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然而,由于“左”的错误影响特别是“文革”的浩劫,京剧艺术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为了让京剧艺术重放异彩,“音配像”工程应需而生。20年前,可能有人没有听说过“音配像”,现在则是很少有人没有看过“音配像”。这一工程在重现京剧辉煌历史的同时,也已将自己写入历史,成为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在享受“音配像”的累累硕果时,谁都会情不自禁对工程的总策划师李瑞环主席和参与到音配像工程的老艺术家们由衷赞叹:“功莫大焉!”为此,本刊专门策划了“我所亲历的音配像工程”,由参加音配像工程的艺术家们口述,纵横杂志社采访、整理,共同记录下这段珍贵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京剧《红灯记》、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文革”中曾被“四人帮”树为“样板戏”,大加鼓吹。至于它们出台前后的一些内幕,知之者可能不多。  相似文献   

3.
宋霖 《江淮文史》2003,(1):4-24
一门“显学”/听贤哲警世之声/研究“文革”的指针/毛泽东话里有话/魏文伯说“可能要出事”/应当正视,运动初期省委错整了人/被“炮打”/“支持他们革我们的命”拙文《李葆华主政安徽前后》(载本刊2002年第4期)乃订正讹误之作,职责尽了,也就过去了。不意,许多同志令我续写。续下来就是十年“文革”。那十年,李葆华六年半在安徽,是“安徽头号走资派”;三年半在贵州,任省委第二书记。细审这一沉一浮之间,历史内涵非常丰厚,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文革”研究是国际学术界的一门“显学”,由外国翻译引进的著作即有多种。中国…  相似文献   

4.
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是“文革”期间十大样板戏之一,当时家喻户晓,但这场战斗的真实场面却鲜为人知。其实,真实的奇袭“自虎团”比影视戏剧里艺术化了的奇袭“白虎团”更加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相似文献   

5.
李振 《钟山风雨》2011,(1):9-11
风庆轮事件的缘起 发生在文革后期的风庆轮事件是"四人帮"一手策划的政治事件.事件经过是这样的:海洋运输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我国造船技术落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得不租用外轮,不仅需要付出昂贵的外汇,且受雇于外轮的我国职工常常在经济上受到盘剥,在政治上遭受屈辱.  相似文献   

6.
汪东林 《纵横》2012,(7):61-64
为了忘却的岁月之四:梁漱溟被抄家和章伯钧的“不打就倒”1966年“文革”爆发之初,全国政协直属学习组(含文史专员学习组)所有成员都在学习讨论关于“文革”的文件和报刊上的文章。他们纷纷作拥护的表态,但又小心谨慎,生怕言多有失,因此常常会有会场冷落之时,于是小组秘书念大块文章,以消磨“学习”时间。此时唯独梁漱溟沉默不语,他每会必到,只听不说,组长让他发言,他也摆手推辞。一直到6月7日,他才郑重其事地开腔,语气颇为沉重:  相似文献   

7.
“音配像”是一项伟大的文化工程,它为京剧事业的振兴发展,为京剧剧目的挖掘、拯救,包括为京剧人才的培养所产生的效果和作用,都是难以估量的。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越是历史地看“音配像”,越能发现这项工程的伟大。这是一个绝妙的构思,一次空前的文化创举。尤其对我们京剧工作者来说,一提起“音配像”,每个人都会身有所感,都会非常地激动。  相似文献   

8.
何蜀 《文史精华》2003,(10):29-35
众所周知,“文革”期间的样板戏有八个,但很少有人知道还有一个由江青亲自抓的却半路夭折的“革命现代京剧”《红岩》,否则样板戏就应是九个。这个始于1964即以同名小说改编的京剧,内情复杂一波三折,本已于1967年彩排即将上演,却突然了无声息。原因何在?《“样板戏”〈红岩〉夭折记》一文中对此来龙去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父亲(章伯钧)在反右运动中,直接连累的京剧名演员有三人。一个是李万春,另两个是叶盛兰、叶盛长兄弟。艺人哪懂政治,却被政治搞得头破血流。想到他们,父亲便叹息不已:“唱戏本来就苦,现在就更苦了。”父亲歉疚终身。他死后,这种歉疚感留给了我。李万春和叶盛长赶上给右派改正,还过了几天安生日子。可惜了的是叶盛兰,他是屈死的。叶盛兰(1914—1978)汉,男,籍安徽太湖,京剧小生演员。【背景·“富连成”】提到京剧,就要提到“富连成”;提到叶盛兰,也要提到“富连成”,这是他的背景。他的一生,因它而光耀,也因它而屈辱。“富连成”是啥?“富连…  相似文献   

10.
赶上“末班车”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围家的教育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探索,到上个世纪“)年代走上了正规化、系统化道路。我接受小学教育的阶段正值国家教育的黄金时期,也是后来“文革”批判最厉害的“反动教育路线”时期。那个时候我们的学习有章有法,教材统一,教学规范,  相似文献   

11.
“四八烈士”指的是1946年4月8日叶挺、王若飞等从重庆飞延安时遇难的烈士。同机遇难的还有一位67岁的老人,他就是近代大名鼎鼎的爱国教育家黄齐生。  相似文献   

12.
记得会演的那天,台下坐着的评委中,就有德高望重的“通天教主”京剧前辈王瑶卿老先生和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苟慧生、尚小云等艺术大师。当时我感到少有的胆怯,但崔嵬导演却很沉着。他满怀信心地鼓励我说:“伯华同志,真正的艺术品是要摆在光天化日之下,让观众鉴赏品评的。你已经是有经验的老演员了,不要因怯场而妨碍了艺术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3.
《民国档案》2001,(3):8-11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艺名兰芳。原籍江苏泰州,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其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对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发展,创造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生前曾先后多次赴美、日及欧洲各国进行文化交流。1935年应邀赴苏联演出并遍访欧洲,是梅兰芳演艺生涯中的重要经历,也是中苏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本组史料选自国民政府外交部档案全宗,即记载了这项文化交流活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晓颂 《江淮文史》2002,(3):146-161
孙多提行三,人称“孙三爷”,生性喜欢开玩笑,为此得罪过不少人,但他是孙家大少爷,人家也拿他没办法。他早年家住北京时因喜爱京剧,与梅兰芳熟悉,梅兰芳称其“三老爷子”。两人都移家上海后,时有来往,有时还同台演戏。  相似文献   

15.
王鸿儒 《文史天地》2012,(11):82-87
“四八烈士”指的是1946年4月8日叶挺、王若飞等从重庆飞延安对的遇难烈±。同机遇难的还有一位67岁的老人,他就是近代大名鼎鼎的爱国教育家黄齐生。他的一生漂泊坎坷.充满传奇。为此.特连载已故知名作家王鸿儒先生的《黄齐生传》。本刊略作精简。  相似文献   

16.
曾志 《福建史志》2002,(5):14-20,27
一九六六年五月,中央调陶铸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广州太冷清,我被准予去北京养病;新家设在中南海杨尚昆曾住过的房子;陶铸突然脱下军装改穿便服;“中央文革小组”把康生的老婆曹轶欧派到陶铸那里“协助工作”;浙江高中生陆荣根,给陶铸贴了六十张大字报  相似文献   

17.
陆定一复出后的五篇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革”中遭受13年牢狱之苦的陆定一,在复出之后,继续用他那枝如椽大笔,结合对“文革”的反思,撰写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文章。纪念周恩来、缅怀廖承志、阐述毛泽东思想、回忆“双百”方针的形成、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这些石破天惊的文章缘何问世、有什么新的视角、反响如何,且听知情者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18.
梅兰芳最得意的爱徒之一、一代红伶言慧珠,不仅人长得漂亮,有大家闺秀的风度,在艺术上更是出类拔萃,多才多艺,除擅演京剧青衣戏和昆剧外,还拍过电影,跻身明星行列,其艺术成就不在“四小名旦”之下。她走过了辉煌而曲折的人生道路,最后在“文革”中难逃厄运,造反派的残酷迫害使她万念俱灰,终于在“文革”之初的一天深夜悬梁作古,以悲剧方式结束了宝贵的生命。言慧珠的生前挚友、上海《解放日报》记者、著名戏剧评论家许寅曾多次对笔者述及她的艺术成就及其在1957年反右运动和“文革”中的遭遇,每一则故事都带着传奇色彩,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父…  相似文献   

19.
《百年潮》1999,(5)
经历过“文革”的人,大概都知道江青和“八个样板戏”。其实,与她有关系的不止这八个样板戏。那第九个,就是京剧《平原作战》。关于京剧《平原作战》是怎么产生的,它和电影《平原游击队》是个什么关系,多年来,不断有人问我。我虽然是电影《平原游击队》的作者之一,但事情的整个经过我也不完全清楚,只能  相似文献   

20.
样板戏的导演经验派上了用场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音配像”曾在天津由天津京剧团试录过几部,算是试验。后来李瑞环同志委托张君秋先生和谢国祥同志具体抓这项工作。我是从1994年开始参加“音配像”的,这时也是京剧音配像工程的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