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娟 《风景名胜》2011,(10):152-152
浙江奉化地处长三角南翼,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弥勒圣地、蒋氏故里、名山胜景、阳光海湾……,塑造奉化旅游新形象是奉化十二五期间旅游品牌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依据本地的旅游资源特质,奉化旅游部门打出“有梦就去奉化”的口号。为此,今年奉化旅游推介有了新举措,签约新生代偶像蒋梦婕作为奉化旅游形象代言人,在2011中国(奉化)雪安山弥勒文化节上正式亮相,提升奉化旅游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2.
周和平 《百年潮》2013,(10):63-63
胡华同志与国家图书馆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家图书馆也一直十分重视收藏胡华同志的著述。上世纪50年代,胡华同志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手稿捐赠我馆,丰富了我馆的名人手稿专藏。1954年7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我馆收藏胡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手稿的消息。文章充分肯定了该著作是我们祖国珍贵的文化财富之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此后,胡华同志又将当时正在撰写的《中国现代革命史》部分手稿送我馆收藏。1980年,我  相似文献   

3.
延安琐忆     
到延安去 我本名周素珍,大家习惯叫我苏菲。我1919年5月出生,现在已经90多岁了。我的家乡在浙江省舟lU群岛定海县沈家门半岛(现属舟山市普陀区).我们家是一个大家族,生活也比较富裕。  相似文献   

4.
何方 《文史博览》2006,(6):10-15
我在延安的生活有一大半是在抗大(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度过的。所以,我一直把抗大生活看成延安生活的缩影,谈延安生活的方声面面,也是主要拿抗大作依据的。  相似文献   

5.
陈威 《百年潮》2013,(10):62-63
在六卷本《胡华文集》出版之际,我想起胡华老师在临终之前,当时在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的滕文生、董宏和我几个老同学一起去看望他的情景。在他简朴的书房兼卧室里,他讲了一些鼓励我们的话。谈到病情时,他说,自己并没有多大不适的感觉,也不感到疼痛,但已确诊是肝癌,准备做手术。那时他牵挂不已的是50卷《中共党史人物传》余下6卷的未竟工作。他还深情地说,按照他的身体状况,原来  相似文献   

6.
洗星海手稿归国后护送简记孟波1946年秋,延安中央党校文工室主任李伯钊同志要我和金紫光(当时我任文工室支部书记和中央管弦乐团指导员,金紫光是乐团副团长)一同去杨家岭,找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邓洁同志,邓洁同志取出一只皮箱,告诉我们这是刚从南京由军调处执行...  相似文献   

7.
还小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计划单列市”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总是从大人的交谈中隐约感觉出了宁波与浙江其他城市的些许不同.在中国历史上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中,宁波名列其中,这顶“开放口岸”的帽子让宁波比许多城市的经济发展更为迅猛.宁波,当我还未到达哪里时,在我印象中总是商业、现代、车来车往、人潮不断,一脸大都市的模样.但当我真的到了宁波之后,才发现这里有着有趣而奇怪的融合,江南小桥流水和现代化都市交错编织,让人总是感到一种带着惊喜的错愕.去宁波,首先要去奉化,奉化溪口是蒋介石的故里.他将童年对剡溪的记忆写进了当地的教科书里.据说现在许多台湾游客来到奉化要找剡溪,然后到饭店里吃吃在溪水里逆流而上的小鱼.  相似文献   

8.
许曙明 《丝绸之路》2012,(23):47-48
2012年的端午节,我利用假期,去了一趟延安. 延安令人心驰神往、魂牵梦绕的去处太多了,好在大多数地方旅行社的日程里已有安排.但有两个地方我决计要独自去拜谒:一个是延安"四·八"烈士陵园,—个是延安大学路遥墓地. 旅行社通知早上6点半集合,而我要走完这两个地方,在6点半前赶回来,最迟也要凌晨4点出发.于是,我夜里3点半起床,4点钟便出了门. 原以为陕北的天亮得比兰州早,谁知道延安凌晨4点时天还没有亮.不要说出租车了,街上连一个行人都没有.  相似文献   

9.
2013年初夏的一天,我拜访了已经92岁高龄的任楚(1921年出生在湖南汨罗市,1937年年底赴延安参加革命。1983年离休),听他讲述了他到延安的经过。  相似文献   

10.
我是宁夏中卫县的一位退休老干部,名叫郑永亭。在延安革命时期,我追随丈夫去延安参加革命,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当时中共中央秘书长任弼时和他的家人,并在他们家当保姆,看孩子,一起生活了一段日  相似文献   

11.
戴碧湘 《纵横》2012,(5):31-32
我到延安的经过,说起来是有些出人意料的。1938年4月,我奉党中央的指示改组四川旅外剧人抗敌演剧队(以下简称“旅外剧队”),后任旅外剧队支部书记,在四川各地宣传抗日。1939年底,我接到指示:将旅外剧队转移到二战区工作。行至中途,又接到通知说:晋西发生事变,二战区政治环境变坏,不宜前往,可转赴延安。这样,剧队就连夜从边区的察坊直奔延安。  相似文献   

12.
刘歌 《纵横》2014,(11):34-38
你若问我还想不想延安、想不想回延安,我的回答是:我时时刻刻想延安,时时刻刻想回延安。延安是我儿时的家,延安是我心中的精神圣地。  相似文献   

13.
一、在西安至延安八百里长的公路线上。每天都能看到络绎不绝的热血青年向延安进发 我参加过1938年抗大第六大队(对外称八路军随营学校)第五期的招生工作,耳闻目睹了广大青年学生长途跋涉,投奔延安,报考抗大的感人情形。  相似文献   

14.
抗美援朝战争前夕,我的父母吴德峰、戚元德接到我母亲在延安党校最要好的同学浦安修妈妈(彭德怀夫人)来信。信中说彭德怀伯伯赴朝临行前,惦念在湖南老家因他参加革命受株连,被国民党反动派迫害、残杀的兄弟及遗属的现状和下落,因抗美援朝战事,即赴朝鲜战场,无暇顾及寻找。彭伯伯又不愿以家庭琐事麻烦中央和湖南地方领导.所以拜托我父母能在百忙中派人到他家里去看看。  相似文献   

15.
张军锋 《百年潮》2023,(4):5-15
<正>主席给鲁艺“吃了个小灶”(于蓝,时为鲁艺戏剧系学生)我当时很小,1942年刚过20岁,刚参加演员工作,开座谈会时我没有去的资格,参加者都是一些有威望的老师,或者是来延安前已经很有成绩的一些同志。座谈会后不久,毛主席到鲁艺来,当时《讲话》还没有发表,周扬同志要求主席给鲁艺“吃个小灶”,主席答应了。  相似文献   

16.
一、向领袖“叫板” 1938年1月,梁漱溟作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访问延安时,毛泽东就对他说:梁先生,我们早就见过面,民国七年(1918)我在北京大学,那时你是大学讲师,我是图书管理员。梁漱溟称赞毛泽东好记性。  相似文献   

17.
程振声 《百年潮》2010,(10):30-31
1957年,我进入中国人民大学革命史专业学习,本科毕业后,作为导师制研究生五人之一留在学校,在著名党史学家胡华同志指导下继续学习、研究中共党史。  相似文献   

18.
金坡 《文史博览》2008,(7):41-43
金茂岳(1906—1987),回族,山东泰安人,“七七事变”以后,参加红十字协会医疗队,后来经林伯渠介绍,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中央医院工作。在延安的8年中,他曾是李讷(毛泽东的女儿)、林豆豆(林彪的女儿)、贺鹏飞(贺龙的儿子)、陈伟力(陈云的女儿)等3000多人出生时的接生医生。  相似文献   

19.
聆听毛泽东在延安的五次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喜从天降”与“西天取经”  1937年11月,王明、康生和陈云三位党中央领导人,从苏联回延安,受到在延安的中央首长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张闻天(洛甫)总书记、秦邦宪(博古)等党政军负责人、机关、学校、部队及延安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并在机场上召开了极为隆重的群众大会。  当时,我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三大队第八队工作,率本队一百多名学员,参加了这次规模盛大的欢迎集会。我站在队前,对回延安同志下飞机的情况,中央首长们的一举一动,毛泽东致欢迎词时热情洋溢的讲话,都看得很清楚,听得很仔细,留下的印象很…  相似文献   

20.
胡宁 《百年潮》2013,(10):63-64
1987年11月,父亲在赴上海接受肝癌手术之前,为家人留下一份遗嘱,其中说"我的文稿,将来如有可能,可由胡安、胡宁、涓迅负责选摘、整理和出版……我死之后,大家不必过哀,希望继承我的遗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做好工作,兢兢业业,力求进步。"出版《胡华文集》,对我们后人来说,既是继承遗志,又是责无旁贷。在1988年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25万字的《胡华文集》的基础上,自2008年以来,我和我的先生刘涓迅以及我们全家族又为出版一部较为完整的文集做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