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木错的湖水蓝得让人心醉,纳木错的传说多如草原上的邦锦花朵……凡到过这里的人,都会一辈子心驰神往,终身难忘。纳木错,迷人的天湖!纳木错,令您的思念轮回到天国的圣湖! 纳木错真美 “纳木错”为藏语称谓,“纳本”意为“天”,“错”为“湖”,意为“天湖”;蒙语和满语均为“腾格里海”,意思相同。其海拔高度为4718米,最深处为33米,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为30公里,而积约1920平方公里。当您站在湖畔远眺时,湖与天浑然一体,既有湖的秀美,又具海的伟俊。  相似文献   

2.
当惹雍错湖的形状有如一个金刚杵,位于藏北湖泊明珠的中部,南北走向,扁长的形状,又像是远古的湖神遗留在大地上的巨大脚印,正一步步引领你,迈向广袤的藏北无人区。  相似文献   

3.
美国古生物学家斯蒂芬·杰·古尔德说遘“科学并不是无情地探讨客观信息。科学是一种创造性的人类活动,天才的科学家更像艺术家,而不是信息的拥有者。”在青藏高原的纳木错流域,具有冰川、冻土、湖泊、高寒草甸(草原)、湿地等多种环境介质,这些谱写神话故事和诗歌的元素,是科学家进行科研的宝贵对象,是研究地表多圈层互相作用的天然实验室。在纳木错,活跃着这样一群科研工作者,常年与山与湖为伴,和大地一起呼吸吐纳,用他们的研究数据和报告,还原一个真实的纳木错,继续谱写纳木错流域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纳木错之旅     
纳木错,意为“天湖”,是西藏妇孺皆知的著名神湖。她以其湖面浩阔——面积达1920平方公里,以其凌空的高海拔——湖水平面已达4718米,高高地雄居于世界之最。她是传说中的神湖,变幻莫测地让人难以接近。据说,有时即使你已看见了湖光波影,任你怎么走都难抵达近在咫尺的湖边。那种可望而不可及、飘忽不定的神秘诱惑,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我们决意造访纳木错。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藏历水羊年,在西藏有朝拜纳木错圣湖之习俗。我们有幸前往纳木错,目睹了无数信徒转湖的盛况。 6月11日晨,我们一行六人,乘丰田车从拉萨出发沿青藏公路北上。不久便进入辽阔的羌塘草原。车子经过当雄县后驶入娜根拉山谷,越过挪根拉山口便隐约可见纳木错。此次活动的大本营是三面临湖的扎西多波且岛。虽然我们提前两天到了这里,岛上还是搭满了帐篷,煞是热闹。我们在一家帐篷旅馆里安顿后,我不顾疲劳迫不及待地来到神往已久的纳木错湖畔。晴天丽日下,纳木错圣湖在伟岸挺拔,银装素裹的念青唐拉神山之衬托下,碧绿的湖水仿佛是天造  相似文献   

6.
都说:"去西藏没去过纳木错圣湖就等于没有去过西藏。"如果西藏是幅山水写意,那纳木错圣湖该是那神来之笔了;如果西藏是首千古礼赞,那纳木错圣湖该是那绝世之歌了;如果西藏是位倾城倾国的天香,那纳木错圣湖该是什么呢?一定是她明眸善睐的一双秋水了?纳木错圣湖一定是西藏的"心灵深处",要不人们入藏怎么非要去纳木错圣湖呢?  相似文献   

7.
视点与资讯     
《中国西藏》2003,(3):75-77
纳木错将举办羊年转湖节 今年6月13日将举行羊年转湖节。12年一次的“纳木错转湖节”是藏传佛教的一次盛会,届时将有成千上万佛教信徒围绕总面积1920平方公里的“神湖”转经、朝圣。今年,当雄县以“羊年纳木错转湖节”为契机,向海内外游客隆重推出“中国西藏圣地游·羊年天湖(纳木错)生态游”,预计两个月左右,将有盛大佛事活动、大型歌舞服饰表演、精彩的赛马等。届时,为保护纳木错的生态环境,当雄将投巨资用于环境监测和垃圾处理,推出生态环保车辆,并组织青年环保志愿队参与环保活动。  相似文献   

8.
在西藏有转山和转湖的风俗,信徒们在特定的日子,会不辞辛劳的转神山圣湖祈福。马年转神山冈仁波齐,羊年转神湖纳木错。羊年转纳木错的由来,据说开始于公元12世纪末,当时佛教达隆嘎举派创史人达隆塘巴扎西贝等高僧云集到纳木错边上修习密宗要法,并开创环绕纳木错的修行之举。之后就由信徒传承下来。  相似文献   

9.
纳木错情歌     
1 高耸的念青古拉, 洁白的云彩献给你。 浩瀚的纳木错, 绵绵的细雨献给你。 2 手持念珠的座上道士, 曾与我有着转湖的因缘。 萨迦寺头戴黄帽的僧人, 曾与我有一道求法的缘份。  相似文献   

10.
资料显示,建成后的青藏铁路穿三江源、可可西里、羌塘草原3个国家自然保护区,由北往南从青海格尔木进入拉萨,青藏铁路依次经过昆仑山景观带、长江源景观带、羌塘草原景观带、那曲到拉萨景观带等,沿途风光秀美,名胜众多,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藏北牧区独特的民族风情相融合,旅游资源极为丰富。青藏铁路西藏段,不仅有雄伟的唐古拉山、万里羌塘的“草原牧歌”、错那湖和成群的野生动物,还有雄伟的桑丹康桑雪山、传说为英雄格萨尔王手下大将夏巴葬身之所的“草原八塔”、巍峨的念青唐古拉山主峰、著名的羊八井地热电站和温泉以及秀美迷人的拉萨河等等。而这些只有藏北高原才有的独特的自然景观,游客坐在列车里就能一览无余。当然,还有青海湖、纳木错这样的高原名湖、昆仑山这样的神奇山脉、德令哈这样的特色小城……这些是在火车的观景站台上看不到的风景。如果坐火车去西藏,不妨在这些站点下来,花上半天一天的时间去走走,把青藏铁路所能辐射到的美景一网打尽。  相似文献   

11.
羊年转湖,马年转山,猴年转森林,据说是佛祖给人间留下的旨意。纳木错是佛身、语、意之圣地,也是圣地中之最殊胜者。在别处修行一百年才能成佛的话,在这里修行弹指间就能修成。修行者绕湖而行,便可得到无量的功德和渊博的知识,并能舍去自己的恶习和痛苦。转湖的时候,把各种供品投入湖中,祈求风调雨顺,吉祥如意,转湖一圈一般要耗时半月左右。在三百多公里的  相似文献   

12.
班戈县德庆镇保雄村位于纳木错的西南部。我们所在的第4生产小组足巨离湖岸大约10公里,虽然没有第6组那样紧依水草特别丰美湖边,但因为这里都是低矮起伏的丘陵草原,所以纳木错湖厩湿润的空气基本可以无障碍吹到这里,就整个藏北地区来说,这里也还算是不错的草场了。  相似文献   

13.
在青藏高原的腹地,万里羌塘的边缘,也就是俗称的阿里大北线上,散落着一系列的大湖,如昂拉仁仰错、塔若错、扎日南木锴、当惹雍错、昂孜错、格仁错、色林错、纳木错等等。这里是令无数旅友心生向往的西藏高原湖泊最为密集的地带,风光明媚,也是至今难以穿越的一条越野旅行线路。这之中的当惹雍错,作为西藏的第三大湖泊,像一条流动的蓝丝带。异常瑰丽,如若身临其境,会让人们对藏北大湖的想象得到完美印证。  相似文献   

14.
纳木措湖奇观次仁玉珍我的民族笃信宗教,人们认为山山有神,湖湖有龙;老人们说,雪域的每座山、每个湖甚至每块石头都是有灵魂的。不过,你猜我们民族共同尊崇的神山圣湖在哪里呢?藏北牧人的《赞山词》说:北有神山40座,南有神山40座,是南北各部的保护神。东方的...  相似文献   

15.
悲情阿里     
因为去过藏北,别人问起我的感受,我说那是一种被震撼的感觉,实实在在说,藏北的美是震撼的美,她让你深深感悟到“博大”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1994年夏,我随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谢小晶带领的摄制组一行去藏北拍摄民俗文化专题片,西藏文联副主席.西藏民俗学会主席塔热&;#183;次仁玉珍是个藏北通,她带我们去了藏北西部尼玛县境内的文部村,一个让我们心动的古老村落……  相似文献   

17.
书讯     
《中国西藏》2013,(6):86-86
《笔尖下的西藏》编者独具匠心地以西藏为主题,力求以文字之美重塑西藏之美、之厚重,立意新颖,别具一格之外又紧跟当下文化潮流。《笔尖下的西藏》收入阿来、裘山山、马丽华、于坚等乍家书写西藏的散文作品。其中作品涉及纳木错、山南、布达拉宫、果洛、盐井、玉树、甘南、川藏线、青藏线、阿里、香巴拉、墨脱等著名景点和人文遗迹最多的地方,是一本有助于西藏自助深度旅游,并对民族文化、自然风貌有着实证生质的书写,呈现了藏民族和汉民族在人间高地上的种种身体与心灵印迹。作者:阿来等,已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于201 3年8月出版,定介39元,ISBN:9787539963112。《走遍藏北无人区》你想一睹"地球第三极"的风采吗,你想领略藏北草原灿烂的文化吗?《走遍藏北无人区》以当代新闻工作者唐召明写实求真的笔触,讲述了自己二十多年来亲历神秘草原、拍摄野生动物,以及藏北牧人在"生命禁区"里的生命情态、昔日无人区变成今朝繁荣新牧区、走集体似道路乡村的神奇见闻、中央企业援藏带来的种种变化、京藏两地众人血浓于水的情谊,还讲述了藏北四次大规模科学考察的惊人发现、壮丽的山川风貌、生动有趣的民间传说、国家羌塘自然保护区的珍禽异兽等  相似文献   

18.
1994年夏,我随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谢小晶引领的摄制组一行去藏北拍摄民俗文化专题片,西藏文联副主席、西藏民俗学会主席塔热·次仁玉珍是个藏北通,她带我们去了藏北西部尼玛县境内的文部村,一个让我们心动的古老村落……  相似文献   

19.
5月13日,西藏藏北无人区科学考察团组委会成员郎杰旺久先生代表该组委会向首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的赠书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此次所赠数百本由民族出版社新近出版藏北无人区科学考察探秘丛书《离天最近的地方》(从书第一册),主要是为了帮助当代大学生了解藏北无人区,这块迄今地球上尚存的极少数几块自然生态保存完好的大陆之一的动植物、牧用草原、矿产资源等情况。而进行的一次公益活动;以唤起人们的保护环境意识和对西藏高原的热爱,共同为西藏的经济建设,自然保护作出贡献。这次赠书是藏北无人区…  相似文献   

20.
羌塘(藏北草原)是一片真正意义上的高天阔土。藏北的男人们每年都要进行两次长达几十天甚至数月的充满乐趣而又艰辛、危险的长途跋涉。这就是令外人感到神秘的藏北牧民传统的运输方式——驮盐及由此引发出来的农牧盐粮交换。驮盐是藏北男人每年必须要完成的劳作之一。依循古人的说法,一个男人一生能参加九次驮盐,就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驮盐对男人而言,已经超出了对物质利益的索取。因此,他们不会为这种劳作而苦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