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皇应参拜靖国神社”,“参拜靖国神社是日本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台湾教育得益于日本殖民统治”,“中国对日本构成相当大的威胁”……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些“惊天”言论居然全都出自一人之口。他就是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很多亚洲人,都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几千年沉睡的酣梦。“强国御侮”为时代之音。黄遵宪所著的《日本国志》使主张维新变法的首领康、梁“至今才了解”“日本之所强”,“中国之所弱”,称之为“海内奇书”。黄遵宪进历亚、美、欧、非四大洲,被誉为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其《人境庐诗草》和《日本杂事诗》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精神,是时代之最强音,被誉为“史诗”。  相似文献   

3.
在中日悠久的文化交流史上,茶道文化是其中光彩夺目的篇章。日本自荣西禅师从宋朝输人菜种,著(吃茶养生记》以后,饮茶风习就以禅林为中心而逐渐推广起来。到了元代,通过日本人元僧的介绍,中国的品茗方式唐式茶会(或简称“茶会”、“茶寄合”)也传人了一衣带水之隔的邻邦。后来唐式茶会又逐渐单纯化、日本化,形成独具大和民族特色的“茶之汤”(即“日本茶道”),“普及了静寂闲雅的趣味”,予日本社会和文化生活以深刻、久远的影响。在中国茶文化传到日本的历程中,在日本国曾留下了许多与茶道文化有关的书法、绘画、陶瓷器等中国…  相似文献   

4.
中日“型”意识之比较徐冰日本人做事讲礼貌、守规矩,凡事必有详尽的章法,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在他们这种整齐划一的外在行为方式里,蕴含着日本人深层意识结构中对于“型”的重视精神。分析“型”的意识,并与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工相比较,可以透视出两个民族的...  相似文献   

5.
一早在19世纪80年代后半期,孙中山以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的宏伟气魄,在与日人宫崎滔天的一次会晤中就提出了“为了中国苍生,为了亚洲黄种人,为了世界人类”的远大抱负。10年之后,孙中山的“亚细亚”思想有了发展。1897年至1902年,孙中山所领导的反满革命运动,得到了日本各界包括其右翼势力“黑龙会”和“玄洋社”的支持。为进一步联合日本,他开始就“亚细亚”革命运动问题具体阐发自己的观点。他对宫崎提出的“中东合同,以为亚洲之盟主。兴灭国,继绝世,用其方新之力,阻遏西势东渐之凶锋”的主张极表赞成,并再三建议为防止欧洲列强结成“联盟以制我”,要“联东西成一大众,以压俄人东向之志”。他甚至对日本“黑龙会”在对华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介绍日本国宝中中国瓷器的基础上,对宋代建窑“油滴”及“曜变”问题进行了探讨,宋代建盏中的“油滴”即宋代文献所说的“鹧鸪斑”,“曜变”应为特殊的“油滴”。同时,文章对被日本定为国宝的中国瓷器何以全部为宋、元瓷器的原因进行了探究,认为与镰仓时代以来日本人崇尚淡雅隐逸的艺术特色之审美观有密切关系,是深受茶陶旨趣熏陶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汉口沦陷于日寇之手时,教育界为“亲日派”的“江汉系”所把持.所谓“江汉系”,是因为汉口在抗日战争之前有一所日本人办的“江汉中学”,其中的教职员有王知生、王叔槐、高伯勋和肖治平等人.他们在日军侵占汉口期间,极得其日本主子之宠,以高伯勋首任汉口教育局局长(后为武汉赛马会的负责人),王叔槐是汉口教员训练所所长,肖治平为汉口教育局的秘书主任,王知生则为幕后指挥,实际上他那时是汉口教育界的“真正决策”人,后来才任汉口一女中校长.高伯勋卸任汉口教育局长后,肖治平  相似文献   

8.
《湖南文史》2012,(7):46-46
《字林报》云:号称“日本的玛泰哈丽”之川岛芳子,去年除夕在天津访其友人时,为壮士开枪击中,上星期日,在天津医院伤重毙命。川岛之遭暗杀,日本遂失去堪比欧洲最大女间谍之妇人。  相似文献   

9.
阿伊努是世界上古老民族之一。阿伊努是日本群岛上的先住民族,是日本国的唯一少数民族,是日本人的祖先。阿伊努(AINU)是“人”的意思。自古以来就在日本群岛居住,在历史上称为“虾夷”、“夷”、“狄”等。现在,居住日本北海道的阿伊努民族,人口总数约一万五千人。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尚武又爱美,蛮横又文雅”是日本民族性格和文化特征的抽象概括,那么艺妓和相扑则无疑是与之对应的最生动的写照。这一静一动,恰恰代表了日本民族性格中矛盾复杂的两极。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纪伊山地则是日本人的灵魂归宿,是日本佛教和本土宗教融合发展的圣地。在秀丽而神秘的风光掩映下,纪伊山地召唤着无数信仰神灵的日本人前来顶礼膜拜。 通过日本“三宝”——艺妓、相扑、纪伊山地,我们可以另辟蹊径,触摸到日本文化中那些隐秘和核心的部分。  相似文献   

11.
章太炎自1920年代以来发表大量批判“古史辨”袭取日本人疑古余绪之言论,但其连番讥讽一直未引起注意或讨论。本文即以此为起点和观察视角,重新探究“古史辨”的日本因素,并在上世纪初中日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背景下探讨胡适、顾颉刚接触日本相关学术的可能性,观察他们在时代变局下的治学心态。最後,本文将比较“古史辨”与“束洋学”兴起的原因与目的,以及它们与二十年代中国社会、政治环境等错综复杂的关系。当然,藉着相关探讨,我们能同时看到世变之下史家在建立学术事业过程中显露的人生宗旨、学养情操,以及与之息息相关的历史意识与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2.
《魏书·倭人传》“住七八十年”解──“倭国乱”之年代考述李纯蛟据陈寿《三国志》卷三十《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倭人》记载,当中国汉朝时,在今日本列岛上有分立的“百余国”。到了公元2世纪,其中的倭国发生内乱,从而开始了女王统治的时代。关于日本古史这一重大...  相似文献   

13.
江户时代的日本人接受了宋儒的文章论,并与中国人一样致力于“古文”的创作和对古人之心的体悟。这实际上是对“儒教”的再发现,把儒教内化为自我精神的一种思想搏斗。理解古代、体悟古人的这一方法论创造出日本独有的学术——“古学”,并由此产生了日本的国学。同时,宋学的文章治藉由《古文真实后集》的流传而渗透社会各个阶层,催生出江户时代的多种文艺样式,并创立了近世和文的规范。  相似文献   

14.
日本帝国主义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经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扩大,到1945年“八·一五”宣告彻底失败,历时14年的侵华战争,是本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然而,对于日本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迄今没有进行彻底的清算。日本有些人仍然否认这场战争的侵略性质,当然要受到饱受战争之苦的国家和人民的谴责,其中也包括日本国内有正义感的人士和正直历史学  相似文献   

15.
事件     
《世界》2010,(8):178-180
岐室县走进上海世博会 “养在深闺人不识”的日本岐阜县欲借上海世博会的东风走进中国,在上海举行岐阜县展示日活动和岐阜县观光物产展以增强知名度。岐阜县位于日本列岛的正中,是名副其实的日本中心。这里的山水纯粹秀美,是日本公认的观光休养之地。  相似文献   

16.
王芃生(1893—1946),曾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将主任。在抗战期间的陪都重庆,人们往往把他与“日本问题权威”联系在一起。王苋生曾五次东渡日本,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曾因准确预测了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日本偷袭珍珠港及日本投降等事件而闻名于世,因此有人将之称为“日本通”,也有人将之喻为“中国的王牌间谍”。  相似文献   

17.
《盛京时报》是日本人在我国东北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日报,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急先锋。七七事变后,该报与日本本土报纸口径一致,声称是中国方面挑起的事端,责任在中国而非日本。该报主编菊池贞二以“傲霜庵”笔名发表社论要求日本迅即出兵“膺惩”中国、扫平华北。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日本的新闻宣传家们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们自觉地站到了一起.不遗余力地为军国主义的侵略行径鼓噪、辩护。但由于失踪的日本士兵不久归队,日本发动战争的借口临时由士兵失踪改为不法射击,打乱了日本人既定的宣传布署,致使其在战争之初的新闻报道漏洞百出,反倒为我们今天研究七七事变的起因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句俗语叫“拼死吃河豚”,吃鱼吃到不要命的份上,可见河豚有多鲜美。世界上吃河豚吃得最凶的是邻国的日本人。日本人对待河豚,如美食、如美女、如自己,食之有道,食之有昧,更食出一种文化,—种意味。我在日本生活了18年,吃过不少次河豚,这次应了杂志社的约稿,又数次大块朵颐这道名菜,不仅对河豚了解多多,  相似文献   

19.
对于日本文化的特点,可谓众说纷纭。仅对日本文化类型而言,至少有欧美学者的“耻感文化”、日本学者的“杂种文化”或中国学者的“多元文化”等不同表述。作为世界文化之林中一枝独秀的奇葩,  相似文献   

20.
1956年,当一批又一批日本战争犯罪分子在天津塘沽港登上日本轮船“兴安丸”准备返回日本之际,他们怀着喜悦和感激之情,高唱《东京—北京》、《全世界人民一条心》等歌曲,与前来送别的人依依不舍地告别着。2000多个日日夜夜,正象他们在告别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