吸收群众存款,为边区生产建设筹集资金的有奖储蓄活动凭证。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银行有奖储蓄活动前后共开展两次,第一次开始于1941年10月,储蓄奖券发行额为五十万元,面值2元;第二次开始于1942年2月,储蓄奖券发行额为一百万元,面值5元;两次共计一百五十万元。  相似文献   

15.
1937年日军攻占上海后,许多文化人都离沪去了后方,但郑振铎没有走,他毅然留在了上海。东南数省相继沦陷后,江、浙、皖以及上海藏书家所藏珍本图籍纷纷散入上海旧书肆,不仅日寇和汉奸攫取抢购,更多的将会流到海外。郑振铎深感“这些兵燹之余的古籍如果全部落在美国人和日本人手里去,将来总有一天,研究中国古学的人也要到外国去留学。”更重要的是,伪满“华北交通公司”等机关也在收书,并以府县志及有关史料文献为主体,居心叵测。就当时而言,可用做调查资源、研究地方情报及行军路线;从长远来看,则足以控制我民族史料及文献…  相似文献   

16.
刘小清 《文史春秋》2011,(12):17-22
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争爆发,不久上海沦陷,大批进步文化人士纷纷撤离,而时居法租界拉斐德路的柳亚子却因病不能成行。这对民族自尊心很强的他来说,其焦虑和痛苦是难以想象的。一天,柳亚子闻知何香凝女士及其儿媳廖梦醒等亦将离开上海前往香港,立即携夫人前往何寓所送行。  相似文献   

17.
在旧上海商界,有一个人大名鼎鼎,提起他来几乎无人不晓。他投资于药业,自制药汁、药片,敢与洋商展开竞争,一决雌雄;他投资于游乐事业,创办了著名的“新新舞台”、“楼外楼”屋顶花园、“新世界”游乐场、“大世界”游乐场;他投资于金融业,开办了“日夜银行”、“上海物券交易所”、“大世界游览储蓄部”,吸收社会资金,开展信贷贸易;他投资于房地产业,大兴土木,花费巨资组建“三星地产公司”。不仅如此,他还积极活跃于其它领域,诸如经营  相似文献   

18.
MIAO  林丹靖编 《世界》2011,(5):20-21
风投人、航海家、社会企业家、诗人.……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身份却集中在汪潮涌一个人身上。在别人看来,他的梦想似乎太过庞大,但也许就和他崇拜的冒险家郑和一样,汪潮涌对人生的渴望。也是万水千山走遍,阅尽种种未知。  相似文献   

19.
所谓海派     
在试图描述上海这个城市的微观状态——旧外滩、陆家嘴;老克勒、新人类等等——的过程里,我们发现一种宏大而无形的城市精神影响着这里的一切。但是,身在其中的绝大部分人似乎对此浑然无知甚至故作不知,仅仅是夹杂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被动前行。当然,这种现象远远不止发生在上海。城市的积淀固然有其美好的一面,但糟粕也混杂其中。是不是应该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知道城市生活中扬弃的尺度?所以,虽然同行嘲笑这个话题的老旧,但我们还是选择上海,把它作为一个标本,重新审视在建设国际大都市过程中的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20.
王炜 《钱币博览》2001,(2):36-37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是一家民族资本银行,于1915年6月在上海成立。成立之初有7位股东,注册资本10万元,实收资本只有8万多元,还不及一家大型钱庄资本,上海人当时称之为“小上海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发起人为江苏武进人庄得之和丹徒人陈光甫。庄得之为前清的小官吏,1912年曾任中国红十字会理事长。陈光甫曾留学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