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明代鸟铳的来源问题阎素娥关于鸟铳的来源问题,明代史籍就有不同的说法,有“外来说”,也有“原有说”。在外来说中又分为“倭夷说”和“西番说”。持“倭夷说”的有清代《钦定续文献通考》等书。该书引明人唐顺之曰:“国初止有神火枪一种,而佛狼机、子母枪、快枪...  相似文献   

2.
《新繁东湖缘起考》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锐 《四川文物》2005,(5):80-81
本文在钩稽史实的基础上,对张渝新先生《新繁东湖缘起考》一文中的说法进行辨析,指出新繁东湖当开凿于晚唐,民国《新繁县志》“东湖”条并非讹传误写.  相似文献   

3.
渑池石佛寺石窟位于豫西地区渑池县坡头乡庙下村,一般认为开凿于北齐时期,通过对石窟造像的艺术分析,以及对石窟所存的明代碑刻的分析,本文认为当开凿于北周,属河南境内唯一的一处北周时期开凿的石窟。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它自己的价值属性。红石峡文物古迹也不例外。作为榆林名胜古迹代表的红石峡,各类文物古迹达300余处。文章就红石峡文物古迹的价值属性加以论述,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研究、宣传、保护、利用红石峡文物古迹。  相似文献   

5.
(一)木活字明代木活字印刷比元代大为流行,尤其万历年间(1573—1619年)印本更多。明胡应麟(1551—1602)云“今世欲急于印行者,有活字;然自宋已兆端,……今无以药泥为之者,惟用木称活字云。”清魏崧云“活板始于宋……明则用木刻。”清龚显曾云“明人用木活字板刷书,风乃大盛。”从以上三人的说法,以及流传的实物来看,明代的木活字确是比较普遍的。  相似文献   

6.
四川夹江县千佛岩造像共分为7个区,其中F、B区较早开凿,D、E区是开凿黄金时期,C区开凿活动逐渐没落,现存的A区造像可能不完整。各区大、中、小型龛分布规律不同,有的横向水平开凿,有的围绕中心大龛开凿,有的分组开凿。龛内造像所占空间和分布位置亦随着时代早晚变迁。造像内容集中,各龛之间可能存在相互模仿开凿的现象。造像是随着道路形式的改变、以各区的大中型龛像为中心、从盛唐到明代陆陆续续开凿而成的。  相似文献   

7.
明代河南淅川县设于何时,有关史志主要有三种说法:1.云成化六年(1470)。《明史·地理志》载“成化六年析内乡县地置”。  相似文献   

8.
大足,唐乾元元年(758年)与昌州同置。光启元年(885年)徙昌州来治。至元代初年废州县入合州,州治大足未再变迁。 大足石刻的始凿年代,有文可征者是在徙州治大足的第七年(892年),剌史韦君靖在今北山佛湾开凿出3、5、9、10号窟为始,经五代,到北宋元丰至南宋淳祐达到高潮,今存的宋代石窟多是在此间开凿。南宋末期,蒙古军在征战四川过程中,大足遭受摧残,“存者转徙,仕者退缩”至元代初年废州县入合州,到夏明玉珍又才复置大足,隶合州。宋末以后大足造像走向衰落,元世百年未发现一龛有纪年的造像,明代虽仍有雕刻,但无创见。  相似文献   

9.
从明代中期起,随着商品生产的日益发展及商品交换规模的扩大,坐贾行商逐渐成为当时的风气,出现了“缩资而趋末,贫者倾产而就商”的社会景象。照时人林希元的说法,“今天下之人从事于商贾技艺,游手游食者十而五六”。在地处东南隅的福建,当地居民纷纷从事商业活动,形成众多商帮。他们在明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这在反映明代社会经济情况的相关地方志与文学作品中多有记载。  相似文献   

10.
新都桂湖的起源、沿革及园林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升庵词和桂湖”于1996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有关桂湖的起源、沿革及其园林特征一直还存有争议,笔者对此也有一些想法,在此提出,以向方家请教。一、桂湖的起源关于桂湖的起源,有明代说,唐代说(王文才)和三国说(新都嘉庆县志)。三种说法中最流行的是明代说,几乎成为定论,但我还是赞成第二种说法,同时认为唐以前的渊源也应该考证清楚。新都为古蜀国三都之一,西汉建县,位置约在距今址东北10公里处,于隋开是十八年迁至今址。那么今桂潮所在地当时又是什么样呢?据地下考古发现,新都城里的地下遗迹起自…  相似文献   

11.
龙门石窟的开凿年代以1443窟(古阳洞)为标志,其开凿年代有太和七年、太和十二年、太和十七年等多种说法。作者参照考古学上的打破关系理论,对分布在1443窟南北两壁面上的造像龛和造像题记进行了认真地考察分析,认为该窟的开凿年代亦即龙门石窟的始凿年代,为北魏太和二年(公元478年)。  相似文献   

12.
《风景名胜》2008,(8):48-51
八大景区地质奇观红石峡红石峡(温盘峪),是一条地下峡谷,由地表水沿紫红色石英岩状砂岩中的两组节理追踪下切而成。长期的水蚀作用雕琢成了红石峡这条典型的线状峡谷,诠释了"水滴石穿"、"以柔克刚"的真实内涵。从地面上看,红色的峡谷在绿色植被的映衬下,犹如万绿丛中线红。被誉为"峡谷极品"、"地质奇观,世上绝景"、"中原第一景"。  相似文献   

13.
这里的每一座大山、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每一片森林、每一座洞穴、每一个村寨都有一个灵魂 ,每个灵魂都有一段故事 ,每个故事都是一部历史……有人为贵州测了一个字 ,把“贵”字测成“中”、“一”、“贝”三个字 ,并解释说贵州是“中国的一个宝贝之州” ,这个说法一语道出了贵州的珍贵与奇特。贵州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呢?她是天、地、人三者完美结合、和谐相伴的一个大宝贝 ,是自然与人类文化的一片净土。明代的高人刘伯温曾经预言 :“五百年后看 ,云贵胜江南”。云贵以什么来取胜江南呢?刘伯温又说 :“江南万条水 ,云贵万重山”…  相似文献   

14.
明代信国公汤和"沿海筑城"问题在明代文献及其以后撰著的明代史料中有不少分歧。对于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有五种说法,但只有其中一种是正确的,这就是洪武十九年二月以后到洪武二十年十一月之间。汤和所筑城池分布在"浙东西沿海"之地,不少明清文献所谓汤和在沿海所修筑城池分布于"登莱至浙江"沿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这一错误来源于郑晓等的错误认识,以后诸多文献承袭此说,遂一错再错。汤和所筑城池包括新建、修葺、扩建、改建等形式,五十九城是个实数。  相似文献   

15.
石窟寺是佛教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也是其中最古的形式之一:它是在山崖陡壁上开凿出来的洞窟形的佛寺建筑。石窟本是僧侣居住的地方,释迦牟尼未灭度前就已经存在了。古印度的石窟寺通常是开凿成一长方形,在入口处有门窗。中央是僧侣集会的地方,两旁为住处。后来根据其形制和使用性质发展为两大类型:其一为“礼拜窟”,窟内雕刻佛像,供人们瞻仰礼拜;其二为“僧房窟”(亦称“禅窟”),主要供僧侣修行居住。礼拜窟有分为前后两室的,也有单独一室的;其平面有马蹄形的,也有方形的。  相似文献   

16.
《湖南文史》2013,(10):32-32
我们经常用“鸿沟”比喻事物问明显的界线,其实在历史上,“鸿沟”是真实存在的,它本是战国时开凿的一条运河。  相似文献   

17.
阳山碑材为南京的明代重要物胜迹,本就其规模尺寸,开凿时间、弃之不用的原因及相关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高拱,字宿卿,河南新郑人,以地望名之高新郑,是明代嘉隆万三朝的重臣。《病榻遗言》是高新郑在神宗初政后被逐出政坛回籍赋闲期间撰写的政治回忆录,是高张(张居正)交恶的一家言。高新郑与张江陵恩怨深结,在该书中是己而非张,攻江陵“附保逐拱”、“矫诏顾命”、“招权纳财”、“谋害元辅”等,对万历十年以后的明代政局影响极深。然而,《病榻遗言》中多有不实之词,真假混杂,虚虚实实,体现了高新郑的政治智慧,更折射着高新郑的政治权谋,今人如欲理解万历政局,必须对其中一些关键说法加以厘清。  相似文献   

19.
常青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3,(3):101-120+150-151
山西省祁县子洪圣觉寺石窟共有八座洞窟、七所摩崖佛龛,主要开凿于北朝时期。第一期大约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前的太和年间,主要为三壁三龛式洞窟形制与三佛、千佛造像题材,佛像主要着传自印度的袒裸右肩式大衣与通肩式大衣,可能受到了平城以及其他地区的影响。第二期洞窟的主要形制也是三壁三龛式,佛与菩萨像主要着传自南朝的汉民族式服装,并有秀骨清像风格出现,应开凿于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的北魏晚期,与平城、洛阳的影响有关。该期第5号窟的释迦与交脚弥勒、倚坐弥勒菩萨的组合,是本地石窟的特色之一。第三期洞窟开凿于北齐时期,属于三壁设坛窟,坛上雕三佛造像。第1号是一所开凿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儒教洞窟。圣觉寺石窟为我们研究北朝山西佛教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20.
佛教胜地炳灵寺,不仅以石雕艺术著称于世,且洞窟内绘有西秦至明代的大量精美的壁画.唐以前壁画有不少研究发表,对于明代壁画至今无人研究,这里作一简单介绍,缺点和错误之处,希望能得到专家、学者的指正. 炳灵寺石窟从十六国西秦开凿,迄今已1500多年,到了唐末由盛而衰,宋、元时期基本不开窟龛.明代密宗(俗称喇嘛教)盛兴起来,在很多洞窟内原有的壁画上重新妆彩,从现存窟龛中的大量明代壁画,从明代成化到崇祯时期的23处石刻墨书题记,以及在文革期间拆除的上、下寺院原有藏式建筑,又有汉式建筑相结合的庙宇经堂来看,明代藏传密教在炳灵寺一度兴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