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椅     
正交椅是一种便携式坐具,源自古代的胡床、绳床。所谓绳床,其实就是马扎,在马扎上加一个椅子背,就成了交椅。与四条腿的椅子不同,交椅可以折叠,便于携带,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树荫还是墙根,把马扎展开就可以有坐有靠。在北方农村,到了炎夏时节,村里人喜欢提着马扎、交椅到树下乘凉。寒冬到来,则倚靠在墙根前晒太阳,话家常。在乡村集市上,交椅还是行商  相似文献   

2.
交椅--继承胡床久远血统的中国杰作 图为敦煌壁画中北魏双人坐胡床,这张胡床,两木交叉。床面用绳索连接,可张可合,就像今天的马扎。右图这张明式交椅就是中国最古老的椅子——胡床的直系后代,它的椅圈曲线弧度柔和自如。  相似文献   

3.
话说交椅     
早年读《水浒传》,常自问:“梁山泊里忠义堂上的交椅,究竟应该是怎么一回事?”深入地探讨一番,发现所谓的交椅,虽然不过是折叠椅或者马札之流,但在中国,却是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文史博览》2013,(3):36-36
要说交椅,还得从古人的坐法说起。汉魏以前,古人都是席地而坐的,自然没有什么椅子。而“床”,在早期是坐具,不是卧具。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传统坐姿进行区分,确认垂脚踞坐为中国古代一种特殊坐姿。胡床由东汉灵帝时传入中国,魏晋渐盛,隋唐在民间普及。魏晋南北朝时期,胡床不仅使用地点与床、榻有别,而且取独坐和踞坐为坐姿。1世纪前后胡床传入日本,传入途径可能并非由中国,而是直接通过东胡输入。宋人名胡床为交椅,故推想胡床为交腿折叠椅,初为革面,后改绳面,因而北朝、唐也称绳床,且可能带有靠背。折叠椅早于固定椅子由西方舶来中国,是因为游牧民族尚其便利,并由其传入中国。《补遗》根据胡三省所记元时实物定绳床为固定扶手靠背椅,胡床为折叠马扎,而板制固定椅子后出,仍袭用胡床的旧称——绳床为名。  相似文献   

6.
传为胡瓌所绘的《番马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为一精致的手卷,绢本,墨彩(图一~三)卷后附有三跋(图四、五)。今传为胡瓌的作品并不鲜见,清内府原收藏4件,现已分散在北京、台北故宫博物院和辽宁省博物馆。但仅凭笼统的视觉比较即知这几件“传胡瓌”的作品间区别甚大:如北京故宫的胡瓌《卓歇图》(图六)和台北的《番马图》间毫无共性。因而研究它们的确切归属对于理解契丹文化以至于唐末五代的北方汉文化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番马图》自《石渠宝笈》之后即被冷落,在《故宫书画录》中被列入简目,至今尚未有出版的图片、插图。正应了米芾在《画史》中所谓:“东丹王、胡瓌番马,见七、八本,虽好,非斋室清玩。”正由于这种偏  相似文献   

7.
易水 《文物》1982,(10)
公元211年,曹操西征,大军自潼关北渡,突遭马超袭击。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曹瞒传》所记当时的情况是:"公将过河,前队适渡,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张邰等见事急,共引公入船。"可见曹操在指挥军队渡河时,是坐在胡床上的。提到胡床,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籍中,常常可以见到将帅在战争中使用这种家具的记载。有时主将坐在胡床上指挥作战,如前凉张重华将谢艾与敌将麻秋对阵时,"艾乘轺车,冠白(?),鸣鼓而行。秋望而怒曰:‘艾年少书生,冠服如此,轻我也。’命黑稍龙骧三千人驰击之。艾左右大扰。左战帅李伟劝艾乘马,艾不从,乃下车踞胡床,指麾处分。贼以为伏兵发也,惧不敢进……"  相似文献   

8.
史料证明,先有跳舞实践,后有胡旋舞名称。胡旋舞本为女性专业舞蹈,安禄山以肥胖老男之身跳胡旋舞,意在制造笑话。安史之乱后,由于事件的新闻效应和内容的戏剧化色彩,因而胡旋舞广为传播。学者们围绕敦煌壁画的乐舞图像是否为胡旋舞展开的研究,并未涉及胡旋舞的含义。敦煌壁画中的胡旋舞分布规律也证明,胡旋舞极盛时期,不是盛唐而是中唐后。即使是讲化生童子的变文,也不曾使用"胡旋舞"之称。所谓胡旋舞在历史上根本就是一个误会。它是北朝汉人对胡人舞蹈,或者是今人对敦煌壁画说法图的一种误读。  相似文献   

9.
马未都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及其《〈静夜思〉新解》一文中称,李白《静夜思》诗中所描写的床是胡床,这只是一家之言。按照中国古代家具发展的历史与古人坐行姿势的变化来看,这一说法并不太符合历史的实际。  相似文献   

10.
<正>一年好景君须记,行乐图是人物画的一种题材,展现了主人公的休闲生活场景。2014年12月北京匡时秋拍"古代书画"专场上,一幅周道、上睿的《李煦行乐图》以1863万元成交,成为2014年"古代绘画专场"最大的亮点。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也收藏有一幅清代《李煦四季行乐图》,图中不但反映出主人公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方式,更因主人公与《红楼梦》中贾府原型的特殊关系,为红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图文资料。  相似文献   

11.
《太平广记》中的唐代胡商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广记》是唐宋时期一部重要小说史料,它为我们提供丰富详实的唐朝社会史资料。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所记唐代胡商资料的钩沉整理,一方面勾勒出唐代胡商活动概况,分析唐代胡商现象背后的异域文化,另一方面也说明《太平广记》在研究唐代社会史上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3期刊登了戈春元同志的《博野军考—〈通鉴·胡注〉纠缪之一》,读后感到多有商榷之处.戈文说:“博野军,《通鉴·胡注》曰:‘即穆宗长庆二年,李寰帅以归京师之兵也.’查阅诸书,胡三省之注有误,而《通鉴胡注举正》、《通鉴注辩证》、《通鉴注商》等均未加纠正.”  相似文献   

13.
乾嘉考据大师钱大昕所著《通鉴注辨正》,堪称清代通鉴学考辨著作的代表作。它在考辨内容上极为丰富,校正文字,考辨地理名物、官制典故,既纠正《通鉴》原文之误,辨正胡注之误,又补正胡注之漏。在考辨方法上也极为严谨,在汲取前人之说的同时,还注意扩充史料范围,采取多种途径的考辨方法。钱氏《通鉴注辨正》充分体现了乾嘉考据学的三大特点:一为博,表现为考证内容广泛和开拓了新的史料范围;一为精,表现为无征不信,精益求精,有时还对致误原因加以深入分析;一为疑则阙疑。钱氏这一考辨之作学术价值主要有二:一是对《通鉴》及胡注有察漏补缺和辨正纠误之功;二是对二十世纪新历史考证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赵静 《文博》2004,(5):56-59
《禹迹图》在中国地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因为它在传世的石刻地图中的绘制年代最早,更在于它有相当高的数学精度,是现存最早的画方地图。《禹迹图》客观的反映了宋代的地图制作水平,是中外古地图中难得的珍品,历来西方学者对它赞誉有加。目前对此图的研究又出现另一种认识,葛瑞母·汉卡克在其《上帝的指纹》一书中提到"一幅雕刻在石碑上,绘于1137年的中国地图呈现精确  相似文献   

15.
陈志红 《历史地理研究》2023,(1):117-127+162-163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地理,尝引两宋时期的地图为证。其中《金人疆域图》资料来源于金大定至泰和年间地志材料,相对完整地反映了金代中期的地理信息,是文献记载唯一一张金代疆域总图,可补充《金史·地理志》记载不足。《华夷对境图》《华戎对境图》《南北对境图》三种对境图,是宋金对峙期的边疆图,上有重要州城、军镇、渡口、河流等,这类图一般以边疆区域为中轴向两侧展开,比例尺较大,有很强的军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四羊图》是南宋画家陈居中所绘的一开十分精致的册页。 陈居中,画史的记载十分简略,仅知他为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年)画院待诏,其他事迹不详。元·夏文彦《图绘宝鉴》记其“专工人物蕃马,布景着色,可亚黄宗道。”明人题其《八骏图》称“精彩逼真似唐画,系临史道硕、韩干之辈,为两宋人物第一神品也”(吴其贞《书画记》)。现存陈居中所绘的较为可信的作品有:《文姬归汉图》、《胡茄十八拍图》、《绝塞逢春》及《进马  相似文献   

17.
古代席地而坐,没有椅子凳子,椅本是木名,不是器物的名称。诗经有"其桐其椅","椅"卽"梓",是楸木的别名。在没有椅子的时期,床和榻是卧具也是坐具,春秋左传、周礼、尔雅等书都有床榻的记载。释名释床帐说"人所坐卧曰床"又说"小者独座,主人无二独所座也",汉魏南北朝以来史书上有很多"坐床上""踞床上"的描写。五代画家顧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有椅子和绣墩。宋陶榖清异录说"胡床施转关以交足,穿绠條以容座,转缩须臾,座不数斤。相传明皇行幸频多,从臣或待诏野顿,属驾登山不能跂立,欲息则无从寄身,遂创意为此,当时称遥逍座"。从这段记载里  相似文献   

18.
故宫等处所藏时代较早的"宫苑图"甚多。旧称:这批画创作于唐初,作者是李思训画派。长期沿用此说,决非无因,也基本上是对的,但并不完全正确。实际上,李思训属于阎立本画派。这批画,创作于隋至唐初,作者应属阎立本画派,而且应属于阎立本画派的早期作品。此类作品,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就有《宫苑图》卷、《宫苑图》轴、《京畿密雪图》、《九成宫图》;故宫运往台湾的类似之作有《曲江图》、《上林密雪图》等三幅;此外,流落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的有《宫苑图》团幅;上海博物馆还有《云山殿  相似文献   

19.
世传辽国耶律培《东丹王出行图》、《射骑图》、《射鹿图》,胡瓌《卓歇图》、《出猎图》、《回猎图》、《番马图》,及见载于史籍的如胡虔《汲水蕃部图》等风土人物鞍马之作,虽由近年相关出土文献及民俗考古成果提出某些作品作者及具体年代尚亟待考,但这些资料也恰佐证了这些作品的年限范围无出五代至两宋的辽金之间,且皆为切实反映其时契丹、女真等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状态及其画家艺术风貌的第一手资料,对后世研究辽金番骑题材绘画、寺庙墓室壁画、游牧民族文艺发展以及胡汉文化融合演变有其特殊意义。本文即以绘画的情节性表现为视角,综合中土鞍马人物画的发展特征、区域民族考古及相关史学观点,讨论辽金番骑画在绘画本体表现语言方面对中原文化的吸收借鉴以及逐步融合了自身民族性格后的独特发展风貌。  相似文献   

20.
邓庆 《收藏家》2013,(4):63-68
"左盲生",即汪士慎,"扬州八怪"之一。半生踏歌江城,清高狂傲;是清代一位在绘画、书法、诗文、篆刻等方面有着卓越成就的艺术家。其传世作品主要有《潇湘灵芳图》、《绿萼梅开图》、《洒香梅影图》、《月!风襟图》、《灵根出谷图》、《苍松偃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