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来信照登     
《文史天地》2002,(3):16-16
编辑先生:杜宁先生在港举办画展,蒙杜先生所赐,得阅《文史天地》2002/1期。其中李国文先生大作《贾府的洋货与股份制试点》一文提到“西汉张骞,出使西域,辗转十数年之久,东汉班超,率三十六骑,打通丝绸之路。诸多带‘胡’字的,如胡椒、胡琴、胡葱、胡瓜、胡豆、胡桃、胡萝卜,乃至于菠菜、玉米、番茄、番石榴等等物品,都是他们引进中原,融入国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汉唐时期,那些本属异域的胡瓜、茄子、辣椒、土豆,终于本土化了,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扎下根来,没有人认为这些蔬菜瓜果为洋货。”以上所举诸种…  相似文献   

2.
宋仁宗时代,胡瑗、孙复、石介及李观等人欲超越“汉唐之学”,重释儒经“义理”,体现出“知古明道”的学术自觉。“四公”先以草泽身份筑室授业,後又执教太学,始终将“经义”解析与“时务”、“治道”相联系,为“宋学”启蒙导夫先路。他们反对“声律浮华之词”,审美取向与欧阳修等文学之士颇为不同。其作品多“根柢经术”,醇质务实;不足之处在於好“张大其说”,议论“粗疏”,甚者还有迂阔“矫激”之弊。要之,胡、孙、石、李以儒学名家而献身教育,在学术探索、教育实践及“古文”创作等各方面均有建树,其利弊得失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3.
“大海道”是因途中所经过的大沙海而得名,屡见于汉唐时期的古籍。如唐代的《西州图经》中记载:大海道,出柳中县界东南向沙州一千三百六十里,常流沙,人行迷误,有井泉,咸苦,无草,行旅负担粮履践沙石,往来困弊。  相似文献   

4.
魅力泰宁     
《福建旅游》2005,(6):1-1
泰宁,建县于公元958年,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泰宁,四季常春,山奇水秀,是旅游度假的人间天堂;泰宁,荣获“世界地质公园”殊荣,在众望所归中翻开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随着先秦古史分期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讨论近年以来的逐渐沉寂,关于中古社会变迁的研究却日益热闹起来。这些年海内外每年都要举行数以十计的学术讨论会,讨论唐宋变革或中古变迁问题。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中古”时代虽然迄今仍然莫衷一是,但若说中古社会的变迁,大体都会包括“汉唐”的历史走向和“唐宋”历史变革等问题。过去贺昌群、侯外庐、胡如雷等大多着眼于这个时期的土地关系、政治口号的变化。最近的讨论一般以社会变迁为论题。这里发表的几篇笔谈,切入的角度各不相同。谷川道雄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张国刚从家法伦理观念、吴丽娱从“礼”与书仪形制的关系分别讨论了汉唐历史的走向问题。王利华则试图将中古以后的宋代和中古以前的汉代做一个大跨度的对比,讨论中古文化与环境的互动。王永平从文化方面对于唐宋变革进行了概括。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提出唐宋变革问题的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葭森健介结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学习西方文化的大背景,叙述了内藤史学受到西方文化史学影响的具体史实,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认识。由此可见,本期笔谈的一组文章,虽然不是也不可能对于“中古社会变迁”这一主题作全面探讨,但是来自中国和日本不同年龄段的诸位作者都展现了比较新的观察视角,或者试图提出一些新问题。这  相似文献   

6.
随着先秦古史分期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讨论近年以来的逐渐沉寂,关于中古社会变迁的研究却日益热闹起来。这些年海内外每年都要举行数以十计的学术讨论会,讨论唐宋变革或中古变迁问题。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中古”时代虽然迄今仍然莫衷一是,但若说中古社会的变迁,大体都会包括“汉唐”的历史走向和“唐宋”历史变革等问题。过去贺昌群、侯外庐、胡如雷等大多着眼于这个时期的土地关系、政治口号的变化。最近的讨论一般以社会变迁为论题。这里发表的几篇笔谈,切入的角度各不相同。谷川道雄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张国刚从家法伦理观念、吴丽娱从“礼”与书仪形制的关系分别讨论了汉唐历史的走向问题。王利华则试图将中古以后的宋代和中古以前的汉代做一个大跨度的对比,讨论中古文化与环境的互动。王永平从文化方面对于唐宋变革进行了概括。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提出唐宋变革问题的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葭森健介结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学习西方文化的大背景,叙述了内藤史学受到西方文化史学影响的具体史实,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认识。由此可见,本期笔谈的一组文章,虽然不是也不可能对于“中古社会变迁”这一主题作全面探讨,但是来自中国和日本不同年龄段的诸位作者都展现了比较新的观察视角,或者试图提出一些新问题。这  相似文献   

7.
随着先秦古史分期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讨论近年以来的逐渐沉寂,关于中古社会变迁的研究却日益热闹起来。这些年海内外每年都要举行数以十计的学术讨论会,讨论唐宋变革或中古变迁问题。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中古”时代虽然迄今仍然莫衷一是,但若说中古社会的变迁,大体都会包括“汉唐”的历史走向和“唐宋”历史变革等问题。过去贺昌群、侯外庐、胡如雷等大多着眼于这个时期的土地关系、政治口号的变化。最近的讨论一般以社会变迁为论题。这里发表的几篇笔谈,切入的角度各不相同。谷川道雄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张国刚从家法伦理观念、吴丽娱从“礼”与书仪形制的关系分别讨论了汉唐历史的走向问题。王利华则试图将中古以后的宋代和中古以前的汉代做一个大跨度的对比,讨论中古文化与环境的互动。王永平从文化方面对于唐宋变革进行了概括。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提出唐宋变革问题的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葭森健介结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学习西方文化的大背景,叙述了内藤史学受到西方文化史学影响的具体史实,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认识。由此可见,本期笔谈的一组文章,虽然不是也不可能对于“中古社会变迁”这一主题作全面探讨,但是来自中国和日本不同年龄段的诸位作者都展现了比较新的观察视角,或者试图提出一些新问题。这  相似文献   

8.
随着先秦古史分期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讨论近年以来的逐渐沉寂,关于中古社会变迁的研究却日益热闹起来。这些年海内外每年都要举行数以十计的学术讨论会,讨论唐宋变革或中古变迁问题。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中古”时代虽然迄今仍然莫衷一是,但若说中古社会的变迁,大体都会包括“汉唐”的历史走向和“唐宋”历史变革等问题。过去贺昌群、侯外庐、胡如雷等大多着眼于这个时期的土地关系、政治口号的变化。最近的讨论一般以社会变迁为论题。这里发表的几篇笔谈,切入的角度各不相同。谷川道雄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张国刚从家法伦理观念、吴丽娱从“礼”与书仪形制的关系分别讨论了汉唐历史的走向问题。王利华则试图将中古以后的宋代和中古以前的汉代做一个大跨度的对比,讨论中古文化与环境的互动。王永平从文化方面对于唐宋变革进行了概括。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提出唐宋变革问题的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葭森健介结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学习西方文化的大背景,叙述了内藤史学受到西方文化史学影响的具体史实,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认识。由此可见,本期笔谈的一组文章,虽然不是也不可能对于“中古社会变迁”这一主题作全面探讨,但是来自中国和日本不同年龄段的诸位作者都展现了比较新的观察视角,或者试图提出一些新问题。这  相似文献   

9.
随着先秦古史分期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讨论近年以来的逐渐沉寂,关于中古社会变迁的研究却日益热闹起来。这些年海内外每年都要举行数以十计的学术讨论会,讨论唐宋变革或中古变迁问题。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中古”时代虽然迄今仍然莫衷一是,但若说中古社会的变迁,大体都会包括“汉唐”的历史走向和“唐宋”历史变革等问题。过去贺昌群、侯外庐、胡如雷等大多着眼于这个时期的土地关系、政治口号的变化。最近的讨论一般以社会变迁为论题。这里发表的几篇笔谈,切入的角度各不相同。谷川道雄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张国刚从家法伦理观念、吴丽娱从“礼”与书仪形制的关系分别讨论了汉唐历史的走向问题。王利华则试图将中古以后的宋代和中古以前的汉代做一个大跨度的对比,讨论中古文化与环境的互动。王永平从文化方面对于唐宋变革进行了概括。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提出唐宋变革问题的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葭森健介结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学习西方文化的大背景,叙述了内藤史学受到西方文化史学影响的具体史实,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认识。由此可见,本期笔谈的一组文章,虽然不是也不可能对于“中古社会变迁”这一主题作全面探讨,但是来自中国和日本不同年龄段的诸位作者都展现了比较新的观察视角,或者试图提出一些新问题。这  相似文献   

10.
唐宋变革论于日本成立的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先秦古史分期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讨论近年以来的逐渐沉寂,关于中古社会变迁的研究却日益热闹起来。这些年海内外每年都要举行数以十计的学术讨论会,讨论唐宋变革或中古变迁问题。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中古”时代虽然迄今仍然莫衷一是,但若说中古社会的变迁,大体都会包括“汉唐”的历史走向和“唐宋”历史变革等问题。过去贺昌群、侯外庐、胡如雷等大多着眼于这个时期的土地关系、政治口号的变化。最近的讨论一般以社会变迁为论题。这里发表的几篇笔谈,切入的角度各不相同。谷川道雄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张国刚从家法伦理观念、吴丽娱从“礼”与书仪形制的关系分别讨论了汉唐历史的走向问题。王利华则试图将中古以后的宋代和中古以前的汉代做一个大跨度的对比,讨论中古文化与环境的互动。王永平从文化方面对于唐宋变革进行了概括。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提出唐宋变革问题的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葭森健介结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学习西方文化的大背景,叙述了内藤史学受到西方文化史学影响的具体史实,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认识。由此可见,本期笔谈的一组文章,虽然不是也不可能对于“中古社会变迁”这一主题作全面探讨,但是来自中国和日本不同年龄段的诸位作者都展现了比较新的观察视角,或者试图提出一些新问题。这  相似文献   

11.
“三胡”之名,最早见于《史记·赵世家》,“以备燕、三胡、秦、韩之边”。按照《史记·赵世家》索隐的说法,“三胡”指的是林胡、东胡与楼烦。  相似文献   

12.
关于《禹贡》“九江”之地望 ,汉唐诸儒多以为不出古寻阳之地 ,或以为即湖汉九水入彭蠡泽者。宋儒考“九江”,一反汉唐陈说 ,力主湘、资、沅、澧等九水入洞庭者为“九江”,后世多宗此说。本文以为 ,《禹贡》云 :“岷山导江……东至于澧 ,过九江 ,至于东陵”,此句清楚地表明“九江”当在“澧”与“东陵”之间。故此 ,考探澧与东陵之所在 ,便可察“九江”之地望  相似文献   

13.
鲁迅与《十竹斋笺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与《十竹斋笺谱》纪维周《十竹斋笺谱》是明末清初画家胡正言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编印的。胡正言号曰从,自号“默庵老人”,安徽休宁人。生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卒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亭年90岁。胡正言虽出身于“世以医为业”的家庭中...  相似文献   

14.
《福建旅游》2005,(8):143-143
原家小吃是由邓世奇和原冬英夫妇博采历史上汉唐时期流传下来的沙县传统小吃制作技艺,历经17年对间精心研究创新出原家系列小吃品种,现已有被中国饭店协会评为“中华名小吃”的品牌13个、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先秦古史分期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讨论近年以来的逐渐沉寂,关于中古社会变迁的研究却日益热闹起来。这些年海内外每年都要举行数以十计的学术讨论会,讨论唐宋变革或中古变迁问题。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中古”时代虽然迄今仍然莫衷一是,但若说中古社会的变迁,大体都会包括“汉唐”的历史走向和“唐宋”历史变革等问题。过去贺昌群、侯外庐、胡如雷等大多着眼于这个时期的土地关系、政治口号的变化。最近的讨论一般以社会变迁为论题。这里发表的几篇笔谈,切入的角度各不相同。谷川道雄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张国刚从家法伦理观念、吴丽娱从“礼”与书仪形制的关系分别讨论了汉唐历史的走向问题。王利华则试图将中古以后的宋代和中古以前的汉代做一个大跨度的对比,讨论中古化与环境的互动。王永平从化方面对于唐宋变革进行了概括。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提出唐宋变革问题的是日本学内藤湖南,葭森健介结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学习西方化的大背景,叙述了内藤史学受到西方化史学影响的具体史实,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认识。由此可见,本期笔谈的一组章,虽然不是也不可能对于“中古社会变迁”这一主题作全面探讨,但是来自中国和日本不同年龄段的诸位作都展现了比较新的观察视角,或试图提出一些新问题。这对于促进该课题学术讨论的深入,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6.
敦煌莫高窟     
汉唐雄风吹拂着敦煌,丝路驼铃吟咏着敦煌。“敦,大也,煌,盛也。”今日的敦煌故城已是一片败壁残垣,玉门阳关,故址萧然。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却使之焕发出令人夺目的光华。  相似文献   

17.
崔莺莺与唐蒲州粟特移民踪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寅恪先生推测元稹《莺莺传》中的主角崔莺莺原型是与酒家胡有关的中亚粟特种族女子。本文继续其思路补充新证:一、蒲州唐河中府治所官衙“绿莎厅”可能是粟特语“首脑、头子”的译音,证明蒲州曾有粟特胡人聚落存在。二、大历至贞元年间蒲州为李怀光根据地,其部下有大量粟特胡人驻此。三、蒲州乾和葡萄酒的“乾和”二字是突厥语“盛酒皮囊”译音,证明蒲州有胡人酿造葡萄酒业存在。四、唐初蒲州地区就有酒家胡,相邻的绛州王绩写有题壁酒家胡诗。五、元稹对胡人生活非常熟悉,写有许多有关“胡化”风气的诗歌。从而进一步证实了陈寅恪的推测。  相似文献   

18.
胡助年谱     
明代人庞龙在论及胡助的诗时曾说:“胜国之何其盛也,虞、揭、黄、柳号‘四大家’,而以诗名家又称虞、揭、范、扬,初岂如是。尝阅《元类》及《续章正宗》二书,珠玉灿然。苏天爵、郑栢皆自以为空冀北之群矣,孰知东阳纯白胡先生之述,实其沧海之一遗珠哉!”(见本集卷首《纯白斋类稿跋》)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庞龙对元诗、“四大家”的说法及苏、郑二书不收胡助诗的做法颇有微词。苏、郑二氏为什么不收胡助诗我们不得而知,但元代诗、“四大家”的提法确实使其他一些当时也颇有声望的作家在后世变得湮没无闻。  相似文献   

19.
赵贞 《丝绸之路》2000,(4):47-48
祆教,拜火拜天,尊崇光明,初发端于波斯,风靡于中亚诸国。十六国北朝时期,随着大量中亚和西域胡人商贩牟利东来,波斯祆教亦传入中国,史称“事胡天”或“拜胡天”。据《隋书》记载,北齐时在邺城已经出现了“事胡天”的祭祠。北周为化育万邦,招揽西域胡人,皇帝亲自参加“拜胡天制”。唐自武德四年(624)起,先后在长安布政坊西南隅、醴泉坊、普宁坊、靖恭坊、布政坊,  相似文献   

20.
回顾中华化交流史,汉唐王朝无疑是最富有声色的篇章,它以发达明和强盛国力为基础,以“有容乃大”的汉唐气魄为内在资质,打破上古中国化相对封闭状态,展开大规模的化输入和远近程化传播,不仅在华夏之域创造了超迈前代的盛世明,而且为促进世界明良性互动和共同进步做出卓越贡献。自从十九世纪末“丝绸之路”命名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