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始皇陵东侧第三号兵马俑坑清理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物》1979,(12)
在秦始皇陵东侧继第一、二号兵马俑坑之后,于1976年6月通过钻探又发现了第三号兵马俑坑。它位于第一号兵马俑坑的西端北侧,两坑相距25米,东距第二号兵马俑坑约120米(图一)。1977年3月至12月对第三号兵马俑坑进行了发掘。参加发掘工作的有秦俑坑考古工作队及秦俑坑考古进修班的全体学员。第三号兵马俑坑面积较小,约520平方米,仅为第一号兵马俑坑的二十七分之一,  相似文献   

2.
秦陵兵马俑的作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4年以来,在秦始皇陵东侧先后发现了一、二、三号兵马俑坑,总面积达两万余平方米,里面埋藏着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近八千件,战车百余乘,各种青铜兵器数万件。规模这样宏伟、形体高大、造型生动的兵马俑群,引起了中国和世界人们的震惊,被誉为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  相似文献   

3.
秦俑馆在对第二号兵马俑坑正式发掘的同时,对二、三号俑坑间的“四号坑”(原探名废弃坑)的西北隅也进行了清理发掘.保护了发掘遗迹;并对坑的范围作了明显的保护标志.这对于保护遗址遗迹和对秦兵马俑坑一组的全面研究,深入探讨,无疑是一种科学的措举.这个坑钻探发现后,未作过正式报导.袁仲一先生和我在《秦始皇陵东侧第三号兵马俑坑清理简报》结语中写了:“在二,三号俑坑间,还有一个未建成的废弃坑,面积4600平方米,仅有土扩,未发现木构建筑遗迹及铺地砖,也未见陶俑,陶马等文物.这有可能是拟议中的一个军阵.因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暴发,而未能建成.”  相似文献   

4.
1974年,在秦兵马俑一号坑的钻探和试掘中,就发现俑坑内大面积存在着很厚的一层红烧土和木炭,1976年至1977年所进行的秦俑二号坑钻探和试掘中,也发现了同样问题,说明秦俑坑曾遭到过大火的焚烧。关于焚毁的原因,秦俑坑考古队在《临童县秦俑坑试掘第一号简报》中首先提出“秦俑坑有可能是被项羽焚毁”;此后,有人曾提出其焚毁是俑坑内沼气而引起的自燃;  相似文献   

5.
秦俑三号坑自发掘以来,一直被作为秦俑军阵的指挥机构,即古之军幕。笔者推考再三,觉得颇有值得商榷之处,似是定为军祭的社宗,根据更充分一些,兹不藏拙,一陈管见,就教大家同仁。一、关于秦俑三号坑即古之军幕的几点质疑秦俑三号俑坑是与一、二号俑坑有着明显区别的陪葬俑坑。它面积小,形制特殊,坑内武士相向夹道式排列,与战斗队形判然有别,又出有礼仪性兵器铜殳,显然是一个  相似文献   

6.
1999年9月,考古人员在秦陵二号陪葬俑坑中发现绿面跪射俑。在目前发现的秦俑中,它是惟一的绿脸俑,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这尊俑的"绿脸"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它意味着什么?本文运用大量科学依据破解绿脸俑的密码。  相似文献   

7.
《文博》1999,(5)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坑,最近又有惊人发现。在二号坑的第二阶段考古工作中,清理出土了一批精美的彩绘跪射武士俑(见封三),其绚丽的色彩和惟妙惟肖的造型堪称秦俑之最。彩绘俑的清理出土和保护成功,是二十多年来秦俑考  相似文献   

8.
在秦始皇陵东侧三个兵马俑坑内,都有为数不同的战车,其中第二号兵马俑坑战车最多。二号俑坑从内涵方面可分4个单元,在第2单元内(从南数包括1至8过洞)根据试掘估计全为战车,合计有64辆。这批战车在各个过洞中的摆法是前后相接,作纵队排列。每辆车上各有御手1人,甲士2人,车车后都无步兵跟随,因此,它应属单独的战部队。其它战车分别出土在一、二、三号俑坑,乘员有2人、3人和4人之分。据试掘和局部正式发掘知道,秦俑坑出土的战车都是木质的,而且形状和结构也大体相同。因俑坑被火烧过和塌陷等原因,车迹十分凌乱,经过仔细清理和观察,发现少数车辆还能看出局部结构。如二号俑坑  相似文献   

9.
秦始皇二号俑坑是三个俑坑中保存最完好,建筑、兵种、陈列最复杂,雕塑更精彩的一个,它的重见天日,闪射出的不仅是一代帝王的辉煌,更令人眼花缭乱的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10.
秦鸣的《泰俑坑是始皇陵的陪葬坑》,以历史资料,特别是考古发现的实物为依据,直接否定了陈景元的观点,论证了秦俑坑确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是整个陵园建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华夏视野     
项羽烧没烧秦俑坑? 据《史记》、《水经注》等一些文献记载“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但在刚刚闭幕的第六届秦俑学术讨论会上,秦兵马俑博物馆考古队队长刘占成对项羽火烧阿房宫和秦俑坑提出了质疑,并提出六点依据:一是没有发现项羽大军的入坑口;二是没有发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即没有破坏者造成的陶佣一个压一个的叠压现象;三是没有发现兵马俑身  相似文献   

12.
申茂盛 《文博》2010,(4):36-38
本文通过对二号俑坑建筑形制的分析,认为:二号俑坑的门道有11条,但作用各不相同,其中6、7号门道使用时间较短,这可能与俑坑内东西向的格局有关。开间分为放置有俑的廊道和不放置俑马,仅起通道作用,用完后用夯土填实二种。第4过洞的形制与其周围的过洞形制不同,其埋藏的内涵可能也不同。第9过洞与第10、第11过洞用纵木隔开,互不相通。把它们作为一个军事单元的推断仍需要推敲。二号俑坑的互不相通的格局与其焚毁情况较轻的状况也应该有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王志友 《文博》2000,(2):54-56,60
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是一种地下式的土木结构建筑。每个俑坑的开问及过洞之上都铺有东西向或南北向的棚木。现在正在发掘的秦俑二号坑,第一阶段工作已经清理出棚木遗迹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清理棚木共约1350余根。当我们站在二号坑参观平台俯视整个俑坑时.可以看到二号坑棚木腐朽之后弯曲起伏的形状,感受到二号坑棚木建筑的雄伟气势,由此也可以想象到当年秦代劳动人民修建俑坑时,架设棚木的繁忙工作场景。  相似文献   

14.
张占民 《文博》2012,(4):28-30
当年兵马俑发掘者对"四号坑"的认定虽然缺乏坚实的考古依据,但理论上确认"四号俑坑"符合先秦左、中、右三军建制。之后有学者质疑"四号坑",但学界主流论点仍认为"四号坑"为未建成的俑坑。本文通过对原始资料的进一步检索分析,并结合奇正战术理论,进一步确认"四号坑"非拟建之俑坑。进而论证兵马俑战术布局不是左、中、右三军建制,而是按照奇正战术原则,一正一奇的两军配置,在兵马俑布局及战术思想研究方面提出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一号俑坑当是古代方阵的模拟一九七四年,一号兵马俑坑试掘之后,在试掘简报和表仲一先生《秦始皇兵马俑军阵内容及兵器试探》一文中,明确指出:“秦俑坑为一行伍整齐,组织严密的庞大军阵。”接着袁仲一先生又在其它论著中指出:“一号俑坑是以战车、步兵相间排列的长方形军阵。”白建钢同志在《秦俑军阵初探》一文中指出:“整个一号俑坑的排列可认为是“鱼丽之阵。”笔者曾在《试论  相似文献   

16.
要闻速递     
《神州》2011,(16):6-9
秦始皇陵"百戏俑坑"博物馆将于国庆开放秦始皇陵博物院日前启动"百戏俑坑"考古发掘,但受制于遗址保护大厅建设进度,真正展开考古发掘要到7月份,普通游人要参观则需等到今年10月1日博物馆正式开馆。根据考古勘探情况,考古学家目前在秦始皇陵附近已发  相似文献   

17.
秦俑坑土遗址是秦俑遗址——这一大型地下土木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秦文化研究的珍贵资料,也是观众了解秦俑遗址的极佳展品.然而,土遗址在发掘后不久,便出现裂隙,且愈演愈烈.目前,土遗址表现出的另一个问题是其表面的风化.若不及时治理这些问题,不但会损害土遗址及其上附属的多种其它考古迹象,而且也危及陶俑群的安全.鉴于此,对于土遗址保护这一课题,从1988年起,我们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实验,选择物理加固法,对一号坑隔梁、东壁、三号坑进行了加固保护.91—92年,又利用德方赠送给我馆的无振动钻具对一号坑隔梁进行了重新加固.同时对土遗址表面风化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保护措施的设想.本文就俑坑土遗址的研究保护情况,概括一下我们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秦俑坑兵马俑军阵内容及兵器试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鸣 《文物》1975,(11)
临潼县秦俑坑的发现和试掘,是文物考古工作在毛主席"古为今用"方针指引下获得的又一巨大成果。俑坑的规模宏大,埋藏丰富。经初步试掘,已发现身高1.75——1.86米的大型武士俑约580件,和真马大小相似、拖有战车的陶马24匹。另外,还有大批实用兵器。估计整个俑坑将会出土陶俑、陶马约6000件。马俑排列整齐,气势宏伟,为一组织严密的雄伟军阵。这对研究秦代的历史,特别对研究秦代的军事史是一批十分  相似文献   

19.
秦始皇陵东边的陪葬区内,一九七四年三月以来,先后发现三个兵马俑从葬坑,经考古勘查、试掘,推算将出土大型陶质兵马近八千件,并有大量的宴战青铜兵器及木质战车等。俑坑早年毁于火,尚保存有丰富的历史文  相似文献   

20.
广汉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出土铜器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广汉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内出土的大批铜器,是近年来四川考古工作的重大发现之一。它的发现给巴蜀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新资料。 在这批出土铜器上,未发现有铭文。考古人员根据地层关系和出土铜器、陶器的分类比较和测定:一、二号祭祀坑的时代为殷商后期中前段,即殷墟文化第一期和第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