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地方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梳理中国地方志的发展历程、价值意义、功能作用,认为中国地方志是历代先贤用汗水和心血汇聚成的文化瑰宝,得到历代贤明当政者的珍爱和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重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认为中国地方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同根同源、相融相通,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历史长河中创新发展、与时俱进。新时代要积极探索中国地方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路径,提出以地方志为镜鉴、本源、载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起来、活起来、传下去。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2])。进入新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重视和做好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载体及其表现方式之一的地方志事业。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地方志事业,特别是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方志人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与光荣使命。在强调地方志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价值的基础上,论文分析了地方志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点内容,提出了地方志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策略,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好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全面推动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修松 《安徽史学》2023,(1):5-12+168
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我国早期革命知识分子之所以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因为业已指导俄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马克思主义与根植于他们骨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度的契合;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乃至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形成的过程,说明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故此,要努力实现基于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基础之上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自觉和奉行自觉,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型,继续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之相结合,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华传统餐饮文化"走出去"提供了一个平台,本文从中华传统餐饮文化"走出去"面临的问题入手,结合中国餐饮企业的发展现状,通过调研,获得中华传统餐饮文化"走出去"的内在需求和桎梏表现。提出要依托"一带一路"的倡议和平台,实现中华传统餐饮文化在宣传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依托互联网,坚持中华传统餐饮文化传播"本土化"原则,提出不断扩大中华传统餐饮对外文化传播的参与度的路径建议。推动中华传统餐饮文化"走出去",获得更深入的文化认同,传播好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5.
袁杰 《南方文物》2015,(2):87-93,112
<正>海洋是人类社会多元文化的重要舞台,浩瀚一体与局域生态造就了人类海洋文化的开放融合与地域传统的共存的复杂局面。海洋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海洋文化体系中特殊的环节之一。中华海洋文化的发展并不限于我国当代的四大海域,远远超出了中国古代历朝政治版图的海疆范围。中华海洋先民扬帆"四洋"数千年,甚至驰骋太平洋、印度洋之间的"环中国海",这是一个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中华海洋文化繁荣、发  相似文献   

6.
陆奇 《黑龙江史志》2011,(22):15-16,27
上世纪20年代,瑞典学者喜仁龙教授利用中国地方志文化等史料,调研并撰写《北京的城墙和城门》等学术专著,这是中华方志文化早期走向世界的一个缩影,开启了外国学者利用中国地方志文化研究并宣传中国古建筑艺术的先河。我国著名学者周谷城教授、侯仁之教授对喜仁龙教授热心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和古建筑艺术,体现出志书的史料价值和古建筑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马晓明 《丝绸之路》2009,(24):39-40
在中华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共同构筑了中华传统文化,从而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大格局。本文从历史资料和历史建筑学的角度探讨了回族建筑的历史沿革、建筑特点、文化特色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有深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根本在于有深厚的文化自信。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1)""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古代书院是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9.
卫永红 《沧桑》2013,(5):89-91
伏羲,中国文化的第一始祖,距今7000余年,被尊为“三皇之首”和“百王之先”。伏羲氏族所处的原始时代文化的主要内容有教民渔猎、发明网罟、通过仰观俯察而始画八卦、立官设部、制琴作乐,对于开创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伏羲神话传说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体现:龙图腾——中华民族的象征;八卦——中华传统文化之核;开中国神秘文化之先河;伏羲神话——民间民俗文化的宝库。  相似文献   

10.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探讨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1998年5月27日,由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省文史馆,贵州省民族学院,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五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座谈会”在贵州省文史馆隆重开幕。来自贵州、台湾的等地的教授学者40来人参加了这次学术讨论,提交论文20多篇。现就会议论文及讨论问题,作一简要综述。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已成为全民族的共识。所谓中国特色,其中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十五大报告中也特别强调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指…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思想道德营养,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延伸升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树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  相似文献   

12.
<正>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孕育成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目前世界文化激荡,不同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阐发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及其突出优势,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他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张楠  柳桂秀  刘莉源 《神州》2011,(7X):20-21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柳”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它有关的姓氏、诗词和风俗等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有趣的故事,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柳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来认知一年中的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形成了古老独特的时间认知体系,被称为"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于2016年12月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现出国际社会对其作为中国传统的时间制度所发挥的文化影响的认同与推广。文章在知识社会学的框架内探寻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如何推广与传播,进而在学理层面上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一些新经验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自然观及其渊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沙润 《人文地理》1997,12(3):25-29
本文讨论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以功用观、审美观及生态观为内涵的自然观,并分析了它们的产生渊源是中国的地理环境、当时的自然经济以及中华和合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17.
论东晋名士与东南山水在中国山水文化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东晋名士与东南山水在中国山水文化史上的地位程世和人与自然,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主题。由于生存环境与文化心理的不同,每个民族都以自己的方式与自然形成了相应的关系。而在东方的中国,中华灿烂的山水文化更显示出一种特殊的魅力。在中华灿烂的山水文化中,东南山水...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2010,(15):76-77
“中国乞巧文化之乡”——甘肃西和县将于2010年8月15-16日举办第三届中国乞巧文化旅游节,向世人展示独具魅力的中华乞巧文化。  相似文献   

19.
在“让文物活起来”这一重要使命的驱动下,各大博物馆都在努力盘活馆藏文物资源,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到实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纹样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些纹样凝聚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以常熟博物馆为例,试析选择以中华传统纹样为线索盘活馆藏文物资源的原因、可行性及工作开展的具体路径,“让文物活起来”。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正>刚踏入2017年的门槛,中办、国办即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是一个从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高度,来进行全国和全民总动员的重要文件,对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高瞻远瞩的文化站位、正本清源的精准把握和清晰有力的路径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