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宋庆龄有两个养女的说法早有流传。中国福 利会曾请张钰老人以宋庆龄生前秘书的身份出面撰文 声明,文中称:宋庆龄在70年代一次宴会上答美国的 一位记者问,有以下一段对话。记者问:"这两位姑娘 是谁?是您领养的吗?"宋庆龄答:"不,不是领养的。 她们的父亲是我的随身警卫,几年以前瘫痪。她们从 童年开始就住在这里。" 宋庆龄表弟倪吉士也曾说,那是宋庆龄警卫隋学 芳的女儿,宋庆龄从未向他说过是她的养女。两个女  相似文献   

2.
正宋庆龄与爱泼斯坦近半个世纪的深交宋庆龄同爱泼斯坦的交往更是成为佳话,宋庆龄称他为"我最信任的朋友和同志"。爱泼斯坦从23岁开始,即从1938年至1981年,与宋庆龄共同经历了许多历史风云,共同奋战了近半个世纪。她对他后来在中国的工作、生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交往近半个世纪后爱泼斯坦对宋庆龄十分了解,晚年的他评价说:"她外表柔弱,内心坚强。她一是原则性很强,二是非常谦逊,即使是年轻人和地位不高的  相似文献   

3.
李家炽,离休前任上海市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曾负责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生前的后勤保障管理工作,他向我讲述了两桩有关宋庆龄鲜为人知的事情。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1938年6月14日,宋庆龄在香港成立保卫中国同盟(简称保盟)。保盟设中央委员会作为领导机构,宋庆龄任主席,保盟向海外华侨和各国知名人士宣传抗日,争取海内外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支持;筹集经费、药品、医疗器材,援助中国抗日军民,推动抗日救亡运动。保盟在香港的活动一直坚持到1941年12月香港被日军占领。宋庆龄和保盟1941年在香港发起的"一碗饭运动",曾轰动全港。"一碗饭运动"原是美国医药援华会为购买药物和设备支援中国抗日战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缅怀孙中山的时候,很自然而然地想到一位成功男人的背后,必然有一位不平凡的女性为之支持、奉献。孙中山也不例外,而且他在为中国独立、民主、富强鞠躬尽瘁地奋斗一生中,所获得不平凡的女性的支持者,并不止是志同道合的夫人宋庆龄一位,曾与他同甘苦共患难的元配夫人卢慕贞,就是一位值得世人传颂的不平凡的女性。然而,在宋庆龄在世时,人们很少提及卢慕贞,或对她知之不多。  相似文献   

6.
杨杏佛随蔡元培在大学院工作时,曾建议我也随蔡工作。杨此人有才气,思想进步,能说能写。他与宋子文感情好,宋有几匹好马,几次杨约我和内子沈性元跨马出东郊,欣赏紫金山、玄武湖风景。那时他正与宋庆龄、蔡元培在上海组织民权大同盟。宋庆龄发表的某些中文文字都出自杨手。他支持上海学生的反蒋活动,他从各地学生和他来往的信件中挑选精彩的给我看。浙江、上海各地大学生到南京请愿抗日,杨暗中予以金钱支持。他坚决反对独裁,主张民主自由。蒋介石恨之入骨。对民主大同盟的两位头头宋庆龄、蔡元培,我料想蒋不便下手,但对杨有可能加害,藉以警告…  相似文献   

7.
“杀杨儆宋”:杨杏佛被刺问题中的一个误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大伟 《安徽史学》2004,(5):106-109
蒋介石为何暗杀杨杏佛,"杀杨儆宋"说曾长期流行,照此杨成了过渡的工具,成了用以警示并可替代的牺牲品.其实"杀杨"是必然的,此举并非针对宋庆龄,主要目的是要扼杀民权保障同盟,一举扫除专制道路上的障碍.况且动机只是一个方面,还有个人原因也很重要,即具体暗杀对象与被选个人的情况有关.在蒋介石眼里,杨是一大祸害,他曾不顾禁令如实报道苏区,现又为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到处营救政治犯,做了许多共产党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有如此"前因""后果"的考虑,民权保障同盟中最能干最起作用的杨杏佛自然便成了被暗杀的首选.杨杏佛被杀的动机和原因究竟如何,关系对他的评价能否如实到位.  相似文献   

8.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1891—1946),出生于安徽,早年投身教育事业,后为革命奔走以致积劳成疾,于1946年病逝,年仅55岁,殊为可惜。陶行知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一生不遗余力推动平民教育,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宋庆龄曾经评价他:"陶行知堪称‘万世师表’。"其实,陶行知还有更为  相似文献   

9.
自1912年至去世前夕,孙中山曾经三次入住天津利顺德大饭店208房间。他常在夫人宋庆龄的陪伴下于天津停留休息。因孙先生系广东香山县翠亨村人,利顺德特别将“1863别致西餐厅”中的一个小厅命名为“翠亨村”,并根据当年他在餐厅的饮食喜好配制了一份“孙中山菜单”。  相似文献   

10.
1915年10月25日,中国一代伟人孙中山和当代中国最伟大的女性宋庆龄在日本东京结婚了,这是一件对近代中国颇有影响的事.一位外国作家莱昂·沙曼在他的《孙中山:他的一生及其意义》一书中这样写道,他们“是把爱情的理想同革命的理想结合起来”,点明了孙中山和宋庆龄结婚的崇高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慧娟 《百年潮》2023,(1):42-48
<正>宋庆龄的一生,长期与中国共产党相伴相行。从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来,她始终坚持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在中国革命艰难困苦的斗争中,坚定地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宋庆龄曾发表声明说:“孙中山一生主张共同奋斗救中国。这就是他主张国共合作的原因。”“倘使他所主张的国共合作一直不间断地继续到现在,中国目前已经是一个自由、独立的强国了。”字里行间,表明了她竭力拥护两次国共合作的坚定立场。宋庆龄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贡献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宋庆龄作为孙中山的妻子和助手,  相似文献   

12.
正长征开始后,宋庆龄一方面密切关注红军的消息,另一方面多方寻求力量,支持中共和工农红军的革命活动。那一时期,宋庆龄在上海团结了一大批外国友人,1934年到1936年,在宋庆龄指引下,她与这些外国友人一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力地支持了红军。"一定要保证这两个人的安全"1935年6月,遵照中共中央的决定,陈云离开长征队伍,从四川经重庆辗转来到上海,他  相似文献   

13.
<正>无论是在战火纷飞、腥风血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为着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共同目的,毛泽东与宋庆龄建立的长久、深厚、诚挚友谊始终牢不可破:感情纯真,彼此尊重,肝胆相照,同甘共苦,荣辱与共。宋庆龄与毛泽东在1927年下半年之前,是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民主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的情谊;在这之后,形式上仍是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的情谊,而实质上是党内外共产主义者的情谊。毛泽东与宋庆龄一直保持着特殊的尊重之情,并对宋庆龄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为此,邓小平曾评价说:"中国共产党和党的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刘  相似文献   

14.
邓文钊原籍广东五华县,生于香港。他曾留学英国,毕业于剑桥大学,回港后任华比银行华人经理、《华商报》董事长兼督印人,建国后任广东省副省长、省工商联副主委。他出身于香港的名门望族,与宋庆龄、何香凝、廖承志关系密切,并投身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是香港人爱国主义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1951年9月18日,宋庆龄在北京接受了"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10万卢布。她在奖金支票背面亲笔批示:"此款捐赠中国福利会作妇儿福利事业之用"。10万卢布,在20世纪50年代,是一笔巨款。相当于一个中央机关干部工作160年的总收入。60多年过去了,当年宋庆龄捐出的10万卢布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1951年9月18日,宋庆龄在斯大林国际和平奖颁奖仪式上留影  相似文献   

16.
1981年5月29日晚8时18分,中国一位伟大的女性、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因病逝世了。宋庆龄一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在她临终前,她惟一的愿望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在1958年,宋庆龄同志就曾向前去看望她的刘少奇、周恩来同志提出入党的要求,当时刘少奇同志对她说:“从现在情况看,你暂时留在党外对革命所起的作用还大些……”宋庆龄当时表示理解,但内心却很不平静。1981年5月14日晚,宋庆龄的病情突然恶化,体温高达40.5℃。第二天早上,当她体温下降后,她明确地提出坚决入党的要求,并连续重复了三遍。宋庆龄的这一要求很快就报告…  相似文献   

17.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自1928年到中国后.耳闻目睹中国内忧外患,发誓要用自己的笔帮助中国老百姓,决意冲破阻力,到陕北这块红色的未知地采访,把那里的真实情况揭示于世。于是,他向在上海的宋庆龄求助。巧得很,在陕北的党中央为了冲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让全国同胞了解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毛泽东与周恩来致信宋庆龄,请她物色一位正直的西方记者和医生到陕北考察。宋庆龄征得中共中央同意后,着手安排斯诺去陕北,另一位外国友人马海德与斯诺同行!  相似文献   

18.
<正>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藏有一张宋庆龄亲自手书的便条,写着:"这把宝刀本来是孙先生的知友,久原房子助送的(编者注:手稿上写成"久原房子助"正确名应为"久原房之助"),但后来日本军阀在侵略中国,占据上海时和故居的其余有历史纪念品偷回日本去的。以后日本投降后经过交涉还给故居的。"(见图1)这张微微泛黄的便条是上海宋庆龄寓所生活管理员周和康捐赠的,他简单讲述了久原房之助赠送孙中山宝刀的流传经过。据周和康告知:这便条大  相似文献   

19.
50年代末,已故的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曾为安徽省枞阳县周潭小学少年先锋队题词,在大别山余脉三公山南麓、长江北岸的枞阳农村至今仍传为佳话。几十年来,宋庆龄的题词,铭记在周潭小学一代代师生的心头,激励着一批批少年在这里发奋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20.
孙科是孙中山先生的儿子。宋庆龄与孙科之间也有相互往来。在国民党退居台湾时,宋庆龄曾极力想挽留住孙科。1949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24周年纪念日的清晨,忧心忡忡的孙科只身来到中山陵拱卫处办公室,向留守人员交代了一些有关应变事宜后,对范良说:"范代处长,9点,我要在这儿等一个重要长途电话。"处长马湘惊异地问:"在我们拱卫处等长途?"孙科压低嗓音:"是孙夫人从上海打来的,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