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菜系的主要地方风味之一苏锡菜,以苏州、无锡为中心,含太湖、阳澄湖、澄湖、湖等周边地区。苏锡一带,地近太湖,山川秀丽,风光旖旎,物产丰饶,向有“人间天堂”之誉。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建城历史有2500多年之久。苏州烹饪历史悠久,从苏州、吴县青莲岗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如碳化谷粒、陶杵、数量众多的动植物残骨、残骸以及诸多食器来看,食品的初加工已在先民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吴地自古“民食鱼稻.  相似文献   

2.
二、历史因素、文化软实力、无形资产对苏州、无锡30年的发展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们常说,经济实力竞争的背后,往往是文化实力的竞争。  相似文献   

3.
<正>无锡不仅是民族工商业的重要发祥地,也被誉为“二胡之乡”“丝竹高地”。位于江南腹地的无锡,在大的历史背景、地缘环境方面与苏州、常州大致相同,但因自身特殊的历史境遇异于苏常,又呈现出殊途异彩的人文样貌,在民乐方面个性独具,特色鲜明。历史上,无锡家班社乐繁荣,锡派琵琶特色独具,二胡艺术长足发展,道教民乐相融互动,书写了无锡民乐独特的发展轨迹,也形成了无锡民乐的特殊风貌。成就无锡独树一帜音乐品性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悠久“曲局”的浸润造化;二是与二胡发展成熟的相生并行;三是与道家文化的交融互动。  相似文献   

4.
苏州是一座有着2 500多年历史的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对这座著名旅游城市的意义非同寻常,文化与旅游的高度融合发展是苏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核心工程。系统化挖掘和梳理苏州具有旅游经济属性的文化资源,特别是苏州古城以及众多的古镇、古村落等整体呈现出吴地文化的案例,规划和构建苏州文旅高度融合发展的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重点突破,形成苏州文化融合发展的品牌项目。  相似文献   

5.
<正>隋代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苏州历史发展而言,大运河的开通影响深远,可以说奠定了苏州“人间天堂”的城市地位。关于大运河对苏州发展影响的研究成果颇多,但很多结论对于运河沿线城市同样适用,无法说明为什么苏州会在众多的运河沿线城市中脱颖而出,也就无法彰显苏州的城市个性,因此有重新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郑忠 《安徽史学》2003,1(4):39-44
南通、无锡、常州三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重要的中等工商业城市,20世纪初先后依靠自身民族工业振兴发展起来,并相继形成各具特色的“南通模式”、“无锡模式”、“常州模式”。展开对此类区域城市发展道路和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不但可以把握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一般性规律,而且还能为探索当代中国城市化道路提供历史依据和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无锡人有时会羡慕周边城市,因为他们往往都有着一些风雅的古称,比如南京古称金陵,苏州称姑苏,湖州则称乌程……尤其是常州的古称"南兰陵",不仅诗情画意,更交织了齐梁历史的风云际会,令人神往。反观金匮、梁溪,或晦涩,或平淡,始终都少了点韵味。但其实,无锡人大可不必因此而有文化自卑感。因为,无锡也曾有过一个充满诗意和韵味的古称——杼秋。  相似文献   

8.
从1978年到2008年,苏州、无锡这两个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率先发展的兄弟城市,演绎了一场你追我赶的竞赛,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各自成为苏南、江苏经济中的一极。回顾总结这30年各自的发展轨迹,以便于更好地面对21世纪的竞争和挑战,使自己始终处于率先发展的地位,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从1978年到2008年,苏州、无锡这两个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率先发展的兄弟城市,演绎了一场你追我赶的竞赛,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各自成为苏南、江苏经济中的一极。回顾总结这30年各自的发展轨迹,以便于更好地面对21世纪的竞争和挑战,使自己始终处于率先发展的地位,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戚永晔 《风景名胜》2012,(7):108-122
我蛮喜欢听江南小调,“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得益于太湖的城市,有苏州、无锡、与湖州。但苏州与太湖接壤的是西山与东山,湖州也是市郊连接太湖,真正享受太湖之美的城市只有无锡了。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传统旅游业通过文化张力的渗透提升其附加值,文化又借助传统旅游的途径拓展更广阔的市场。无锡市的蠡湖和苏州金鸡湖同属太湖的支脉,本文通过对两者的比较研究,为无锡环蠡湖旅游产业布局提供新思路,提出更多的对策及建议,以促进无锡市开放型经济和文化旅游经济交融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一、引言苏南地区是江苏省南部地区的简称,包括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五市,拥有广袤的太湖平原,长江东西横贯境内,京杭大运河流经苏南大部。苏南地区受地理位置的影响,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河网纵横交错,是名副其实的水乡泽国,其中水域面积占21.15%。再加之经济繁荣发达,创造出丰富的以苏南古桥为代表的众多城市文化遗产。苏南古桥文化遗产是江南"水乡记忆"的重要符号,是苏南城市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近几十年来,苏南经济持续以较快速度增长,城市建设大规模展开。城市发展带来难得历史机遇的同  相似文献   

13.
《收藏家》2005,(Z1)
苏州西山观梅杂咏甲申正月二十四日上午,于苏州去西山观梅,一路风光,几渡太湖,时已忘却昨日无锡鼋头渚观湖之苦,车行之中,远远望去,一片白梅,恍若雪海,多有喜出望外之感,有打油诗为记。昨聚无锡太湖东,哪知苏州水也通。湖光山色望不尽,并有梅花伴王公。是日下午,看梅归来再过太  相似文献   

14.
朱英 《史学月刊》2006,(12):38-45
1906年成立的苏商体育会是苏州商团的前身,也是近代中国较早由商人创办的新型准军事团体,1912年初发展成为苏州商团公会,直至1936年2月才宣告结束。与上海和武汉等地的商团相比较,苏州商团的特点是与商会的关系十分密切,组织比较细密,规章也比较完备,是统一的一元化组织,而且发展的历史较长,虽在政治上没有突出影响,但在维护地方治安和保护商人利益等方面却发挥了重要作用。180余万字的《苏州商团档案汇编》是国内外即将出版的第一部大型商团档案文献资料,内容丰富,对研究近代苏州商团乃至整个近代中国商团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苍梧县修志有悠久的历史,从宋朝开宝年间就有历史记载,到了清康熙年间,已有较完整的《苍梧县志》。1996年新编出版的《苍梧县志》,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地情书,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了苍梧县的政治、经济、资源以及人文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为当地社会发展和经济项目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化。苏州的地名化有内涵、有底蕴,与苏州的地方历史化直接相关,蕴涵着浓厚的人气息。  相似文献   

17.
苏州丝绸业长期在苏州社会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税入大宗”。历代政府纷纷把之当作摇钱树,重征苛敛,予取予求,严重地窒息了丝绸业的生机,阻碍了丝绸业的发展。研究苏州丝绸业的捐税负担,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苏州丝绸生产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而且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艰难处境的认识。本文根据一些文献和档案资料,对民国时期苏州丝绸业的捐税情况作一探讨,以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8.
刘彬彬 《旅游纵览》2023,(13):19-2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休闲相关活动已逐渐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从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发展目标出发,综合多方面因素选择北京、上海、杭州、武汉、苏州、无锡6个样本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多视角对比方法,从文化特色、环境基础、产业发展及产品供给四个视角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其共性特征,提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建设的四点对策,以期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标准制定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苏州处于江海交汇之处,在历史上就和海外交流频繁,涌现出了众多良港,为我国东南地区的重要门户。众所周知,唐代鉴真和尚的第六次东渡就是从苏州的黄泗浦起航,最终安全抵达日本,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明代的郑和下西洋也是从苏州的刘家港出发,将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巅峰。由此可见苏州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由于海上波涛诡谲,天气变化多端,极大地增加了海上航行的风险,据文献记载,在苏州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  相似文献   

20.
正历史教学比较法,是指将有一定关联的历史现象和概念进行比较对照,判断异同,分析缘由,从而把握历史发展进程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认识历史现象的性质和特点。比较法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历史教学基本的常用的方法。历史教学应重视比较教学,科学地运用比较进行教学,对深化历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深刻地理解历史现象,有利于学生发现和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