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阎国栋 《世界汉学》2005,(3):223-226
阿列克谢耶夫(ВМАлексеев),中文名为阿理克,是俄罗斯汉学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人物。他在圣彼得堡大学接受了俄国古典汉学的熏陶,毕业後访问欧洲各国汉学研究中心和图书馆,成为法国汉学家沙畹(Edouard Chavan-nes,)的入室弟子,然後於清朝末年游学中国。他知识渊博,学贯东西,在中国文学翻译和研究领域成就非凡,被郭沫若誉为“阿翰林”。  相似文献   

2.
陈玮芬 《世界汉学》2005,(3):244-245
第二届日本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於2003年11月7日、8日两天在台湾大学举行,由台湾大学日本语文学系主办。延续第一届日本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由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汉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宗旨,本次会议主题依然以日本汉学.汉文学为主。来自日本的与会学者有兴膳宏(京都博物馆馆长)、川合康三(京都大学)、後藤昭雄(大阪大学)、  相似文献   

3.
由作为翻译家、编撰者和编辑的耶稣会士,驻外领事,商人组成的前汉学家(protosinologist)队伍,以及十九世纪中後叶第一批传教士汉学家,他们留给了二十世纪初期的汉学研究一种既粗糙又不成体系的方法论观点及研究课题,尽管两者都得自於中国本土学者和注经家(scholiasts)那里。但沙畹(Chavannes)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将工作方法系统化,为後继者建立了一种文献学新的正统。直到二战之前文学研究方法与计划在大多数汉学家那里毫无疑问地占有支配地位。今天汉学研究的目的仍是寻中国问题之真,无论是从古代文献中爬梳整理,还是以新的研究范式使成果概…  相似文献   

4.
第二届日本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於2003年11月7日、8日两天在台湾大学举行,由台湾大学日本语文学系主办。延续第一届日本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由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汉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宗旨,本次会议主题依然以日本汉学、汉文学为主。来自日本的与会学者有兴膳宏(京都博物馆馆长)、川合康三(京都大学)、後藤昭雄(大阪大学)、蔡毅(南山大学)、中见嶋隆藏(东北大学)诸位教授;傅佛果教授(Prof.Joshua Fogel,加州圣塔芭芭拉分校)及麦立伦教授(JamesMcMullen,牛津大学)分别来自美国与英国;来自中国的与会学者有孟昭毅(天…  相似文献   

5.
台湾辅仁大学华裔学志汉学中心自2003年成立之後,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其中华裔学志丛书已经出版了两册。其一是《有关中国学术性的对话:以华裔学志为例》,其二是《〈华裔学志〉中译标题目录1-50册1935-2002》。《有关中国学术性的对话:以华裔学志为例》一书,收录了辅仁大学第一届汉学国际研讨会的主要论文及相关报道。包括柯慕安《鲍润生的生活与事业》,巴佩兰《〈华裔学志〉及其研究所对西方汉学的贡献》,傅熊《对欧洲汉学研究现状的省思》,鲁保禄《从传教士的传奇到中国基督宗教史》,刘显叔《汉学研究中心与台湾的汉学研究》等。《〈华…  相似文献   

6.
由作为翻译家、编撰者和编辑的耶稣会士,驻外领事,商人组成的前汉学家(protosinologist)队伍,以及十九世纪中後叶第一批传教士汉学家,他们留给了二十世纪初期的汉学研究一种既粗糙又不成体系的方法论观点及研究课题,尽管两者都得自於中国本土学者和注经家(scholiasts)那里。  相似文献   

7.
马士是西方公认的汉学先驱之一。在中国海关任职长达30余年的时间里,撰写了一系列有关中国问题的著作,它们对20世纪前半期西方的中国历史学著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许多有关中国近代对外关系的著作,不仅开启了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先声,为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拓宽了西方汉学的研究领域,对西方现代汉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逐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国际汉学研究成为中国人文学术一个新的增长点。汉学这个名词逐渐活跃起来。它从一个比较普通的边缘术语提昇为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话语。不少大学成立了汉学研究机构,出版了不少以汉学命名的不定期专刊,还召开了一些以汉学命名的会议。①因而对於汉学是什麽以及如何看待汉学史的问题就提上了议事日程。近年来,要求写作汉学史的呼声逐渐增高。个别学者甚至将这件事提到了非常高的程度,例如,刘正在其《东西方汉学思想史·序》中认为,没有产生一部中国人写的《汉学通史》,“对於从事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研究的现代中国学者…  相似文献   

9.
竹治贞夫(1919-1995),日本德岛县人,早年毕业於广岛理科大学学科汉学专业,1963年以论《楚辞研究——以诗的形态考察为中心》获广岛大学学博士,此後任德岛大学教育学部教授,1985年退休後任德岛理大学学部教授。竹治贞夫几乎将自己毕生的精力都倾注於《楚辞》研究之中(另有中国古代学研究论十余篇,涉及先秦至元代学),  相似文献   

10.
1.德国汉学研究的历史脉络1.1.德国早期汉学:17世纪至建立于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众所皆知,欧洲汉学研究的开端来自天主教16至18世纪在中国所进行的传教工作,最早来自伊比利亚半岛,其为欧洲最早汉学研究之地,之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界对于美国汉学史的研究,多侧重于美国汉学概况、研究范式转变和著名中国学家及其著述的研究,而缺少从华裔汉学者对美国汉学之影响这一角度研究的论著。论文就赴美华裔汉学者对美国汉学的影响这一论题作了总体性探析。结果表明,20世纪40年代,一批从事中国文史研究的华裔学者赴美潜心于中国文史研究。他们在美所从事的文史研究是美国汉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汉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对美国汉学的基础性贡献和推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协力培育美国汉学的基础、矫正美国汉学发展中的流弊、开拓美国汉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瑞典的中国学:关于中国的研究在北欧正式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是20世纪初的事情,其创始人是瑞典学者高本汉,但第一位用现代科学方法从事有关中国研究的是斯文·赫定,近现代中国研究的开拓者是约翰·古纳·安特生。只有高本汉开创的汉学形成了谱系,他的弟子如毕汉思、林西莉、马悦然、罗多弼等使瑞典的汉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在汉学的规模上还是在研究和教学力量方面,瑞典都居于北欧四国中的首位。  相似文献   

13.
正汉学(Sinology)起源于欧洲。自19世纪学院式汉学兴起和20世纪初西方汉学快速发展之后,在中国以外地区遂相继建立类似的、以中国为研究对象的独立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时之间涌现不少术有专攻的汉学家,欧美各地高等学术机构更是纷纷设立以"中国学""东方学""东亚学"等为名的相关课程与学系。有关欧美、日本,乃至于韩国的汉学研究的介绍和探讨已有相当不错的成果,然而东南亚地区的相关研究则仍相较被忽略。以马来西亚汉学作为介绍与讨论对象的论  相似文献   

14.
仇华飞 《史学月刊》2000,20(1):93-103
美国汉学兴起于19世纪中叶,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早期美国汉学研究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以来华传教士为主体。裨治文、卫三畏是其中主要代表。他们精通中文,熟悉中国历史文化,汉学研究水平之高、程度之深、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二是注重中国现实特别是关注中国近代化问题的研究,从而开启了美国汉学注重现实的先河,使汉学研究摆脱了欧洲汉学古典规范的束缚。但早期美国汉学也存在着缺乏专职性和研究群体单一性的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5.
在阎宗临颇为广泛的治学范围中,尤以在中西交通史领域取得的成就最大,这主要得益于其与法国汉学之间深厚的渊源关系。阎宗临早岁在法语学术界的受教育经历,为其接受法国汉学的影响提供了良好环境。他的相关著述不但触及了法国汉学的主流,而且其研究对象、资料来源,亦或研究主题和思路,都与20世纪上半叶法国汉学界存在着紧密联系。其开拓的研究领域及学术观点和方法,也在20世纪下半叶的法国汉学界得到了回响。阎宗临在充分把握法国汉学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从跨文化的角度开辟新说的做法,凸显出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界做出独特贡献的一种可能性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出版过英文的汉学刊物,其读者是有意提高自己知识修养的欧洲人,其中大部分为居住在香港和上海的外国侨民。那个时代早已经过去,国际汉学的中心随之从殖民地和租界转移到了对中国感兴趣国家的首都和大学。如今,汉学又回到中国,而其性质也已完全改变:《世界汉学》第一期(创刊号)在北京问世了。  相似文献   

17.
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出版过英文的汉学刊物,其读者是有意提高自己知识修养的欧洲人,其中大部分为居住在香港和上海的外国侨民。那个时代早已经过去,国际汉学的中心随之从殖民地和租界转移到了对中国感兴趣国家的首都和大学。如今,汉学又回到中国,而其性质也已完全改变:《世界汉学》第一期(创刊号)在北京问世了。目前这本汉学杂志在中国印行,其主编刘梦溪亦为中国人。刊中未提及编辑部隶属的机构或组织,但却列举了来自世界各国的二十一个合作单位。这是一项国际性的事业,其实施者为法国、德国、英国、俄罗斯、葡萄牙、荷兰、瑞典、美国、日本、…  相似文献   

18.
程钢 《世界汉学》2005,(3):177-197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国际汉学研究成为中国人文学术一个新的增长点。汉学这个名词逐渐活跃起来。它从一个比较普通的边缘术语提昇为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话语。不少大学成立了汉学研究机构,出版了不少以汉学命名的不定期专刊,  相似文献   

19.
辅仁大学汉学国际研讨会为辅仁大学外语学院华裔学志汉学研究中心所举办。该中心为德国圣言会华裔学志研究院的台北分部办公处。辅仁大学第三届汉学国际研讨会——“位格和个人概念在中国与西方:Rolf Trauzettel教授周围的波恩汉学学派”是为台湾汉学学者和其相  相似文献   

20.
西方汉学对中国典籍的研究──介绍《古代中国典籍导读》李学勤西方汉学自其兴起之时,即十分注意中国古代典籍的研究。早在清初,比利时人传教土柏应理(PhilippeCouplet)于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来华。三年后,即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