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世有所谓的“能原”镈二器。其甲器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出土于江西瑞州(今高安县)东郊外锦江中,著录于《奇觚室吉金文述》9·19~21、《三代吉金文存》1·35·2~37·2、《殷周青铜器通论》100页(图二六)、《殷周金文集成》156,铭文48字,该器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乙器传出江西临江县(今清江县),著录于《奇觚》9·22、《周金文存》1·33、《善斋彝器图录》1·21~23、《三代》1·37·3~39·2、《集成》155,铭文60字,器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  相似文献   

2.
宋代著录金文校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学习之便,本人对宋人著录的商周青铜器铭文有一定的接触,并对这些青铜器铭文作过校勘和若干考证,成《宋代著录金文校释》一编,其中一些学习心得,记之于下,希望能够得到批评指正。 一、关于宋人著录金文的总数 宋人著录的有铭文先秦青铜器,近人做过不少工作,王国维先生在1914年就编制了《宋代金文著录表》,1928年容庚先生又在王表的基础上加以修订,重编了《宋代金文著录表》,近来张亚初先生又在前二表的基础上剔去秦汉铜器铭文,又编制了《宋代所见金文著录表》。该表收宋人著录有铭文器目共589,是在《集古录跋尾》、《考古图》、《金石录》、《博古图录》、《東观余论》、《广州书跋》、《啸堂集古录》、《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续  相似文献   

3.
<正>衰鼎有铭文6字:"衰作父癸宝鼎",《殷周金文集成》未收此器,《金文总集》和《商周金文集成》收录~①。据孙稚雏《金文著录简目》~②,衰鼎的铭文拓本或摹本见于如下多种旧著录:1886年徐同柏《从古堂款识学》13.11(摹本)~③,1895年吴式芬《捃古录金文》一  相似文献   

4.
《文献》2021,(4)
晚清金石学家李宗岱精于青铜器鉴藏与铭文考释,与同时代的陈介祺、吴大澂、王懿荣等人多有学术交流往来。李氏所藏青铜器既多且精,清末金石家多辑抄李氏藏器目,现有数种传世。山东省图书馆古籍普查新发现的《李氏宝彝堂吉金文字》稿本,是李宗岱对所藏青铜器进行考释的著作,未见前人著录。李宗岱在《李氏宝彝堂吉金文字》中对藏器逐一著录、考释,多有创见,是晚清吉金研究的重要成果。在藏器的分类和选择标准上,《李氏宝彝堂吉金文字》也独具特色,较有学术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收藏的《闽县陈氏澂秋馆汇集吉金文字拓本》是陈宝琛为其父陈承裘旧藏器物及清末民初诸多收藏名家收藏器物所做之拓片合集,其中附有罗振玉所撰题跋46则。这些题跋或考证古器物,或考释铭文,间有史实纠谬、真伪考辨等内容,尤其部分题跋尚未见于著录,对辨明罗振玉学术源流、认识其学术进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军 《收藏家》2020,(2):105-108
《须静斋云烟过眼录》中著录之物,虽云经眼,之后却有不少入潘氏三松堂中,以校《潘氏三松堂书画记》,重出者并不太多,由此可知潘氏穽藏之富,并不输于郡中之缪氏(缪曰藻、缪曰芑及其子孙)、蒋氏(蒋重光、蒋元城祖孙)、陆氏(陆恭、陆沅叔侄)诸家,吴大澂祖父吴经堃彼时略有收藏。  相似文献   

7.
《鱼鼎匕》铭文有关器名性质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鼎匕》为罗振玉旧藏,曾著录于罗氏《三代吉金文存》卷十八第30页(为罗氏摹刻本),现收录于《殷周金文集成》第三册第223、224页,内容包括考古所拓本、罗氏摹本和罗氏摹刻本三种。《集成》定《鱼鼎匕》为战国器。此器传出山西浑源,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集成》所录考古所拓本正面文字几乎看不见,但有  相似文献   

8.
西周金文中的土地转让材料事关古代社会制度,特别值得探究。《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一书中所收的2426器铭文与此相关,本文对该篇铭文所涉及的土地转让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国家博物馆近年来征集了不少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笔者特选取其中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几件器物予以介绍,将资料献于学界,以供方家研究。本文所涉及的青铜器铭文均出自吴镇烽编著《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下文简称《铭图》)和《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下文简称《铭续》),以下引用只标两书简称著录号。释文参考学者意见,  相似文献   

10.
古方 《丝绸之路》2013,(11):74-78
玉璧和玉琮是齐家文化(距今4100~3600年)的主要玉器品种。齐家文化玉璧和玉琮最早见于清宫旧藏,清末吴大澂的《古玉图考》中也有著录,可见这类玉器很早就有发现、收藏和著录。但是,由于限于当时认识水平和考古知识的缺乏,它们笼统被归入商周玉器。实际上,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玉器学术界和收藏界对家文化玉器的认识还是很肤浅的,这主要是由于考古发掘出土和采集的齐家文化玉器甚少,而且资料基本没有公布。  相似文献   

11.
近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以下简称《集成》),发现西周金文中的“眉敖”就是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微”,曾参加周武王领导的牧野之战,是著名的“牧誓八国”之一。西周青铜器《归芻簋》铭文云:唯五九月甲寅,王命益公征眉敖。益公至,  相似文献   

12.
论师询簋的史实和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景成 《南方文物》2008,(4):104-107
师询簋最早著录于宋代薛尚功所作《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14·14)中,《殷周金文集成》收入于第八册中,编号为4342。原器已失,器形不详,铭文亦只见摹本,释文作:  相似文献   

13.
《殷周金文集成》12023号、12024号著录两件车辖铭文拓本,其中12024号车辖原器为罗振玉旧藏。本文指出,车辖铭文在内容上与《殷周金文集成》11036号"陈■散戈"十分相近,对戈铭中"■"、"散"两形体的旧有释读意见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分析了戈铭所表达的含义即此戈为齐国贵族"陈■"所有或由其督造的"杀伐之戈"。在厘清11036号戈铭文释读及含义的基础上,对车辖铭文的书写风格与内容进行了考察,指出铭文本身存在着很多疑点,并从辖铭"散"字书写方向、"月"讹作"夕"、文字笔画完整性及铭文含义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从而认为车辖铭文很可能是根据《殷周金文集成》11036号"陈散戈"铭文伪作的。本文还讨论了《山东金文集成》著录的两件"陈散戈"及《殷周金文集成》11591号"陈■散造剑"铭文真伪问题。  相似文献   

14.
郾王职剑跋     
此剑著录于于思泊先生《商周金文录遗》,编号五九五。铭文曰:“郾王职乍(作)武业(?)(?)鐱(剑)。”凡八字。铭文字数,孙稚雏《金文著录简目》和容庚《金文编》“器目”中均以为有十字。按谛审铭文拓本,末二字形与前八字风格迥异,字体纤细无力,且不能成字,当非原物本有,而显系后人作伪补刻。况前八字意已尽,可与同名之他剑铭类比。若如再有二字,纯属画蛇添足耳。铭中“武业”后一字,旧不识。一九八五年版《金文编》归于附录下一二六四页,  相似文献   

15.
徐建霞 《收藏家》2014,(5):34-36
<正>《西清古鉴》四十卷,附钱录十六卷。此书是清乾隆时期编撰的一部著录清宫所藏古代青铜器的谱录,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梁诗正、蒋溥等奉敕编撰修。编撰体例参考《考古图》、《博古图》,将清宫收藏的铜器,分为七十种,共一千五百二十九器。每卷前有目录,按照器物的外形绘图,图后有铭文,有文字对铭文进行解释,并记录器物的尺寸、重量。所绘器物图,为追求美观,有模绘  相似文献   

16.
此器著录于一九八五年版《金文编》书末“金文编采用彝器目录”中的杂器类,系一九八三年在湖北省谷城县禹山庙咀出土。铭文凡二行六字,曰:“(中阝)子  相似文献   

17.
吴大澂(一八三五——一九○二年),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愙斋,江苏吴县人,清末金石学家、文字学家,官至湖南巡抚。光绪六年(一八八○年),清政府曾派吴大澂到东北,督办三姓、宁古塔、珲春等地的屯垦和防务事宜。吴大澂到东北以后,即进行“移民实边”,试办屯田,编练近代化东北边防军。  相似文献   

18.
《文博》2020,(2)
本文对《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及其《续编》收录的一组贾国有铭文青铜器进行了系联和讨论,认为该组青铜器当系同时所作,系贾伯、贾叔及贾子伯父为贾伯女孟姬所作媵器,年代为春秋早期前段,孟姬所适乃晋国氏,纠正了过去有关器物断代和铭文释读方面的一些错误。同时对过去著录的贾子己父匜的断代和文字释读等方面的问题也加以纠正。凡此可与文献有关记载互为补充、印证,对重新认识春秋时期贾国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能原镈传世有二件,分称甲乙二器。据云甲器光绪年间发现于江西瑞州东郭外锦江中,有铭文48字,今存北京故宫博物院,曾著录于下列金文书籍: 1.《奇觚室吉金文述》9·19—21,称“能原钟”。 2.《周金文存》1·45—1·47,称“能原钟”。  相似文献   

20.
新出《殷周金文集成》第五册100页载有"廿三年槀朝鼎"铭二,分别编号为2693·1、2693·2,当为盖铭与器铭。鼎藏上海博物馆,器形未见。铭文旧也未见著录,此为首次刊布,少数字迹不清,但铭意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