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饮酒诗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其饮酒诗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杜甫充满悖论的心灵意蕴:他既是一个“穷愁的大丈夫”,又是一个“清醒的醉饮客”;杜甫的饮酒诗呈现出中国诗酒文化的独特形态:穷愁清醒。这种文化形态不仅体现了杜甫心酸悲怆的内心世界,更展现了一种大地般的博大的人道关怀。杜甫创造了中国诗酒文化中继“天”、“人”境界之后的“地”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饮酒风俗○韩士奇我国各少数民族喜欢饮酒,他们的饮酒方式多种多样,别有一番风情。山栏酒黎族人民热情好客,客人临门时,首先以自制的山栏酒为客人接风洗尘。他们饮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叫“腔斧昂”,是饮酒叙情之意;第二阶段是喝醉酒,叫“痹熬”,即按黎...  相似文献   

3.
杨之昉 《文博》2005,(3):38-45
唐人好饮酒,虽然比之六朝稍有减退,但仍然长盛不衰,以致有“饮中八仙”的提法出现,说明唐人饮酒是一个群体性的行为与习惯。近年来出土大量唐代酒器,数量之浩繁,制作之精美,材质之高贵,是其它用途的器物难以比拟的,酒器中相当一批被评定为最高等级的文物,甚至被收藏单位视为“镇馆之宝”。它们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唐人饮酒风尚之盛,以及对饮酒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4.
喝酒的学问     
仁和 《丝绸之路》2003,(2):56-56
年年岁岁总相似,又是岁末饮酒时。饮酒,看似简单,其实也是有学问的。它与一个人的阅历、学识、地位及品格修养等密切相关。酒品,实乃人品。所以,古语云:“饮酒,乃学问之事,非饮食之事也。”又说,“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说解字》言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也:一日造也,吉凶所造起。”  相似文献   

5.
乡饮酒礼是周代盛行一时的饮食礼仪。由于古代文献对这种礼仪的产生、内容、特点及其影响的记载十分简略,后人对此也缺乏深入的研究,所以,从古至今许多经学家对此均含混其词,不甚理解。本文试图通过对乡饮酒礼的探讨,为中国饮食礼俗理出一个头绪来。一、何谓“乡”与...  相似文献   

6.
1987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王钟翰先生点校的《清史列传》.王先生以一人之力对80卷4百多万字的这套大书进行了审慎校订,并加以断句标点,不仅有功于此书、且大有裨于清史研究.但由于此书卷帙过繁,在点校中出现某些错误是难免的.现仅就《儒林传》标点中断句方面存在的问题,摘其要者加以讨论,以就正于方家,并供再版修改时之参考.一、当断不断例1.天性孝谨,母殁,不入内、听乐饮酒食肉者三年.(5419页15行)按:“听乐”后、“饮酒”后当用顿号断开,因“不”字否定的是入内、听乐、饮酒,食肉并列的四项内容.  相似文献   

7.
焦姣 《文博》2022,(3):62-67+112
汉代铜镜铭文中涉及“酒”的文句体现了当时的饮酒风习已经对社会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镜铭所见“宜酒食”“饮澧泉”等表达了汉代日常生活中酒的重要性。“酒如河”“酒而河”希求体现了“酒”的社会需求程度。镜铭中“醉”“酲”“醒”生动体现出饮酒后的生理与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8.
《南方人物周刊》2012,(36):51-51
因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曾经写过一本名为《酒国》的长篇小说,其中多有对酿酒饮酒之描写,很多朋友便以为我是造酒的行家或酒场上的豪杰,其实,我既不懂酿酒亦不善饮酒,书中所涉酒类酿造及鉴赏知识,多半采自道听途说,以及“临时抱佛脚”般的阅读。  相似文献   

9.
金陵饮酒漫话■文/高国藩六朝时南京秦淮河畔饮酒即已十分著名。吴末帝孙皓与群臣饮酒,“率以七升为限”,对于不胜酒力的大臣,极尽戏谑之能事。六朝统治者只图眼前欢乐,无后顾之忧,至陈灭依然如此,所以唐杜牧感慨云:“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  相似文献   

10.
酒鬼的故事     
无酒伤心有个行医的酒鬼,一天因饮酒过度病倒了。他的同行们来看望他,好心地劝道:“今后不要喝酒了。热酒伤肝,冷酒伤肺,这个道理你还不懂吗?”“唉!”酒鬼长叹一声回答说:“可是,无酒伤心呀!”  相似文献   

11.
初游醉翁亭     
滁州城外西六公里许,便是“峰峦密郁泉声上,楼阁参差树色中”的醉翁亭。 醉翁亭在琅琊山中的酿泉旁,是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大文学家欧阳修因“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被贬为滁州太守的第二年,琅琊山开化禅寺住持智仙特为供其饮酒赋诗而建。因欧阳修常登亭饮酒,“饮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作为“五四”时期浪漫抒情派的中坚人物,郁达夫一生著作等身,享誉文坛。然而生逢乱世,郁达夫颇觉苦闷,终日饮酒消愁,每顿必饮黄酒一斤,有时也喝白兰地,常饮得酩酊大醉。  相似文献   

13.
甲骨文字符“水”只表示河流,从不表示液态物质.而字符“水”含两个主要的小类,一类表示水名地名,另一类主要表示在河流里进行某种活动.甲骨文有“(川)”字,于省吾释为饮酒的“酒”,此后学术界一直未提出异议,其实这是一种误会,“川”字应该是表示沉酒以祭的祭祀动词.  相似文献   

14.
王君朝 《丝绸之路》2004,(12):53-54
饮酒是一种文化,不同地区和国别人们的饮酒习俗,每每折射出一个国家和民族迥然相异的酒俗特征。日本作为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如果能抛开那些不愉快的回忆,那么在很多人的眼里,这东洋的岛国或许被视为中国文化的一块“飞地”。然而,日本文化不仅注重引进,更注重传承主脉和表现特  相似文献   

15.
古人喝酒时,主人必须先于客人饮酒,是为“献”。主人先饮,包含了向客人暗示“酒里无毒”,可以放心饮用之意(这一点,与通过握手表明双方手里都没有暗藏凶器的思路很接近)。主人饮过之后,客人亦须饮酒以回敬主人,是为“酢”,亦称“报”。之后,主人为劝客人多饮,自己必先饮以倡之,是为“酬”。客人在主人饮过之后也举起酒杯畅饮,是为“应酬”,即以此回应主人的厚意。这样的札俗慢慢延伸下来,就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先喝为敬”。  相似文献   

16.
贯云石名贯文坛王有生公元14世纪初叶,时值元代后期。风光绮丽的杭州,游人络绎不绝。一日,数名文人雅士共游虎跑泉,并乘兴饮酒赋诗,以“泉”字为韵。其中一人仅哦“泉、泉、泉”,许久不能赋成一首。忽有一陌生人曳杖而至,应声吟道:“泉泉泉,乱迸珍珠个个圆,玉...  相似文献   

17.
“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好饮酒,曾赋诗:“座上客常满,尊中酒不空,吾无患矣。”然而,终因酒而丧命,不能不使人扼腕叹息。  相似文献   

18.
建瓯的酒器     
酒器是我国酒文化的重要载体。建瓯历史源远流长,酒文化底蕴丰厚。从建瓯出土的商代中晚期青铜觚这一贵族王侯饮酒的酒器,就可印证建瓯有3000年酿酒历史,称得上是“酒城古都”。  相似文献   

19.
四、鼻饮 鼻饮是一种饮食的方式而非饮食之物。但归之于“食俗”的一种,还是说得过去的。 无论古今中外各色人等,对于“饮”,不管是饮水还是饮茶饮酒饮汤,其渠道或日方式,都应该也只能是置于口中而吞下。这一点至少在今天想来是不会有人提出异议的。  相似文献   

20.
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僧尼违戒饮酒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敦煌学术界十分关注但是没有解决的问题。根据佛教戒律的五戒或者十戒规定僧尼不准饮酒。敦煌文献中榜文规定僧尼不能饮酒,特别是在寺院进行佛事活动中严禁饮酒,规定“甘汤美药,各任于时供承,非食醇醪,切断不令入寺。”其中醇醪就是指酒,凡是饮酒者都不得进入寺院之内。似乎不饮酒的规定被彻底贯彻执行了,但是根据敦煌籍帐文书的记载,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僧尼饮酒成风,五戒十戒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在敦煌文献中保留了大量晚唐五代敦煌饮食文化资料,在这些资料中主要部分是寺院僧尼诸色支出帐,特别是净土寺等寺院的酒帐,更能说明问题,酒帐中记载了净土寺一年中各种关于酒的开支情况。在一般籍帐中记载了很多晚唐五代佛教教团僧尼饮酒支出。这些资料对于我们了解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僧尼饮酒状况,探讨僧尼违戒饮酒形成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