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国民党爱国将领李宗仁先生,曾有一位关系甚笃的把兄弟,这人就是李宗仁称其为“三哥”的杨树诚。身世杨树诚,河北盐山县曾庄人,生于1885年,其父杨福履,52岁时妻子才生下了杨树  相似文献   

2.
清朝末年,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官吏贪污的情况十分普遍.贪官污吏们为了捞钱,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当时,在山东高密就出了一桩轰动一时的“孔子借钱案”. 1908年秋,高密县教谕(相当于教育局长)尹曰遴兼任了高密县高等小学堂堂长.尹日遴虽然身负教育重任,却是个十足的贪官,想方设法地想着把公家的钱财装进自己的腰包.为掩人耳目,尹日遴想出了“孔子借钱”的招数,以此来混淆视听,从中得利.  相似文献   

3.
用"天下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来形容唐朝的机关食堂,是最恰当不过的。 唐朝的"公务员"在上班之余,都能享用一顿免费的午餐,不但味美量足、营养丰富,而且吃不完的"伙食尾子",还可以装进自个儿的腰包。真正是公家的饭好吃,公家的钱好赚。  相似文献   

4.
骆冬 《旅游纵览》2013,(8):261-262
丁文江是我国地质工作的开创者,为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科学研究精神尤为值得我们学习和赞颂。由于我国多数学者对丁文江的地学贡献研究颇多,但是对丁文江的地学思想甚至地学科学哲学思想研究偏少,文章主要结合我国学者对丁文江的科学哲学思想的理论渊源作出研究。以便为得出丁文江的科学哲学思想作出前沿之研究。  相似文献   

5.
丁文江于 1912—1926年的 14年间,任过上海南洋中学教员、工商部矿政司地质科科长、地质调查所所长、北票煤矿公司总经理、淞沪商埠督办公署总办; 1930—1934年,他任北京大学地质系研究教授,国立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教书育人 1912年,丁文江在上海南洋中学教书,用生物演化的观点撰写中国第一部动物学教科书,并调查了扬子江芜湖以下的地质地貌,考察长江由中江、北江、南江人.海走向;1921年丁文江在北大“地质研究会”著文,对于海岸线的进退速率予以评估,为古史工作者从事吴越文化研究提供了古地理古气…  相似文献   

6.
张雷 《近代史研究》2022,(1):154-159
庄文亚的《无逸窝日记》等史料中有关丁文江1902—1911年留学生活的记录,证实了丁文江于1902年3月到东京法学院留学,后在千叶医学专门学校学医。然而,日本文明的拿来主义,以及编辑刊物的困境和日俄战争的爆发,使丁文江决定前往德国学习陆军,但终未成功。1904年3月,丁文江离开日本前往英国留学,其间,曾机缘巧合拜会了康有为和孙中山,并由剑桥大学希普利爵士引向科学之路,同时,由于自身的嗅觉问题而放弃军事和医学报国之念。留学期间,丁文江转向自然科学,并深受进化论影响,拥护渐进改良,反对激进革命。留学时期形成的人际网络也成就了丁文江的事业和家庭。  相似文献   

7.
读者朋友,不知你是否知道,李宗仁先生曾有一位关系甚笃的把兄弟,李宗仁称其“三哥”。苦难身世这位“三哥”叫杨树诚,河北盐山县曾庄人,生于1885年,童年身世极为凄苦。  相似文献   

8.
丁文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地质科学家。在1923年的"科玄论战"中,丁文江作为科学派的主将,热情地赞颂科学,维护科学的威信,捍卫和宣传的科学思想。但由于他过分强调科学的作用,陷入了唯科学主义的误区。尽管如此,我们依然不能抹杀丁文江在中国科学近代化中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丁文江以地质学家的身份而热衷于政治,1904年,17岁的丁文江就远渡英伦三岛,7年后获得格拉斯哥大学动物学博士学位,回国后被胡适等英美派引为同调,傅斯年甚至推崇他为“欧化中国过程中产生的最高的菁华”。因此,在一般人的眼里,丁文江是英美派的中坚,必然敌视苏联。但是,当我们看到他连载于《独立评论》之上,记述他的1933年苏联之行的《苏俄旅行记》后,我们发现,事情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0.
丁文江与上海似乎有不解之缘。 他出生在离上海不远的江苏泰兴,去英国留学时在上海停留过一些时日,后来还研究过上海的地质及其构成,作为中国地质学的开创人,这也许顺理成章、不足为奇。但丁文江在1926年出人意料地出任相当于后来的上海市市长的淞沪商埠总办,无意之中奠定了“大上海”的市政基础,却只有归之于缘份了。 20年代初的丁文江对军事很感兴趣,一心想为中国训练一支近代化军队。所以当1925年孙传芳在杭州请他出来做事时,丁文江说他自己可以做一个很好的  相似文献   

11.
丁文江(1887-1936年),字在君,笔名宗淹,江苏泰兴黄桥镇人.留学日本、英国.曾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他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在开创地质事业期间,他还发挥了"学术界的政治家"作用.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地质学在1920年代就获得了世界声誉.  相似文献   

12.
沈辰 《华夏考古》2007,(3):142-148
马思中(Magnus Fiskesjo)博士[瑞典]和陈星灿博士合著《中国之前的中国:安特生、丁文江和中国史前史的发现》(China before China)由瑞典东方古物博物馆出版发行。本文对该书内容作了详尽的介绍,重现了当年安特生和丁文江等早期科学家在中国史前田野考古合作的历史,以及评价他们对中国早期考古学发展的贡献。作者强调了当前中国考古学国际合作的意义,特别是涉及了对中国文物海外收藏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13.
有关清代贪污的记述与研究在西方世界中并不鲜见.西方传教士和商人一踏上中国这块土地,与地方或中央政权相关机构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后,贪污的研究也便开始了.  相似文献   

14.
田玉鹏  戴宇 《史学月刊》2023,(6):95-103
作为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家群体深度参与了政治变迁进程。律令制时代的官位制度确立了公家群体的身份秩序,这种官位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官位相当制。通过对位阶、官职的规定,对古代日本前国家时代的豪族进行重组,逐渐形成了律令制时代的氏族。平安时代,各氏族争夺官位并开始逐渐形成对各层级官位的垄断与世袭,官位决定着家系的发展。中世以后,随着武家政权的确立,古代的氏族转型为家族,中央王朝官位虚衔化,家系与官位的关系开始固化,家系出身决定了官位的高低。至江户时代,官位与家系的相关性彻底固定,形成了由可担任的最高官位的高低来决定家系等级高低的等级制度。纵观明治维新以前日本公家官位制度的演变历程,可以发现其明显地呈现出日趋贵族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丁文江     
丁文江,字在君,笔名宗淹。江苏省泰兴县黄桥镇人,生于1887年4月13日。丁家境颇丰,自幼就受到相当严格的家庭教育。丁文江5岁便入私塾读书,9岁时已读完了四书五经。孩提时的丁文江就特别偏爱对“人与事”的研究,尤其对那些关于改革社会和政治的书籍感兴趣,课余常与同学讨论国事。他十一岁那年,正值戊戌变法,影响了这位“少年中国的新少  相似文献   

16.
姚红 《文献》2007,(2):145-148
王明清在<挥麈录·前录>卷二中云:"唐朝崔、卢、李、郑及城南韦、杜二家蝉联珪组,世为显著,至本朝绝无闻人.自祖宗以来,故家以真定韩氏为首,忠宪公家也.  相似文献   

17.
刘亮 《文史月刊》2012,(3):36-36
两汉时期,由于实行的是察举制,各地自下而上选拔出德才兼备的青年才俊,直接进入国家管理层。这些被选拔上来的青年才俊有一项特权,就是乘坐公家的车马赴京面圣。也正是因为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来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我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学者梁启超诞生110周年,丁文江、赵丰田编撰的《梁启超年谱长编》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和读者见面了。《梁启超年谱长编》系据《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修订而成。早在梁任公去世的1929年,丁文江就以编纂梁谱自任,然因职务弥众,慨然创其始,无力善其终,后商之于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请其学生赵丰田助编。经丁赵多年努力,终于1936年夏编成初稿,刻印50部,每部线装12册,由谱主家属  相似文献   

19.
解放后,随着私营工商业的发展,资本家中的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高额利润,采取向国家干部行贿等种种非法手段向工人阶级进攻.在资产阶级的腐蚀下,部分国家干部沾染和滋长了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习气,有的甚至蜕变为资产阶级的代理人.面对这种情况,党中央及时作出了在全国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一场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相似文献   

20.
正丁文江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作为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先行者,他和他的团队在短时间内将中国地质学提升到国际水平,使得这门学科在中国落地仅数年之后,就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丁文江还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地质人才。除了在地质学方面的贡献,丁文江凭借非凡的智慧和超人的精力,还抵达了他那个时代多个其他学科领域的制高点。与他同时代的温源宁,形象地称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