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建 《沧桑》2010,(4):170-171
马克思历史主义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具体性原则和历史性原则。马克思历史主义和阶级观点是结合在一起的,二者统一在历史研究的实践中。马克思历史主义方法是中国沿着正确轨道延伸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体系中两个极其重要的理论观点,由二者派生出的历史主义方法与阶级分析方法,又构成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体系的两个基本范畴。但是,这两种理论观点及其所派生的两种史学方法论思想的关系如何,在具体历史研究实践中二者应如何结合运用,二者在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中的地位等问题,人们历来看法不一。60年代,我国史学界曾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过一场规模宏大的学术论战,但由于时代的原因,论战从一开始就带上了政治色彩,没能按科学方式对这一系列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后来随着“文革”的发生,那场本来就不是纯学术性的  相似文献   

3.
唯物史观是指导历史研究的历史理论这并不等于历史研究不应再有自己的方法论,这是人们在历史研究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的真理。但多年来这一认识仅仅停留在发现问题、提出呼吁的浅表层次上,对于唯物史观如何转化为史学方法论?其理论依据何在?唯物史观史学方法论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它具有什么样的内涵特征等,却未加深究而缺少建树。 发生于二十多年前的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论战,最富有学术价值的理论成果即是提出了建立唯物史观史学方法论的要求与任务,这是第一次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提出这样的问题。理论思维觉醒的程度,是衡量学科发展进程的标志。这一问题的提  相似文献   

4.
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以及历史主义和阶级观点的关系等问题,在六十年代初期,我国史学界曾有过相当热烈的讨论。但是,在十年浩劫期间,争论被人为地扼杀了,争论的一方被扣上“反共老手”、“反动学术权威”和反对马克思主义等各式各样的大帽子,并且株连了一大批人。从此,“历史主义”问题成为一个“禁区”,使人望而却步。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禁区”被打破,思想获得了解放,“历史主义”及其有关问题的争论重新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历史结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农民战争史研究,将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的历史使命理解为推翻封建制度,并以是否实现了这样的历史使命来进行评判,从而作出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总是归于失败的历史判断。事实上,中国古代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的历史使命,只是通过自身的造反行动,改善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政策,使其统治秩序由无序变为有序,从混乱走向正常,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以促进封建社会的正常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大多是取得了历史性胜利的。以往人们对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历史结局的错误判断,主要是与人们看待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非历史主义观点有关。  相似文献   

6.
50岁以上的人都知道,在60年代初,史学界围绕“历史主义”问题展开过一场波及整个理论界、学术界持续几年的重大争论(或论战)。《历史研究》在这场争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我当时正负责该刊编辑部工作。引起广泛关注的范文澜的反对放空炮,蔡美彪评论农民战争史研究的论文,宁可论历史主义的两篇文章,是由主编黎澍约写,由我负责编发的。后来某些人利用历史主义问题大作文章,在史学领域搞“文化大革命”,翦伯赞被迫害致死,黎澍被打倒,许多历史主义的主张者横遭摧残,我也受到牵连。正因为  相似文献   

7.
蔡美彪同志认为:“封建社会的农民处在愚昧落后的状态里,他们可以拿起锄头作为反抗地主统治的物质武器,却沒有反抗封建制度的思想武器,无法摆脱地主阶级的思想支配。”我觉得这个论点不能成立,“愚昧落后”不能成为农民有没有反封建思想武器的根本原因。存在决定意识,有农民阶级的存在,就有农民阶级的阶级意识,就有农民阶级的思想。愚昧和落后,可以阻碍农民的思想不能从理性上进一步的总结和提高,不能自己整理使之系统化,但是,封建社会的农民,不能把自己的阶级意识系统整理起来,提高到理性认识上来,却次不等于农民阶极就沒有自己的阶级意识,沒有自己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8.
一在封建社会中,农民革命战争是被压迫、被剥削的农民进行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作为农民战争的产物——农民政权,则是农民战争所达到的最高成就。它集中地反映了农民的反封建的意志要求,体现了农民革命的伟大意义。因此,对农民政权的研究,最能揭示农民战争的性质、特点及其在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可以说农民政权问题乃是农民战争史研究中的最重要的课题。历史表明,从秦末农民大起义直至近代太平天国革命,大小百十次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中有不少农  相似文献   

9.
十八世纪中国的阶级斗争,涉及当时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内容十分复杂。这里所说的,主要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斗争,也就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十八世纪中国的农民起义与农民战争,在历史上处于什么地位,起过什么作用?目前在史学界尚有不同看法。一种意见认为,这些农民起义与农民战争乃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正是它们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尽管十八世纪中国的农民起义与农民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的阶级观点源于西方,伴随着唯物史现在中国的传播,20世纪上半期,阶级观点中国化逐渐形成。与单纯的学术话语建构不同,阶级观点中国化过程,是理论与实践双重轨迹运行的结果,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20世纪20年代前后,在社会革命视阈下,中国传统的均平观念渗透进入阶级观点的内涵,但不同政派对待阶级斗争问题的分歧巨大,对立十分严重,成为导致当时中国社会政派分化的思想根源之一。20世纪上半期,唯物史观阶级观点中国化建构经历了几次重要的转换,除传统的均平观念渗透外,阶级斗争作为历史发展主观能动力量,被纳入唯物史观理论体系,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人民群众观点使阶级观点的内涵再次发生转向,成为对20世纪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11.
范文澜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论述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澜结合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研究中国历史的体会,从史学方法论的高度阐述了如何坚持马列主义,如何运用马列主义从事中国历史研究,如何正确地理解和恰当地运用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原则具体分析中国历史等重大问题。范澜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今天,仍具有重要价值。对范澜在特定政治运动中的一些不当言辞应具体分析,不可简单地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12.
在德国农民战争研究领域,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所开辟的解释路径是最主要的史学传统之一。在恩格斯笔下,16世纪出现的新的经济生活方式对中世纪传统的冲击,构成了德国农民战争的背景,这种背景决定了当时各个阶层在新、旧生活方式上的复杂分化与冲突,并最终由此引发了农民战争;而理解农民战争作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关键问题则在于恩格斯所分析的"平民"阶层。因而从总体上看,恩格斯解释"德国农民战争"的核心路径并非很多学者所理解的单纯的宏观经济解释,而是以人为着眼点,综合考察各社会阶层的生活处境和生活方式。这种解释路径是恩格斯的这本著作在"德国农民战争"编史学上所具有的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农民战争失败的必然性毛主常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二节古代的封建社会中说:“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这段话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人必须很好掌握的,这是毛主席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最高的原则性的指示。正因为毛主席的指示是最高的原则性的指示,所以每个人的体会可能有所不同,笔者个人理论水平很低,学习很差,体会得很不够,因为这是个重要问题,所以愿意将个人浮浅的体会写出来,使能够受到同志们的批评,帮助我进一步提高。农民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动力,首先必须明确不能从农民战争的胜利与否来估价,因为在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农民战争都注定着失败的必然命运。斯大林在与德国作家路得维希的谈话中说:“我们布尔什维克对于鲍洛特尼科夫、拉辛、蒲加巧夫等这样的历史人物始终是感到兴趣的。我们认为这些人的发动是被压迫阶级自发暴动底表现,是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与历代农民战争的最大区别之一就在于它是在一个领袖集团的集体领导之下发生的。从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到冯云山在广西传教,逐步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包括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在内的领袖集团。太平天国革命的兴衰成败与这个领袖集团息息相关。过去史学界只注重对农民领袖进行个案分析,这种研究虽必不可少但却难窥全豹。本文试图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太平天国农民领袖集团的形成、分化和瓦解过程及其原因作一个初步研究,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论历史主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主义是史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范畴。60年代,我国史学界曾经有过一场关于历史主义的大论战,但由于时代的原因,这次论战的政治色彩比较明显,没有能按科学的方式对这一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后来随着“文革”的发生,那场起步艰难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封建历史的发展中,作为历史推动力量的是农民(或者农奴)反抗地主(或者领主)的阶级斗争,中国从西周到鸦片战争二千余年的封建历史就是农民和地主阶级斗争的历史。一提到中国的农民革命大家马上会想到英勇的陈胜、吴广第一次推翻秦帝国的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这是不是说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一下子就爆发为全国性的农民战争呢?不是的,他是中国农民长时期反剥削反压迫斗争进一步的发展。斯大林说:「剥削者和被剥削者间的阶级斗争,是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鲜明的给我们指示出,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的斗争是彻头彻尾贯串着封建社会的全部过程的。在秦汉以前的初期封建史上,农奴和领主阶级并不是没有矛盾斗争的,从古史所记载的材料来看,在春秋时代,农民反抗领主的斗争,已经在各国到处发生了,尽管这些暴动的规模是狭小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对于统治者对农奴剥削压迫的凶焰都给予以有力的打击。  相似文献   

17.
面对中国农民史这样一个大题目,应该讲的问题自然十分多。但由于我们的知识太少,同时更为便于引起讨论计,我们只挑选了四个比较关键的问题略予论列。它们是:一、农民史研究回顾;二、中国农民的特点和贡献;三、历史周期和农民战争;四、“高水平均衡的陷井”和其他。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主义作为一种对待历史的方法和态度,在西方可谓由来已久。但是,作为一种系统的历史哲学思想,它却是对19世纪盛行一时的实证主义史学的直接反动。在西方的学术界,历史主义又被划分为“德意志类型的历史主义”和“绝对主义的历史主义”两大类型。所谓德意志类型的历史主义,就是指由德国哲学家狄尔泰、德尔班和李凯尔特等人创立和发展起来的新康德主义的历史学说。  相似文献   

19.
如何正确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和阶级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学习课程。本文试图就洪秀全初期的革命思想,即金田起义前的思想,谈炎个人不成熟的看法,请同志们指正。一洪秀全出身于中等农民家庭,亲身参加过劳动,对劳动人民的疾苦有所体会,因此,有倾向革命的一面;另一方面,他又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热衷科考,企图通过科举爬上统治者的地位,在当时这个思想占他主导的地位。后来,由于屡试不中,科举成名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即使当代发达的市民国家,农民与“农民的子孙”仍然是人口的主体。而中国人口占世界1/5,农民(农民身份者)却占世界2/5。传统中国有“世界之最”的“农民战争”,新中国诞生于农民革命”,当代中国又振兴于“农民改革”。农民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