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西北地区的古代种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到考古学文化的区系和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古今民族的分布等特点,本文所研究的古代人类的空间分布范围实际上主要包括: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两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此外,还包括了内蒙古自治区最西  相似文献   

2.
对田野考古工作中由地下出土的我国古代居民的遗骸进行种族人类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叶,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从20年代至40年代末为草创阶段,主要研究工作由少数外国学者进行;5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是该项课题研究的发展阶段和原始资料的积累阶段,海峡两岸的中国学者成为该项研究的主导力量,古人骨标本的积累迅速增加;自90年代初以来本项研究进入方法论的变革阶段,分子人类学、牙齿人类学等新兴学科的推广,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此外,广泛的国际合作研究也是该阶段的一个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整理考古发现的火炕遗迹,并与文献相结合来探讨火炕形制的演变、建筑材料的变化、功用以及起源等几个问题,阐明作为北方古代居民御寒的主要取暖设施--火炕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离开故土散居各地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之一。据统计,1970年仅东南亚国家的华人居民即有1400-1500万人,还有许多居住在北美、加勒比海地区、欧洲、日本,其它一小部分散布于世界各地。这种大型移民有着许多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如:移民的原因,在东道国华人认同的重新界定,这  相似文献   

5.
中国祖先崇拜的起源和种族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莉  星灿 《南方文物》2006,21(3):123-127
如题目所见,这篇文章分两个部分,前者从考古上讨论中国祖先崇拜的起源,后者根据文献和作者对黄帝陵的实地考察,讨论黄帝如何从传说中的圣人最后变成全中国人民共祖的过程。从考古上研究祖先崇拜有许多局限性,尤其是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期更是如此。作者根据龙岗寺、史家、阳山和呈子等四个史前墓地祭祀坑的分布情况,提出中国的祖先崇拜至少可以上溯至新石器时代中期,大致经历了从"集体祖先崇拜"到针对个人的祖先崇拜的过程;文章还认为,从集体祖先到个人祖先祭祀仪式的转换过程,恰与从平等社会发展到等级社会的过程相呼应。进入商代之后,祖先崇拜仪式高度制度化,祖先崇拜渗透到国家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国家的起源和统治集团的合法化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作者的分类,祖先包括神话祖先和王室祖先,黄帝本是在商周之际被创造出来的神话祖先的一员,但是经过两千多年来的崇拜和祭祀,他从一个神话中的英雄,成为汉族的缔造者,进而成为全中国人民的共祖。作者仔细地考察了这个过程,并认为对黄帝的祭祀和崇拜,是历史上一系列政治运作的产物,神话的祖先既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用来追求政治的和经济的目的。经过《古史辩》的深入讨论,黄帝的神性和神格本不成为问题,但是目前在考古界泛滥成灾的把考古发现跟传说人物对号入座的现象,应该可以在这篇短文里发现自己对古史的轻信和盲从。其实,对号入座本身,倒是我国考古界一个值得研究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史学者向来对于种族与民族没有明确的科学概念。资产阶级学者从民族主义的立场出发,把民族看作永恒存在的人们生活共同体,却不是看作社会历史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例如孙中山先生解释民族构成的因素,为血统、语言、宗教、风俗、生活等,他不但忽略了民族形成与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之连系性,而且把血统列为民族构成的因素之一,把种族与民  相似文献   

7.
古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渔猎农牧经济特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先秦到明清的数千年间,在辽阔的东北大地上,有诸多的少数民族在那里生息繁衍,他们在发展渔猎农牧经济的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民族之间,在经营重点上,或重狩猎,或重渔捞;在生产方式上,或重游牧,或重圈养;在所有关系上,或重个体种植,或重集团屯垦,经济形式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在发展渔猎农牧经济的过程中,古代东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人们还以其聪明的才智,发明并创制出了不少极富东北地域特色的经济技术;当然在发展渔猎农牧经济的过程中,也因受到诸种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利、弊之双重影响,或推进、或滞缓了他们的民族经济发展的速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依据河北易县燕下都、吉林榆树老河深和辽宁北票喇嘛洞墓地等遗址出土铁器的金属微观组织和制作技术研究结果,讨论中国东北地区的铁器和冶铁业的发展问题,指出中国古代东北地区铁器的使用和发展是与居住其上的民族在与周边地区特别是中国中原地区的接触和交流中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铁器或者铁器制造技术,接触并接受了中原地区先进的铁器文化,并创造出鲜明的民族特色文化,其铁器的制作工艺亦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质量逐步得到提高,并发现了中国最早的贴钢和夹钢制品、可能为灌钢的制品和第一件具有砷偏析组织样品等,表明东北地区的古代钢铁技术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冶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由于目前尚未在本地区发现冶铁铸造遗址,所以进一步探索东北地区铁器和冶铁业的发展历程需要考古学家的支持与工作.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很早以来就是我国多民族杂居、散居的地区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肃慎、东胡和涉貊三大民族以及他们的后裔,用自己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共同开发了东北边疆,发展了社会生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对我们伟大的祖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社会经济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少数民族经济问题在东北古代史的研究中应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对它的研究还很不够,至今还是一个薄弱的研究领域。本文仅就开展这一问题的研究,谈几点个人的看法,请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彩陶进行初步梳理,根据花纹样式,将这些彩陶分为12大类。通过研究,本文认为这12类彩陶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与周邻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关系密切,而且与东北地区本地考古学文化息息相关。整个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彩陶的发展前后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正##龙是中国最令人敬畏的形象之一。中国帝制时代(公元前二二一~公元一九一一年)之初,龙就与皇帝相联系,后来成为皇权的象征。如清王朝,从宫殿、龙椅到服饰、瓷器等与皇帝及皇族有关的物品,都用五爪龙纹装饰。龙还具有更广更深的意义。龙是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象征,过去是这样,现在在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现在交通行驶法则是"来左去右",即不论是顺着马路行驶,还是沿着街巷步行,都是靠右行,谁要是反其向而行之,谁往往要自讨苦吃;如果有两个人正面相遇,彼此大多会心照不宣向右避让。这些都是老少皆知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人车分流、行人分行的国家,男子由右、女子由左,车由中央。这当是中国交通史上有关人车分流,行人(男女)分行的最早记载。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古代虽然受制于农耕经济下朝廷财力的限制,素来有"官不修衙"的说法,但只要条件稍微允许,好大喜功、热衷兴建"形象工程"的情况也会时常出现。那些耗费巨大社会财富所建成的"工程",在战火等时代潮流的冲刷中往往又毫无生命力,最后都变成了历史长河中的流沙。  相似文献   

14.
我军的阅兵式,最早是在1931年11月7日的江西瑞金举行的。  相似文献   

15.
用石头作为刻写书籍的材料,具有经久不坏、长期保存等特点。远在文字发明之始,人们就已有在石头上刻书的举动。例如,在古埃及很早建造的金字塔和庙宇的墙壁上,就深深刻有文字和形态各异的图画。这些内容记录了公元前2000年埃及人的生活过程与情景。又如,巴比伦国王汉莫拉比于公元前18世纪,把维护奴隶制的法律282条,刻在一根高8尺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这就是著名的《汉莫拉比法典》(亦称《石柱法》)。法典全文均用楔形文字铭刻,它是研究古巴比伦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现保存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根据出土文物和史料记载,我国早在商代就有了…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先民们很早就开始使用酒具了。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就有酒这个字,写作“酉”。在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就有距今7000多年的造型如“酉”字的陶器。而距今4000多年的山东大汶口遗址中则出土了大量的陶制酒具──尊、豆、杯等。 说起古代酒具,人们一定会提起夏商周传世的青铜酒具和陶质酒具,它们分别反映了上层社会与平民阶层的享受水平。青铜酒具在商代发展到鼎盛,它不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讲究配套,而且达到了登峰造极,举世无双的程度。 周朝的酒具比商朝简单了许多,汉朝的酒具趋于简单、实用。唐朝时,唐…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车战文/蒿连升沙尘飞扬,战鼓雷响,戈殳林立,矢石如蝗;甲士披坚执锐,战车冲锋陷阵……这就是大型古装历史电视连续剧《东周列国》及《孙武》中特有的战斗场面。春秋时代都是乘车作战。了解车战在我国发生、发展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东周列国这段...  相似文献   

18.
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阅兵发生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夏朝建立的前夕。当时.中国北方的华夏部落首领夏禹为了向江南发展,曾在今河南省嵩县境内的涂山,与南方各部落首领会盟。在那次盛会上,士兵们手持各种用羽毛装饰的兵器,和着乐曲载歌载舞,这不仅是一种祭天的仪式,同时还欣喜地表达了对远道而来的南方各部落首领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终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近百年,但现在回顾起来,感叹不已  相似文献   

20.
华强 《文史天地》2013,(9):73-76
心理战与战争的历史一样古老,自从人类发生战争,就出现了心理战。《孙子兵法》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心理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成立了心理战部队,在对德、意作战中取得不菲的成绩。在20世纪后期的现代化战争中,美国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中广泛采用心理战,屡试不爽,心理战开始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目前,美军有专业心理战部队近7万人。为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我军对心理战的研究加大了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