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业合作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这一社会变革过程,亦称农业集体化。安阳县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全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时6年多时间,经过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回顾和总结建国后中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从互助组、初级社到高级社的变迁过程,对总结历史经验,准确把握、并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对集体化时代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变迁、特征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1950年10月,苏南地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苏南农村工作团的指导下,展开了土地改革运动。土改后,刚翻身的农民仍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由于贫下中农缺少农具、资金不足、劳力强弱不均等因素,生产遇到困难。当时,党和政府号召"组织起来,互相帮助"。于是从1953年开始,农户以邻居、亲戚组成临时性的伴工互助组,继而发展为常年互助组。1955年下半年,传达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4.
从地理学视角看城市历史文化景观集体记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凡  朱竑  黄维 《人文地理》2010,25(4):60-66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总结了景观、记忆与地理学的研究进展,指出景观、记忆与地方认同联系密切,而且景观与记忆的研究大多与历史文化景观相关。由于集体记忆所体现出的社会性,通过物质的和象征性的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去探究其集体记忆的认知空间和情感空间更具有现实意义。文章探讨了GIS和认知地图方法在城市集体记忆研究中的应用,并对佛山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的集体记忆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在全球化、城市化趋势下,从地理学视角,透过对历史文化景观集体记忆的分析,将有助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持续性地保护和塑造城市地方感。  相似文献   

5.
从"集体保障"到"社会保障"--中国农村社会保障1949-2000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4 9年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从“以队为基础的集体保障”到“以家庭为主、国家和集体扶持救助为辅的社会保障”的历史变迁 ,大体可划分为初步建立、进一步巩固完善、异常发展、调整与恢复、改革与创新 5个阶段。但是 ,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 ,农村社会保障仍然存在着水平低、风险大、方式旧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五四前夕学生集体身份的建构遵循着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过程,有着强烈国民身份意识的新学生因此而大量出现。在五四运动的高潮阶段,国民身份意识是主导五四学生的最高身份意识。中国政府和社会精英对五四学生国民身份意识的培养与灌输,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刻意而为之”的倾向。五四学生的国民身份意识是促使学生运动政治转向的内在诱因,学生运动的政治激进化超越了北京政府的可控范围。结果,当局者往往无法控制那些具有强烈国民身份意识的学生群体。在五四运动后期,学生界面临国民身份意识与学生身份意识的认同困惑,社会舆论对学生的身份资格也发生各种争论,客观上促进了学生界的思想分化。在此背景下,1920年春北京政府对干政学生的身份界定,不仅暂时有效地取缔了学生运动,也是对其在此之前刻意提倡学生国民身份意识行为的一次否定。  相似文献   

7.
唐朝首次从保护公私土地产权的角度,在法律文本中使用“盗耕种”作为法律术语,并制定专门的《盗耕种法》;宋朝继承并细化了唐朝的《盗耕种法》,新增《匿税法》等,司法具有纠查逃税的财政效果。唐五代和宋朝为了鼓励他人合法耕种大量存在的私有逃田并交纳赋税,多次调整逃田产权处置制度,宋朝还制定了《逃田法》,作为与《盗耕种法》并行的经济法规,均表现出以是否交纳赋税作为判决盗耕种逃田的关键依据的司法倾向。综合来看,唐宋国家对以私有田产为主的私有财产的法律保护是有前提,或者说是有限度的,一旦国家财政利益与维护私有财产权益发生冲突,司法优先考虑的是保障国家的财政利益。  相似文献   

8.
宋显军 《神州》2013,(18):274-27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国民普遍关注的热点。而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简称“三资”管理),是做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实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如果不规范,就会造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甚至会对农村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想要更好的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就要致力于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探讨规范和加强我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有效对策,从而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对农村社会生活习俗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促使妇女地位改观,农民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另一方面,乡村建设者们在这些方面的宣传教育,也为日后农村生活的进一步变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吴瑞娟 《沧桑》2010,(1):118-119,131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对农村社会生活习俗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促使妇女地位改观,农民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另一方面,乡村建设者们在这些方面的宣传教育,也为日后农村生活的进一步变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近代江南乡村妇女的"财产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佩国 《史学月刊》2002,(1):113-120
在近代江南乡村,尽管妇女对家庭生计有着重要的贡献,但家产的男系传承原则使她们基本上没有财产权可言。在家庭结构健全的场合,妇女根本就无权获得家产份额。寡妇相对而言有一定的家产处置权,但那仅仅是代儿孙监管而已,在寡妇无子的情况下,还要将家产捐给族里。出嫁女获赠“奁田”,娘家有随时收回的权利。因此,妇女的所谓“财产权”是残缺的,在家族共财制的农业社会的历史场境中,这是很容易解释的。  相似文献   

13.
Voluntary cooperation among governments holds tremendous promise for solving policy problems with regional and national scope. In this article, we apply insights from the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collective action to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ve 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We address the question: What makes a government decide to exit an existing cooperative arrangement and join a new one with a stronger central authority? Our empirical analyses examine state choices about whether to participate in the new Interstate Compact for Juveniles or remain in an existing compact that serves the same purpose. The findings shed light on how governments make trade‐offs between their desire to maintain their autonomy and the need to overcome the transactions costs, coordination problems, and free‐rider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cooperative governance in order to achieve policy gains.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三代领导集体与中国工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0多年来,在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工业化的道路”的过程中,从本国的国情出发,“以苏为鉴”,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建设方针;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重要思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并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得失成败,成功地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道路;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新的实践,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进一步完善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理论,走出了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集体化时期的合作医疗制度始终坚持缓解农村医疗困境的大方向,通过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进行医务人员"在地化"培训以及坚持"预防为主"等方式,让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的农民有了制度化的健康保障,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国家的政策倾向,以及"文化大革命"的推动缺一不可。而这些因素发挥作用,又必须以集体经济为依托。虽然合作医疗制度在具体操作中也存在基层干部及赤脚医生玩忽职守、营私舞弊等问题,但其在国家一穷二白的条件下所取得的成就依然是共和国医疗卫生史上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Scholarship on Nehruvian non-alignment often assumes an artificial continuity between Jawaharlal Nehru's pre-independence thinking and post-independence decision, as India's prime minister, to pursue a policy of rejecting any international blocs or military alliances.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at, in fact, the ideas that constituted Nehruvian non-alignment were largely absent from Nehru's pre-independence thought – during the decades before India's independence Nehru articulated a strong willingness to cede India's sovereignty to international groupings for idealistic aims. To explain Nehru's shift from idealistic internationalist to professed internationalist but de facto isolationist with regard to alliances and blocs, I advocate a first-image,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which considers the impact of collective trauma on Nehru's worldview. Drawing upon a novel, synthesized approach to theorizing collective trauma's impact on national identity,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collective trauma Nehru witnessed and experienced during the decades before Indian independence profoundly impacted his trust in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views on representational diplomacy. In turn, this trauma affected his interpretation of various ideational and strategic considerations, contributing to the formulation of Nehruvian non-alignment.  相似文献   

17.
太平天国败亡的集体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万磊 《史学月刊》2006,(10):30-35,41
太平军作为一个高度建制化的心理群体,其心理纽带主要表现为认同关系。作为教会,这种认同关系的基础是平等;作为军队,这种认同关系的基础是效忠。天京事变破坏了原有的教权结构,洪秀全试图用血缘主义的模式重新构建一个神性逻辑,这使得平等遭到破坏。作为既是教会又是军队的太平军,这直接影响到太平军将士的效忠意识。以至于天京城破之际出现集体恐慌,民间原有的神怪观念冲破了拜上帝教信仰。其原因在于太平天国政权结构与教权结构的固有缺陷,以及在中西文化碰撞的大背景下太平军将士出现的认同混乱,同时也和拜上帝教固有宗教理念中的消极因素有关,所有这些都是导致太平天国败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发展 ,提出不同时期的全球战略思想 ,毛泽东依据世界格局的变化 ,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 ,并从战略高度及时调整了我国的内外政策 ;邓小平分析了当代世界格局的新变动 ,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理论 ,进一步调整了中国的外交政策 ;江泽民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国际环境 ,提出了“争取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的战略方针 ,开创了面向新世纪的外交新局面。从建国初期的“一边倒”战略到六七十年代的“一条线”战略 ,从“一条线”战略再到 80年代确立的不当头、不结盟的战略方针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全球战略观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即都始终坚持了独立自主和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立场。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深邃敏锐的世界历史眼光和对世界历史进程的自觉把握。  相似文献   

19.
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党风建设理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一致原则的典范。这一理论紧紧围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这一主题,提出了许多重要而精辟的思想,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为丰富和发展党风建设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国际战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后 ,面对西方国家的联合制裁和苏东剧变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 ,采取灵活多样的外交手段 ,打破西方国家的联合制裁 ;冷静分析苏联解体后的国际局势 ,积极实施全方位外交战略方针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全面改善和调整大国关系 ,谋求面向 2 1世纪的新型伙伴关系的建立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实施积极主动参与和趋利避害相结合的国际战略方针 ,积极倡导和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将一个生机勃勃、在国际上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社会主义中国带进了新世界的门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