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有关上林三官铸钱事见(汉书·食货志)“其后二年[按:即元鼎四年],赤民钱贱,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废。于是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王官铸,钱既多,而今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入其银三官。而民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好乃盗为之。”可知,铸币权专属中央,由上林三官铸造五殊钱,是汉武帝整顿币制的重要措施。但三官为何,分工职司如何,却一直不很清晰。据(汉书·百官公卿表):“水衡都尉,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掌上林苑,有五丞。属官有上林,均输,御羞,禁圃,辑灌,钟官,技巧,六厩,辨钢九…  相似文献   

2.
汉武帝铸行五铢伊始,在不改变铸行原则的前题下,连续进行了几次改革。先是元狩五年,令各“郡国铸五铢钱”。继而在元鼎二年(前115年),因“郡国多铸奸钱,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钟官赤侧”。紧接着,又于“其后二岁……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钢三官”①,彻底剥夺了地方政府的铸币权,完成了中央政府统一掌握铸币权的过程。对于汉武帝统一铸币权的原因和结果,即“郡国多奸铸钱、钱多轻”,和“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两点,历来史家和泉界均深信不疑,沿袭…  相似文献   

3.
从满城汉墓探寻赤仄五铢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仄五铢钱是西汉武帝时期铸造的五铢钱之一种。根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武帝时期铸造了郡国五铢、赤仄五铢和上林三官五铢三种。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铸郡国五铢,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铸赤仄五铢,次年废郡国、赤仄五铢钱,专铸上林三官五铢。因此这三种五铢钱...  相似文献   

4.
中国钱币学会和中国钱币学会陕西省分会于1988年10月1日至4日,在西安临潼联合召开了西汉上林铸钱遗址学术讨论会。中国钱币学会副理事长殷毅、中国人民银行巡视员牛春和以及钱币学、货币史学的有关专家、学者二十余人出席了讨论会。会议期间,陕西同志系统介绍了有关上林三官铸钱遗址的考古发掘和他们对西汉五铢钱的断代及其铸钱遗址的研究成果,与会同志集中就上林铸钱遗址及郡国五铢、赤仄五铢和上  相似文献   

5.
古钱     
朱活 《文物》1981,(11)
西汉五铢西汉自武帝起,昭、宣、元、成、哀、平各帝均铸五铢钱。今所见郡国五铢、赤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均武帝时铸。郡国初铸五铢外郭不净,留有毛刺。赤仄五铢亦称锤官赤仄,是加大名目价值的当五钱。"赤仄"即"光  相似文献   

6.
郡国五铢论     
西汉孝武时期铸行五铢有:郡国五铢、赤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本文所论者为郡国五铢。该钱迄今各家论述未谛,有待研究。 一 《史记·平准书》“有司言三铢钱轻,易奸诈,乃更请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下,令不可磨取鋊焉”。《汉书·食货志》与此略异,如:“周郭其质,令不可得摩取[鋊]”。云云。颜注引孟康曰:“周匝为郭,文漫皆有”。文漫即面背。《书》、《志》所载“有司言三铢钱轻”,与汉《纪》殊异,因此造成泉界论述纷纭。  相似文献   

7.
序近来,中国很注重半两、五铢钱的研究。1988年秋,中国钱币学会还同陕西分会一起召开了上林苑铸钱遗址学术讨论会,对郡国五铢、赤仄五铢、三官五铢的断代问题进行了讨论。我在去年曾就近年来一些重要的发掘结果发表过一些看法,这些看法与日本过去的观点也有所不同。为此次访华,在这里再陈述一点管见。众所周知,在《洛阳烧沟汉墓》中,包括了从前汉到后汉的五铢钱,该书将前汉五铢分为二期,以Ⅰ型、Ⅱ型分类。Ⅰ型从初期五铢到三官五铢,Ⅱ型从宣帝五铢到西汉末。然而,从发表的Ⅰ型拓片来看,在日本是全都算作三官五铢的(图1),而在日本钱币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二辑上曾发表了《澄城坡头西汉铸钱遗址之我见》一文。文章从时间、地点、铸造工艺方面否定了澄城坡头西汉铸钱遗址就是上林三官铸钱遗址的论点。我认为要搞清上林三官铸钱遗址,还得搞清上林三官是指哪三官。以往注解《汉书》者大都以为“钟官...  相似文献   

9.
王裕巽 《钱币博览》2010,(2):12-15,39
一、上林三官考说异歧之焦点在于第三官 上林三官考究之学源远流长,自魏时张晏首启以钟官、均输、辨铜为上林铸钱三官之考后。历千数百年,史界屡见讨论,但未有异歧之说。迄至近现代,学术界方据出土有铭钱范与西汉“钱丞”封泥,核查史料,重新作考。形成数种有代表性的考说。王献唐、  相似文献   

10.
《中国钱币》2006,(3):42-42
2006年3月13日,山东省钱币学会会员、淄博市钱币学会理事、钱币收藏家陈旭先生,向中国钱币博物馆无偿捐赠一批古代铸钱遗物。此批古代遗存系西汉武帝时期的郡国五铢钱叠铸实物,有郡国五铢叠钱树残枝一件、毛坯五铢钱约二十余枚,以及钱币加工后形成的废铜渣块六块等。这些出土品为研究西汉山东地区的郡国五铢铸造情况,以及叠范铸钱工艺的细节,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同时,丰富了我馆铸钱遗物的收藏。中国钱币博物馆向陈旭先生授予无偿捐赠“荣誉证书”,以志表彰!陈旭先生向中国钱币博物馆无偿捐赠一批古代铸钱遗物$中钱研  相似文献   

11.
穿上横画是汉武帝新钱制的标志陈尊祥我在《汉武帝上林三官五铢铜钱范的考证》①一文中论证“穿上加一横画是汉武帝的钱制”,陈声、侯炯先生在《中国钱币》1986年第2期《上画五铢钱上限年代的商讨》中提出穿上横画五铢在郡国铸币时期就有。窃以为这两个观点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2.
汉魏以来,关于汉武帝时期铸造的赤侧五铢钱问题,说者纷纭,迄今尚未有定论。近年来,随着新出土资料的不断发现,中外学者对赤侧五铢钱的研究,令人注目。风气之盛,为前所未见。赤侧五铢钱是介于郡国五铢与三官五铢之间出现的一种币值、版式及用途等与他种五铢钱不同的钱币。由于赤侧五铢仅流通两年左右即废罢,史籍对其版式等币形特征记述颇缺,  相似文献   

13.
上林三官考     
上林三官考究之学源远流长,自魏时张晏以上林钟官、均输、辨铜为上林铸钱三官之考后,历千数百年,史界未有异歧之说。迄至近现代,学术界方据出土有铭钱范与西汉“钱丞”封泥,核查史料,重新作考,形成数种考说。王献唐、郭沫若仍持同张晏之三官考;陈直、钱剑夫等作钟官、技巧、辨铜三官说;近年,党顺民、吴镇烽又作钟官、技巧、大厩之新考。而80年代发表之拙考——《上林三官核考》(以下简祢《核考》),则持钟官、技巧、均输说。故上林三官考,成为秦汉学界,尤其是秦汉钱币学界关心颇多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本包括两大类钱币,西汉五铢和新莽钱币。西汉五铢类包括,西汉元狩五铢(郡国五铢),赤仄(侧)五铢,武帝三官五铢,昭帝和宣帝前期(元康二年以前,即公元前64年)的三官五铢,宣帝后期的三官五铢钱(元康二年、神爵年间钱),元帝至西汉末年的三官五铢钱;新莽钱币包括,大泉五十钱、大布黄千钱,货泉。并对西汉时期及新莽时期各朝铸行钱币的型制特征加以描述,以此钱币推断出该墓葬年代为王莽末年墓。  相似文献   

15.
近年友人送我两件五铢陶范母,一为三官五铢范,一为小五铢范,简介如下:一、三官五铢范 范残长360,宽200,厚30毫米,陶质,土黄色。残存钱模60枚,钱模径26,穿径10毫米,钱模面为阳文“五铢”二字(图1)。此范系西安灰里埔西汉铸钱遗址所出。该范复原,一次至少  相似文献   

16.
论赤仄五铢     
论赤仄五铢汪有民赤厂五铢钱,古来学者各说不一,特别是近年来成为泉界研究五铢钱的一个热点。笔者认为:赤仄五铢者,即四角决文五铢。一、汉武帝铸赤仄钱目的汉武帝铸造的五株钱,由郡国五铢到赤厂五铢,再到三官五铢的发展,是当时的经济规律同武帝的货币政策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17.
汉代货币比战国、秦代有了很大发展,汉代五殊钱制的建立,在我国货币史占有重要地位。五铁钱报制科学,合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汉书·武帝纪》日:“元狩五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从西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18年)起,历纪西汉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七代,共铸5种五殊钱,为郡国五铢、赤厌五铢、上林三官五铢,宣布五铢、小五铢。东汉历经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共十三代,铸有建武五铢,四出五铢、剪轮五铢、环五铢、铁五铢五种,以及传形…  相似文献   

18.
《上林三官铸钱官署新解》纠误编辑同志:《上林三官铸钱官署新解》贵刊1997年4期发表后,我们发现文内“技”巧的“技”字误为“枝”字,现应纠正为“技”字。另文中“大钱丞”,“大火丞”二封泥文字释读,经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吴荣曾先生看过指出,封泥文字第一字...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50年代,洛阳涧西柴油机厂发掘工地发现一处钱币窖藏.陶罐内存钱币等物21.8公斤,包括钱币、铸钱残枝和铸钱残渣等.钱币有汉半两、4枚三铢和郡国五铢等;铸钱残枝重1.5公斤,有的上有残铸头20多个,有的上残留4枚五铢钱.铸钱残渣有铜渣2.3公斤,铁渣少许.  相似文献   

20.
面穿上一横画的五铢钱历来被认为始于西汉宣帝时期。陈尊祥先生在《中国钱币》创刊号上撰写《汉武帝上林三官五铢铜钱范的考证》一文,以翔实的考据,论证了上画五铢的版式始于西汉武帝时期,一反前人所识,言之有理,使人耳目一新。然而,该文提出:“五铢穿孔上加横画是武帝元鼎四年规定的新钱制,是与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