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载于《敦煌变文集》中的《太子成道经一卷》、《太子成道变文》四篇、《八相变》,同为演绎佛传故事之作品,均由王庆菽先生主校.《敦煌变文集》出版后.徐振堮诸先生续作补校(徐校有《敦煌变文集校记补正》、《敦煌变文集校记再补》,载《华东师大学报》1958年1、2期)偶有未竟,兹再为补校若干.下引《敦煌变文集》原文仅标明页码,凡无异议之原校迳引改后文字,繁体异体等一律改为现行规范字,改竖排为横排后,专名号等相应省略.  相似文献   

2.
“他却严格地区分祖国与‘文革’。他爱祖国,他恨‘文革’,不是祖国遗弃了她的儿子,而是‘文革’迫使《思乡曲》的作者流落异国他乡。”这是《爱国的“叛国者”——马思聪传》(以下简称《马传》)所记述的一段话。他,就是中国乃至世界,当代颇负盛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马思聪先生。  相似文献   

3.
(梁滨久方志文集》(简称《文集》)已于1999年6月由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该书正文收论文273篇,全书90万字.梁滨久先生自1982年涉足志坛以来就为新方志学理论建设而勤奋笔耕,迄今已撰写各种方志理论文章400多篇.这部《文集》即从400多篇中精选而得.从个人方志文集上看,文章数量如此之多,文字篇幅如此  相似文献   

4.
《敦煌变文集》卷四所载《破魔变文》,由王重民先生据敦煌卷子伯二一八七号(甲卷)及斯三四九一号(乙卷)校录。其后徐震堮先生《敦煌变文集?遣拐芳啊对俨埂?蒋礼鸿先生《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及附录《<敦煌变文集>校记录略》,又续加补校。笔者再摭拾若干条,以为续貂。《变文集》校记所引乙卷异文有须改正者,一并附焉。引文出自《敦煌变文集》者,但标页码,不赘书名。降魔变神押座文。(344页)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由于新材料的发现和旧有未公布材料的发表,古文字的研究特别是战国文字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素称难治的吴越文字的研究亦不例外,不断有高质量的论文涌现。这使得对吴越文字的研究状况作出总结成为可能。1989年,曹锦炎先生有文《吴越青铜器铭文述编严(以下简称《述编》)对吴越器铭始作全面清理。1992年,浸淫吴越文化研究多年的董楚平先生成专著《吴越徐舒金文集释》(以下简称《集释》)。董先生博采众说,加以己见,其功力之深,识见之高,令人钦佩。1994年,张光裕、曹锦炎两先生合作主编的《东周鸟篆文字编护(以下简…  相似文献   

6.
《敦煌变文选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中外学者对敦煌变文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例如王重民等六位先生编校的《敦煌变文集》,潘重规先生编校的《敦煌变文集新书》将禄鸿先生著《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以及其他许多专著和论文.巴蜀书社去年出版的项楚著《敦煌变文选注》,则是敦煌变文研究的一项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南宋乾道八年(1172),“王炎宣抚川陕”,陆游被“辟为干办公事”,①由夔州(四川奉节)到南郑(陕西汉中)前线王炎幕府。当时他参赞戎机外常率幕僚外出狩猎,曾有刺虎壮举,《剑南诗稿》、《渭南文集》(以下简称《诗稿》、《文集》)有四十余首诗词记述。因《宋史·陆游传》和历代野史杂记均无记载,陆游诗(下简称陆诗)也仅片言只语,且涉及时间、地点、方法等屡有变化,故打虎轶事几被视为子虚。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认为:陆游打虎“或说箭射,或说剑刺,或说血溅白袍,或说血溅貂裘,或说在秋,或说在冬。《剑南诗稿》卷一《畏虎》:‘心寒道上迹,魄碎  相似文献   

8.
杨宗亮先生近期发表《“拜上帝会”子虚乌有考》(载《历史研究》1995年第1期,以下简称“杨文”),认为“‘拜上帝会’不仅名称是子虚乌有之事,而且任何‘会’、‘教’一类的组织也是不存在的”,对王庆成先生的《“拜上帝会”释论》以及拙文《“拜上帝会”辨正》等文的观点提出了反对意见。笔者反复研读,发现该文的分析和考证都存在不妥和值得推敲的地方,笔者不揣冒昧,就杨文提出商榷,以就正于杨先生及诸同仁。  相似文献   

9.
如今,作家出文集的甚多。即使是二流作家,只要出过几部长中篇,再加若干短篇,即可出上几卷文集。但学者出文集的却十分罕见。一则学术著作卖不出好价钱,多半要亏本,出版社不愿出;二则写学术文章,即使是一篇数千字的论文,没有日积月累的深厚学养,也难以写成,至于出版学术文集更是谈何容易!在这一情况下,周勋初先生的《周勋初文集》(以下简称《文集》),  相似文献   

10.
“生霸吉”见于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荣仲方鼎,为叙述方便,先录荣仲方鼎铭文(李学勤先生释文,见其《试论新发现的方鼎和荣仲方鼎》,《文物》2005年第9期):王作荣仲序在十月又二月生霸吉庚寅子加荣仲庸一牲大牢己巳荣仲速内(芮)伯(胡)侯子子锡白金男(钧)用作父丁嚣彝史关于“生霸吉”,李先生说“‘生霸吉’是前所未见的‘月相’词语”,又说“‘生霸吉’不说既,可能指月光初生,也就是‘’。是否如此,以及它同‘初吉’有没有关系,都有待探讨”。对此,学者或有不同意见,如陈久金先生将生霸与吉断开,当做两个月相词语。张培瑜、罗琨先生也主张将…  相似文献   

11.
也谈侨批的起源及其它李天锡《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年第3期发表了陈训先先生的文章《论侨批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该文认为,侨批“为海内外潮人共同创造的”,“是潮人‘根’意识的特殊递变,‘智’潜能的优化组合,‘商’思想的灵活实用。”①对于其关...  相似文献   

12.
《文献》2014,(4)
<正>关于司马光别集(以下简称光集)的版本,近二十年已经有了较好的研究基础。除了祝尚书《宋人别集叙录》(以下简称《叙录》)外①,宋本情况以李豫《司马光集版本渊源考》最具突破性⑦,明清本则以王岚《宋人文集编刻流传丛考》(以下简称《丛考》)考察详尽③,但其关于现存明清《传家集》版本源流的认识尚有可议之处。本文通过对勘刘峤·刘隋(随)序诸本的文字来蠡测光集,特  相似文献   

13.
1978年卢南乔先生发表《“闾左”辨疑》一文(以下简称卢文)①,接着田人隆、王好立、王子今诸先生也先后撰文讨论这一问题②。近日,又看到辛德勇同志大作《闾左臆解》(以下简称辛文),该文认为“除了卢南乔先生之外,前人对‘闾左’所做的解释,似乎都很难成立”...  相似文献   

14.
金山国立国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一九三五年,王重民先生在《北平图书馆馆刊》九卷六期上发表了《金山国坠事零拾》一文,文章结论云:‘张奉之建金山国,称白衣天子,当与朱梁相终始。盖即位于唐天祐二年(九○五),卒于梁贞明五,六年(九一九、九二○),享国约可十五年。’(引自《敦煌遗书论文集》,下引此文简作《零拾》)。王重民先生筚路蓝缕,发历史之覆,其功绩世人瞩目。尔来五十年间,金山国之消亡年代已由贺世哲、孙修身先生修正为九一四年(《<瓜沙曹氏年表补正>之补正》,载《甘肃师大学报》八○年一期),而金山国之立国年代,众多学者都承袭旧说,未有异议。笔者在阅读敦煌遗书显微胶卷的过程中,对这种说法产生了  相似文献   

15.
《南诏统治者蒙氏家族属于彝族之新证》质疑杨瑞华刘尧汉先生的《南诏统治者蒙氏家族属于彝族之新证》(以下简称《新证》),原载《历史研究》1954年第2期,论文发表以来,为史学界瞩目。此文已收入刘尧汉著《彝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文集》(以下简称《文集》)①。近...  相似文献   

16.
《江苏地方志》2005年第三期刊登了詹跃华先生的《续志体裁创新的几点思考》(以下简称《思考》),拜读后感到中有关“概述采用‘图概貌体’,设置志首;大事记采用‘双轨制’,分置首尾”的观点颇有新意。但笔对于“专志采用‘学笔法’记述;在章节后设附简介生人”的观点认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有关井冈山“工”字银元的史料,笔者最早见于1979年《辞海》“工字银元”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上井造币厂的银铸币。为了与赝造银元相区别,造币厂在银元上戳一个‘工’字”。1980年9月,刘鸿儒著《社会主义货币与银行问题》(以下简称《问题》)在“我国革命根据地银行的建立和成长”一节中,曾有较详细的论述:“在铸好的银元上戳一个‘工’字,意思是‘工农苏维埃’,以表示同各地军阀遗留下来的银元相区别”。以上两文均无附图。1982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财政部科学研究所联合编写的《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下册(以下简称《根据地货币》)对“工”字银元也有与  相似文献   

18.
秦骃祷病玉版是近些年来发现的重要的战国秦系文字材料, 传出土于华山地区,原藏私人手中,现归上海博物馆。自李零先生发表《秦骃祷病玉版的研究》 (以下简称李文),公布原物照片、铭文摹本及释文后,许多学者都对此物表示出很大的兴趣,先后发表了专门的研究文章,如李学勤先生的《秦玉牍索隐》(以下简称《索隐》),  相似文献   

19.
历史反思与理论构建——黄宗智学术研究座谈会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籍学者黄宗智先生继《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1350——1988年》(以下简称《长江》)一书之后,发表了《中国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与当前的规范认识危机》(详见《史学理论研究》1993年第1期,以下简称《悖论》)一文、对《长江》中的主要观点和结论作了进一步的理论阐述,在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向传统的理论模式提出挑战,引起海内外学者的热切关注与争论。1993年6月,在中国经济史学会和  相似文献   

20.
《周易》益卦六四爻辞曰:“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郭沫若先生在《周易之制作时代》一文中把“中行”解成《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作三行以御狄,荀林父将中行……”之荀林父。并说:“《益》六四的‘为依迁国’当是僖三十一年‘狄围卫,卫迁于帝丘’的故事。卫与(韦阝)古本一字,《吕览·慎大》‘亲(韦阝)如夏’,高注云‘(韦阝)读如衣’则‘为依迁国’即‘为卫迁国’。” 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