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喝酒时,主人必须先于客人饮酒,是为“献”。主人先饮,包含了向客人暗示“酒里无毒”,可以放心饮用之意(这一点,与通过握手表明双方手里都没有暗藏凶器的思路很接近)。主人饮过之后,客人亦须饮酒以回敬主人,是为“酢”,亦称“报”。之后,主人为劝客人多饮,自己必先饮以倡之,是为“酬”。客人在主人饮过之后也举起酒杯畅饮,是为“应酬”,即以此回应主人的厚意。这样的札俗慢慢延伸下来,就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先喝为敬”。  相似文献   

2.
待客饮食礼俗大凉山彝族家庭用酒食接待客人颇具民族特色 ,基本礼俗有五点 :一、招待客人 以旋杀活畜为上大凉山彝族非常好客。为了表明主人待客的诚意 ,特别是接待远客和贵客 ,尽量不用家里原有肉食 ,而要杀活畜 ,见鲜血、吃鲜肉。为了使客人相信主人的诚意 ,宰杀牲畜前还要将准备杀来待客的牲畜牵到客人面前过目 ,使客人知道是专门杀来招待他们的。二、主人待客 只陪客人饮酒按照礼俗 ,客人到家首先斟一杯酒给客人 ,在缓缓地饮酒过程中交谈。宰杀大牲畜招待客人 ,用烧烤肉下酒。三、请客吃饭 不同席陪客按照彝族礼俗 ,主人招待客人是不…  相似文献   

3.
郑朝平 《中华遗产》2007,(5):148-149
唐银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酒筹筒及酒令筹,1982年于镇江丁卯桥窖藏山土,是反映唐代人饮酒行令具体规范内容的珍贵实物,现为国家一级文物。唐银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酒筹筒,由龟座和圆柱形筒两部分组成,刻花处皆鎏金。龟  相似文献   

4.
焦姣 《文博》2022,(3):62-67+112
汉代铜镜铭文中涉及“酒”的文句体现了当时的饮酒风习已经对社会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镜铭所见“宜酒食”“饮澧泉”等表达了汉代日常生活中酒的重要性。“酒如河”“酒而河”希求体现了“酒”的社会需求程度。镜铭中“醉”“酲”“醒”生动体现出饮酒后的生理与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5.
前些天,北京的几个客人来,我陪他们游览了西宁的南山公园,随后就在公园的茶园野餐。客人们在享用便宜实惠的羊肉套餐时感到别有风味,而满山树阴底下一团一簇围桌而坐的人们或饮酒吃肉,或打牌下棋,或唱歌说笑,那种怡然自乐的情景更是令客人感到新鲜和惊奇。当我向客人们介绍西宁市郊的大小茶园有数十个,西宁人历来就有郊游野餐的习俗,并且到如今愈来愈盛时,客人们感慨不已,说这才是真正的享受生活。西宁人很早就有郊游的习俗,俗称“浪河滩”。每年农历五月至八月,是“浪河滩”的主要季节。人们或以一家一户为单位,或亲朋好友联合起来,在天朗…  相似文献   

6.
《文史月刊》2011,(7):44-44
一次,桂阳县令阮嵩在家与客人饮酒,叫一女仆为大家唱歌助兴。宾客正欢,他的妻子拿着刀,披头散发地冲进客厅,客人们惊慌散去,阮嵩则吓得藏到了床下。  相似文献   

7.
《文史博览》2007,(7):33-33
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未饮完,晚辈不能先饮尽。  相似文献   

8.
关于商周青铜爵的用途,有饮酒、温酒(或兼饮酒)、滤酒等说。近年还有人认为爵是祭祀时“浇酒敬神”之用,并将其与商人的玄鸟图腾崇拜相联系。本对以上爵用诸说逐一平议,尤对“滤酒”和“图腾”二说予以详细检讨,并就图腾说下的相关问题与李少龙先生商榷。至于爵的可能的真实用途,拙《爵用新考》已为述(载《中原物》1998年第3期)。  相似文献   

9.
“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好饮酒,曾赋诗:“座上客常满,尊中酒不空,吾无患矣。”然而,终因酒而丧命,不能不使人扼腕叹息。  相似文献   

10.
王艳丽 《神州》2013,(35):38-38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酒与文人以及文学作品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社会动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一时期“酒”不仅是作为一种消遣的工具同时它也是作为一种催化剂而存在在文人与文学作品之中。饮酒作为一种风尚,一种习惯,一种寄托,同时它也作为一种文化记载在文学作品中为后世所知晓,文人在畅饮之时创作出了寄托他们精神的传世之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饮酒已经成为这一时期的标志,成为这一时期文人的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11.
客人寄宿往往称为“下榻”,但“下”总是有离开的意思,为什么不叫“上”榻呢?其实这个说法的背后是有故事的。  相似文献   

12.
据《孔丛子》、《抱朴子》等典籍记载和考古发现 ,我国饮酒始于六七千年前的尧舜时代 ,禁酒之举兴起于周朝。周灭商后 ,周朝统治者鉴于商纣酒色误国 ,颁布了严厉的禁酒令———《酒诰》。主张饮之以礼 ,并专设刑官 ,限制饮酒。但由于生产的发展 ,周人不仅没有把酒禁绝 ,反而渐渐喜好起酒来。汉武帝曾颁布律令严禁群饮 ,规定“三人以上 ,无故群饮 ,罚金四两”。并实行酒的生产和流通全由官方控制的“榷酒” ,酒类政府专卖。而汉武帝却是个好酒之人 ,《三辅皇图》说他曾“行舟于”秦始皇造的酒池中 ,还说“池北起台 ,天子于上观牛饮者三千人”…  相似文献   

13.
周永良 《收藏家》2008,(8):21-26
古代文人在春秋佳日或九九消寒,朋友在一起饮酒,一般都要拈韵联句,有时还用一种酒牌行令助兴,明代袁宏道还专门写了一篇叫《觞政》的饮酒行令著作,这酒牌虽是游戏小物,却包含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信息。  相似文献   

14.
《南方人物周刊》2012,(36):51-51
因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曾经写过一本名为《酒国》的长篇小说,其中多有对酿酒饮酒之描写,很多朋友便以为我是造酒的行家或酒场上的豪杰,其实,我既不懂酿酒亦不善饮酒,书中所涉酒类酿造及鉴赏知识,多半采自道听途说,以及“临时抱佛脚”般的阅读。  相似文献   

15.
凉山彝族“竿竿酒”考黄承宗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目前我国彝族人口比较集中的聚居地区。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在建国前生产力比较汉区低下,生产关系仍停滞在奴隶制社会的发展阶段。饮酒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祭祀,集会,盟誓,调解纠纷,过年,过节,探亲访...  相似文献   

16.
名扬海内外的“天府之国”四川,世居着彝、藏、羌、土家、苗、回、纳西、傈僳、布依、满、傣、蒙古等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为开发巴蜀大地作出了贡献,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其中之一就是独特的饮食文化:碗碗酒、咂酒、砣砣肉、猪膘、烤茶、酸奶子等,让人既饱口福,又饱眼福。本文特对四川少数民族食俗浅作介绍。  相似文献   

17.
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僧尼违戒饮酒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敦煌学术界十分关注但是没有解决的问题。根据佛教戒律的五戒或者十戒规定僧尼不准饮酒。敦煌文献中榜文规定僧尼不能饮酒,特别是在寺院进行佛事活动中严禁饮酒,规定“甘汤美药,各任于时供承,非食醇醪,切断不令入寺。”其中醇醪就是指酒,凡是饮酒者都不得进入寺院之内。似乎不饮酒的规定被彻底贯彻执行了,但是根据敦煌籍帐文书的记载,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僧尼饮酒成风,五戒十戒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在敦煌文献中保留了大量晚唐五代敦煌饮食文化资料,在这些资料中主要部分是寺院僧尼诸色支出帐,特别是净土寺等寺院的酒帐,更能说明问题,酒帐中记载了净土寺一年中各种关于酒的开支情况。在一般籍帐中记载了很多晚唐五代佛教教团僧尼饮酒支出。这些资料对于我们了解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僧尼饮酒状况,探讨僧尼违戒饮酒形成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甲骨文字符“水”只表示河流,从不表示液态物质.而字符“水”含两个主要的小类,一类表示水名地名,另一类主要表示在河流里进行某种活动.甲骨文有“(川)”字,于省吾释为饮酒的“酒”,此后学术界一直未提出异议,其实这是一种误会,“川”字应该是表示沉酒以祭的祭祀动词.  相似文献   

19.
在欧洲,笔者去了德国、瑞士、法国、荷兰等国,接触了不少在那里生活的藏族人。在接触当中发现不少藏族的欧式风俗或者说一些藏欧结合的习惯。我在欧洲第一次认识的藏族是德国慕尼黑的帮龙先生。第一次到帮龙先生家作客时,刚到帮龙先生家,帮龙先生的太太格玛女士问我道:“我给您倒点什么呢?”一听,这是一个地道的欧洲人的待客礼节,欧洲人家里来了客人,首先询问客人需要喝点什么,咖啡或其他饮料,他们不会不征求客人的意见去给客人倒茶倒酒。格玛女士在欧洲生活了近三十年,客人来了,她有藏族人传统的那种热情好客的性格,却没有那种给客  相似文献   

20.
酒鬼的故事     
无酒伤心有个行医的酒鬼,一天因饮酒过度病倒了。他的同行们来看望他,好心地劝道:“今后不要喝酒了。热酒伤肝,冷酒伤肺,这个道理你还不懂吗?”“唉!”酒鬼长叹一声回答说:“可是,无酒伤心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