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四体异文钱(见图),原载《古钱大辞典》上编七九四页。过去无释文,仅有拓片传世。这的确是一枚很特别的钱。综观钱文,正面四字为汉字“至元通宝”,背面四字由三种文字组成。上下的异文为“(?)”和“(?)”。这是两个八思巴字。八思巴字是元世祖忽必烈皇帝特命国师八思巴创制的用作“蒙古路书”的一种文字。它的“译写对象”除蒙古语外,还有汉语、藏语、梵语、维吾尔语等多种语言。“至元”、“至大”、“至治”、“致和”、“至顺”、“至正”这些元代年号中的“至”和“致”  相似文献   

2.
普宁藏本《密咒圆因往生集》存有各种密咒标题汉字的八思巴字标音和梵文的八思巴字音写,不仅是记录元代北方汉语的口语资料,而且是目前存世的八思巴字音写梵文的最长的纯文献材料。借助标题汉字的八思巴宇标音与《蒙古字韵》的比较,可以进一步深化我们基於八思巴宇材料所做的有关北方汉语语音的研究。同时,通过八思巴字与梵文的对比,我们不仅可以考知八思巴字音写梵文的规律.还可以获知对音汉字的读音范围,为研究宋代末年汉语河西方音的语音实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八思巴字由元世祖于1269年正式颁行,初称“蒙古新字”,后称“蒙古字”,因其为藏人八思巴创制,现通称八思巴字。八思巴字在有元一代是官方推行的“国字”,行用到北元,大约存在了一百一十多年,其后废行成了死文字。当它行用之时,不仅用于拼写蒙古语,还用来“译写一切文字”(颁行诏书语),如汉语、藏语、梵语、维吾尔语等。其中拼写汉语的八思巴字资料,对于研究元代历史、蒙汉民族  相似文献   

4.
《中国钱币》1984年第四期宣森同志发表了一枚古钱异品,说此钱面拉丁文,并说是“按背面所示币值使用”的意思。经过我们反复研究,此钱背文当是典型的八思巴文无疑,此字共由四字组成,即,这四个字在元代用来拼读转写汉字中的“权、拳、观、鬈、卷(平声)、圈(上声)、倦、圈(去声)”诸字,标准写法是,按照钱币惯语及元代权钞钱例,应该属于汉字“权”。古钱币用语中,“权”字可以作“当”、  相似文献   

5.
1992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张英、任万举、罗显清所编《吉林出土古代官印》一书,书中收录了10方八思巴字官印(编号113~121、123),多数为第一次公开发表,为元朝官署、印章制度和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批宝贵实物资料。在这10方八思巴字官印印背都刻有与印面八思巴字对应的汉字,字迹大都清晰可见,在识别上困难不大。但个别字仍不易辨别,须与印面文字核对,否则有可能作出错误的解释。该书对115号和116号两方印文的辨识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115号印印面是八个八思巴字(图  相似文献   

6.
张英先生关于“至正年制”款瓷器的意见,近来又有新的发展。其根据景德镇龙珠阁陈列的一件1987年在珠山官窑遗址出土的青花云龙纹瓷碗,碗底书有八思巴文款,认定此款就是八思巴文的“至正年制”款,并认为元代只有官窑才可以五爪龙为饰,提出“景德镇古窑址出土的八思巴字至正年款青花五爪云龙纹碗,和扶余岱吉屯元墓出土楷  相似文献   

7.
唐人阎立本名画《步辇图》跋文钤有两颗元国书官印,似尚未有人考释。台湾学者傅申在其著《元代皇室书画收藏史略》中设有“附录一”,专门讨论和汇刊见于古代书画的一批八思巴字印文资料,其中包括《步辇图》上的两方官印,为世人了解和解读这些印文提供了一个机会。笔者于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这本书,由于八思巴字是我的专业,特别有兴趣地拜读了有关  相似文献   

8.
《文物》1984年第8期《广东潮安县出土元代铜印》文中,将所出八思巴字印文译作"漳州路军民都总管印",我意应译为"漳州路总管府治中印"。总、管、府三字都曾见于已著录的八思巴字官印,如总、管二字见罗振玉的《隋唐以来官印集存》中的"管军总把印",府字见《枫园集古印谱》中的"效忠征行义兵万户府印"。军、民、都三字也曾见于其他八思巴字官印,其篆法与  相似文献   

9.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多种元八思巴字印章及印文资料,现择其中几种介绍如下,并对有关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一、官印和众县印铜质,橛纽,6厘米见方。印文为八思巴字篆体,朱文。印背有汉字款,右款蚀泐较重,从残存笔画及印文分析,应为"和众县印";左款为"中书礼部  相似文献   

10.
1994年以来,国内的部分专家、学者就吉林扶余岱吉屯墓出土的“至正年制”款五彩瓷碗及景德镇珠山出土的八思巴字款青花海水云龙纹盘、碗在《文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这两类瓷器的烧造年代展开了热烈讨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这两类瓷器是元末官窑烧制的青花、五彩瓷的标准器;另一种意见认为“至正年制”款五彩瓷碗是明代中晚期(正德至嘉靖)仿写元代年款的产品,而八思巴字款青花海水云龙纹盘、碗是明代正德年间景德镇官窑制品。  相似文献   

11.
在东晋王羲之《奉橘帖》和《平安帖》(图一),其子王献之《中秋帖》(图二),以及唐释怀素《苦笋帖》(图三),还有吴彩鸾书《唐韵》(图四),这5件法书上钤有同一方元国书印(见附图)。《晋唐以来书画家鉴藏家款印谱Ⅰ》一书收录此印文字(见371页0581号),但未作考释。印体形状为长方,印文为八思巴字篆体,字形结构在相应楷体字母的篆体中属最简单的形式(图五)、其字母用我们的拉丁符号转写是’a-li,两个音节,一个词。这是阿拉伯语词,阿文里作‘Ali,表示“最高,崇高”之义,这里是人名。这个词在汉籍文献里有相应两个译音汉字。第一个字是“阿”,因为在《蒙古字韵》中与八思巴字’a对应的汉  相似文献   

12.
1980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两方元八思巴文铜官印,其中大的一方(见图)原释为"大都督□政使司之印",笔者认为释文还可商榷。原释者将此印印文释成9个字,实际应为10个字。第1、2字为"大都",第5至7字为"政使司",最后2字为"之印",均无疑义。问题在于对第3、4、8字的释读。为方便排字,将下文涉及的八思巴字及字母列表如下,文中的八思巴字及字母均以相应数字代替。  相似文献   

13.
1996年,我馆征集到一方印章,印出土于邻县唐昌镇,印章保存完好,为元代官方铸印。印为铜质,印面方形,印边长56,厚1.2,通高5.2厘米。柄纽,纽上小下大,成不规则长方形,纽宽边2.7-3.2厘米,窄边为1.2-1.5厘米,重0.54千克,印面阳刻八思巴文,译成对应汉字为“崇宁县尉司印”,印背纽两侧刻汉字楷书铭文,一侧为“崇宁县尉司印”,另一侧两排子为“中书礼部造,至元十八年二月日”,两侧共十九字(如图)。《元史·地理三》载:崇宁县,属西蜀四111道肃政廉访司成都路,隶彭州,彭州下领二县,即阳(今彭州市),崇宁县(今…  相似文献   

14.
1990年6月,汉川县南河乡天鹅村农民刘新民在本家菜地拾到一枚元代八思巴文铜钱,交到了县文物管理所。这枚铜钱呈绿色,外圆内方,圆径4厘米,内穿径1.3厘米,廓厚0.3厘米,重16克,中间用八思巴文书写“大元通宝”四字,按上下左右顺序释读,背面光背无文,廓、好清晰肃整,制作精好。八思巴系元代著名佛学家、国师,其奉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六九年八月,沁阳县城关公社东关大队社员在县城东南隅的城墙中发现一颗铜印。随交给县委,后转交县文化馆收藏。铜印为正方形,每边长6.2、通高6.9、边厚1.6厘米,重725.5克。背有长方形钮。印文系八思巴文篆书体(图右),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照那斯图同志释文,自右而左相应的汉字为“莒州镇海百户印”。印背右侧镌刻行书汉字“莒州百户”,左侧镌刻  相似文献   

16.
1976年,蛟河县天岗公社前进大队社员在农田中发现元代八思巴文铜印一方。铜印现藏吉林市博物馆。铜印正方形,每边长6、厚1.2厘米,中间略凸起。印钮高5.4、厚0.8—1.4、宽3—3.2厘米,呈板状梯形。印正面刻八思巴字篆书五行。印背右侧刻有与印文一致的汉字:"海西辽东道宜慰使司都元帅府照磨印";印背左侧刻"中书礼部造至正元年十月"(见图一、二)。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汉字中,“郫”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字,《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辞典》对“郫”字都只有一种解释:“郫县,地名,在四川省。”难道“郫”字就只有这一种用途?是唯一用作地名的汉字?  相似文献   

18.
河南濬县大任山元天宁寺原有碑一通。额书“大元帝师法旨之碑”,汉字正书。上截八思巴字音写蒙语,下截汉字白话译。碑阴刊大伍山天宁万寿禅师宗派之圆,汉字正书,清嘉庆时,濬县知县熊象阶纂《濬县金石录》,  相似文献   

19.
1985年2月,简阳县海螺乡万年村五组农民黄明泽,挖竹坑时拾得铜印一方,现存简阳县文化馆。 铜印长6.5、宽6.3、厚0.6、钮高4.5、通高5.8厘米。印钮两边刻有阴文楷书,右边有“正德三年”,左边有“老天”等九个字,印钮正上方有一“上”字。印文汉字阴刻大篆“道经师宝”四字。 道经即《老子》。道家的主要经典。《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关令尹喜日,子将隐点,强为我著书。于是  相似文献   

20.
1988年5月,吉林省蛟河市青背乡东升村黄地沟屯一农民在水田中拾得1方元印。后由蛟河市文物管理所征集并提供给吉林市博物馆入藏。此印黄铜质。印面呈正方形,边长7.5、印厚1.5厘米。杙纽,高6厘米。印面为八思巴字阳文篆书:"辽阳等处打捕鹰房红花总管府印"14字(图一)。印背有较深的沙眼,磨光后在纽两侧刻阴文行书汉字;右侧款为印文的汉字对文;左侧款为"中书礼部造"、"至顺二年四月(?)日"。纽顶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