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14年3月17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天涯共此时——台海记忆”播出了一条关于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斗中,解放军占领上海南京路、福州路一带,晚上露宿马路的报道,背景资料中配发了一组《露宿街头》的照片,并称其为历史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献史料. 60多年过去了,《露宿街头》的照片铸就了历史的丰碑,但照片的拍摄者却鲜为人知,几十年来也未曾公开见诸报章.为历史留下不朽功勋的拍摄者究竟是谁,无人知晓,也没有人提起过.  相似文献   

2.
郑闰 《郑和研究》2009,(2):62-64
近日,电视剧《郑和下西洋》正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热播,各界反应强烈。因为,“郑和下西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终于能让中国人民,让全世界人民知悉了解。问题在于,电视剧《郑和下西洋》既以郑和真人真事为题材,就得尊重郑和后裔繁衍至今的历史真实。然而,《郑和下西洋》的编剧朱苏进居住在南京市区,明知南京有郑和后裔,明知南京有“郑和研究会”,却不愿合作,反而“闭关写作”,谎编、胡扯郑和收养“宋莲芯”遗腹子故事,从而造成“路人皆知”郑和后裔原来如此的“历史假象”。  相似文献   

3.
每逢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总会以延安文艺“‘大洋古’统治舞台”“与抗战无关”“不切实际”等不合理性,来说明《讲话》产生的历史合理性。笔者从史料观察《讲话》前后延安文艺情况,却得不出同样的结论。一、延安没有出现过“大戏洋戏”统治或充满舞台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文史文献《印迹》的出版不但是青海省政协文史工作方面的一个重大收获,更是青海省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方面的一个重要成果,对于我们审视历史、打造文化品牌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增添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将《印迹》称为一册摄影集或者画册,似乎是不太准确的,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册摄影集,虽然这册书收入了近400幅历史图片,但将近15万字的文字(中英文对照),不是简单的图片说明,而是通过图片钩沉了中国西部的百年沧桑,所以将《印迹》称为一册图文并茂的文献应该更为贴切一些.  相似文献   

5.
论《儒藏》"史部"的分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藏》是儒学文献的大型丛书。由于儒学自古无“藏”,因此儒学文献也还没有自己的著录体系。四川大学所承担的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中国孔子基金会重大项目“《儒藏》编纂”,采用“三藏二十四目”的《儒藏》分类体系,对儒学史文献进行全面的省察和系统归类,对《儒藏》“史部”文献则用“孔孟类”、“学案类”、“碑传类”、“史传类”、“年谱类”、“别传类”、“杂史类”来进行分类编纂。  相似文献   

6.
丝绸之路历史重镇街亭,是天水文化内涵异常丰富的历史名镇。因为渭河天堑的缘故,街亭在历史上是一个热门非凡的地方。据《读史方舆纪要》卷59载:“州(秦州,今天水市)当关陇之会,介雍梁之间,屹为重镇。”“关中,天下之上游,陇右,关中之上游,而秦州,其关陇之喉舌欤。”街亭古镇还是古秦州的门户和进入今天水市的重要驿站。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自古成为陇东南交通和军事咽喉。成为“关陇道”和“蜀陇道”的交会处和兵家必争之地。留下了诸多历史胜迹。但是与街亭古镇有关的一寺、一人和一碑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7.
张宝林 《纵横》2012,(7):58-60
洛汀,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陌生的名字,现在的小年轻大概没有几个听说过。 的确,洛汀虽是资深作家,当过昆明市首届文联主席,但算不上特别“著名”。他1938年即投身抗日洪流,是个不折不扣的老革命,几十年却总被阴影笼罩。“组织上”内部掌握的是:此人“历史问题复杂”、“肃反没有结论”,“不可重用”,这些他本人却一无所知。上世纪50年代,他从部队转业到云南省,参与创办《边陲文艺》,是实际的业务负责人,却没有名分,给了他一个莫名其妙的头衔一“总抓”。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方志》2013,(6):50-50
在佛道教研究中,规模宏大的中国地方志文献究竟占据着怎样的地位?2013年5月22日,围绕这一话题,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的《中国地方志佛道教文献汇纂》出版座谈会上进行了讨论。有学者表示,当前的宗教学研究呈现出由宏观走向微观、从重视“正史”到关注地方志文献、从“中央”到“地方”的特点。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教授何建明认为,在以往的佛道教研究中,国内外学者主要依据《大藏经》《道藏》等教内文献和其他正史文献,而对数量巨大、更能全面反映佛道两家历史文化原貌的地方志文献却很少涉及。  相似文献   

9.
一部历史文学杰作,一定是杰出在“文学”上;但批评者否定一部历史文学创作,都只需指斥其违背史料之处——所谓“胡编滥造”。因为中国历史小说,源于宋元特别是明朝中叶以来将《资治通鉴》等史书通俗化,以及普及历史的社会风气。从《资治通鉴》到《通鉴纲目》到《通鉴节要》再到“按鉴”、“通俗演义”,这条将《通鉴》、《纲目》等史书逐渐普及化、通俗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文献学的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文献学进入了成长阶段。在这一时期,文献著录的分类开始从《七略》的六分法向新的四分法转变,并且把文献的分类引进了新的领域,出现了按内容性质分类编排文献,以便省览的新书,这就是类书。类书的出现,对保存文献和检索文献,都有重要的意义。《文选》、《弘明集》等作为总集的典型,也是这一时期的新的成就。还有,汲冢书的考订、整理也为出土文献的整理,开辟了道路。在对文献的注释方面,这一时期也有重大发展,出现了“集解”、“义疏”等新形式。前者利于资料的保存;后者标志文献注释向高一层次延伸。另外,有些书有自注,既可补正文之不足,亦可免去他人揣测之累。注释范围继续扩大,不仅注经,而且注史、注笔记小说,并能根据有关特点,重视异说的列举和史实的考辨,为后世考异与考辨之先河。北齐颜之推,虽没有整理过任何典籍,但能从具体问题入手,探索文献典籍在流传、整理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本文是作者所著《中国历史文献学史》第三章,共七节。第一、二节在本刊本期发表。  相似文献   

11.
《金史》记载的金朝开国史是信史。“都勃极烈”不是金建国后女真国主的称号,而是生女真进入高级酋邦阶段后大酋长的称号。阿骨打建国之初只求民族自立,并没有灭辽的宏图,宋人文献称阿骨打是接受了杨朴“图霸天下,谋为万乘之国”的建议,才称帝建国的说法,既不符合金建国前后女真人的政治生态,也不符合杨朴的身份,当是宋人的演绎。在金向辽请求册封过程中杨朴的事迹是真实的,《金史》对此并未隐匿。宋晁公迈《历代纪年》成书早于《太祖实录》,明确记载金初存在“收国”年号。《太祖实录》没有虚构和编造金朝建国时间、国号、年号,据此撰写的《金史》没有篡改开国史。  相似文献   

12.
一、历史研究离不开古籍自从有了对于历史的研究和撰述,就不能不重视古籍。孔子在讲到杞国和宋国的历史时,曾感概于“文献不足”(《论语·八佾》)。他说的“文献”,自然包含着古籍。司马迁撰《史记》,条件比孔夫子时好多了,那时“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史记·太史公自序》)。所谓“遗文古事”,无疑也包含着许多古籍。可见,从前人的经验来看,历史研究是离不开古籍的。从今天的观点来看,历史研究不应仅仅是人类社会表象的记录,  相似文献   

13.
谢燕清 《民俗研究》2007,(1):230-238
民间故事流传主要是口耳相传,由于记忆的局限性,如果不求助于文字文献就很难发现其变化的历史线索。然而在传统社会文字却主要掌握在官方系统,搜集整理民间故事的专业人士被称为稗官,西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余嘉锡的《小说家出于稗官说》里认为,稗官是士人,“士传民语”,下情上达,沟通之用。  相似文献   

14.
“诸评具载”构成了《文献通考·经籍考》所创立的“辑录体解题”的基本特征,而作者马端临独辟蹊径地综合采用五种方式来进行:高频率突出名流谛论,披沙式处断一家之说,整合性施用缀集技巧,网络化增立重要条目,双轨型创设编列格式。由此便确有保证地实现了欲使世人对文化典籍“殚见洽闻”的辑录目的,更理想地完成了《经籍考》在《文献通考》全书中所承担的学术文化史、意识形态史的使命,并为历史编纂学注入了有益的因子。这样导致文献提要学在宋末元初实现了重大突破和质的飞跃,从而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广境界。  相似文献   

15.
黄道霞同志《苴却砚考》一文说:“苴却砚就是历史上忽然下落不明的泸石砚。”苴却砚“应该是名符其实的泸石砚①。”经查阅唐宋文献,查对唐宋历史地理,对苴却砚即泸石砚说提出质疑。一、苴却砚产地宋代隶属属泸州吗?苴却砚产地在今四川攀枝花市大龙潭乡。该乡原属云南省永仁县,清代属云南省大姚县。唐代属戎州都督府姚州。天宝以后属南诏。黄道霞同志的文章说:云南姚州“天宝后地入吐蕃,贞元中归南诏。历五代迄宋,一直为羁康州。宋初,将其地从戎州的羁康州改为泸州的羁康州(据《新唐书·地理志》,由泸州“南渡泸水,经褒州、微州…  相似文献   

16.
李鑫 《文史月刊》2022,(11):70-71
<正>在先秦传世文献中,“邑”是区别于自然生长的一般性村落的特有名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了特有的含义。在最早的传世文献《尚书》中,“邑”主要指代的是王朝都城或“类都城”,如“夏邑”(《汤誓》《多方》)、“新邑”(《盘庚》)、“商邑”(《牧誓》《酒诰》《立政》)、“大邑周”(《武成》)、“新大邑”(《康诰》)、“洛邑”(《召诰》《多方》)、“新邑洛”“天邑商”(《多士》)。而如果结合殷墟卜辞所载,“邑”的指代就出现了多义性。但无论“邑”的早期含义如何,其在整个先秦时期所表现出的政治属性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17.
行止第三极     
“西藏,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没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每次读海子的《西藏》,总能感受到西藏遗世独立的纯净,却充满让人热血沸腾的力量。在众多热爱户外的人心中,西藏正是这样一个魂牵梦萦之地。他们说,“西藏是最好的户外天堂”,不单单因为它的高远纯净,还因为它能够唤起本能的热情。  相似文献   

18.
《历史研究》创刊以来已有40年。创办《历史研究》的前辈有几位已经过世。《历史研究》本身也已有一段历史。 《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就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文革”开始时《历史研究》停刊了。后来据说是毛主席说这个杂志应该再出,所以复刊了。但给“四人帮”手下的人占了几年。可能因为稿源很困难,他们也不大有兴趣办。1975年邓小平同志复出工作,我看是个机会,就跟当时受周恩来总理委托联系文教工作的刘西尧  相似文献   

19.
苏联多卷本《世界通史》(以下简称《通史》),集苏修史学界大国沙文主义观点之大成。但苏联历史学家却对这部《通史》大加吹捧,说它“是一部贯穿了所有民族精神的真正全人类的历史”①,“确立了所有民族的完全平等的原则,令人信服地揭穿了殖民主义”,②,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书籍”(《世界通史》俄文版,第一卷,第一页)。但是,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通史》不但没有揭穿沙皇政府的殖民主义,而且竭力为沙皇俄国的殖民扩张和侵略政策辩护。  相似文献   

20.
文献是真有历史价值之反映人类活动的文字记录.我国古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由来已久.先秦之书,只有经、子、集三部而无史,但经、子实也没有严格区别,只是因为自汉以后,特尊儒学,乃自诸子书中提出儒家之书,而称之曰经.六经之名,始见于《庄子·天运篇》引孔子对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以为文.称六经为六艺始见于《史记·滑稽列传》,亦引孔子日:“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