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过去一般都认为,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的一种经济现象,解放后,我国出版的各种社会科学辞典、教科书和其他政治经济学有关书籍中,几乎无例外地把通货膨胀说成是纸币所特有的经济现象,这种理论认为: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货币历史源远流长。殷周时期以贝为币;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金版等不同铸币体系;秦始皇以半两钱统一币制,铜钱成为我国货币历史的主角,在我国流通使用长达两千年。纸币也是中国人的发明。唐代的飞钱带有纸币的性质,北宋早期,由于铜钱数量不足、铁钱难以携带,四川地区民间发行交子,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元朝更是将纸币作为官定货币在全国使用。明清时期,白银与制钱并行,日本、美洲白银  相似文献   

3.
赵艳玲 《沧桑》2009,(3):19-20
中国历史上,全国范围内统一实行纸币流通的货币制度的是元朝。但元后期,通货膨胀严重,纸币如同废纸,被人们抛弃,随着元朝灭亡,纸币制度也崩溃了,民间又恢复了以物易物和铜钱支付。元代纸币膨胀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政府各种非生产性财政支出无节制增加,包括军事费用、各种赏赐等,加重了财政负担;二是政府错误地采用了挪用储备金和无限制发行纸币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元代货币制度在中国货币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自汉唐以来,历代货币都以铜钱为主要流通货币,宋代纸币产生后,最初是区域流通货币,到南宋时期纸币流通量越来越大,在流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金代也仿宋朝制度,印行交钞,宋金纸币虽然地位日益重要,但是在理论上都是作为铜钱的符号在流通的,也是与铜钱一起流通的,可以称为钱钞并用,钞代钱行。纸币在元代发生了质的变化,元朝政府的货币政策基本上是禁止铜钱流通的,而以纸币为主,  相似文献   

5.
<正>与我们现在使用的纸币不同,明清时的白银和铜钱(制钱)两种货币不仅是货币,本身又是两种金属商品。白银和铜钱(制钱)作为货币使用,具有等价交换的性质。在清代,这两种货币有各自不同的使用范围,“用银为本,用钱为末”“大数用银,小数用钱”,民间以银兑换为铜钱后,用于零碎小额支付。但是,由于中国银矿藏量很少,政府无法铸造统一的银币,所以白银只能作为称量货币流通(清光绪年间开始出现流通国内外的银铸币,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使用纸币的国家。北宋的交子、钱引,南宋的关子、会子,金代的交钞、贞祜宝券等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纸币。这些纸币流通行用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流通区域较小,影响不大。到了元代,元朝政府汲取宋、金王朝发行使用纸币200多年的经验教训,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纯纸币流通制度.实现了纸币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使用.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禁止金银和铜钱的流通,  相似文献   

7.
位于中国东南太平洋上的岛国——琉球王国,明清时期是中国的藩属国,与我国交往密切。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对琉球整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琉球古代钱币同样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一脉相承。如长期流通使用中国历代铜钱,仿照中国钱币式样铸造发行圆形方孔的钱币,使用母钱翻砂铸币技术,钱币上也使用汉字等,深受中华古代货币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纸币的国家。北宋的交子、钱引,南宋的关子、会子,金代的交钞、贞祐宝券等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并使用的纸币。但这些纸币流通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流通区域较小,影响不大。到了元代,元朝政府吸取宋、金王朝行用纸币200多年的经验教训,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纯纸币流通制度,实现了纸币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使用,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禁止金银和铜钱的流通,从而确立了纸币的唯一法币地位。  相似文献   

9.
刀布币并行流通现象,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北方各诸侯国之间货币流通领域中的一个较普遍而且较复杂的货币流通现象。分别产生于农耕文化区内的布币与游牧文化区内的刀币,为何出现并行流通现象呢?刀布币并行流通现象产生于何时、何地?刀布币并行流通对我国先秦金属铸币的演变、发展以及对有关诸侯国的经济发展又起过何种作用呢?豆.刀布币最早出现并行流通的时间王话挂在(我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一书中根据近代刀布币同在原燕国境内出土的记录以及燕国在战国时期除主要铸行刀币之外,在战国晚期也铸行过布币的史实,提出了“燕赵二地…  相似文献   

10.
在清朝260余年的历史上,流通的金属铸币以铜钱为主。到咸丰年间,因国力日愈衰颓,又遇太平天国运动,费用剧增,财政困窘;而铜钱又因铜材不足及供应渠道受阻等原因,铸造数量无法满足巨额支出的需要,迫使清政府铸造铁钱以作为铜钱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新疆地区和祖国内地一样,民间私铸、伪造钱币很多,如银币降低成色、哑版,铜钱、铜元减重、变小,纸币的伪造等,其目的都是为了欺骗朦混,牟取暴利。纸币中的假票,当然是一文不值的,但铸币中有些成色不足的银币,还是有部分价值的。至于私铸的铜钱、铜元,  相似文献   

12.
《文史博览》2008,(4):29
中国古代流通的货币——铜钱,总是有一个方孔,有人说是为了便于绳串成串。古时的“一贯”不就是一串铜钱吗?又有人说是为了节约金属;还有人说是为了减轻铜钱的重量。其实,铜钱有方孔是由于当时的工艺条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票据史话     
马莎 《贵阳文史》2014,(4):71-72
正元代纸币:元代的纸币流通主要经历了中统钞、至元钞、至正钞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中币值最稳定的是中统钞,流通时间最长的是至元钞,前后超过了36年。而发行量最多、贬值最严重的是元顺帝至正十一年时开始流通的至正钞。这种新钞1贯铜钱1000枚,是以前的至元钞的2倍。过去的交钞或以丝为本,或以金银为本,而这种至正交钞是以纸为母(本),铜钱为子,本末倒置。同时发行"至正之宝"铜钱来配合发行纸钞,让铜钱来代表纸钞,目的是印制交钞,以虚代实。大量印刷交钞的结果是使物价上涨10余倍,人民不愿使用,以至于有人用纸币糊墙铺地,交钞最后形同废纸。  相似文献   

14.
<正>铜钱为古代铜制辅币,俗称"铜钱",一般是指秦汉以后的各种方孔圆钱,其铸造期一直延伸到清末民初。中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铜钱是古代钱币中最常见的一种。它的流通和使用,主要是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鉴定成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刀币、布币、圜钱是三种流通较为广泛的金属铸币,而且每种铸币都有其特定的流通区域。但是,从近年来出土资料看,也有超出一般流通区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江建敏 《安徽钱币》2007,(3):38-38,62
我国古代的金属铸币中,铜钱一直占有主导地位。但是,在货币流通领域里,铅锡钱也往往具有一定的份额。例如,五代十国闽王王审知的开元通宝钱,南汉的乾亨重宝钱等。清咸丰四年,更铸过大小多种铅钱。只是它们多被人以私铸和冥币相论,惟锡母钱方能引人重视。  相似文献   

17.
刘佳 《大众考古》2022,(10):27-30
<正>中国货币历史悠久,发展脉络清晰,从古至今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称量货币、纸币和电子货币等阶段。其中,铸币是称量货币的主体,形制独特,材质多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艺术内涵。铸币材质一般认为,新石器时代末期,“贝”开始作为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过夏代的天然贝、骨贝和石贝。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天然的贝类及贵重金属不能满足社会对货币的需求,金属铸币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8.
江户时代(1603—1867年),日本德川幕府以金、银、钱三种货币为法定流通货币,建立了具有集权色彩的三货制度。然而,肇始于战国时代的地域性货币———藩国货币并未因此退出流通领域,某些藩国货币一直保留至幕末。本文拟就江户时代三货制度下藩国货币的铸造、流通等问题谈一些看法。一、藩国货币铸行的动因江户时代各藩国的货币,因币材、形制以及作用的不同,基本上可分为金属铸币和纸币两大体系。但无论是铸币还是纸币,其大量铸行和印制的原因,大体上都是相同的。第一,幕府货币铸造量的相对不足,尤其是以领主阶层和商人为使用对象的金、银货币…  相似文献   

19.
所谓“损钱取铜”,即通过磨鑢、剪凿等方式,从铜钱上取铜谋利的行为。取铜量以不过分影响铜钱的正常流通为标准,是种对铜钱适度减重的做法,它不同于使铜钱彻底退出流通的“毁钱取铜”。损钱取铜是存在于中国古代铜钱流通中的重要现象,几乎与古代铜钱的行用相始终。本文试图通过对发掘报告和钱币实物的考察,勾勒出中国古代损钱取铜的特征及其演变轨迹,进而揭示其对当时钱币铸造形制的影响。粗成小文,求正于方家。一、战国时期的损钱取铜情况战国处于中国铜铸币的滥觞期,此时损钱取铜的现象就已存在。根据出土实物,以齐地的“截首刀”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正自从北宋四川交子诞生以后,传统中国纸币使用的历史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深化。及至元代,迈入全国单一纸币的时代,货币的价值基准实现了从铜钱向白银的转换。那么,元代是怎样迈入单一纸币时代?单一纸币的真实流通情景究竟如何?纸币摆脱了宋金纸币巨幅贬值、失去信用的命运吗?这里以世界最早的纸币条例《叶李十四条划》为中心,来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