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林芝.苯日山是个神奇的地方。首先.它的地理环境十分封闭。苯日山位于西藏林芝地区.它的北面是色齐拉山、鲁朗一线的高山,西面是尼洋河,南面是雅鲁藏布江.翻过东面的山岭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了。在过去的西藏,人们认为林芝地区是"魔地".是妖魔恰巴拉仁统治的辖地。《圣地苯日山志》中这样记载:"……恶魔恰巴拉仁.用尽所有魔术无法对付顿巴.终于皈依顿巴.米瑞为首工域全被顿巴夺取。"以上这些话说明了苯教祖师顿巴·兴绕弥沃大师曾来到工布地区。又在《圣  相似文献   

2.
李德龙 《史学集刊》2013,(3):117-122
尽管最可信的商代文献《尚书.盘庚》篇中出现了十个"德"字,但多数学者都认为"德"字乃至德观念应当是周代新创,并对周代的"德"观念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商代的甲骨文中的"徝"即为"德"字前身,符合汉字的演进规律,其内涵与周代的"德"字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殷商时代就已经存在着"德"观念,《盘庚》篇十"德"的主要意蕴尚处在其原始义——行为的阶段,并包含了王德、臣德和民德三个层次,而周代的更为理性"德"是对殷代的"德"观念进行扬弃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西周时期,周人明确了德的概念。其后,重要的问题是思考德由何而来、如何获取德,即如何修德。周人创造性地提出"帅型祖考之德"的观念,将距离遥远的天降之德转向"近取诸譬"的祖考之德,为社会中人们的修德开辟了可由之径。儒家"内得于己"的修身路径,实由此启端。西周宗法社会,天子祖述文武之德,贵族善继祖考之德,似乎各家有各家之德。但是,祖考之德在实际中与臣德相合,因此天子之德与祖考之德固非一宗一姓之私德,而是由家族伦理扩展为政治伦理,君君臣臣之价值观念由此而确立。  相似文献   

4.
“德王府”和德王德王府德王在50年前的抗日战争时期,南京、沈阳、张家口分别并存汪伪、伪满、伪蒙三个傀儡政权。伪蒙疆自治政府治于张家口原察哈尔都统署,其傀儡头目是德穆楚克栋鲁普,60岁以上的老张家口人通称为“德王府”和德王。“德王府”即原察哈尔都统署,...  相似文献   

5.
钟荣帆 《民国档案》2022,(1):133-144
如何处置在华德侨是二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内政与外交事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国内外局势的变化,二战后国民政府的德侨政策经历了由沿用战时办法,到采取德日侨民同等待遇,再到"宽待德侨"的演变。根据《德侨处理办法》,明确以集中、留用、遣送的方式管理在华德侨。在政府监督与德侨自治的模式下,德侨的集中营生活颇为舒适。国民政府留用德侨则采取实用主义与人道主义相结合的策略。中美遣送德侨标准不一,引起双方关于遣送名单的博弈。二战后国民政府对德侨的管理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折射出原本已实现"内政化"的外侨管理复萌"外交化"的故态。  相似文献   

6.
唐代德音考     
南北朝以来“德音”是皇帝言语、命令的泛称,至迟在唐贞元、元和以后,“德音”成为了唐代皇帝诏书的一种新种类。作为诏书的德音,有制、敕两种形式,赏赐、蠲免和赦宥等是德音的主要内容;其中一部分德音含有“降”的内容,宋朝相对明确的德音概念,即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7.
徐一菲 《神州》2020,(6):20-20
德炉居是巧生炉的升级品牌,“古有宣德炉,今有巧生炉”。德炉居在巧生生炉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品牌和文化的创新,倡导素食文化,以“德”作为品牌文化的根基。本文就德炉居的品牌起源与文化创新进行了简要概述,立在通过“德炉居”这一品牌,将中华传统文化中至善至美的文化精神传递给更多有缘之人。  相似文献   

8.
德清窑略论     
一德清窑的发现与确立德清窑址在史书中无载,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小山富士夫首次对位于德清老县城城关镇(现为乾元镇)的几处窑址进行了实地调查并采集了部分标本。小山富士夫在《支那青瓷史稿》越州古窑址下有德清古窑条,但并没有提出德清窑的概念,也没有认识到德清窑址与宁绍一带越窑的区别。20世纪50年代,因工程建设等原因,汪扬  相似文献   

9.
张卫国  李成 《攀登》2003,22(1):32-34
"官"德在社会主体道德结构中最为重要,"官"德差,对社会形成的危害大;"官"德好,人民就能更多地受益.加强"官"德建设是促成学风、作风、党风、民风等根本好转的核心问题.因此,要把握好市场经济中促成"官"德人格化的三个主要环节,强化"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机制,促成"官"德人格化的自觉塑造.  相似文献   

10.
对清华简《尹诰》“一德”的理解存在多种意见,《礼记·缁衣》引《尹诰》,将“一德”阐释为“君不疑于其臣,而臣不惑于其君”,这应是最合理的解释。《诗经·鸤鸠》中“其仪不忒”是达成“一德”的手段,全诗则是“一德”的极好注解。“一德”应包括“相同”、“正确”、“教化万民”三层内涵。清华简《尹至》篇则叙述了伊尹和商汤达成“一德”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熊道蓉  熊道松 《神州》2014,(9):60-6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重,在育人才。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人才必备的要素中,“德”是第一位的,“德”是人才的灵魂,一个无“德”(灵魂)的人是可悲的,甚至是可怕的。本文从当前不良社会风气入手,指出当前“德”育教育的缺失,接着从诚信、爱心、自信三个方面谈其对孩子品德及人格形成的重要,并适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欧战爆发后朱家骅的对德立场与联德活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家骅对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德关系产生过重要影响,关于他在抗战时期的对德立场及联德活动,除在少数论著中略有提及之外,①目前仅有新近发表的《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对德政策——以朱家骅使德计划为中心》一文对此进行了专题论述。②作为现有研究成果的延伸,本文依据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未刊朱家骅档案,对欧战爆发后至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前朱家骅在对德关系中的表态与活动进行考察,通过发表新的背景材料及观点,开展对朱家骅的个案研究,为深入探讨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的对德外交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正>一、档案工作者德与才的标准人的基本素质,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德";二是"才"。因此档案工作者只有修德养才,达到德高才精,才能提高基本素质,才能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首先,德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行。古人云:"德者本也","以德立身,唯道义是尊"。这说明一个人立于社会,最重要的就是道德和品行,它是一个人立身于世的根本,所以档案工  相似文献   

14.
张凯英 《神州》2012,(21):71-71
书是人生的阶梯,德是人生的根基,读书须以务德为本。 何以为德?德者,达天理,通人性,善处世,明是非,知责任,敢担当,促和谐,惠民生之谓也。正如《萄子一天论》中所说:“明于天人之分,则可为至人矣。”这里说的“至人”就是德高至上之人。  相似文献   

15.
1936—1941年,日本推动对德结盟政策的中心目标是为了实现独霸中国和向太平洋地区扩张。本文深刻地揭示日本对德政策发展演变的轨迹,展现日本对德军事同盟政策的本质特征,并深入研究日本在"南进"和"北进"的战略转换过程中,谋求对德结盟的利益最大化,并通过实证分析,论证日本对德结盟政策中的"竞争"、"对抗"心理,从而说明帝国主义间结盟的利益至上原则。同时,还对日、德、意、苏"四国军事同盟"构想及其演变过程进行考证,指出1941年的《日苏中立条约》实质是该"四国军事同盟"构想的一个畸变。这可以全面透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推动对德结盟政策变化的动因和措施,以及对远东国际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统合战国楚简与传世文献考述周代"中"德教化意义不仅是对"中"德意义本身的诠释,同时是对以"中"为宗旨、以"和"为政治理想、以"祗庸"为基本纲纪、以"孝友"为伦理规范的周代"乐德"教化意义的深度诠释,并揭示了周代"中"德品格与孔子"中庸"之道的思想关联,从而证实周代"乐德"教化在西周时既已步入成熟期,春秋、战国是"乐德"教化持续发生影响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正>"德"是西周王朝政治思想与天命观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侯外庐等先生认为德、孝是周代统治阶级的道德纲领;周先王以德配天(上帝),以德受命治民等维新观念是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①。金文是研究西周贵族社会"德"之观念的第一手材料,从中得到的认  相似文献   

18.
雅鲁藏布江流过位于山南地区的姐德秀镇,由于江水漫滩,姐德秀人一直缺少耕田。历代以来,姐德秀镇以出产西藏传统手工织物“邦典”和“氆氇”闻名。古老的编织手艺,数百年不变地在当地人手中延续,这是一个生活在织物中的小世界。随着时代变迁,姐德秀以织业为中心的生活模式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姚蘇杰 《中华文史论丛》2013,(2):371-382,403,404
對清華簡《尹誥》"一德"的理解存在多種意見,《禮記·緇衣》引《尹誥》,將"一德"闡釋爲"君不疑於其臣,而臣不惑於其君",這應是最合理的解釋。《詩經·鳲鳩》中"其儀不忒"是達成"一德"的手段,全詩則是"一德"的極好注解。"一德"應包括"相同"、"正確"、"教化萬民"三層內涵。清華簡《尹至》篇則敍述了伊尹和商湯達成"一德"的過程。  相似文献   

20.
"德夯"是苗族语言。意为"美丽的峡谷",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府所在地吉首市境内。德夯风景名胜区由德夯景区、峒河景区、小龙景区组成。德夯风景名胜区地处云贵高原边缘与武陵山脉相交的武陵大峡谷中段。景区内山峦叠嶂,沟壑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