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钱三强(1913-1992),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7年赴法国留学,从事核物理学的研究工作,1940年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48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55年起领导并参加了我国原子能研究所,对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建设、计划和学术领  相似文献   

2.
袁鼎 《百年潮》2009,(9):61-62
吴晗先生和中国地学界有着不解之缘.1930年8月,吴晗到了北平,经燕京大学文史系研究员顾颉刚介绍,在燕京大学图书馆中日文编考部工作半年.1931年报考北京大学史学系,未能录取.又考清华大学史学系,由胡适推荐,在清华大学代理校长翁文灏等人关照下,最后在史学系入学.清华大学的史学系和地学系有着多方面联系,1937年2月和6月联合开会两次.鉴于边疆问题的重要性,还成立边疆史地学会,推举时任地学系主任的家父袁复礼任主席,会员有40多位,吴晗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1936~1937学年我在清华园读书时,清华大学的学术大师尽管不少,但除选读雷海宗教授《中国通史》初识大师风采外,其余大师均未亲炙。到西南联大后,我却有幸成为一些大师的入门弟子,在大师们的辉映下,初步寻觅到进入学术殿堂的门径。陈达教授是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创始人,任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兼社会学系主任10余年,解放前曾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他在美国留学期间,跟随哥伦比  相似文献   

4.
钱伟长,1913年10月生。江苏无锡人。1931年至1937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院学习。1942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研究员。1946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教务长、副校长。1954年起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为院士),是中科院力学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的创始人。并被授予波兰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多伦多赖尔逊学院院士等。  相似文献   

5.
贵州一百人     
《贵阳文史》2009,(6):F0001-F0002,F0003,F0004
汪福清 1913年12月生,浙江慈溪人。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1938年任昆明航空军官学校机务科员。1942年任贵州大定发动机制造厂驻美国办事处技术员、副厂长兼制造处长。1949年后任贵州省军区航空站工作员,贵阳矿山机器厂总工程师、副厂长。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 熊向晖,1919年4月生,安徽凤阳人.1936年12月,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2月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到国民党高级将领胡宗南身边从事秘密情报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办公厅副主任.  相似文献   

7.
1937年12月间,全国18个戏剧团体,戏剧界百分之九十的代表人物都到了武汉。值此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在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下,大家为了中华全国戏剧界大联合,于是,由阳翰笙、王平陵发起,洪深、  相似文献   

8.
韩晋芳  张柏春 《百年潮》2007,(11):47-50
马大猷,1915年生,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物理学家,中国声学事业的开创者。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1937年赴洛杉矶加州大学物理系学习电声学专业。半年后转到哈佛大学就读,1940年获博士学位。同年8月回国,在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任副教授,两年后升任教授。1946年北大、清华等校复员,负责筹建北京大学工学院,并成为首任院长。1951年11月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前后,调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作,任教务长,协助苏联专家进行教学改革。1955年,调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他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第一位教授,也是唯一一位教授,曾被誉为"抗战捐躯教授第一人"。他叫姚名达,1925年7月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1934—1937年任复旦大学历史研究法教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关于科学家赵忠尧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化装成乞丐,从北平步行一个多月,将清华大学的50毫克镭送到长沙的故事在网上传得纷纷扬扬,铺天盖地。打开百度搜索,相关结果竟有26万个之多。近来还有抖音在大讲特讲这个故事,影响面很大。而这些故事的来源盖出于岳南所著的《南渡北归》(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  相似文献   

11.
清华大学南运古籍被日机炸毁.化为纸灰.陈寅恪藏书被偷,改变了治学路径:潘光旦部分藏书归去来:张荫麟忍痛抛藏书……藏书聚散无常,学人起伏不定。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藏书的命运和学者的行踪皆飘摇不定,透露着和历史及时代有关的某种内在因缘。  相似文献   

12.
包头从1907年设立第一所蒙古族小学堂,到1937年日本侵占包头,包头地区蒙古族学校教育失去正常发展,期间经历了缘起、发展,也一度经历了停滞。这段特殊时期的蒙古族学校教育对发展完善蒙古族教育具有一定意义,也为民族教育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3.
打入胡宗南部 熊向晖于1936年12月在清华大学秘密入党。1937年6月下旬放暑假时,北平还平静。清华大学党的负责人蒋南翔要熊向晖回家探亲,相机了解社会动态。熊向晖到武昌家中不久,七七事变爆发,从此便和蒋南翔失去了联系。一天,熊向晖从报上看到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合成临时大学,11月1日在长沙开学,他便赶去报到,但未遇见相识的党员。12月13日南京沦陷。几天后,清华女同学郭见恩同熊向晖接上党的关系,熊向晖要求去延安,她说,  相似文献   

14.
王蓬 《丝绸之路》2014,(20):48-57
这是发生在70多年前的一段教育佳话。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引发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为使中国高校不沦敌方,国民政府教育部下令:宣布由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天津北洋.工学院(原北洋大学)和北平研究院为基干,撤退至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  相似文献   

15.
1937年,我曾亲身经历了南京守卫战后,在九死一生中历尽艰险,横渡长江,冲出了重围。六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经历仍历历在目,永远不能拂去。 1937年11月份贵州部队103师与东北军112师协同防守江阴要塞。江阴失陷后,全师奉命退守南京,我所在的103师618团于12月5日退入城内。  相似文献   

16.
万绚 《江淮文史》2021,(4):122-129
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出生在合肥西大街(现长江中路)四古巷内的杨宅,在这里度过了六年时光,后因其父赴厦门大学、清华大学任教而举家迁徙.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杨振宁随母从清华园返回合肥居住半年,就读于庐州中学.1938年3月,合肥沦陷在即,杨家辗转迁往昆明,从此远离故土.  相似文献   

17.
正叶剑英约谈熊向晖,决定不离开北京毛泽东换人的决策影响全局。各方迅速作出反应。1月22日下午,在西山叶剑英的住所,叶帅和熊向晖长谈。熊向晖是毛泽东、周恩来经常表扬的情报战线后三杰之一。1936年,17岁的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加入共产党。1937年12月打入国民党胡宗南部。在胡宗南身边工作近10  相似文献   

18.
我与陈锡联     
我要讲的是过去的故事。故事起始于 1937年 ,那一年 ,中国政坛的两大对手———共产党和国民党———决定联合起来 ,抗击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中国工农红军因而改编成了八路军、新四军。那一年 ,我参加了八路军 ,从事敌军工作。陈锡联是我的团长 ,我在他的率领下开赴抗日前线。  相似文献   

19.
1937年7月-1938年10月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它对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起了决定性作用。1938年11月-1940年,虽然日本的侵华政策有了变化,但其军事进攻的重点仍然放在正面战场,因而,正面战场仍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1941年-1943年,侵华日军对中国采取巩固占领区的方针,敌后战场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从1944年起,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作战逐渐向全面大反攻过渡,中国战场的大反攻,主要是敌后战场的大反攻。  相似文献   

20.
正1937年9月10日,本来是各大学学生返校的时间或者是新生入学的报到时间,也是大学老师开始新的一学期的时间,但随着日军侵华战火的蔓延,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不得不发布16696号令,决定"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的师资设备为骨干,成立长沙临时大学。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