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海、太湖地区分别位于江苏省南北两端。太湖区为苏南平原,主要包括苏、锡、常、淞(上海)及杭州湾以北的湖、嘉地区。境内湖荡密布,沟河纵横,古有三江(东江、娄江、吴淞江)水系通大海。太湖东部沿岸的低矮丘陵为天目山的余脉。徐海区包括徐州、淮阴、连云港、盐城市及所属各县,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境内有淮、沭、沂、泗等古河道。北部丘陵带是山东丘陵南延妁侵蚀残丘。两区东部海岸线漫长,港口河湾众多,岸线外沙脊成群。全新世以来,由于海平面的变化,海岸线多次往复变迁。  相似文献   

2.
陈力 《上海地方志》2023,(3):69-78+96
淀山湖的形成和历史变迁与太湖平原的形成与发育密切相关。在自然力与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大约在战国至汉代,今淀山湖地区陆沉为谷水;至宋代与古马腾湖、谷湖等相连才逐渐形成淀山湖。宋元以来,由于泥沙淤积、围湖垦田,淀山湖的湖域面积处不断萎缩之中,其入海泄水通道亦经历了向北流入吴淞江到东南流入黄浦江的演绎过程。  相似文献   

3.
经过元末明初的战乱,苏北平原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人口伤亡流失,土地荒芜,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明初著名的“洪武赶散”事件——朱元璋徙苏州居民充实淮、扬两府,从而对苏北平原的开发和文化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一、移民的经过及其成因 这次移民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和政治背景。至今在苏北地区仍有许多关于这次移民事件的传说。由此可见这次移民产生的历史影响是很深刻的。明初这样大规模的苏州向苏北地区的移民,《明史》与其它有关官方正史中只字未提,但我们仍可从史籍中找到间接的信息。史载“明初,尝徙苏、松、嘉、湖、杭民之无田者四千余户,往耕临濠,给牛、种、车、粮,以资遣之,三年不征其税,……复徏江南民十四万干凤阳,户部  相似文献   

4.
蔡甸区侏儒镇南面有一片广阔平原的土地,是古代的太白湖.侏儒镇所辖地区,除少数丘陵外,都是太白湖泛区.传说唐李白乘舟游襄汉,泛洞庭时,曾在此处停泊沽酒,太白湖因此得名.  相似文献   

5.
广德湖考     
<正> 历史时期在杭州湾南岸肖绍宁平原上,曾经出现过不少大大小小的湖泊,对当地的农田灌溉、民间、饮水以及地区小气候的调节等方面都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诸如水土流失、围湖垦田等因素,使得这些湖泊渐趋消亡,至今半数以  相似文献   

6.
苏北地区乡村聚落的格局特征与类型划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彬  马晓冬 《人文地理》2011,26(4):66-72
以苏北地区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运用RS和GIS技术,利用景观分析方法,选取空间韵律指数及聚类分析探讨苏北地区乡村聚落的格局特征及类型划分,结果表明,苏北地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徐淮平原聚落规模大而稀疏;淮阴平原聚落规模相对大,较密集;盐城地区聚落规模小而密集。聚落被划分为盐宿地区聚落高密度分布区、徐连淮丘陵地区聚落中密度分布区、淮阴平原过渡性聚落均匀分布区及徐淮平原聚落稀疏分布区四种典型的类型区。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中,31个遗产区共列入27段河道、58个遗产点,其中淮扬运河扬州段遗产区共有6段河道和10个遗产点列入。淮扬运河扬州段淮扬运河扬州段北起里排河与大运河连接处,南至长江边的瓜洲镇,全长151.3千米,地处江淮平原,东以里下河水网地区为界,西与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四个湖泊毗邻;北接淮安楚州,南至扬州邗江区瓜洲镇入江口,在大运河扬州段遗产区,自北至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二年冬,岳阳地区文物工作队试掘了华容县车轱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车轱山遗址位于洞庭湖北岸湖积平原的一个台地上,地属华容县东部的三封公社五湖大队毛家生产队,现存面积一万多平方米。试掘面积为一百多平方米,内含丰富,  相似文献   

9.
<正> 江汉平原与太湖平原等地同属南方湖区,呈现为一种河湖交错的平原湖沼地貌。明清时期,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和长江中下游间人口大迁徙,使江汉平原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显露,与水争地的垸田获得极大的发展,葑田出现的历史条件趋渐成熟。《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卷一一三○《汉阳府部汇考·汉阳府风俗考》汉川条云:“汉川四周皆水,湖居小民以  相似文献   

10.
北湖,亦称嘉湖、莲池、小西湖。位于今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内。东临繁华的文化路,西靠西山运动场,南依川北医学院,北傍南充市委机关所在地,是一座融江南园林和四川园林特色为一体的开放式公园。  相似文献   

11.
正嘉白央拉措(图左上)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嘉黎县城10公里处,总面积达3504.9公顷,2015年正式挂牌国家湿地公园。民间传说这里是西方三圣的生命之湖,是文殊菩萨的居住之所,也有传言与巴松措相连通,图右下为金刚圣湖措那湖  相似文献   

12.
历史时期射阳湖演变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射阳湖历史上曾是江苏境内著名的大湖。历史时期,湖区经历了浅水海湾—古泻湖—淡水湖泊—沼泽性湖泊—平原沼泽的演变模式。春秋以前,本区是里下河浅水海湾的一部分;春秋至唐代,本区由古泻湖逐步演变为淡水湖;南宋以来,1128年黄河夺淮以后,大量泥沙进入本区,湖区淤积迅速,成为沼泽性湖泊,加之人类开发活动的深刻影响,射阳湖逐渐演变为里下河平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正>一、如皋平原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叫如皋平原历来介绍如皋的文字,总会说是长江下游江海平原最早成陆的地区,长江下游左翼最早见诸史册的古邑。江海平原,又名南通平原、如皋平原。西起靖江孤山,北至如皋小洋口(现属如东)"古长江口",大致在靖江孤山、海安县东立发桥、小洋口连成的弧线以东。南面长江,西起江阴大桥下游的孤山,东延至启东圆陀角。因为这片区域主要为现今之南通地区,所以也称之为南通  相似文献   

14.
豆海锋 《江汉考古》2012,(3):69-80,68
本文以安徽沿江平原地区的商时期遗存为考察对象,将该地区商时期遗存划分为两种,其中沿江西段为"薛家岗遗存",东段地区为商文化"大城墩类型"。通过与周边地区比较,对两类遗存的年代、性质及文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为了揭示沿江平原地区商文化的来源,本文将该地区所见商时期遗存与周边的江淮西部、宁镇及江汉东部地区进行比较,得出了商文化南下对安徽沿江平原的东、西两段地区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其主要原因应与商王朝对铜矿资源追求及南下路线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5.
江苏兴化戴家舍南荡遗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荡遗址位于兴化市林湖乡戴家舍村南约2.5公里。西北距兴化城约10公里(图一)。其东临渭水河,北有梓辛河,西北望得胜湖,南有小横子、大横子、九里港等岔河,海拔高度0.4~0.6米,冬春季露出水面,夏秋季没于水下,为终年生长芦苇的湖荡沼泽(图二、三)。这一带属里下河平原中部,里下河平原四周高中间低。平均海拔  相似文献   

16.
《江汉考古》2021,(3):109-115
石首走马岭遗址的发掘为史前长江中游两湖平原地区植物利用研究提供了契机。通过浮选,该遗址发现了水稻、粟以及其他野生植物的炭化遗骸,农作物AMS14C的测年数据为长江中游新石器晚期至末期的考古学文化年代提供了新的数据。史前植物遗存研究显示,两湖平原地区主要为稻作农业,但是在平原边缘地区发现粟类遗存的环状分布带。两湖平原地区的史前粟类作物很可能来源于鄂西北豫西南地区,并通过秦巴山道、汉水谷地和随枣走廊传入两湖平原。  相似文献   

17.
两宋是两湖平原开发史上的重要时期 ,伴随经济重心的南移 ,两湖平原成为经济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 ,人文地理面貌的变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互为因果。两宋时期 ,两湖平原 ,即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地区的地理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表现在新的县级政区在湖区和丘陵地带出现 ,人口密度上升 ,分布日渐广泛 ;人工堤防以长江干堤为中心 ,在长江南北两岸有所增长 ,其他河湖岸边也较多地兴建堤防 ,从而为沿江沿湖低洼地带农田的垦辟创造了条件 ;江陵、鄂州等大型城镇日渐成长 ,进而构成区域性市镇网络的中心 ;乡村小集市较为普遍 ,即使在水网纵横的河湖…  相似文献   

18.
湖神与水神在藏族地区大量存在。文章从藏族民俗现实出发,认为水神与湖神主要有三种存在状态:湖神与水神分离;水神是湖神信仰的核心;水神与湖神的互置。分析了湖神与水神信仰相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历史时期四川粮食作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四川种稻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期。那时以荆、湖地区为中心的大溪文化,已发展到三峡地区。虽然在巫山大溪文化遗址中尚未发现实物稻,但从大溪文化已是比较成熟的以种植  相似文献   

20.
湖熟文化是江南土著文化与北方文化融合而成的一种地方青铜文化。其中含有大量的北方龙山文化,山东岳石文化和中原商周文化因素,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与其毗邻的发达的太湖文化对它的影响。湖熟文化以宁镇地区为中心,在地域上与太湖地区毗连,两地且都以稻作农业为主,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对湖熟文化中的太湖文化因素作些分析探讨,对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湖熟文化的内涵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