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2年春,桦甸县木其河公社四道沟大队社员,在獾子洞沟自留地平整土地时发现铜钱一百余公斤。其中最早的为西汉"五铢",最晚的是金"大定通宝"。铜钱原盛在一个长方形木箱里,用麻绳串联着。麻绳和木箱已朽烂。吉林市博物馆从这批铜钱中拣选出标本若干枚,按铸造年代先后简介如下。西汉"五铢"5枚。一枚为武帝"元狩五铢";另三枚似为宣帝"五铢"(图  相似文献   

2.
《文物》1979,(8)
1978年春,永吉县黄榆公社大半截河四队社员在耕地时发现一件铜镜,捐献给国家,由吉林市博物馆入藏。这件铜镜,为黄铜质地,镜面磨光。直径20、边宽1.7、边厚0.7厘米。圆钮,钮径2、钮高1.5厘米。镜边篆刻"上京巡院正"铭文。另外,还有"金成县(巫口)"刻文,笔迹潦草,似为当年保存者所刻。镜背花纹为双鲤鱼,衬以波浪。  相似文献   

3.
金代铜镜的刻款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新津县出土金代双鱼铜镜李兴玉1993年3月21日,新津县新华书店(解放前为蔬菜坟地,今为武附中路)书库修建大楼挖地基时,由建筑工人挖出“双鱼铜镜”一面交到县文物管理所。该镜为圆形,直径13厘米,镜背面为圆钮,外区无图案,内区约占有全镜十分之八的面积。...  相似文献   

5.
1982年春,长春市文管会在农安县普查文物时,从万金塔公社邵家生产队社员手中征集一面八瓣菱花形金代铜镜。它是社员在耕地时发现的。铜镜直径11.5,厚0.5厘米,镜纽呈乳钉状,主题花纹是双凤和缠枝花草,边缘也饰  相似文献   

6.
7.
浅谈上京会宁府出土的金代铜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金代铜镜纹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出土金代铜镜较多,其纹饰除一部分为仿中原的外,大部分具有本民族自身的特点。通过对这些铜镜的整理,可以找出金代铜镜纹饰的一般特点和规律。现按类型分述如下: 一、龙纹镜金代龙纹镜造型及构图都和同时期中原的龙纹镜有明显的差别,它基本分为单体龙纹和双体龙纹两大类,目前尚未发现多龙或以龙的头部及以龙为主和其它动物组合的纹  相似文献   

9.
跋吉林大安出土契丹文铜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1年6月吉林大安永合屯小学校出土一面等边八角铜镜(图一、图二),背面有阳文庆陵式契丹字镜铭,边侧刻阴文汉字"济州录事完颜通"。此镜和《古镜图录》所著录的契丹文八角镜形制略同。按《金史》记载,天眷三年(1140)改辽黄龙府为济州,大定二十九年(1189)更为隆州,贞祐初升隆安府。此称济州录事,应是1140—1189年间所制作。也可能是辽代旧物,经完颜通签刻者。完颜通不见记载,可补入《金史氏族表》。  相似文献   

10.
金代为我国东北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的游牧民族女真族所建。金朝建立以后,逐渐灭掉了辽和北宋,政治、经济、文化也就随之大为发展,包括铜镜文化,并在北方异军突起。金代铜镜类型多样,纹饰丰富,特征鲜明。或是体现了金代独特的文化习俗,或是打上了中原文化交流的烙印。  相似文献   

11.
近百年来,对金代铜镜的整理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五六十年代以前,著录很少,评价很低;七八十年代,廓清认识;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研究渐深,成果日丰。本文在综述以往有关金代铜镜研究成果的同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1974年10月,吉林省和龙县头道镇龙新村农民,在村北丘陵地带修筑梯田时,出土了一对口对口扣置的大铁锅,锅内装有铁器、铜器近50件。延边博物馆闻讯后,派人前往现场进行了考古调查,并收藏了这批文物。龙新村位于和龙县头道镇东4公里处,窖藏便发现于村北0.5公里许的丘陵向阳坡地上。其南是辽阔的头道河河谷平原,约2公里处有海兰江(史称骇浪河、曷懒河、海兰水)由西往东,贯穿平原蜿蜒流去;其东6公里处有金代重镇——东古城址。头道平原是延边地区最大河谷盆地之一,这里土地  相似文献   

13.
铜川博物馆近年来征集了一部分金代铜镜,现择其中几件具有代表性的介绍如下。 1、柳毅传书人物故事镜(图一)、圆形,直径17.8厘米,镜背圆纽,无纽座,纽左侧上方沿着镜边伸出一株大树,延伸至右上方,树下一女子衣带飘拂,两臂置于胸前,其对面一男子身体微前倾,双手对握,二人作对话状,右侧几只怪羊徜徉在草地上,纽右侧至边缘处有一人牵马侍立,树下方有长方形框铭,但字迹磨损难辩。纽下方饰波涛起伏的湖水,几只鱼儿游嬉于其中。该镜纹饰取材于唐李朝威传奇中的《柳毅传书》。 2、“吴牛喘月”故事镜(图二),圆  相似文献   

14.
1982年10月,笔者在黑龙江省讷河县龙河乡征集到几面铜镜,其中有三面是比较典型的金代铜镜现藏县文管所。一、双鱼镜圆形,圆钮,无钮座。镜面直径  相似文献   

15.
考古出土的最早的铜镜出现在齐家文化中,自早期的齐家文化起,铜镜经过春秋战国的流行,在汉唐时达到了鼎盛,但作为中间期的魏晋南北朝铜镜却陷入衰落,铜镜的发展远不及汉唐。而南北朝时期的北周作为汉晋与隋唐的重要联系节点,其铜镜更是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期。本文通过对北周墓葬出土的铜镜进行梳理与分析,总结北周铜镜的发展特征。北周铜镜出土数量不多,形制以圆形圆钮为主,多为四分式布局或环绕式布局。北周铜镜主要沿袭于汉晋铜镜,按纹饰可分为连弧纹类、四乳禽兽纹类、规矩纹类、神兽纹类、草叶纹类与其他纹饰类。  相似文献   

16.
四川地区的出土铜镜从战国至明代的均有发现,各阶段铜镜的时代特征明显,与中原地区发展基本同步.战国时期,四川地区应已初步掌握了铸造铜镜的技术,东汉时期的广汉已是著名的冶铜之地,出现了铸镜业,铸造的铜镜甚至开始向外销售.唐宋时期,铜镜发展最为繁荣、鼎盛;明末清初,随着玻璃镜的普遍使用,青铜镜最终被玻璃镜所取代,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7.
付艳华 《文物春秋》2014,(2):67-70,F0002,F0003
近年来,廊坊市文物管理处入藏了一批汉代至明代的铜镜,分别出土于廊坊市各区及所辖县市,本文选择其中时代特征明显、纹饰精美者,分别从纹饰图案、完残程度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包括汉代昭明镜、禽兽博局纹镜,东汉锯齿纹镜、云雷连弧纹镜,唐代雀绕花枝镜,宋代五子戏莲纹镜、锦地纹镜,金代仙人对弈纹镜、大定通宝钱纹镜,元代花卉纹镜和明代"永保寿用"铭文镜等。  相似文献   

18.
《收藏家》2021,(2)
金代人物纹饰镜在师承唐宋传统的同时,又有所开拓和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时代风格。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金代人物纹饰镜形制多样、图案丰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结合考古出土资料和传世品,对馆藏金代人物纹饰镜作初步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在铸造特点、纹饰内容和布局等方面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9.
20.
在哈尔滨市博物馆的所有藏品中,金代铜镜可算是比较有时代特征和制作风格的一类。这些铜镜几乎全部是从哈尔滨市及附近的阿城、双城、宾县等地出土和征集的。这些作为饰面照容用的铜镜,凝结着女真人的智慧与汗水,体现了金代高超的艺术水平和铸造工艺。本文试从其中选择最具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