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淹城概况淹城遗址,在常州市武进县境内,距常州市区约7公里(图一).东南距武进鸣凰镇4公里,东北距湖塘镇3公里,武进——宜兴公路从城北通过.淹城东西长850、南北长750米,总面积约60万平方米,是我国目前暴露在地面保存比较古老、完整的城市遗址.淹城遗址及其部分出土文物以前虽曾在有关报刊上发表过,但由于种种原因,报道多比较简单,随着保护、建设淹城各项工作的全面展开,对淹城遗址及其出土文物的研究者日益增多,为了有助于春秋时期吴国城市和吴文化的研究,有必要将有关淹城的全部资料,包括发表的和未发表过的在内,重新进行详细的、比较完整的报告.  相似文献   

2.
淹城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南京博物院淹城博物馆[编者按]对古文化遗址如何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这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和政策性很强的新课题。本规划在这方面具有开拓性意义。国家文物局于1996年6月17日所发关于本规划的批复中,原则同...  相似文献   

3.
淹城遗址.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西南部的淹城自然村,处在武宜路西侧。东南滨太湖,西南与涌湖为邻。淹城遗址东西长850米。南北宽750米。总面积约65万平方米。它由子城、子城河,内城、内城河,外城、外城河相套组成,城墙均系土筑。子城,亦称王城,又称紫罗城,呈方形,周长500米;内城,亦称里罗城,呈方形,周长1500米;  相似文献   

4.
王岳群 《江苏地方志》2010,(6):32-32,33-35
淹城遗址,是目前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春秋时期的地面城池遗址。它以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形制、珍贵的文物和古朴的环境,引起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关注和重视,被考古专家和旅行家称为"中国江南第一城"、  相似文献   

5.
江苏武进春秋晚期的淹城,是我国目前同时期古城遗址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它从里向外,由子城、子城河,内城、内城河,外城、外城河即三城三河相套组成。这种城市的筑造形制,在我国古代城池遗存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为此,通过淹城个案的探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古淹城的三城三河相套的建筑形制以及城市水上交通、水门的建设等都明显具有南方特点。  相似文献   

6.
淹城屠家墩出土春秋文物赵玉泉,壮宏亮1993年4月25日上午,淹城村民窦小明同志来馆报告,他们在城酉淹城新村旁的屠家墩拉土填坝,发现有一些带花纹的陶片和瓷片。本馆闻讯后,立即派员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处理,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屠家墩位于淹城新村西南向,距...  相似文献   

7.
殷志燕 《南京史志》2023,(20):18-19
<正>自然是活的思想的发源地,是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自然是幼儿学习最丰富、最生动的来源。春秋园自然资源丰富,园内种植了近40种四季花卉和常见果树。一墙之隔是一处占地18亩的开放公园,绿草如茵,水系繁多。从所处区域背景看,幼儿园背靠淹城遗址,邻近野生动物园。基于此,幼儿园聚焦幼儿培养目标,以自然资源为抓手开展STEM活动。  相似文献   

8.
刘卫红  曹金格 《东南文化》2022,(1):16-22+191-192
大遗址保护规划是系统统筹大遗址保护的综合性管理手段和政策纲领,具有系统整体性、综合协调性、战略引导性、控制约束性等特点。大遗址保护规划的对象是大遗址系统及其保护、利用、管理与发展等使用方式,决定了保护规划的愿景目标、架构体系及统筹协调的内容和行动计划。大遗址保护规划的基本理路是以物为基础、以人为中心,以保证大遗址安全为底线,以重塑大遗址空间保护格局、优化大遗址使用方式、推动大遗址资源资产保值增值为使命任务,通过科学合理的遗址资源配置和空间优化,实现大遗址资源与人、自然资源及其他人文资源的共融共生,大遗址保护利益与区域发展利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大型古代城市遗址及其环境的整体保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我国的大型古代城市遗址及其背景环境的抢救性保护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我国在大型古代城市遗址保护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为遗址及其环境的整体保护提供了思路,如树立保护规划先行的理念,实施遗址环境的整体保护,发挥专项保护资金的综合效益,使城市和民众受惠于保护,加强大型古代城市遗址考古工作,探讨遗址保护展示的科学途径,重视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建设大型古代城市遗址公园等。  相似文献   

10.
土遗址保护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遗址保护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土遗址保护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土遗址保护科学也已初具雏形,但是土遗址保护科学的理论体系还不成熟,土遗址的研究还没有规范,土遗址保护技术还不能满足保护工程的需要。随着大量先进技术的运用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大,它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相似文献   

11.
大遗址保护是从“十一五”以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大遗址的发现、遗产价值内涵和构成、遗产保存状况等,都依赖于考古工作的揭示和认知;另一方面,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实践又推动了考古工作的理念和实践发生变化。当前我国大遗址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各级政府没有真正依法将大遗址保护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大遗址保护和土地资源配置存在很大的矛盾;保护管理体制不顺;保护涉及的各行业部门之间协调性差;以及大遗址保护缺乏国家专项政策的支持,等等。在大遗址保护利用从文物领域的行业性工作走向全民共享的过程中,如何既坚守“专业性”,又延展“公共性”,不仅是推动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进一步激发和延续生命力的重要方面。大遗址保护利用涉及到的“决策权”与“参与权”之争,主要出现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专家学者—行政官员”“决策群体—社会公众”等几个不同层面,其各自不同的诉求对大遗址保护利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做好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应明确大遗址保护利用涉及的人口、土地、拆迁、环境、产业结构调整等相关政策;拓宽大遗址保护利用资金渠道;完善提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平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具有国家性和公共性、整体性...  相似文献   

12.
原真议题在建筑遗址保护中表现的尤其突出。如何在建立真实有效保护的同时,实现遗址知识文化要素更好呈现以及景观价值提升是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意大利罗马的角斗场和卡拉卡拉浴场两处建筑遗址案例的修缮特点及价值在于:基于遗址条件、利用加法、适度修缮,实现遗址原真的最大化保护;通过强化可识别、可读性设计及整体设计实现遗址知识信息和艺术状态的系统优化;体现了遗址原真保护、有效保护、更好保护的有机融合,赋予了遗址在信息承载和知识传播上的时空发展性和新的文化生命。基于此,提出"设计性修缮"理念,探讨如何在基于原真性保护下实现建筑遗址有效、更好保护。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期间,我国提出100处重要大遗址的保护工作。本工作基于大遗址保护数字化保护的具体需要,将大遗址进行分类,并将其与地理信息相关的数据进行编码,建立我国大遗址的地理数据编码标准,以期在大遗址保护中,对大遗址数据库建设和监测起到基础性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4.
曹勇 《东南文化》2015,(2):19-22
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是大遗址保护规划工作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其正确的划定对大遗址的保护尤其重要。以广东部分大遗址的保护规划为例,目前国内大遗址保护还存在许多问题:划定的范围缺乏技术支持;城市建设和大遗址保护之间冲突明显;范围划定的实际可操作性不强等。这就需要文物工作者,正确掌握大遗址的区划划定方法,总结出适合各地情况的具体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大遗址的价值日益显现。隋唐洛阳城遗址是洛阳五大都城遗址之一,被列入国家“十一五”以来的大遗址专项规划名单。“两坊一街”遗址是隋唐洛阳城大遗址的一部分。其保护展示工程以保护遗址本体、展现遗址格局和凸显历史文化为重点,同时兼具城市公园休憩、体验、娱乐、观赏等基本功能。本文以遗址保护展示为主线,以景观设计为辅,以遗址公园为载体,以城市规划为归处,就“两坊一街”规划前后概貌、遗址保护政策、规划原则、设计理念等方面做了阐述。“两坊一街”保护展示工程不仅具有保护城市遗产,而且还具有营造城市休憩空间,打造城市生态绿肺,宣传城市历史文化等意义。以洛阳大遗址保护为契机,将“两坊一街”努力打造为兼具遗址保护、生态休闲、体验观光等功能的遗址文旅公园。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遗址保护规划与技术创新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遗址保护规划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新兴科技门类的一个主要类型,在大遗址保护整体工作中属于关键性环节。目前中国大遗址保护仍面临严峻挑战,需要不断地探讨多学科的技术集成创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近10年在大遗址保护规划体系框架和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探索,创立了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编制结构并建立了大遗址现状评估体系,其创建的鸿山模式符合中国资源紧缺背景下的大遗址保护事业。《十一·五国家重要大遗址保护规划纲要》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产生了显著的推进作用,可使我国重大文化资源获得有效保护,为21世纪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作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对大遗址环境整治中绿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遗址环境整治中绿化十分关键,本文通过对三个案例的分析,认为应把遗址保护和遗址景观安全放在首位,做到与遗址历史风貌相符合,与生态环境恢复保护相结合,同时适当考虑经济效益,这样才能使以大遗址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考古事业发展迅速,遗址博物馆相应也得以迅速发展。遗址博物馆建设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遗址保护。本文以秦始皇陵K0006陪葬坑为例,对遗址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回填保护的方式进行了探讨,从遗址回填保护的原则、思路、具体步骤和实施方式等方面做了分析,为遗址临时性回填保护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9.
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是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是大遗址保护实践和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结合的有益探索,也是目前最具现实意义和操作性的一种大型遗址保护途径。大明宫遗址公园是我国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一,其建设以科学规划为基础,以考古发掘资料为支撑,对大明宫范围内的多处遗址进行了较科学、完整的保护展示,并因地制宜制定了绿化方案。目前大明宫遗址的保护已逐步走向成熟,其组织规划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遗产》2010,(1):46-55
西安:大明宫遗址遗址区保护改善民生 西安是我国大遗址集中分布的主要城市之一。其中遗址类国保单位14处,汉长安城遗址、大明宫遗址、阿房宫遗址、姜寨遗址和汉杜陵等五处大遗址列人“十一五”期间100项大遗址保护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